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超60%手机应用“名存实亡”(附照片)
本周,一份来自海外的研究报告称,平均每人每天看手机150次,平均每6.5分钟我们就会看一眼手机,“手机依赖症”在手机智能应用时代更为普遍,很多年轻人无论行走坐立吃喝拉撒,都会机不离手,“刷”几下手机应用。不过,另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哪怕是最知名的智能手机平台上——从未被下载,从未被评论
超60%手机应用“名存实亡”(附照片)
本报首席记者 王磊
很多人购买智能手机时,运营商或销售商,就会“帮忙”安装不少号称是最热门的手机应用软件。这些应用,有的来自手机厂商的业务合作伙伴,有的则是移动、电信、联通等运营商的定制产品。整整一屏幕十几二十个抽屉的“定制应用”,涉及支付、音乐、游戏、动漫、电子书……让人眼花缭乱。
不过,很多人对这些所谓的“智能应用”并不满意,而手机应用的开发者也一直在抱怨日子难过。手机应用经过快速发展之后,正陷入多重尴尬:
●手机应用同质化加剧,已经从“长得像”:使用方法、内容提供等用户体验,发展到“想的都一样”:设计理念、运营模式等原始创意的雷同。并屡现“刷粉”、“僵尸应用”等损害行业发展的现象。
●想借助手机应用增加用户黏性,拉动多次消费的手机厂商、通讯运营商、程序开发者,陷入用户活跃度降低,甚至一年损失40%活跃用户的窘境。许多人守着数以亿计的用户,却不知如何盈利。 ——编者
内容推送:手机客户端同质化,不缺应用缺新意
看似丰富的手机应用软件,面孔相似的不在少数。模仿、抄袭,同质化的不仅是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还有设计理念、运营模式“不谋而合”的尴尬。
手机智能应用同质化愈演愈烈,出现了大量“从未被下载,也从未被评价”的所谓“僵尸应用”的出现,正是智能应用发展同质化的结果。海外广告公司Adeven近期发布报告,称苹果AppStore应用商店中,有三分之二的智能应用,是所谓“僵尸应用”。而去年年底,苹果应用已经超过100万款,如此推算的僵尸应用,可达60万款。
上海一家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的Connie小姐,需要每天收集娱乐信息,为此她在苹果手机上,下载了16个资讯类客户端。“按照下载排名和好评率选择,包括‘今日头条’、‘搜狐’、‘网易’、‘参考消息’、‘新浪’、‘腾讯’、‘凤凰’的新闻客户端。”不过,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她发现客户端虽多,新闻的区分度却不大。“一条新闻会被多个客户端推送,很多标题、提示都一模一样,就像一条消息群发送一样。非要说什么不同,大概就是推送时发出的提示音。”
对内容的依赖,是手机智能应用无法绕过的障碍。互联网公司本身不“生产”内容,热播电视剧视频、新闻资讯,专家解读、百姓声音,都需要实实在在的来源。“智能应用就像送快递的,如果没有东西让他传送,网络布局再好又有何用?”互联网研究学者陈矫告诉记者,智能应用,尤其是移动互联的同质化,不仅是产品设置、用户体验,也存在于商业模式和创意理念。
眼下,这种同质化正在蔓延,并且已经危害到了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很抱歉,我们发现您的应用或该应用的元数据中,存在可能误导消费者的内容,该行为触犯了我们的相关条款。”这句苹果公司邮件中的说明,很可能是去年IT行业的流行语。因为“山寨应用”数量太多,苹果在去年高调进行了专项严打,清理苹果商店中的克隆版应用。《愤怒的小鸟》、《神庙逃亡》和《植物大战僵尸》等多款热门手机游戏,是被山寨频率最高的智能应用。有业内人士爆料,称将一款热门应用山寨成数个“长得很像”的版本,只需要一个3人团队两三个月的时间,总费用不到10万元。
同时,同质化的智能应用也加剧了无序竞争。某些开发者热衷于通过仿造排行榜上的热门应用,增加自己产品被用户搜索点击,下载评论的机会。刷下载量、刷排行榜、刷评分的“水军”也应运而生。“水军”甚至利用规则,捧杀竞争对手。比如,苹果公司发现某款应用的下载量飙升,就会发起调查,如果发现有故意刷下载量的现象,就会停止软件的下载,也就是“果粉”熟知的从应用商店里下架。有水军就替竞争产品刷下载量,让对方“被下架”。
盈利模式:手机社交圈地忙,更忙着找盈利点
社交媒体,尤其是手机社交应用,让用户觉得这是自己的地盘,就不该有商业“渗透”。尽管拥有数以亿计的用户,微博微信很难平顺地实现商业转身。
智能应用层出不穷,想要把握用户的热情和好奇心并不容易。春节前,一份英国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国内某知名社交媒体,去年的活跃用户数减少了近40%。一位用户对记者说,手机上短信、微信、微博、QQ,联系的方式越来越多,说话的地方越来越多,可是朋友圈子就那么大,精力有限,总得做出取舍。
