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咖啡学院:咖啡文化

  只要用心体会生活,就能感悟出咖啡的味道即是爱的滋味!对于栖巢来说,咖啡并不只是一种饮料,它所代表的是一种现代的、时尚的、休闲的、健康的生活文化。认识咖啡、学习咖啡文化、了解名人的咖啡情结,从栖巢咖啡学院开始……

 咖啡知识

  1、咖啡概说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coffee

  2、咖啡发现与传播Discovery and Spread of Coffee

  3、咖啡在世界各地 Coffee Around the World

  4、咖啡树分类Classification Of Coffee Tree

  5、咖啡豆构造Structure Of Coffee Bean

  6、播种:Sowing Seeds

  7、采收

  手摘法:Picking method

  摇落法:Shaking down method

  8、干燥法dried method

  自然干燥法:natural dried method

  水洗式干燥法:Washed method

  半水洗式干燥法:Semi—Washed method

  9、不同咖啡的情愫coffee Sentiment

  10、咖啡概说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coffee

  “ 咖啡 ”一词最早起源于希腊,意为“ 力量与热情 ”而咖啡这个名称则是源于阿拉伯语“Qahwah”意思是植物饮料 。我们知道咖啡最早发源于埃塞俄比亚的一个名叫卡法(kaffa)的小镇,由此可见“咖啡”一词与它的发源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咖啡与茶叶、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咖啡树是属茜草科常绿小乔木,日常饮用的咖啡是用咖啡豆配合各种不同的烹煮器具制作出来的,而咖啡豆就是指咖啡树果实里面的果仁,再用适当的方法烘焙而成。

  咖啡从被人类认识并首次食用,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世界上第一杯咖啡,由阿拉伯人精心熬制,世界上第一家咖啡屋,在中东大马士革诞生。如今在国际贸易中,统计天然商品销售金额,咖啡仅次于石油,排在第二位。

2、咖啡的发现与传播:

  关于咖啡的发现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牧羊人的故事”和“阿拉伯僧侣的故事”,前者是基督教发现说,后者则是伊斯兰教发现说。普遍的说法是,公元6世纪左右,牧羊人加尔在埃塞俄比亚高原上放羊,羊群突然兴奋的喧闹起来。经过探查,加尔发现是因为羊群吃了一种野生灌木果实,而这果实正是最早的“咖啡豆”。

  早期咖啡属于国宝级珍品,传说阿拉伯人为了避免咖啡被其它国家种植,甚至将咖啡豆去壳后才出口。但是百密终有一疏,17世纪,去麦加城朝圣的巴巴·布丹将一些能发芽的咖啡豆带回到了印度西南部的家中。从此,开始了咖啡在世界范围内传播。1615年,咖啡由土耳其被威尼斯商人带入欧洲,法国、意大利为之疯狂。维也纳谚语曰:“欧洲人挡得住土耳其人的弓刀,却挡不住土耳其的咖啡。”经由通商航线,咖啡种植一传十,十传百,风靡世界各地。

 3、咖啡在世界各地

  阿拉比卡(Coffea arabica)种:

  最传统的阿拉伯咖啡品种,占所有咖啡70%~80%,高海拔生长,耐寒,对栽培条件和技术要求高。拥有绝佳的风味和香气,是原生种中唯一能够直接、单独饮用的咖啡,无愧于世界咖啡豆之首。

  罗布斯塔(学名Coffee Robusta Linden)种:

  刚果种突变品种,与阿拉比卡豆各居伯仲;高温低海拔地带是它的天地;风味鲜明强烈,独特的香味和苦味常压退其他咖啡味道;不能作为单品咖啡豆饮用,想直接品尝要做好心理准备

  根据ICO(国际咖啡组织)的统计,扣除各咖啡生产国国内交易的部分,在世界市场流通的咖啡中约65%为阿拉比卡种,35%为罗布斯塔种。



 4、咖啡树分类


     5、咖啡豆构造


  常有人误以为咖啡是直接以生豆种植的,花费心思种了半天却发现怎么也不发芽。事实上咖啡要以带着内果皮的种子种植。“内果实”(或称“羊皮”或“纸皮”)是指包裹着咖啡种子的茶褐色硬皮,附着那层皮的咖啡豆称为“带壳豆”。

