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捷克军团在俄国的西伯利亚万里长征
userphoto

2023.04.17 广东

关注


本 文 约 8000 字 
阅 读 需 要 22 分钟
1915年9月24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滚滚洪流中,奥匈帝国陆军第91步兵团的一名士兵不幸被俄军俘虏。他不是个出色的军人,因为他心脏有问题,还患有风湿病。不过他也曾获得过一枚嘉奖英勇表现的银质勋章。

在条件恶劣的沙俄战俘营里,他染上了伤寒。不过吉人自有天相,他熬了过来。1916年6月,有人来到战俘营,寻找会说捷克语的人。他报了名。

他被招募到沙俄陆军旗下的捷克斯洛伐克步兵旅,这个旅的官兵都是捷克斯洛伐克人,其中不少是和他一样的战俘。

就这样,这个到目前为止还默默无闻的小兵,与20世纪欧洲史和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国家建立的大事件发生了联系。他所在的这个旅,很快将以“捷克军团”的称号扬名天下。

独立的梦想

大致相当于今天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的地域,大约7世纪开始就是西斯拉夫人的家园。950年,神圣罗马皇帝奥托一世(奥托大帝)打败捷克人的波西米亚王国,从此波西米亚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附庸。而随着帝国中央力量的衰弱,皇帝逐渐变成只是象征性的共主,波西米亚王国实际上是帝国框架下的一个独立国家。10世纪起,今天的斯洛伐克土地则成为匈牙利王国的一部分。

1356-1357年,神圣罗马皇帝查理四世在纽伦堡召开帝国议会,最后颁布了《黄金诏书》,明确规定了神圣罗马帝国的政体和皇帝选举规则,设立了七个选帝侯(即享有皇帝选举权的大贵族,他们本事是实力较强的诸侯,同时选票常常能给他们换来很大的利益),波西米亚国王就是七大选帝侯之一。

1526年,奥斯曼帝国入侵匈牙利,在当年8月29日的第一次摩哈赤(Mohács)战役中大败匈军。匈牙利国王拉约什二世(同时也是波西米亚国王)战败身死。他没有子嗣,于是按照之前的安排,他的姐夫神圣罗马皇帝斐迪南一世(属于哈布斯堡家族)入主匈牙利和波西米亚。从此,一直到1918年10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土地一直由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统治。

历史上,在捷克斯洛伐克曾多次掀起反对神圣罗马皇帝和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斗争,比如15世纪上半叶捷克民族英雄扬·杰式卡领导的胡斯起义。1618年波西米亚人反抗哈布斯堡家族的“布拉格掷出窗外事件”甚至成为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索。但是这两次,捷克人的独立运动都被哈布斯堡家族残酷地镇压了下去。

独眼的捷克民族英雄扬·杰式卡

到了19世纪上半叶,和欧洲其他很多民族一样,捷克斯洛伐克兴起了民族主义。1848年全欧的革命浪潮中,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都揭竿而起,反抗哈布斯堡统治,但再次被镇压下去。19世纪末,捷克斯洛伐克民族主义在文学、艺术和思想层面风起云涌。布拉格的哲学教授托马斯·加里格·马萨里克(Tomáš Garrigue Masaryk)就是捷克斯洛伐克民族主义运动的主要领袖之一。他后来成为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

托马斯·加里格·马萨里克

马萨里克原本希望将奥匈帝国改革为民主化的邦联国家,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他已经得出结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最好的前途是脱离奥匈帝国独立。而要想达成这个目标,奥匈帝国必须战败。

与他英雄所见略同的捷克斯洛伐克人很多,包括爱德华·贝奈斯(Edvard Beneš,后成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的第二任总统)和米兰·雷斯提斯拉夫·什特凡尼克(Milan Rastislav Štefánik,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第一任陆军部长,一战期间是法军的一位将军,同时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天文学家)。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将成为捷克斯洛伐克的国父。马萨里克更是常被誉为捷克斯洛伐克的乔治·华盛顿。

