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如何利用课本积累作文素材

浅谈如何利用课本积累作文素材

论文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这里的应用能力当然就包括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却是,学生的写作能力逐年下降,作文中素材匮乏、陈旧的现象极为普遍。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我尝试在教学中通过深挖课文素材、补充相关文本相关资料、整理课本素材等方法,帮助学生有效积累作文素材,写出“高考作文阅卷细则”里要求的“材料丰富,论据充实,意境深远”的优秀作文来。
关键词:利用课本  作文素材  

肖川先生说过:造就一个人的书卷气,提升其思想和内心世界的有效途径,除了读书,大概就是写作了。写作可以锻炼一个人的逻辑思维,使之表达时用词恰当、准确,对个人的文学素养以及想象的空间都有一定的提高,最重要的是可以锻炼语言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这里的应用能力当然就包括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却是,学生的写作能力逐年下降,作文中素材匮乏、陈旧的现象极为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课业压力等原因,使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少,也无暇阅读,故在写作中既缺乏鲜活的生活实例,也不了解很多经典的名人事迹,使学生在写作时呈现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状态,他们的作文有的内容空洞,有的事例陈旧或不够经典,还有的为凑够字数废话连篇。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我尝试在教学中深挖课文素材,教会学生灵活运用教材,把教材作为语文各项能力的基础,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知识迁移,让他们认识到课本,也是作文材料“无尽藏也”,从而帮助学生有效积累作文素材,写出“高考作文阅卷细则”里要求的“材料丰富,论据充实,意境深远”的优秀作文来。
一、分析、深入挖掘教材,多角度解读教材中的名人经典事例。
在我们的高中教材中,有很多名人经典事例,如《烛之武退秦师》《陈情表》《记念刘和珍君》等等。这些文章,传达出先贤们无穷的人格魅力。我们多角度、深入解读他们的事例,就可以为作文做好素材储备。下面我以必修一中的《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为例看看具体如何做好这方面工作。
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秦晋联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如累卵。国难面前,烛之武临危受命、孤身出城;强秦帐内,烛之武不卑不亢、字字珠玑。终于,谈笑间,干戈化为玉帛。主人公烛之武满腹经纶却一直不被重用,他韬光养晦,坚持隐忍。并能在国家关键时刻尽释前嫌,挺身而出。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爱国精神、社会担当与责任感、勇毅、口才或机智的重要作用、不计前嫌等。而从郑国君主身上,我们又能看到知错就改的意义。短短的一篇文章,有诸多角度可以审视,可以作为不同的作文话题的典例。
而在接下来的《荆轲刺秦王》一文中,荆轲义无反顾地踏上刺秦之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歌换来多少世人的赴汤蹈火、义无反顾。他的义气、诚信、壮烈、过人的胆识,都是值得肯定与颂扬的,也扣合了这样一些角度的作文立意。
语文课本是许多语文学科专家们投注极大的努力、苦心孤诣了几年的成果,文章内容又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它涉及到的是社会、生活、人文、科学、为人、处世等等的方方面面;它们既是鲜活的例子,也是可供二度创作的不竭源泉。对课文素材进行再次利用,既是对教材的深度挖掘,也是较好的素材积累方法。教会学生多角度深入挖掘课文,将课本的阅读材料与作文训练结合起来,巧用、化用课本材料充实自己的作文构思,省时省力,简单易行。
二、在教材基础上,适当拓展、补充,使素材丰富。
除了多角度解读教材中的名人事例,对于语文素养较好的学生我们还可以以教材为蓝本,适当拓展、补充,使之素材进一步丰富化,也使得他们对很多课文内容理解的更深入,写作更有深度。
例如在教授选修读本《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儒家思想这一部分时,我适时地引入了鲍鹏山先生的《黑暗王国里的残烛》,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这一伟大的人格魅力,看到了圣人铁肩担道义的责任感和火炬般的耀世的光芒。学生们从鲍鹏山先生对孔子的解读中,理解了孔子为什么能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五千年不变、不朽的精神领袖。对孔子深刻地认识和鲍鹏山先生文章中震撼人心的语言,都化为了学生作文中的精华,使学生受益匪浅。而且学生在这样的认识下,学生才可能看到孔子的坚持、面对磨难的不屈、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对异己思想的包容等,进而才能准确运用孔子的生平事迹作为作文素材。