  拨开完全成熟的鲜红咖啡果实外皮来看,可以看到在红色外皮下有黄色的果肉,有点儿像樱桃,果肉甘甜,中央有一对互相对称的种子,种子周围有层滑滑的膜,将膜用水洗去即成为“带壳豆”,扒开内果皮,会看到包着银皮的种子,那种子就是实际作为咖啡原料的生豆。

 6、播种

  将包着内果皮的咖啡种至苗床,40~60天就会发芽,发芽后大约6个月会成长至50厘米左右的苗木,为保护苗木,须在苗床上覆盖防寒纱等阻挡阳光直射。

  苗木由苗床移植到农园后约三年开花。花朵在数日内凋谢,随后长出小小的果实,6~8个月转为代表成熟的红色。咖啡收成的高峰期是在咖啡树长成后的6~10年间,其后收成量会渐走下坡。

  另外,咖啡树若长得太高也会造成收成不好,因此咖啡农会由距离地面30~50厘米处将树干锯断,让它重生枝丫,更新生产力。此步骤称为“回切”。若再配合气候、施肥、抗病虫害等有利条件,咖啡树便能够持续20年,甚至50年结果不断。

  阿拉比卡种咖啡年年都在改良品种,希望能够达到高收成量、抗病毒高、收成期早、环境适应力强的水准,当然还要再加上树的适宜高度,让采收更有效率。

7、采收

  (1)手摘法

  除了巴西与埃塞俄比亚外,多数的阿拉比卡种咖啡产国皆采用手摘法采收。手摘法不单是将成熟鲜红的咖啡果摘下,有时还会连同未成熟的青色咖啡果与树枝一起摘下,因而这些未成熟的豆子常会混入精制后的咖啡豆中,特别是采用自然法精制时。如果这些豆子也一起混入烘焙,会产生令人作呕的臭味。

  (2)摇落法

  此法是用乱棍击打成熟的果实或者摇晃咖啡树枝,让果实掉落汇集成堆。规模较大的庄园会采用大型采收机,而中小型的农庄就会以全家动员的人海战术采收。这种将果实摇落地面的方法,比手摘法更容易混入杂质与瑕疵豆,有些产地的豆子还会沾上奇特的异味,或者因为地面潮湿而让豆子发酵。巴西与埃塞俄比亚等罗布斯塔种咖啡豆的生产国多以此种方式采收。

8、干燥法

  (1)干燥式精制法:

  又称自然干燥法,是将果实摊放在露天日晒场,以阳光曝晒干燥。为避免干燥不平均或者发酵,必须适时搅拌。原木樱桃般鲜红的果实晒上l周后会变黑,外皮与果肉也会变硬而容易取下。晚上要盖上防水布阻挡夜露,晒干顺利的话含水量可达到l1%-12%。这种方法过程简单,设备投资又少,成本相对较低,因此过去几乎所有生产国都采用此法。

  (2)水洗式精制法:

  咖啡的水洗式精制法始于18世纪中期。精制过程首先要将咖啡果实的果肉去除,接着用发酵槽去除残留在内果皮上的黏膜,豆子清洗过后加以干燥。这种方法能通过每个步骤去除杂质和瑕疵豆,因此生豆的外观均一,普遍被认为具有高品质,但是工程分工越细,作业与卫生管理方面的手续也就越多,风险也越高。水洗式的设备成本较高,精制的过程和步骤也相当费功夫,生产成本自然也就很高。

  (3)半水洗式精制法:

  咖啡半水洗法为干燥法与水洗法的折中型。做法是收成的咖啡果实水洗后,再用机械去除外皮与果肉,用日光使之干燥,再用机器干燥结束。与水洗法精制咖啡的不同之处在于过程中不将咖啡果实放入发酵槽,品质上又比干燥式精制法稳定。巴西的席拉多地区就是采用半水洗法来处理咖啡的。

9、不同咖啡的情愫

  只要用心,你就可以从一杯咖啡里,闻到午后阳光蒸发的熏香,森林清新的气息,或春天果园的甜香……这果味里,经常携带着孕育它生长的产地附近附近的空气——遍植鲜花的威尼斯,栽培出隐约浮泛花香的科纳咖啡;而生长在危地马拉火山腹地的安提瓜咖啡,总带着难以言喻的烟熏味;还有苏门答腊孕育出的厚重浓烈,苦得令人回味的曼特宁……

