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代也有军机处?武宗也不那么荒唐,看镇国府设立背后的政治布局

旧文精选

浩然文史创办到现在有三年多了,考虑到大部分粉丝其实是最近半年多才关注我们,之前沉淀的很多优质内容可能大家并没有看到。所以我们推出了旧文精选栏目,挑选比较满意的旧作,推送给新关注的朋友。

武宗和刘瑾

 众所周知,清代军机处设立的最开始目的是因雍正用兵西北,所以需要军机处来理军务。无独有偶,前朝武宗时期,明武宗也爱打仗,武宗北巡期间,也设立了军事机构——镇国府,其机构由皇帝武宗直接领导,以大明边军将领为骨干,目的是便于皇帝直接控制军队。但是镇国府的职权显然超出了这个名字赋予它的意义,镇国府居然遥控北京朝廷,成了第三朝廷。

武宗之父明孝宗


一、朝廷和第二朝廷

 明代朝廷以紫禁城为中心,其核心机构就是现在故宫三大殿,而太和殿(金銮殿)又是核心中的核心,这是君主臣子商量军国大事、负责整个帝国运转的地方;而皇帝日常工作和居住则是在乾清宫。所以可把金銮殿和乾清宫作为第一朝廷,这就是大明帝国的心脏。

明武宗时期,武宗在刘瑾等人忽悠下,把父亲孝宗留下来的内阁大学士刘健、谢迁逐出朝廷,使他们被迫辞职;和大学士“勾结”的王岳、范亨、徐智等左迁到南京服役;而刘瑾则成功掌管了司礼监,又兼任了提督团营兵马;他的“好朋友们”(剩下的七虎)也分别升任了锦衣卫、两厂主事。通过这次八虎“政变”,武宗耳朵清净了,再也没人给皇帝上书弹劾八虎了,武宗完全倒向了宦官一侧。这就使得明朝出现了一个新情况,即由过去朝堂的皇帝百官为权力中心,过渡到了皇帝、高级大宦官、权贵结成的新的权力中心,即豹房。东北师大的明史专家李洵先生认为:“'豹房公廨’实际上是'第二朝廷’。”

刘瑾


二、镇国府的设立

其实武宗时期设立的镇国府有两处。

一处是位于现在北京地安门西大街以南的太平仓遗址。武宗朝时,武宗将其改为储存史料的仓库,正德五年(1510)赐名太平仓,正德八年改为镇国府,其权限根据谈迁的《国榷》来看是为了“处宣府官军”,即宣府、大同来的边军临时驻扎安置点。所以北京的镇国府作用不大,故不再介绍。

第二个镇国府则设在大明九边之一的宣府。《宣府镇志》载:“镇国府,正德十二年建,即行宫。”嘉靖朝的陈建在《皇明通纪集要》里也说:“上厌大内,初以豹房为家,至是,更以宣府为家矣”。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宣府的镇国府是武宗十分中意的一个行在。宣府镇国府是武宗爱臣(义子)边将江彬为取悦武宗北巡而建的行宫,武宗正德12年9月北巡,到宣府后武宗果然没客气,真把镇国府当“家里”(《皇明通纪集要》)了。所以我们主要说宣府镇国府。

武宗剧照


三、镇国府的权限职能

1.发布军令、统辖边军

众所周知武宗爱打仗,当武宗巡守北方的时候,即正德12年9月的时候,武宗“驻跸阳和城,自号总督军务武威大将军总兵官”(《名山藏》)。你以为武宗抽风了?皇帝不做,去做大将军!其实不然,皇帝虽然是军队的最高指挥,但皇帝的主要职责绝不是军队统帅,皇帝统帅军队是通过将军们实现的,《明通鉴》也说武宗“自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所至以钧帖行之”,可见武宗正是通过自封将军和钧帖这种办法,绕开多个部门的拖沓和掣肘,实现自己对军队的直接领导。正德12年10月就发生了在武宗直接领导下救援应州的应州之战。在武宗指挥下,明军和蒙古小王子大战五日,明军大胜。

而当时的圣旨和行动都是从镇国府发出的,可见镇国府在当时的确是处理北方军务的机构。

刘瑾

2.遥控朝政,影响决策。

武宗是个皇帝,虽然大部分心思都放在打仗上了,但是后方不安稳能好好打仗吗?所以武宗对政治操控也没放松。武宗一方面以杨廷和等内阁大学士留守京城,让他们稳定后方,便宜行事;但武宗不傻,武宗无子,将中央政权全托付给朝臣是非常危险的事,所以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司礼监的作用,让自己的家奴和臣子互相牵制,所谓“每日司礼监发下在京、在外各衙门题本、奏本,俱要一一用心看详,拟旨封进,奏请施行。”(《明实录》)司礼监的奏文,内阁要商讨出解决办法,但是要奏请之后再实行。而关于打仗军需等要事更需要“详加审处,拟旨封进,听司礼监一面奏闻定夺”,可见打仗期间武宗对朝政一点不敢放松。

3.满足武宗个人欲望

陈建所言的“复辇豹房,所贮诸珍玩及廵游所收妇女实其中。上甚乐焉,毎称日家里。还京后,数数念之不置。”(《皇明通纪集要》)堪比豹房的镇国府,武宗回京之后还念念不忘,可见里面满足武宗个人欲望的事物有很多啊!


