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词论文〗诗论
雨中笠翁图书馆更多精彩请您欣赏
诗论
《诗论一:诗人与诗》   很多诗词爱好者,把诗词当作自己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人甚至为诗到了寝食不安的境地,为诗消得人憔悴,然而,我们不能忽视这个问题:写诗,究竟为了什么?其实,答案,早已有了:诗言志。这里的“志”的内涵不单指志向,情呀理的,都在其中。
有人这样发出感慨:现在写诗除了自娱还有多少用?我想,这样看待诗歌本身是有问题的,为什么要有用呢?诗歌绝对不是为了“用”的,诗就是诗,纯粹而不带功利性。所以,大多数人,没摆正自己的位置,只称得上诗歌爱好者,偏偏以为自己是诗人。只有认清诗的本质属性问题,才有助于诗词爱好者正确看待自己,准确定位。
有的人,写到一定时段后,也许会觉得自己的作品始终停留在一个层次上,没有进展,我觉得这很正常,若我们是以诗为职业,把诗当作毕生追求,自当在成就上要谋求发展、突破,要形成个人风格,期冀有传世佳作、佳句。然而,大部分人,只限于爱好甚至是自娱自乐的层面,且写诗填词,毕竟有积累、天赋的要求,光靠满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此时,你不妨停一阵子,多读勤思,再来写,所谓厚积薄发,即是此理。所以,还是自然随性为好,不要动辄就希望自己能出惊天大作。
要认识诗人与诗词的关系问题。真正的诗人,他的诗词是有灵性的。诗是我们的工具,我们绝非其奴隶,本末倒置,就不行了。遗憾的是,有人主动卖身给诗,把写诗当作了任务,明明无言偏要言,明明无诗总是诗,日赋百首,洋洋自得,自命天才,这种人,我称之为“滥情”。更有甚者,以为爱好诗能写诗,就显得自己志趣高雅,风流不群,有别于凡夫俗子,有的甚至以此作为社交时卖弄的一种工具、本钱,这就背离了诗歌的本质,缺少诗人的本真:诗心。
不妨如此自勉:我不是诗人,我只是诗词的爱好者;我不想流芳千古,我只想快乐!---这样,或许你就能放下包袱爱诗词啦。
诗论二:诗写生活    古体诗词出路问题,无外乎就是继承与发展的问题,在于吸收古典文化的精华,融入现代生活的元素,把视线投向我们的身边、社会乃至世界,倾注自己的真情,明确自身的责任,去喜去怒,去悲去诉,去笑去骂。而非以奢靡之风,沿袭古人生活、思想,一味模仿。总之,写生活,写当下的生活;写自己,写真实的自己,不穿越回到古代,故作高深,尽陈词旧句也。
奢靡之风陈词旧句不可取。细察不少诗友诗词,玩的是文字游戏,脱离了实际,堆砌词藻,照搬古人,所借之景,所托之物,动不动就是“折柳、看剑、更漏”一些已经在现代几近绝迹了的东西,花前月下的一份浪漫夹着陈腐的僵尸味道,这就严重脱离了现实;亦有才高者,或能出口成章,信手拈诗,洋洋洒洒,其诗水平颇高,然玩的也只是一份技巧,独独少了一样东西:真情。我称之曰:有才无情。
新词入诗之忧,算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了,很多人觉得,我要让诗词美起来,新词似乎做不到,我总不能在诗词里写飞机大炮吧。我负责任地说:可以!完全可以!就看你怎么表达了。如木月清辉先生《喜迁莺赠穆清》中“舷窗外,任横空掠过,烟云如缕”,这“舷窗”,不就是飞机上的吗?还有穷梦先生,尝试写作系列科普诗词,连相对论、原子弹、中子弹、癌症都写得浅易明了,毛泽东的“土豆烧牛肉,不须放屁”也能入诗,怎么现代生活不行呢?
