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庭矛盾最佳解决方法:看懂对方的情绪模式,做最恰当的沟通

亲子关系紧张,孩子仇视父母,夫妻感情失和,家庭矛盾最佳解决方法在哪里?


有个现象是:越对孩子上心的家长,就越容易养出脾气暴躁,不懂感恩的孩子。

对于这种情况,家长觉得心寒。尤其是为了孩子全职的母亲,自己放弃了事业发展,全身心的投入到孩子的照料上,结果孩子却与自己越来越远,时常向自己发脾气。

上海17岁男孩,就因为被妈妈骂了几句,立马跳桥,从此与家人诀别。这么冲动,绝不是因为一件事。而是从小跟母亲的关系。

一旦有了亲子矛盾,夫妻感情也必然会受到影响,于是家庭矛盾就会频发。因为都是在一个家庭系统中,相互之间有着紧密的情感连接。

所以,解决家庭矛盾,还是要从本质上看清,问题的起源在哪里?

一、双亲家庭,优于单亲家庭。

在双亲家庭,儿童会与父母双方形成依恋关系。由于父母不可能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回应孩子,所以孩子与父母双方的关系也会不尽相同。

这是有利于儿童的发展。因为孩子可以习得一种以上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方式。


但如果出现了以下两种情况,就会对孩子的发展形成不利影响:

父母照料儿童的模式都各自很极端且差异巨大,那么这种情境对于孩子而言过于复杂,使其难以舒适地应对。

当孩子察觉父母的关系紧张时,孩子会感到不安全。父母可以对孩子做出解释,这能让孩子对父母关系的紧张感受,保持在可忍耐的范围内。但如果父母间矛盾很大,对孩子造成影响,大多数孩子会习得抑制自己,不做出那些会招引双亲注意的行为。然而,如果儿童从婴儿期早期就开始强烈表达消极性,那么儿童可能会表现出严重的行为问题。

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长大后,是个阳光开朗的人。那么就先要从夫妻关系入手,保持夫妻感情的和睦。这样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温暖、稳定的原生家庭。


二、觉察孩子所使用的自我保护策略,调整自己管教孩子的方法

并不是孩子表现乖巧,就是家长管教得好,很有可能是孩子选择压抑自己的情感表达。

孩子爱发脾气,总是与父母抗争,并不是不爱父母,很有可能是太渴望获得父母的爱与关注。

很多家长由于不具备对应的知识,所以容易误解孩子的表现,并在错误的管教方式上越走越远。在《依恋与家庭治疗》中,就为家长清晰的罗列出了孩子常见的不利于成长发展的自我保护策略。

如果你已经发觉跟孩子的相处,变得更为困难了。不妨来看看,你的孩子是偏向哪一型的?

1.强迫性照护策略(A3型)

如果孩子担心会失去父母的关注和保护,那么他们会采用这个策略。

这类孩子会隐藏自己需要照料的证据,并会主动照料父母。他们会慷慨的分享玩具/食物给父母,会在父母情绪低沉时展示阳光/积极的情感。

这样的效果是拉近了亲子间的心理距离。这是好事,因为父母如果心不在焉,孩子就无法得到保护。


但采用强迫性照护策略的孩子,由于其父母放弃了自身角色,让孩子来承担。角色互换后,孩子只能充当专制型父母。

这种策略的心理代价是,孩子可能无法感受到自己的负面情绪,从而对这些负面情绪所提示的威胁视而不见,也就无法为自身寻求保护了。

换而言之,如果孩子对父母过于敏感,那么可能会对自己过于迟钝。

这类孩子,在单亲家庭(由妈妈一人抚养孩子)中,比较常见。有的小男孩,甚至充当了家里半个男主人的角色。

当妈妈的千万不要引以为豪,认为儿子懂事,知道心疼妈妈了。孩子过早承担成人的家庭角色,对其将来的发展是不利的。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主动卸下对方的担子,不要让对方“过载”。


2.强迫性顺从策略(A4型)

如果孩子担心受到父母严厉惩罚时,会使用这一策略。

这类孩子会密切关注父母的愿望,他们会寻求(规范性)信息,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他们担心,如果自己做错了,或者没有按照专制型父母的意愿做,就会遭到严厉的惩罚。因此,孩子调节自我的首要原则就是“不要做错事。”

此外,他们还会保持警觉,看父母十分还有意料之外的偏好,并迎合这些偏好。

这类孩子的父母,会把孩子的诚惶诚恐,看成是对自己的尊重。另一方面,孩子不敢表现出愤怒,这会让孩子极大抑制自己的行为。

这类孩子通常是过于安静/肢体僵硬/动作不自然的。


我在一档亲子类节目上看到,一群小朋友在讨论吃零食是不是一种好习惯时,有个小女孩就说:“我不吃零食,零食都是垃圾。”

另一位小男孩就好奇的问道:“那薯片呢?你也不喜欢吃吗?”