四、何为第三朝廷

从以上权限来看,前两项权利使得镇国府有了军事处置权和政务决策权,军政大权皆在镇国府,镇国府有了具备帝国中枢的一部分职能。这种流动控权或者说遥控政权是武宗朝的政治特色,和豹房政治如出一辙,君主臣下不必见面,但是政治局势皇帝一清二楚。所以“武宗所在的宣府镇,就是流动的朝廷决策机构,是第二豹房之所在”。

大学士李东阳

其次,从镇国府人员构成上看,镇国府既然是为军事目的而设立,所以镇国府主要组成人员就是边军将帅,江彬是建设镇国府的主要人员。镇国府建成后,皇帝龙颜大悦,自然少不了江彬的好处,江彬身兼四镇总兵官(一共九边他就兼任了近一半)手下将领众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所以他手下的将领自然纷纷任职镇国府。镇国府的实际构成人员就是这些边将。江彬本人出道不纯,靠依附宦官起家。但是此时江彬作为镇国府的骨干,受到武宗倚重,实际已经从宦官豹房集团分化,和宦官渐行渐远,作为军事上的实力派,成为了武宗扶植防止宦官做大的新兴势力。

第三,从镇国府的等级区分来看,镇国府是皇帝下属机构,镇国府的长官是总督军务武威大将军总兵官,但是这个大将军不是武宗自己吗!加上成员都是边将。所以,实际上就是以总兵官(武宗)为核心,将边将直接归为自己的指挥,直接听命于皇帝,这样武宗不必担心武将叛变,还能依靠军事力量压制其他不安势力,主要就是克制宦官的军事力量;而文臣没有军事实力,所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武宗自然不担心文臣谋反。这样镇国府既能压制异己又能驱动文臣,俨然是政治谋划下的第三朝廷。


文史君说:

武宗常被描述为一个极其混蛋的人,但是拨开偏见的面纱,我们再来看武宗,发现武宗其实个很有政治眼光的人。关于镇国府设立的目的,总结一下有这么几点:

首先,自然是为了抵御蒙古,所谓兵贵神速,绕开政治程序,便于军令执行和发送。

其次,武宗不满阁臣的“古板”,武宗爱玩这是真事,刘健还是大学士时,文臣们就多次上书请求皇帝不要贪图享乐,年轻气盛的武宗都不以为意,反而认为这些老夫子太古板,所以武宗对文臣不是很亲近,不想受制于文官。

第三,武宗朝的政治局势复杂。首先是内阁司礼监这两个传统的冤家斗法。明初内阁如宰相,但随着司礼监批红权的正式确立,“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正统朝以后外朝是内阁,司礼监则是内廷的内阁,与其说是皇帝怠政,不如说是内外牵制。武宗时期,司礼监大太监王岳和外朝大学士联合诛杀八虎,刘瑾一眼看破了这种想破坏内外平衡的行为(当然更多是为了自保和富贵),直接忽悠武宗,把武宗最害怕的事讲给武宗听,所谓“岳结阁臣欲制上出入,故先去所忌耳。且鹰犬何损万几。若司礼监得人,左班官安敢如是?”直接戳到武宗心里,武宗大怒,于是出现了一夜政变,阁臣尽退,然后就出现了豹房政治。而镇国府的出现就是为了压制权力太大的豹房宦官。镇国府之前武宗已经处死了刘瑾,这就说明了武宗对宦官的提防。

王岳

第四、中央军事平衡的考量。武宗身边的近卫军队原有包括锦衣卫在内的传统御林军,称侍卫上直军,约一万人,由锦衣卫官员指挥;由太监组成的内操军,约千人,而这两支军队直接或间接控制在宦官手里,这宦官颇像唐代宦官的“四贵”。因此还是出于对宦官威胁皇权的担心,所以武宗组织了边军入城,由江彬的四镇边军组成了外四军约万人,其军队归边军将领指挥,以求大内军事力量的相互牵制。

锦衣卫

第五、为了加强皇权对军队的操控。武宗朝比中央政治斗争更可怕的是:大明仅九边,而江彬身兼四镇总兵官,安禄山都不及他。虽然江彬没造反但结局也不好。

说起来,受到一些影视作品或文学作品的影响,人们经常会把一些古代的皇帝标签化,像昏君、暴君如何如何。实际上咱们可以按常理想一想:古代的皇帝,基本上是从小生活在最复杂的政治斗争漩涡里,享受整个帝国最好的教育和物质资源。这么堆起来的人,只要自身不是真弱智,哪里会有真的笨蛋呢?

参考文献:

1.《明实录》中华书局2016年

2.明 陈建《皇明通纪辑要》,成文出版社1970年

3.清 夏燮《明通鉴》岳麓书社1999年

4.杜阳春《镇国府为武宗第三朝廷的猜测》《文教资料》2018年12月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豹房里的荒唐帝王:朱厚照并非一无是处
什么样的皇帝才是文人口中的好皇帝?历史上明武宗真是昏君吗?
历史故事——朱厚照告别历史舞台
明武宗朱厚照:一生好玩任性,到底是个昏君还是好皇帝?
听 | 明英宗的前半生:他输在太年轻
明英宗为什么不恨导致土木堡惨败,致其被俘的“罪魁祸首”王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