诗词之道,一在章法,一在情具。离开了现实之土壤,这朵诗词之花,也不过是谎花,有花无果。当然,从娱情角度来玩,怎么玩又当别论了。毕竟,仅限于兴趣玩者甚众,也没理由让人去承受一份责任,这担子,人家挑着,也冤枉。
文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到生活中接受检验。作为文学生活中的一部分----诗词,同样必须回归生活,这可是发展之源本。
诗论三:漫谈格律     不少诗词爱好者对韵律的理解存在误区。韵律,是一种范式,是古人写诗填词时,根据当时的音律特征整理而出的一种参考范本,在于突出合拍,讲究音韵美。到了今天,之所以成为一种枷锁镣铐,是因为古今生活、说话的差异,我们对古音的生疏,及大部分古曲的失传所致。我们模仿,是因为欣赏其表;我们畏惧,是因为所知有限;我们不舍,是因为博大精深。
韵律是古体诗词的精髓,是范式,是规则,是美,非“用”,格律只是追求韵律的方法之一,诗词韵律本非为用,即便要说用,也可以理解成:一用,在继承与发展;二用,在韵律起伏铿锵;三用,在按游戏规则操作,不信马由缰。
韵律本无错,是精髓,是美之呈现。格律是方法,切不可因自己所知有限,而将责任推给它。冠之以:枷锁。常有人说:不以律害意。此话本也没错,但往往很多人把这话作为一种掩饰自己无知、错误的挡箭牌,以之为牵强的借口,寻求开脱,则大大不该了。有时,不妨倒过来想想,合律的诗词,难道就不好吗?如果不好,你干嘛还来凑这份热闹呢?自己不就是叶公好龙了么?是不是自己抵制它,其实只是自己所知太少而已。所以,格律不大明白或者出律时,应对方式通常有几种,上策:学习整改;中策:绕道它行;下策:借意辩解。最最愚蠢的做法是:以自由、意境为借口,大骂格律,暴露自己的无知浅陋。
诗词若是房子,格律可视为涂料,你不能因为不懂油漆刷墙技术,就大肆宣扬房子不需装修的歪理,还否定涂料的美观功能。你有选择住茅屋的权利,但你打着盖砖瓦房的旗号,不见一片砖瓦、只见茅草一把,还说我这是砖木结构,这就是你的错了。
如何看待古今名家之作出律现象,这里也有个科学认识的问题。一、诗词在发展过程中,格律尚未成熟的阶段,古体、近体不一,范式、体例不同,有变格等等,就会出现这种现象:用后定之规则,查检前人之作,自然就有问题。二、人无完人,玉有瑕疵。谁都可能出错,李杜亦然,就像毛泽东诗词在格律上被诟病一样,也是此理。但所谓“瑕不掩瑜”,谓为信然
诗论四:古风律绝析    ? 什么叫古风?古风是诗体的一种,即古体诗。形式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不要求对仗,平仄与用韵都比较自由。后世使用五言、七言者较多。唐人将这类诗歌称为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 除了五言、七言之处,还有所谓杂言。杂言是长短句杂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其中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杂言诗一般不另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这也仅是习惯上的分类法,并无理论根据。
什么叫格律诗?是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类,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古风与律绝其实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写出来的东西也不是非此即彼,很多学诗者初写时,因为不晓格律,出来的东西往往既不是律绝,也不是古风。那是什么呢?不少是杂糅了童谣、民歌、打油、古风、律绝等形式特征的“四不象”。“古风”的标签是他自己贴上去的,是不是,他自己也不懂,天知道。也有一些通晓格律者,在写律绝时,不忍舍弃原词原句,又苦于限制,担心招致质疑,便以“古风”二字来给自己留条后路。
“古风”不是万金油,包治百病;也不是唬人的大旗,挥到哪里,便能一片寂静。遗憾的是,这种自由灵活的诗体在今天偏偏成了万金油、唬人的大旗,甚至是一块遮羞布。
“律绝”不是护身符,刀枪不入;也不是威严的判官,笔指向哪,便能生死殊途。遗憾的是,这种严谨铿锵的诗体在今天偏偏成了护身符、威严的判官,甚至是一根狼牙棒。
无论古风,还是律绝,都离不开一定的文言知识。初学者先学写什么,取决于作者自己的基础、兴趣与天资。初学写古风者逐渐接触格律,加强素养,也必须,“技多不压身”,这是正理,没必要明明自己不懂,还声音比谁都大,以为只有自己是新时代的主人,呐喊着自由创新,而那些坚持格律的人尽是食古不化的腐儒,这种论调很是可悲。同样,写格律诗的,也不能以格律来评判古风,以格律压人,以为自己比人厉害。