小女孩回答:“我从来不吃”,并作出了呕吐样,表示薯片令自己恶心。这时,镜头切给了小女孩的妈妈。妈妈脸上露出了赞赏的笑容,对女儿的表现满意。


在A型策略中,孩子的视角要让位于成人视角。所以这类孩子容易让父母、老师、青少年团体的领导感到满意,并且会给这类孩子的表现打高分。

但孩子的焦虑感和自我抑制时常被忽视,而且他们一味担心做错事或犯错误,会使他们难以习得新技能。

这类孩子非常成熟。但当先前受到压抑的情感爆发,孩子就可能出现抑郁。

所以,那些备受称赞,家长和老师都喜爱的孩子,突然就被诊断出抑郁了。大家都很不理解,多好的孩子,怎么说病就病了。

其实,这一切都是原生家庭中形成的。


对于这类情况,我们需要帮助对方学会正确、健康的表达出自己的负面情绪。例如参加竞技类体育运动、对着空瓶说心里话等方式。

如果情况严重,可以求助心理医生。


3.攻击策略(C3型)

如果人际沟通的内容较为含糊或者沟通结果不可预测,那么儿童会尝试让该人际关系变得清晰并可以预测。

为了让父母一直关注自己,孩子夸大愤怒,同时抑制表现自己对舒适渴望和自己的恐惧,从而使成人更有可能来安慰自己。

这类儿童具有攻击性,容易伤害他人,或更爱以做父母禁止做的事情来挑衅,或者爱冒险(伤害自己)。这些做法都能够引起父母的关注。但如果父母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变得愤怒,形成亲子间的较量。

为了安全、有效的威胁父母,孩子必须能够消除父母的愤怒,所以当孩子察觉到父母的愤怒后,就不会再强调和表现自己的愤怒了。而是会抑制自己的愤怒,同时夸张的表现出自己的害怕,又渴望舒适。这样父母马上会由起先的愤怒,转变为心疼孩子,去安抚孩子。

在这种策略下,虽然孩子获得了父母的注意。但其代价是感到焦虑,同时深陷于亲子较量中。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总是跟你发脾气,你可能需要回想下,是否之前一直没有给到孩子足够质量的爱的表达。

当你的伴侣,变得爱发脾气了,可能是她延续了原生家庭中养成的情感模式。原生家庭中养成的情感模式,比较难短时间内改变,所以你需要理解、包容,并提供给对方充分的安全感。


4.假装无助策略(C4型)

强调自己的恐惧感,隐藏自己的愤怒。他们不会假装强大,而会假装弱小。由于他们太缺乏胜任力,所以成人不得不伸出援助之手。

起初,孩子获得帮助后的卖萌,会让父母感觉良好。但最终,父母会感到疲乏和厌倦,希望孩子表现出胜任力,父母想要摆脱孩子因为缺乏胜任力而给自己带来的枷锁。他们想要重获自由。此时,父母对孩子的同情,就变成为愤怒。

孩子一旦感受到了父母的愤怒,就会发脾气。父母就会退回原先照顾孩子的模式。这样的策略,会让孩子的个体发展受到限制,因为孩子花了很多精力用来争取父母的注意力,向外探索受到限制。

当采取行动比说话和商量更有效时,孩子的讲话技能就会受阻。

这样的孩子,将来就容易成为“巨婴”。他们踏入社会之后,无法胜任岗位,无法应对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一旦遭受挫折,而父母也无力再为其代劳后,家庭矛盾就会频发。

对于这类情况,我们需要克制自己“立马出手代劳”的冲动,即使孩子跌跌撞撞地往前走,也好过一直要你抱着走。

如果你娶了一位巨婴,的确很辛苦。因为对方习惯了有人为她“代劳”。但如果你是一位享受被人依赖的类型,那么或许很适配。


在原生家庭养成的这些策略,将来在组建新家庭后,依然会持续沿用。所以不仅是父母,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看到自己所惯用的情感策略,就能够更好的包容其他家庭成员,理解他们的情感表达。

对于一向忍让的老婆,老公要懂得,老婆惯用的是情感压抑的策略,但这并不代表着老婆没有脾气。一旦爆发,老婆的情感可能会崩溃。所以老公可以鼓励老婆以健康、安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将其释放掉。

家庭矛盾,其实就是最亲近的人之间产生了矛盾,这很正常。原生家庭中会有亲子关系问题,新组建的家庭,会有来自不同原生家庭带来的相互磨合上的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叛逆期孩子玩手机厌学,父母只关注解决方法,却往往忽视自我情绪
我是坏孩子:家庭中的情绪虐待
爱是强大的力量,原生家庭缺爱的孩子最需要这种力量
所谓命运,心理学又称为“强迫性重复”,即我们从原生家庭中沿袭下来的模式,一代一代的传下来,有的利于我们成长有的阻碍我们成长,我们需要去觉察它,从自身开始修正它,否则我们的孩子,孩子的孩子,仍将在无明中
决定你的“人生剧本”的,不是父母和家庭,而是你自己!
为什么人越长大,越活得像爸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