爱德华·贝奈斯

穿着法军制服的米兰·雷斯提斯拉夫·什特凡尼克

一战爆发之后,马萨里克流亡西欧和美国,团结并领导捷克斯洛伐克侨民,尤其是他们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组织,组建了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委员会(CzechoslovakNational Council),并于1915年11月18日向奥匈帝国宣战。委员会在战时的使命,就是积极配合协约国打赢战争,壮大自己的地位,争取独立。

马萨里克等人在西欧与美国的一项重要活动,就是将这些国家的捷克斯洛伐克侨民组成武装力量,为协约国效力。在法军和意军中,都有所谓“捷克斯洛伐克军团”,但发挥作用最大、对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建国贡献最大的,要数在俄国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大部分官兵是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约占8%。下文简称“捷克军团”)。在俄的捷克军团沿着西伯利亚铁路的万里长征,更是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观。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东线战场

1914年,大约有7万捷克斯洛伐克侨民生活在沙俄帝国境内,大多聚居在乌克兰西部。早在1914年8月4日(也就是战争爆发的一周之后),捷克斯洛伐克侨民就向沙皇政府申请组建一支捷克斯洛伐克志愿者部队,并很快得到首肯。

一个捷克营(Česká družina或Družina,字面意思为“王室侍从队伍”)于8月14日在基辅区军正式成立,约有700名志愿者,其中有几个人,比如斯坦尼斯拉夫·切切克(StanislavČeček)后来成为著名的军官。

9月28日,波西米亚主保圣人瓦茨拉夫(Saint Wenceslaus)的瞻礼日,捷克营在基辅向自己的新军旗宣誓。这面军旗的一面是沙俄三色旗,另一面的中央是圣瓦茨拉夫的冠冕,后来四角加上了波西米亚(左上)、斯洛伐克(右上)、西里西亚(右下)和摩拉维亚(左下)的纹章。这四个地区都是历史上捷克斯洛伐克人生活的土地。

捷克营于1914年10月投入作战,隶属于俄军第三集团军。这些捷克斯洛伐克士兵执行了一些特殊任务,比如侦查、审讯俘虏和颠覆敌军(主要是针对奥匈帝国军中的捷克斯洛伐克单位)等。1916年8月起,该营还在罗马尼亚前线作战。捷克斯洛伐克士兵其实承担了很大的风险,因为他们一旦被俘,不会享受战俘待遇,而会被奥匈帝国定性为逃兵和叛国者,会被当即处死。

从一开始,在俄的捷克斯洛伐克侨民就希望把这个营扩充为真正强大的部队。但兵员从哪里来?仅靠在俄的捷克斯洛伐克侨民,肯定是不够的。他们必须招募俄国战俘营内的捷克斯洛伐克战俘。1914年末,俄军高层批准他们从战俘营招募人员,但几周后又收回成命,因为俄国政府的一些势力反对这种构想。虽然捷克斯洛伐克侨民一直为此奔走,但直到1917年夏季(此时沙皇已被推翻,统治俄国的临时政府继续配合英法对德奥作战),俄国政府才允许他们招募战俘。不过,在此之前,捷克斯洛伐克人也绕过俄国政府的禁令,吸收了一些战俘。

所以在1914-1917年间,俄军中的捷克斯洛伐克部队发展很慢。1916年秋季,捷克营扩充为第1“扬·胡斯”步兵团(2个营)。扬·胡斯(Jan Hus,约1369 —1415)是捷克的宗教改革家和思想家,是宗教改革的先驱,被天主教会处死。他是捷克民族主义的一面旗帜。

同年又组建了第2“波杰布拉德的伊日”步兵团。波杰布拉德的伊日(1420—1471)是历史上的一位波西米亚国王。随后原属俄军第47军塞尔维亚师的数百名捷克斯洛伐克人(包括后来扬名的拉多拉·盖达)也于1917年3月与同胞会合,组成了第3“扬·杰式卡”步兵团。这三个团组成了捷克斯洛伐克步兵旅。