再如讲授李清照的诗词时,我带着学生一起阅读了梁衡先生的《乱世中的美神》,学生走进了李清照各个不同的人生阶段,对她的诗词和人生结合在一起解读。这样学生对于李清照的诗词和她本人的解读就不再停留在浅层次的层面上。他们对李清照的各个时期有了不同的了解,对李清照的“愁”有了全新的认识:李清照骨子里所追求的是一种人格的超群脱俗,这就难免像屈原一样“众人皆醉我独醒”,难免有超现实的理想化的悲哀。这样李清照就不仅是一个爱国女词人的形象,对人物的了解使得学生写作素材更丰富,解读也更深入了。
三、分类整理素材,便于熟悉、记忆、准确使用。
经过对课本素材的整理、挖掘和适当补充,我们发现内容相当多。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制作表格来引导学生作好语文课本中的写作素材的积累和整理工作。
课本中的文学形象
文学形象        人生际遇        适用话题        相关作品或诗文名句
诸葛亮                       
孔子                       
屈原                       
课本中的名人名家
名人名家        重要经历        精神世界        相关作品或诗文名句
陶渊明                       
李白                       
范仲淹                       
李清照                       
通过这样的整理,学生会对素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这样整理出来的素材清单便于随身携带、阅读、记忆,可以有效起到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素材的作用。
四、对课本素材,或展开想象,或记叙抒情,进行多角度写作,学以致用。
在多角度、深入对课本素材进行解读后,我们要还原到一个根本问题上来,即学以致用。好的素材对于一篇作文来说固然重要,但是如何将素材精当、优美地呈现出来,更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因此我告诉学生,素材积累不只是要了解、理解,更要运用素材积极练笔,让素材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所以在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后,我引导学生或展开想象,或议论抒情,做好相关练笔。
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我们可以展开想象: “是夜,万籁俱寂,暗淡的月光中,烛之武凭借着一条粗陋的绳索,艰难地顺墙而下,蹒跚着迈向秦营。这艰难而伟大的一步啊,一步迈出,就迈向了有去无回的危险,迈向了前途的生死难料,迈向了虎视眈眈的虎狼之窝。满头的白发飘扬在深秋的寒风中。在这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国将不存,何以家为?也是前行的蹒跚脚步更加镇定。今夜的月光啊,照耀着一个老人执着前行的身影,照耀着一颗慷慨赴难的爱国之心。”
再如,对于陶渊明我们可以进行抒情议论: “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
当然我们也可以教会学生,将素材并列使用,形成排比: “廉颇年迈。仍思舍身为国;越云古稀,枪挑五名魏将;张辽跃马,威震江东吴楚;李广弯弓号,尽退南下匈奴。英雄本就该生得顶天立地,死的轰轰烈烈,而不是穷途末路,困死与藩篱之中。谭嗣同说“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秀夫携小皇帝跳海,后人赞其刚烈,他死得轰轰烈烈,人生亦已无憾。”
在素材积累和写作练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做好这样的从横向、纵向与深度、广度等多个方面,以片段训练为主的练笔,引导学生随时积累、掌握,随时运用。这样做随时能捡拾到“最美的珍珠”,耗时少,效果好。
“课本,语文课本,它是一座富矿;它是一口深井;它是提高学生创作兴趣的源泉。用足语文课本,开动脑筋,灵活处理好这一阅读材料,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被自然地激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有感而发。这里的“多方面地积累素材”提醒我们,其实,“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不必舍近求远,课文素材,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08高考作文写作素材积累技法
语文成长类作文素材积累,收藏打印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课本之中有好“米”——深入课本积累素材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升中课外阅读的应用
浅谈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教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