“我没有关注的微博,为什么会钻进来?广告可以通过给运营商交钱的方式,让所有人都看到?”春节刚过,记者接到投诉,有微博用户称,一些“微博推广”广告会时不时钻进用户的手机,诸如:“对不起,我们真的不是流氓推广,你看到这个APP,是因为你真的需要它,这是一款春节必备APP,亲友聚餐哪儿便宜,出门旅行住哪儿方便,摇一摇附近哪儿打折,周边有啥衣食住行……”类似的“智能应用”层出不穷,有推广游戏的,有推销网购商品的,还有推荐其他“智能应用”的。
眼下,一些社交应用产品,已经成为网民手机用户的标准配置。然而,某些流量极大、市场占有率很高的应用,眼下正在被“广告”困扰。新浪微博、腾讯微信,目前已经拥有约4亿和约3亿的用户。但是,庞大的客户群,却很难商业变现。
据新浪财报,新浪微博在2012年第三季度的广告营收为2000万美元,相比几亿美元的投入,数字很难说漂亮。反倒是一批微博营销团队,借微博账号发布商业信息,赚走了大量广告费,同时将小广告满天飞的恶名“嫁祸”微博平台运营方。同样,微信目前也没有十分清晰的盈利模式。互联网业界人士曾评论,无论是拓展游戏平台收费,或电子商务,都很可能让“更私人”的微信,变得商业化痕迹明显。
记者以客户身份咨询某“智能应用推广公司”,其表示微博的特征是一对多的公共发布平台,微信是一对一的交流工具,社交媒体的性质,让这两大拥有众多客户的智能应用,很难商业转身,“用户会觉得手机‘自媒体’是我的地盘,就不该有那么多商业信息。”
目前,已经有智能应用运行商做出规定:每个商家每天只允许向用户推送一条消息。既保证用户不被频繁骚扰,也通过更有效的到达率提高发送信息的服务费。
回归“传统”:策划和创意比技术更靠谱
智能应用不仅是新技术,更是媒体、娱乐、创意产业,面对用户对新信息、新想法、新观念的好奇心,策划和创意比技术更靠谱。
有一种观点认为,智能应用的同质化并非坏事,类似应用数量的增加,意味着用户拥有更多的选择,由此形成的优胜劣汰,势必会导致降价、免费产品的出现。此外,无序到有序的过程中,智能应用市场也会渐渐“沉淀”,应用也会找到自己的定位,从一开始的搜索、定位到后来的美食、团购、照片分享、移动即时通信等智能软件的出现,被认为是市场自我过滤的过程。同样,对于开发者来说,什么受欢迎就做什么应用也无可厚非。
但是,手机应用同质化不能成为智能应用行业的主流或价值观。互联网评论人方兴东曾直言不讳:“有价值的原创内容,正在被大量严重同质化的娱乐垃圾覆盖。”衡量某一智能应用影响力的指标多种多样,浏览时间、独立访问数量、关注群的社会分层等等。“黏度”对于智能应用而言,不能只是下载量。依赖有限的信息资源,如何做出与众不同的内容,困扰眼下许多手机应用开发者。当娱乐新闻、八卦、揭丑消息等引发的议论热潮,转向社交媒体,嘈杂声中应该听谁的?同样,导航、美食、游戏等智能应用,又如何跳出“有品种没品牌具”的困局?
业界新锐给出的答案之一,是倚重和传统媒体类似的策划编辑能力,让用户获得更可靠更真实的信息。美国的信息平台Reddit,正在成为互联网行业研究的对象。Reddit的成名并非因为总统奥巴马在其上开辟“你问我答”专栏,更在于它将以往智能应用的信息功能合并,通过编辑手段,将新闻信息的时间、地点、进程一一明确化,由此成为新锐社交和新闻智能应用。去年,美国科罗拉多枪击事件中,不少目击者和亲历者,通过博客或社交网络讲述所见所闻所想,这些分散的信息,被Reddit的用户聚合起来,汇总成以时间为坐标系的事件进程,并且标注出所有信息来源。社交媒体的嘈杂,被Reddit简化,编辑思路让它成为当下美国最火的新闻网站。2012年,其独立访客为4000万人,页面浏览量达到370亿次。今年1月,其估值已达4亿美元。
新锐给出的另一条智能应用创新之路,则是平台品牌战略。国内某手机游戏平台目前正在收购热门智能应用,其给出的想法是与其克隆,不如投资,既然苹果应用商店可以借智能应用赚注意力和分成,国内平台同样可以在保护中小开发者利益的前提下,将克隆山寨的费用,当做培养人才的钱。
值得玩味的是,强调策划创意和编辑能力,手机智能应用的去同质化的“变法之路”,似乎都在回归传统。一位互联网评论人说,媒体属性、创业产业,这些定义并不会因为智能应用的“技术语言”改变。智能应用的卖点,归根结蒂是用户对新信息、新想法、新观念的好奇心,和运行超过百年传统媒体一样,策划和创意比技术更靠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米直达服务:从手机到智能终端的进化尝试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你的App为什么上不了TOP10?
移动互联网造梦:在同质化和巨头夹击中突围
智能电视开机广告:你的心病,他要续命
传送门、健身魔镜成现实?它们背后都离不开这项技术
在WWDC上如此“开放” 苹果用意究竟何在呢|锋观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