同样在1917年3月,内外交困的沙皇政府崩溃,二月革命爆发,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继而统治俄国的新政府是自由主义者与社会主义者的政治联盟:俄国临时政府。对在俄国的捷克斯洛伐克人来说,这是一个危险而动荡的过渡时期,前途悬而未决。

5月,马萨里克从英国来到彼得格勒(就是以前的圣彼得堡),受到协约国军事代表团的热烈欢迎,被确认为在俄的捷克斯洛伐克人的政治和军事领导人。随后在基辅,他主持了捷克斯洛伐克侨民的大会,展示了他预想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的地图,并告诉大家,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支持他们的独立建国计划。这对大家是莫大的鼓舞。

6月,捷克斯洛伐克步兵旅转往西南战线,隶属于俄军第十一集团军。沙俄临时政府的新任陆军部长亚历山大·克伦斯基命令在7月初发动一场大规模攻势。尽管此时民众渴望和平,俄军士气低落,而且军内的布尔什维克党分子进行失败主义的宣传,但克伦斯基还是希望履行对协约国盟友的义务,并通过一场胜利来争取民众支持和恢复军队士气。这场“克伦斯基攻势”是俄军在一战中的最后一次攻势,目标是利沃夫。其间,俄军先小胜后大败,一溃千里,导致临时政府的威望更加受到打击,布尔什维克党起义的风险越来越大。

在克伦斯基攻势及其后续作战中,捷克斯洛伐克步兵旅(约7000人)表现不错,在兹博罗夫(Zborov,在乌克兰西部)战役中占领了奥军阵地,俘敌3300人,缴获20门火炮,己方伤亡800多人。这是他们第一次作为一个整体来作战。虽然他们的装备和训练不足,但士气极其高涨。

看到捷克斯洛伐克人能征善战,俄国临时政府终于同意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委员会的领导人,允许他们吸收战俘、大规模扩充。于是,这年夏天,捷克斯洛伐克步兵旅组建了第4“大普洛科普”步兵团。大普洛科普(Prokop the Great,约1380 —1434)是捷克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胡斯起义中的民族英雄。该旅也更名为第1“胡斯”师。大量志愿者涌入,于是在8月组建了第2师,下辖第5“布拉格T.G.马萨里克”团、第6“哈纳吉”团、第7“塔特朗斯基”团和第8“西里西亚”团。这两个师组成了一个军,也就是一般所说的捷克军团。除了两个师之外,军团还有一些骑兵侦察单位(后来改编成两个骑兵团)、一个突击营、两个预备团、两个炮兵旅和一个迫击炮单位。于是全军兵力到1918年初增长到4万人。

捷克军团的徽章

与此同时,捷克斯洛伐克人在战场上抵抗奥匈帝国的消息第一次传到了奥匈帝国境内,让他们在帝国扬名。帝国高层也更加怀疑自己军中捷克斯洛伐克人的忠诚度。1938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云之下,捷克人拍摄了电影《兹博罗夫》,以弘扬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

十月革命后的俄国

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随后与德奥和谈。捷克军团处境尴尬,苏俄不愿意用他们继续在东线作战,他们也很难转往西线。托马斯·马萨里克于这年初来到沙俄,为了继续与德奥作战,计划让捷克军团转移到西线,为英法效力。但俄国的大部分港口被封锁,他们原想从阿尔汉格尔斯克乘船去法国,然而苏俄政府在德国的强烈压力下,不准他们走这条路。捷克斯洛伐克人只能向东进入西伯利亚,希望一直到海参崴,然后乘船去欧洲。

1918年2月,布尔什维克党同意允许捷克军团借道。于是捷克军团准备踏上去海参崴的近1万公里征程。

但在2月18日,德军为了迫使苏俄政府接受苛刻的和谈条件,在东线发动了“拳击行动”(Operation Faustschlag)。这是一战东线的最后一场大战役。俄军惨败,德军一周就前进了150公里,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一口气达到距离彼得格勒不到100英里的地方,迫使苏俄迁都到莫斯科。3月3日,列宁接受了德国的苛刻条件,签署《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俄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包括乌克兰。

