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孟武伯问子路仁乎(5-8)

孔子认为,仁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一般人很难达到。孔子对冉雍就表示“不知其仁”,对子路、冉求、公西华同样也是“不知其仁也”,只是具有某些方面的才干。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注释】
赋,兵赋,向居民征收的军事费用。
求,冉求,字子有,通称“冉有”,冉雍之弟,同为孔子弟子。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
邑,古代居民聚居点,大致相当于后来的城镇。分公邑和采邑两种,公邑为诸侯直辖,采邑为卿大夫的封地。千室之邑,有一千户人家的大邑。
家,古代卿大夫的封地,即采邑。百乘之家,当时卿大夫有车百乘,是较大的采邑。
宰,古代卿大夫的家臣和采邑的长官、总管。如冉求为季氏宰即家臣,闵子骞辞费(季氏采邑)宰即采邑的长官。
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弟子,小孔子42岁。
束带立于朝,指穿着礼服立于朝廷。
宾客,指客人和来宾。

【译文】
孟武伯问孔子:“子路是有仁德的人吗?”孔子说:“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这个人,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国,可以让他管理军政,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仁德之人。”孟武伯又问:“冉求怎么样呢?”孔子说:“冉求这个人,一个千户的大邑,一个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封地,可以让他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仁德之人。”孟武伯又问:“公西赤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这个人,穿着礼服,立于朝廷之上,可以让他接待宾客,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仁德之人。”
孟武伯,姓仲孙名彘,谥武,鲁国大夫孟懿子(曾是孔子的学生)之子,季氏权臣之一,曾问孝于孔子。孟武伯应该是相中了孔子的几个弟子,打算请他们帮助处理政事,也想借此了解孔子关于“仁”的核心要义,因此向孔子打听这三位弟子的修养是否达到了“仁”的境界,实有求贤之意。

针对孟武伯“子路仁乎”的提问,孔子回答“不知也”。有人认为孔子此答可能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孔子不愿子路为季氏卖命,而故意推脱;二是孔子谦虚谨慎,不愿自夸弟子;三是孔子始终将“仁”放在最高的地位,虽然弟子们各有本领,但都必须服从服务于礼制、德治的政治需要,一切都必须以具备仁德的品行为前提,在孔子看来,子路的修养确实还未达到“仁”的境界,所以委婉地回答不知道。但面对孟武伯的刨根问底,孔子只好绕过“仁”而谈弟子具体能胜任的工作,认为有的可以管理军政,有的可以管理内政,有的可以办理外交,算是正面给予孟武伯所希望得到的答案。

《论语》中记载孔子表达观点的方式非常巧妙。试想,如果孔子直截了当说他们都不是仁者,那就意味着孔子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仁者的境界,这样才有资格去评价别人是不是仁者。而孔子内心深处一直保持着谦卑,从来没有自以为是仁者,自然就无法评价别人是不是仁者。由此可以深切体会到圣人谦虚和谨慎,也印证了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实事求是态度。

人的志向才干表现于外,而仁德修养内敛于心。一个人内心是否具备仁德,仅凭外在的表现不能作出判断。孔子客观地评价这三个弟子的才能,对“仁”不妄下结论,也是藉此勉励弟子们,既然志于求仁,就要时常注重内心的修炼,而不能只注重提升外在才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论语·公冶长》(8)孔子弟子有仁者吗?
《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子路仁乎”章解析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5.8:子路仁乎?求也何如?赤也何如?
【辉光日新1383】天天读经典:(众弟子)尽到自己的本分就是仁(照片:2021年1月拍摄的部分笑脸)
“论语”新解 “公治长篇第五”第5、6、7、8章
素说《论语》:公冶长篇(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