  纯品咖啡

  咖啡之王—牙买加蓝山咖啡(Jamaican Blue Mountain),香味十分浓郁,有持久的水果香,酸度适中。

  世界上最古老的咖啡—也门摩卡咖啡(Yemen Mokha),异国风味,略带酒香,辛辣刺激,微酸而后劲强,亦有甜味。

  醇厚的绅士—苏门答腊曼特宁(Sumatran Mandheling),含糖浆味和巧克力味、微酸。

  来自南美洲的热带风情—圣多斯(Brazilian Santos),属中性豆,风味之佳,大多属于低酸度咖啡,口感柔滑、微酸。

  哥伦比亚的淡雅风情—哥伦比亚特级(Colombian Supremo san Agustin),营养丰富,高均衡度,有时具有迷人的坚果香,微酸。

  原始和简单—埃塞俄比亚哈拉尔(Ethiopia Harar),阿拉伯风味,干香略带有葡萄酒的酸香,醇度适宜,强烈纯质感,微酸,带有奇妙的黑巧克力余味。

  飘香的历史—危地马拉安提瓜(Guatemalan Antigua),颗粒饱满,滋味浓郁而诱人,上等的酸味、芳醇的余香、带有绝妙烟熏的味道。

  世间极品—波多黎各尧特选(Puerto Rico Yauco Selecto),颗粒饱满,风味俱全,芳香浓郁、微酸。

  “着魔岛”的熏香—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Ecuador Galapagos),口感丰富,酸中略带甜味、微酸。

  非洲时光里的水果浓香—肯尼亚AA(Kenya AA),芳香,浓郁,带有水果风味,口感丰富完美.酸度均衡可口。

  花式咖啡

  意大利浓缩咖啡(美丽咖啡的开始);

  卡布奇诺(与爱情有关);

  爱尔兰咖啡(思念发酵的味道);

  皇家咖啡(绅士般的高贵);

  维也纳咖啡(来自维也纳的浪漫浓香);

  拿铁咖啡(永恒的经典,地道的拿铁咖啡比例是牛奶占70%,奶沫占20%,咖啡占10%);

  土耳其咖啡(最古老原始的咖啡).

  咖啡文化

  咖啡桌上有哲学,咖啡馆里有沧桑,咖啡壶里煮的是沉浮,咖啡杯里盛的是梦想。

  懂得欣赏咖啡的人,才会懂得品味咖啡,正如热爱生活的人,才会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因为幸福就是沧桑历尽,苦尽甘来的心境。

  有人说,咖啡以一种最沉默的温柔,却最无从设防的方式,改变着历史。不仅如此,咖啡还改变和记载着创造历史的普通人们的生活与情感。

  大约从17世纪起,西方开始真正认识咖啡。经过300多年的时间,人们对这种风味特殊的饮品欲罢不能,咖啡从上流社会的装饰演变成百姓生活的必需品,形成了生活中“朝也咖啡,暮也咖啡”的习俗。

  咖啡在文学作品里则扮演象征符号与隐喻,反映人物的性格、生命的悸动、所处环境的氛围等等。海明威在《战地春梦》里闻到咖啡香,嗅到了黎明破晓的味道;一杯热咖啡让康拉德在《海的镜子》里感受那种扬帆而去,北极、大地、海洋之心与自己的心田结合;葡萄牙作家萨拉马戈在《诗人雷伊斯逝世那年》以咖啡作为告别生命的礼物:“如果还有一小时生命,我愿意用来换取一杯咖啡”……

  不仅雨果、巴尔扎克、海明威、弗洛伊德等赫赫有名的大师与咖啡紧密相连,甚至列宁策划俄国革命也是在咖啡馆里。咖啡馆孕育了一代代人类精神的精英,同时,这些精英也为咖啡馆赋予了人文主义的气质,使咖啡馆成为一个与思想、文化、艺术不可分割的传奇。咖啡好比一个载体,承载了一个个国家国民的性格,承载了他们的文化、风韵、情感,承载了一个时代的风貌,而对于此,谁又能小觑这一杯浓郁香醇的咖啡呢?