8日,德军逼近乌克兰北部城镇巴赫马奇(Bakhmach),捷克军团的部分单位就驻扎在这里。他们一旦被德军俘虏,就会被当作奥匈帝国的叛国者而被处死,所以捷克军团拼死抵抗,最后与德军谈判达成停火,军团得以乘火车向东撤往车里雅宾斯克(Chelyabinsk)。巴赫马奇战役与兹博罗夫战役一样,成为捷克斯洛伐克人抵抗运动的象征。

同时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委员会的领导人继续与苏俄政府谈判,以敲定军团撤退的细节。3月25日,双方签订奔萨(Penza)协定,规定捷克军团交出大部分武器,以换取安全通行去海参崴的权利。但是双方互不信任,气氛越来越紧张。马萨里克命令捷克军团在俄国内战中保持中立,但布尔什维克党还是相信捷克军团会加入反革命力量。而另一方面,在苏俄领导下的捷克斯洛伐克裔共产党员在试图颠覆和控制捷克军团,这让军团官兵非常厌恶和反感。军团还怀疑苏俄在德奥的压力下,企图阻滞军团向海参崴的撤退。

到1918年5月,捷克军团在西伯利亚铁路沿线的撤退进展缓慢,因为铁路状态糟糕(本身基础设施比较差,同时根据《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苏俄还在将德国、奥地利、匈牙利战俘从西伯利亚送回国,铁路超负荷运作),火车头奇缺,并且不断在途中与当地苏俄当局发生摩擦,需要经常谈判。

捷克军团在东进过程中,经常遇到向西去的德奥匈战俘(也包括捷克斯洛伐克人),这些战俘将会回国并继续在德奥军队服役,这是捷克军团不愿意看到的。5月14日,在车里雅宾斯克车站,向东去的捷克军团与向西回国的匈牙利战俘发生冲突。一名匈牙利战俘(也有说法是捷克人)向军团士兵投掷石块(也有说法是铁块),打伤一人。军团士兵开枪将他打死。

随后当地的苏俄政权逮捕了一些军团士兵,准备将其处决。军团官兵冲击火车站,营救了自己的战友,随后占领了车里雅宾斯克城。这导致苏联军事人民委员列夫·托洛茨基命令将捷克军团人员全部缴械并将其逮捕。托洛茨基此举也是受到了德国的压力,因为德国当然不希望看到这群捷克斯洛伐克人再出现在战场上。

在几天后的谈判中,尽管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委员会希望息事宁人,但军团士兵拒绝交出武器,与布尔什维克党正式决裂,并夺回了自己先前交出的武器,于5月最后几天在西伯利亚铁路沿线与红军发生武装冲突。所谓的“捷克军团反叛”就这样开始了。

苏俄内战,漫漫回乡路

5月和6月,西伯利亚铁路全线不少地方都爆发了这样的冲突,捷克军团一边向东前进,一边占领他们途中的城市。装甲列车在这样的战斗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与此同时,白军推翻了彼得巴甫洛夫斯克(Petropavlovsk)和鄂木斯克(Omsk)的苏俄政权。一个月内,白军就在捷克军团的协助下控制了从贝加尔湖到乌拉尔山区之间西伯利亚铁路的大部分地段。

俄国境内,捷克军团的装甲列车

5月底,米哈伊尔·迪捷里赫斯(MikhailDiterikhs,1874,—1937,俄国军人,为白军效力,一度担任捷克军团的参谋长)将军领导下的军团先头部队抵达了海参崴,并推翻了当地的苏俄政权。6月6日,军团宣布海参崴为协约国的保护领地。随后,军团的一些单位从海参崴沿铁路返回西方,以援助正在向东撤退的战友。在针对羽翼初生的红军的战斗早期,训练有素的捷克军团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胜利者。