诗歌的生命力由诗歌本身的艺术价值决定,同时取决于审美者对作品的认可度,而不是有律无律这条标准。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也不同,高矮胖瘦、黑白棕黄,各有各的味。
无论写古风、律绝,还是其它什么,加强学习,提高修养,是没错的,各种诗体之间也非对立的关系,所谓: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学诗者,当力戒浮躁,厚积薄发,方为正道
诗论五:杂说唱    唱和也叫唱酬、酬唱。就是作诗与别人相酬和。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一、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二、依韵,也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三、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四、次序,也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唱和本是指唱歌时一方唱、彼方和,就是一唱一和。唱和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甲方赠乙方诗词,乙方根据甲方诗词的原韵写来回答,白居易、元稹二人依韵唱和的诗是为代表。另一种是乙方回答甲方所赠诗词,只根据原作的意思而另自用韵,柳宗元与刘禹锡之间的唱和是为典型。
步韵,又称为“次韵”,是和诗的一种方式。使用原作诗者用过的某一韵或某几个字,和诗者依次使用相同的韵字,这就是步韵,取步步跟随之意。步韵诗因为要步原韵韵脚,所以写来不免牵强而不很自然顺畅。步韵诗始于白居易同元稹的互相唱和,至宋代而大盛,至今日而大乱。
唱和是一件高雅之事。可以传递友情,抒发交流思想感情,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也可切磋提高诗艺。
唱和不是瞎唱和,更不是瞎搀和。旧体诗坛刮起的瞎唱和之风应该引起注意。有时,一首诗唱和者竟达数十之众,前呼后拥,煞是热闹。究其因,概国人盲从心理尤甚,既是雅事,我自然也可去雅一把,无可厚非。
唱和存在几个问题:一曰泥古不师古,趋新不创新。追求形式新颖,内容却欠创新,流于平庸,以高产为荣为傲。二曰投桃报李,互相吹捧。你赠我酬,本是人之常情,但如果明明两个人都不很熟,实无交情,却言不由衷地大唱友谊地久天长;明明对方人品作品一般,你大弹着高山流水,以子期伯牙互喻,就是自欺欺人了。三曰碍于情面,应付了事。既然你送了我,我不送你,面子上似乎过不去,也显得自己没水平,于是只好抓耳挠腮、绞尽脑汁、搜肠刮肚,瘦老母猪拉硬屎一般,硬生生地挤出来,赶紧交差,对付过去。总而言之,因韵害意。吴乔《答万季野诗问》:“步韵最困人,如相欧(殴)而自絷手足也。盖心思为韵所束,于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率以此。”
唱和有术。首先,端正心态。不唱和并不丢脸,有诗兴、有灵感,就和之,绝不勉强自己;不为求雅而伤雅,不慕虚名,恬淡自适,不去逞强弄巧,也不勉强自己。其次,摆正韵与意的关系。情意是诗词的灵魂,步韵和诗不能束缚诗词意境的创造和意蕴的深化,不因韵伤意。第三,尊重原韵,同中求变。在韵部、韵脚字及组构意象的选择上,原作始终主动自由,存在优势,步和者被动受制,居于劣势。所以,我们可以在同韵内选字,用“和韵”的方式,降低难度,最大可能的满足“意”,而不被“韵”捆绑住。第四,多和诗少步韵。可以根据对方诗意,创作一首遥相呼应的诗作,取其意,扬其意,韵上则完全不受对方影响,达到回赠的目的。
唱和,雅也,术也,非虚非瞎也。诗人之情,贵真也。吾辈于唱和之时,是否思虑:吾之和,源我本心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字平仄话格律   文 / 痴心天龙 - 诗词理论 - 国学论坛
(原创)罗学贵:古体诗讲座(第二讲)
(11)高和义 格律诗的传承与改革的探讨
王生文‖ 诗词演变之探讨
格律诗基础知识讲座——古体诗与近体诗
为什么有人不喜欢按平仄韵律创作诗词呢,他们真的会写格律诗词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