  有人说咖啡是一种精神。入口苦,到喉醇,而后甘,上升到哲学。正如人生,是咖啡用自己的品性提醒着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苦尽甘来,最简单的尝试,也许是喝杯咖啡;有人说咖啡是一种氛围。艳丽和阴雨、欢欣或寂寞,都有理由用咖啡的袅袅香气来营造此时彼刻的心理空间,是咖啡的香氛调节了空气中的分子,也调整了人的心境。

  无论人们怎么形容它,今天的咖啡已经作为一个可以承载情感,左右心情的时尚饮品,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之中了。按照欧洲人的说法,咖啡的保健和养生功能似乎与中国的茶有异曲同工之妙。随着人们烘焙、炮制咖啡的工艺越来越讲究,咖啡用具也越来越多样化、人们的品味也越来越特别,咖啡也就越成为一种张扬个性、体现品味的饮品。当咖啡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的必须,一种生理上的享受,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乃至一种时尚的追求的时候,这种位居世界三大饮料之列的,曾经充满着神秘色彩的饮料,变得普通、寻常起来,平平静静地置身于我们繁复的生活之中。

名人的咖啡情结

  古往今来,咖啡的特有魅力吸引了无数名人流连,他们与咖啡的不解之缘成为历史长廊中永不褪色的一页。

  1、拿破仑

  公认的战争之神,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一,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汉尼拔·拿破仑,一生也酷爱喝咖啡,并在行军中发明了皇家咖啡,用“一手端咖啡杯,一手治天下”来形容他毫不为过,他表达喝咖啡的感受是,“适当数量的浓咖啡会使我兴奋,同时赋予我温暖和异乎寻常的力量。”

  2、巴尔扎克

  法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者之一。巴尔扎克是一个视咖啡如命的人,豪饮咖啡20年,他那句“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有人作过统计,以建造《人间喜剧》驰名于世的巴尔扎克,一生饮下咖啡5万杯,平均每天6~7杯。

  3、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从青年时代起,就经常同索洛文、哈比希特等人到奥林比亚咖啡馆聚会。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讨论数学、物理、哲学等问题,互相取长补短,爱因斯坦向他们学了不少的东西。后来,他们戏称这种聚会形式为“奥林比亚科学院”。这所特殊的“学院”对他后来在科学上取得的伟大成就起了很大作用。 以后他习惯去大都会咖啡馆。在那里,他面前放着一杯咖啡,手里拿着一本书,时而冥思苦想,时而激动地在书上写写画画,一坐就是一个下午。在大都会咖啡馆,爱因斯坦读完了名著《科学的价值》。

  4、阿登伯格

  阿登伯格在“咖啡中心”如鱼得水,宛如置身于自己家中,这里的招待替他收信,收洗衣店送来的衣服……他是真正数十年如一日地生活在咖啡馆里,可以算得上是本世纪欧洲咖啡馆作家的第一人。

  咖啡馆是作家的生存空间也是他灵感奔驰和沉悟的精神空间,他当年曾撰写了下面这段幽默诗文:

  你如果心情忧郁,不管是为了什么,去咖啡馆!

  深恋的情人失约,你孤独一人,形影相吊,去咖啡馆!

  你跋涉太多,靴子破了,去咖啡馆!

  你所得仅仅四百克郎,却愿意豪放地花五百,去咖啡馆!

  你是一个小小的官员,却总梦想当一个名医,去咖啡馆!

  你觉得一切都不如所愿,去咖啡馆!

  你内心万念俱灰,走投无路,去咖啡馆!

  你仇视周围,蔑视左右的人们,但又不能缺少他们,去咖啡馆!

  等到再也没有人信你、借贷给你的时候,还是去咖啡馆!