到7月中旬,捷克军团已经控制了从萨马拉(Samara)到伊尔库茨克(Irkutsk)的铁路。到9月,白军和捷克军团肃清了整个铁路沿线的红军,并占领了西伯利亚大部分大城市,包括叶卡捷琳堡。末代沙皇一家曾被拘押于此,但已经在不到一周之前被处决。

1918年,捷克军团在叶卡捷琳堡

德国在与布尔什维克党签订和约之后,就将大部分东线兵力调往西线,对西方协约国军队造成很大压力。英法支持捷克军团的作战,希望借此重建反德的东线战场。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原本不愿意干预俄国内战,但在国内外压力之下同意支持捷克军团从西伯利亚撤退。

1918年7月初,威尔逊呼吁美国和日本出兵,援救当时被困在外贝加尔山脉(Transbaikal)的捷克军团部分单位。但美国和日本军队在海参崴登陆时,捷克军团已经占领了那里,并欢迎他们。协约国继续出兵干预西伯利亚,到1918年秋季,已经有7万日军、829英军、1400意军、5002美军和107法军(越南人)在西伯利亚作战。此时也有不少俄罗斯和哥萨克军阀占山为王,反对苏俄。而外国干涉军有时会支持这些反苏力量。

捷克军团在西伯利亚发挥出的战斗力,以及他们坚持不懈地为协约国效力的责任担当,让许多协约国政治家肃然起敬,他们开始认真考虑支持建立一个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在捷克军团于1918年夏季屡战屡胜的同时,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委员会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协约国政府的承认,渐渐获得了捷克斯洛伐克临时政府的地位。

捷克军团与苏俄撕破脸皮之后,开始与形形色色的反苏力量合作。其中最重要的是萨马拉的“制宪会议成员委员会”(Komuch)和鄂木斯克的“西伯利亚临时政府”。在捷克军团的帮助下,Komuch的“人民解放军”打了不少胜仗,占领了喀山,并于1918年8月5日夺取帝俄的储备黄金。

同样,在捷克军团的压力下,西伯利亚的多支反苏势力于1918年9月开会,组建了一个“全俄临时政府”,至少是表面上团结起来,一致对抗苏俄。

捷克军团第1师的师长斯坦尼斯拉夫·切切克曾说:“我们的队伍是协约国联军的前卫,我们的唯一目标是与俄国人和我们的盟友合作,在俄国重建反德战线。”

斯坦尼斯拉夫·切切克

大撤退

但到了1918年秋季,随着托洛茨基改组红军的努力生效,红军战斗力越来越强(9月10日占领喀山,一个月后占领萨马拉),以及10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成功独立建国,捷克军团士兵思乡心切,希望安全回家。军团的兵力在最高峰时有6万多,但随后就无法吸纳战俘以补充兵力,并且协约国也没有大规模出兵来帮助他们,这都让他们失望。所以,他们的斗志迅速衰落。

与此同时,当地民众对捷克军团持冷漠的态度,工人群众支持布尔什维克党,而白军和捷克军团的表现有时非常残忍,招致民愤。

11月18日,鄂木斯克发生政变,全俄临时政府被推翻,亚历山大·高尔察克将军建立了在白色西伯利亚的独裁统治。捷克军团有些官兵投奔了他,但军团本身与他保持一定距离,大部分军团官兵更加渴望脱离俄国、回到家乡。

1918年冬,捷克军团守卫着西伯利亚铁路,抵抗红军游击队的袭击。在波兰人、罗马尼亚人和南斯拉夫战俘组成的部队的配合下,捷克军团保护了高尔察克政府唯一一条补给线,即西伯利亚铁路。

1919年2月27日,扬·西罗维(Jan Syrový,捷克军团总司令)宣布新西伯利亚城(Novonikolaevsk)和伊尔库茨克之间的西伯利亚铁路为“捷克斯洛伐克战区”,不准白军使用铁路。

