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比翼双飞



学好语文读为先

教好语文由写始


有人形容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双翼,也有人说阅读和写作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相辅相成,互相依存。阅读是吸收,是积累,写作是倾吐,是表达,阅读和写作历来是语文教师致力提高的两种基本能力。

近几年来,语文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在阅读教学方面,阅读教学改革如火如荼,而写作教学的研究总是不温不火,给人的感觉是阅读和写作这对翅膀没有同时扇动起来。至于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融合在一起的教学实践似乎还不多。能否在阅读和写作结合方面做点尝试,不让写作教学游离于阅读教学之外,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专家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其中很多篇目在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运用、表达方式等方面为写作提供了范例。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对精美范文的阅读、研习、化用(能动模仿),使学生从作者创作思路的“原型”之中得到启发,获得规律性的写作知识,从而为学生写作找到一根“拐杖”。这样一方面完成了阅读教学任务,同时把写作教学融入其中,使写作教学不再游离于阅读教学之外,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

笔者在执教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课《往事依依》时,做了一次把写作教学融入阅读教学之中的尝试。

一、教学构思:跟于漪老师学写

《往事依依》是著名教育家、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一篇散文。于漪老师的这篇文章对于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是一篇难得的“写作范文”。第一,于漪老师是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学生对她信服;第二,本文内容是回忆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比较贴近学生实际,容易引起情感共鸣:第三,本文在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运用等方面堪称典范,文中优美的句子,大量的古诗文的阅读积累,有助于学生建立丰富的语言素材库;第四,本文亦是典型的文以载道的范文,文章结尾的谆谆告诫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建立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学生易于接受。

我的设计思路是把“跟于漪老师学写作”作为贯穿整堂课的主线。上课伊始,简要介绍于漪老师,用多媒体打出“跟于漪老师学写作”,为全文的教学奠定基调。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这一主线。


教学片段

学生齐读第一段。

师:(多媒体:风头)传说中的凤凰头部虽然不大,却最美丽。有人说文章的开头要像风头一样美丽。你认为本文的开头符合凤头的标准吗?

生1: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给人以华美的感觉。

生2:词语用得好。“搜索枯肠”表明很多事竭力思索都想不起来了,“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表明印象深刻。

生5:这段文字虽短,却很好地引起了下文,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愿望。

生4:这段文字很好地扣住了《往事依依》这个题目。

师:通过赏析本文的开头,你跟于漪老师学到了哪些开头的方法?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归纳——

写作启示:文章开头要紧扣题目,短小而精美。

又如文章结尾段的教学:

教学片断

师:(多媒体:豹尾)有人把文章的结尾称为豹尾,想一想为什么?把文章的最后一段删去行不行?

学生讨论回答后总结——
写作启示:文章结尾要收缩有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注意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本文教学以“跟于漪老师学写作”为主线,把讨论、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中心目标,使语言、篇章等方面的学习都成为达到这一中心目标的过程和手段,并在围绕这个中心问题的讨论中,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课文的每一处。

二、相互融合:让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比翼双飞

阅读教学的精髓在于培养学生的朗读、积累、感悟和品味语言的能力。本文的教学设计定位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并不是否定文章阅读课的性质。相反,本文既要上出阅读课的味道,又要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指导,达到水乳交融的教学效果

教学片段

师:(多媒体:猪肚)猪肚指文章的主要部分,内容当然要丰富。请快速浏览课文,看本文写了哪些事,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节或一段话,概括说出大意,然后读给大家听。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点拨指导,归纳板书。

师:看山水画、读《千家诗》、听讲国文老师课,删去一部分行不行?颠倒次序可以吗?

生1:不能删去。这三件亨分别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角度来写,各有侧重。

生2:这三件事之所以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说明它们在作者成长的道路上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去掉,文章就显得单薄了。

生5:我还感受到三件事的内涵是逐步丰富的。

师:从于漪老师写作本文的选材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写作启示?

学生经讨论进行归纳——

写作启示:文章选材要丰富,并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和安排的次序,

师:于老师的文章,不仅美在内容,更美在语言。让我们细细地品味。

多媒体课件呈现:

1 第二段“有时凝视久了”,“凝视”换成“观察”好不好?

2 第六段“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铭刻”一词用得好不好?

3 第四段中的“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美不胜收”,这句话美在何处?

4 第七段“诠色的记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为什么说记忆是“金色的”?

5 第五段说“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能信口背出”,“信口”一词好不好?

学生分析、品味、感悟,教师适当点拨。

师:文章还引用了很多古诗词,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能给我们的写作带来什么启示?

学生朗读课文中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

师:通过朗读品味,我们感受到了本文多姿多彩的语言魅力,感受到了蕴藏在字里行间的至真感情。于老师不愧是著名的特级教师,她的语言是如此的精彩,你由此得到哪些写作启示?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

写作启示:写作中运用恰当而优美的词句,能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引用古诗文,能增加文章的厚度,使作品富有文采。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生只有通过独立思考、积极讨论等主动参与的外显行为,才能不断内化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观念上,我们要视学生为获得自身发展的学习主体。学生通过自主分析和自主总结得出的写作规律,可能比教师的灌输要有效得多。


三、激发阅读兴趣:为有源头活水来

文章写作仅仅了解、掌握一些方法是不够的,没有丰富的文化积淀,没有新鲜活水的汩汩流淌,写出的作品必然苍白无力。陶行知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捕捉写作的源头,引导学生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热爱中华优秀文化,从而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于漪老师在这篇文章中借国文老师之口,也发出了谆谆教导:“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这既是作者的座右铭,也是每一个学生得以成才成人的必由之路。因此,在课的结尾,我设计了如下一个环节。

教学片段

学生齐读第六段。

师:请你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生1:只有多读书,才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丰富人生。

生2:我以前喜欢看动画片,今后我想有计划地读一些中外名著。

生5: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

生4:要想真正提高写作水平,仅有方法是不够的。要多读书,多积累。

师:于漪老师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丰富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是作文成功的根本。送给同学们一副对联(多媒体):

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下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横批:好好读书

师:这是一位老人送给子孙的一副对联,你会读吗?理解老人的良苦用心吗?

(学生饶有兴趣地读对联,辨析“好”的读音,理解对联含义。)

生:(读对联)这幅对联上联是说一个人年轻时是读书的最佳时候,但是有些年轻人却不好好读书。下联是说人到了老年,知道读书的重要,喜欢读书了,但身体状况却不如年轻人,不好读书了。横批告诉我们要认真读书。

师:同学们,让我们珍惜青春年华,多读书,读好书,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以一副对联作为结束,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给学生留下人生的启迪。从写作技法上来看,似乎作用不大,但从情感角度来看,其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

叶圣陶先生有一段著名的谈话:“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尤其重要的是要考虑如何启发学生把所学的应用到实际生活的各方面去。”《往事依依》的教学设计也许是一个特例,但是我想,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决定了阅读和写作必然要走结合之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203期【理论加油站】牵阅读设问之“发”动写作思维之“身”
读《管建刚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革命》有感
语文人物长廊:于漪(下)(语文报社40周年)
写作,伴着阅读一起走
【今日头条】耒阳二中语文课题组开展“聆听声音,明辨方法”群文阅读教研活动
【阅读写作】阅读课“指向写作”的具体化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