  5、马丁

  英国科学家马丁,一天在与其他研究者喝咖啡时,不留神将咖啡洒在滤纸上,滴滴咖啡渗入滤纸后,痕迹中心的咖啡色最浓,随着咖啡的逐渐渗透,颜色则越来越浅。 看着滤纸上深浅不一的颜色变化,马丁想,也许这个原理可以使眼下他最关心的氨基酸分离。经过各种努力,他终于设计出一种可以用滤纸分离氨基酸的纸分离法。因这一发现,马丁于1952年与共同研究者辛格一起获得诺贝尔奖。

  6、海明威

  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他曾在巴黎一家十分简陋的“王牌咖啡馆”里,朝着向小街敞开的窗户,坐在老式木桌旁,开始了自己的文学生涯。

  后来在回忆往事时,对这家小小咖啡馆,海明威说:“我总是在这里可以找到一个角落写写东西,常常整个上午都伴着一杯维也纳咖啡专心致志地工作。这并不是一家好的优雅的咖啡馆,但这里是属于我的世界,如果有一天我不能来这里就会感到很难过的。”当海明威回首自己的过去时,却惊觉自己不过是一个流连忘返于各个咖啡馆的异乡人。

  7、毕加索

  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毕加索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可是你知道吗,一百多年前,也就是1899年,毕加索就像其他人一样,常在巴塞罗那的四猫咖啡馆消磨时光。他总是一边喝看咖啡,一边把身边的朋友画成十分夸张古怪的漫画肖像,然后张贴在店墙上。那是他囊中羞涩,靠这些不值钱的画作换取在咖啡馆的食宿。那善良的老板怎么也料想不到,他给予画家的人情关怀,日后竟会得到如此丰厚的回报。

  8、巴赫

  咖啡与音乐,所应带给人的是什么呢?我们喝咖啡,听音乐时,要找的是什么呢?其实,答案很简单,我们所要找的就是如巴赫的《咖啡康塔塔》里那份内心深处的快乐。咖啡总是离不开音乐。有咖啡,就有音乐,它们之间如此水乳交融,一杯好咖啡,一张好唱片,生活就如歌如诗。这部《咖啡康塔塔》是一出音乐喜剧,以“咖啡”作为题材,剧情非常简单,描述一对父女为了咖啡而争吵的故事,生动活泼,成为咖啡史上和音乐史上不朽的丰碑。

  9、凡·高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凡·高,生前有个小小的心愿:“也许有那么一天,我的画能在一间咖啡馆里展出。”今时今日是多么简单,而凡·高本人的愿望又谦卑得让人心痛。他的很多经典之作,都在咖啡馆创作而成,如《朗格洛瓦桥》、《夜间的咖啡馆》、《黄房子》等。在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凡·高常常到阿尔加萨咖啡馆中观察那些消沉的灵魂,以咖啡馆中的情景入画。在《夜间的咖啡馆》这幅画中,画中人散发着魔鬼般的气息。

  100多年前,贫穷潦倒的画家走在这些街道时,一定没有想到,这间当年普通的咖啡馆100多年后会因凡·高而举世闻名。今天,当我们再次坐在这家咖啡馆里时,手里端着一杯热咖啡,似乎总有一种预感,下一个推门进来的就是凡·高。

  10、斯蒂芬·茨威格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非常喜爱维也纳中央咖啡馆,他曾这样来形容当年的维也纳咖啡文化:“咖啡馆始终是一个接触和接受新闻的最好场所。要了解这一点,人们必须首先明白维也纳的咖啡馆是什么。事实上,维也纳的咖啡馆是一个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找不到的文化机构,是一个民主俱乐部,而入场券不过是一杯咖啡的价钱。”

  11、徐志摩

  在法国进修的徐志摩,同是作家博马舍、哲学家卢梭等,史学家、哲学家伏尔泰一样,是巴黎左岸花神咖啡馆的常客,他说过:“如果巴黎少了咖啡馆,恐怕会变得一无可爱。”

  12、刘德华

  香港著名歌星,影星,歌迷称其为“华仔”,曾经是个不折不扣的咖啡控,每天都喝十几杯黑咖啡,“睡前喝咖啡反而能催眠!”但是遭到歌迷和家人的强烈反对之后,刘德华不得不收敛自己嗜咖啡如命的癖好,只喝温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咖啡是这样炼成的
上海有7000多家咖啡馆,这是我们最爱的15佳 | 企鹅吃喝指南
北京手冲咖啡地图
食.记|再品咖啡—— 苦过之后会有甜
锄禾日当午的空间 [http://657678364.qzone.qq.com]
香浓美味—世界各国咖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