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培养宝宝的规则意识
培养宝宝的规则意识

晓歌

  幼儿园里运来一车沙子。下午,被家长接出教室的孩子们一见这大堆的沙子,顿时兴奋起来。挖山洞、堆沙丘、建城堡、做模型,大一点的孩子则三步两步爬上沙堆顶上,从上往下滑,用沙子当人造滑梯……一个三岁左右的男孩抓了一把沙子,随手放进了旁边一个比自己大点的女孩的脖子里,女孩被吓哭了,女孩的爷爷一下子急了:“是谁弄的?”女孩哭着指了指身边的另一个男孩。女孩的爷爷顿时转向男孩和他的妈妈大喊:“看弄我们一身的沙子,怎么这么讨厌!”男孩的妈妈小声说:“不是我们撒的。”随即把孩子带走了。女孩的爷爷一边帮孙女掸粘在内衣上的沙子,一边继续嚷嚷:“是谁给我们弄的?是谁给我们弄的?”其实,扔沙子男孩的妈妈一直站在那里,她明明看见了自己儿子的行为,却没有制止,也不要求儿子向小朋友道歉;而是环顾左右,佯装这事和自己的孩子无关。在她无言的怂恿下,她的儿子又将一把沙子朝另一个女孩的脸上扔,幸亏那个女孩的妈妈及时抱走,沙子才没进到女孩眼里。而男孩的妈妈依然什么也不说。

  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父母:只要自己的宝宝不吃亏、不受欺负,即便他对小朋友做出挑衅性行为,也不予干涉,甚至有的家长还教孩子怎么打小朋友。对宝宝无原则的袒护,导致孩子“失教”,最终会培养出一个自私、蛮横的小霸王,于宝宝的身心成长都没有好处。年幼的孩子往往对是与非、对与错、好与坏没有明确的概念,做出某些“过激”行为、“侵犯”行为是很自然的。这就需要成人的解释和引导,“爱”孩子,不等于一味地放任、迁就,而是要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懂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尊重他人,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具体到文中的那个孩子,他妈妈有责任要他对女孩说:“对不起”、用自己的小手帮助女孩拍掉身上的沙子、劝女孩别哭了;而且,应该告诉孩子,不能拿沙子往人身上扔,那样小朋友会不舒服,如果弄到眼睛里很危险。还可以问宝宝:“如果小姐姐把沙子放到你脖子里,你愿意吗?”孩子会说:“不愿意。

”用直观的方式,让孩子懂得: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自己也不要对别人做。

  所谓规则意识,就是教宝宝明白哪些事情是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该做的。比如,怎么和小朋友相处、怎么在游戏中遵守一定之规、过十字路口不能闯红灯、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或地下通道、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到公园游玩时不攀摘花木、不践踏草坪、注意保护环境……

  教宝宝懂得规则,不一定事事家长都参与到孩子的争执、纠纷和矛盾中来,由孩子自己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即便孩子受点委屈也是值得的。一次女儿在幼儿园荡秋千,荡了一会儿她想换个方向坐继续荡,正当她转身的时候,一个大点的女孩迅速地坐上了秋千,女儿吓得跑到我身边,说:“妈妈让她下来!”“等姐姐玩一会儿你再玩。”“不行,就让她下来。”“你自己跟姐姐商量,看她能不能答应你。”“妈妈跟她说。”“妈妈不能说,你得自己想办法。”“不!”女儿大哭起来。“你是等一会儿再玩,还是自己去跟姐姐说?”“都不去。你就让她下来!”“那咱们回家。”女儿从幼儿园哭到家。看着眼泪哗哗的女儿,我也很心疼,但还是告诉她:“幼儿园的玩具是给小孩玩的,你想玩别人正玩着的东西,要自己和小朋友商量,如果你说服不了小朋友,只好不玩这种,换其他的玩。爸爸妈妈不能代劳,因为爸爸妈妈比小朋友大很多,这样要求人家不公平。”女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此后,她试着自己解决问题,也碰了不少钉子,现在多数情况下能和小伙伴和平相处了。父母要做的是,及时给予鼓励,哪怕是孩子一点点的进步。

  现实生活中,每一位家长都会遇到自己的孩子和小伙伴发生争执。有的父母十分干脆地为孩子们“明辨”是非,把架劝开了事;或指明你该怎样,他该怎样,却没有让孩子们自己找到解决冲突的办法。孩子们的世界不同于成人,他们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并能在不断的冲突中形成一些他们自己的交往“规则”。懂规则、守规则者受小朋友欢迎,而“不知”者则能在争吵和被拒绝中学会规则,有助于提高其交往能力。在大人的引导和协助下,让孩子们自行解决,以体现友好,学会合作,不伤害自尊心为原则。

如何在幼小的心灵培植“规则”概念:

  身教胜于言教。家长期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儿童教育家孙敬修先生说过:“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孩子的头脑是电子计算机。”他打这个比喻是要求家长必须注意身教。不能两层皮:说一套、做一套。否则,孩子会无所适从。

  做个细心的家长。每个宝宝都会无意中做错一些事,或者有不好的行为,父母应及时发现这些苗头,制止宝宝,给宝宝讲明道理。如果自己的孩子欺负了别人,父母问明原由,教育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应采取非暴力方式解决,不得使用进攻性的言词或行为。要求宝宝给小朋友赔礼、给“受伤”的部位吹一吹、揉一揉,问问:“还疼吗?”劝他别伤心了:“我下次不这样了,咱们和好吧。”当发现孩子有所改善时,应及时给予表扬,让孩子明白你除了不喜欢他那种欺负人的行为以外,还是挺爱他的,必要时应与幼儿园老师取得联系。

  保持理智。孩子在外面受到欺负了,父母怂恿孩子与人打斗是不明智的。教育孩子用严肃的目光盯着对方严厉地说“我不喜欢你这样对我。希望你以后不要这样”然后走开。如果怕挨打,告诉孩子去找老师或其他小朋友。孩子多交朋友,参加集体活动会避免挨人欺负。

  给宝宝提供交往的机会。经常带宝宝到有孩子的朋友家里去,或鼓励宝宝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给孩子们提供在一起玩的机会,这时成人最好不去关注他们。尽管孩子之间不时会发生磕碰,但恰恰是彼此之间的冲突,使孩子们懂得了哪样做是行得通的,哪样做是行不通的。不要低估了他们在社交方面的自愈能力,他们将在吵闹声中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亲子课堂:让孩子懂“争”会“让”
让孩子学会正确“争”与“让”
孩子动手打人后,三位妈妈不同的反应,决定孩子未来的格局
读懂小朋友的内心戏(猜透宝贝)
秋风视线 || 妈妈心痛地问:“宝宝,是不是被老师打的?”
孩子这时候分房睡最好,不是3岁也不是5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