1919年夏秋,高尔察克军队在红军打击下节节败退。11月14日,红军占领高尔察克政权的首都鄂木斯克。白军和难民沿着西伯利亚铁路向东撤退。一系列农民起义和骚乱使得白军后方更加混乱。捷克军团心力交瘁,只想着回家,不愿蒙受更多伤亡,于是宣布中立,也没有去镇压各种骚乱。

与此同时,高尔察克的火车(还运载着从喀山夺来的帝俄储备黄金)在下乌金斯克(Nizhneudinsk)附近的铁路被困,他的卫兵都抛弃了他。协约国代表命令捷克军团护送高尔察克到海参崴。但沿途捷克军团不断遭到红军攻击,于是捷克军团的指挥官莫里斯·雅南(Maurice Janin,法国将军,法国驻西伯利亚军事代表团团长,代表协约国指挥捷克军团,但军团的实际领导工作是西罗维负责的)和西罗维在征询同袍的意见之后,作了一个有争议的决定,就是把高尔察克交给“中间派”,这是伊尔库茨克一个社会主义温和派组建的政府。

1920年2月7日,捷克军团与红军达成协议。红军允许捷克军团安全去往海参崴;军团则承诺不尝试营救高尔察克,并将储备黄金留在伊尔库茨克。这天早些时候,高尔察克被契卡枪决。因为这件事情,以及军团的高级军官拉多拉·盖达(Radola Gajda)于1919年11月17日在海参崴企图组织反对高尔察克的起义,白军指控捷克军团背叛了他们。

军团与红军签协议的时候,还有几十节运载捷克军团士兵的车皮在伊尔库茨克以西。1920年3月1日,最后一列捷克军团的火车通过了伊尔库茨克。但他们的行进还是不顺利。因为日本干涉军和白军将领格里戈里·谢苗诺夫(GrigoriSemenov)的军队为了尽量阻滞红军向西伯利亚东部的进攻,刻意拖住捷克军团。

1920年1月15日,第一艘运载捷克军团的船从海参崴启航。9月2日,最后一批捷克军团士兵离开了海参崴港,于11月20日抵达布拉格。

随同捷克军团撤离俄国的共有67739人,包括一些军人家属和儿童。据估计,捷克军团人员在俄国共有4112人死亡,还有一些人员逃亡或投奔红军。

捷克军团的火车上有不少机枪

军团回国后,其中很多人成了新的捷克斯洛伐克军队的骨干。捷克军团成员还用他们在长期服役期间挣得的钱组建了一家银行,称为军团银行(Legionářská banka)。今天在布拉格仍然可以看到这家银行的大楼。

在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运动中,捷克军团应当说是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东线崩溃之后,他们配合协约国继续与德奥作战,随后又配合协约国干涉苏俄(当然,捷克军团在这其中扮演的角色究竟算不算光彩,是另一个问题),始终坚定地站在英法美一方,用自己的鲜血和奋斗赢得了西方列强的尊重,提升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国际地位和声誉。

而在残酷的苏俄内战中得到锻炼的官兵,也为初生的共和国提供了军队骨干和国家栋梁。军团总司令扬·西罗维后来担任过捷克斯洛伐克国防部长、总理和代理总统。切切克后来担任过总统军事顾问、国防部航空局局长和师级指挥官。拉多拉·盖达担任过师级指挥官和国会议员。

那么本文开头讲到的那个小兵呢?他在捷克军团当文员、记者、士兵和招募官,直到1918年2月。3月,捷克军团踏上了去海参崴的长征路。他却没有走这条路。他受到捷克与俄国共产党的感召,于当年10月加入了红军,主要是作为招募官和宣传工作者。他于1920年12月返回布拉格。他被许多同胞,尤其是捷克军团的老战友们视为叛徒,遭到冷遇,没过多久凄凉地病逝。他就是捷克文学的大师,《好兵帅克》的作者雅洛斯拉夫·哈谢克(Jaroslav Hašek)

晚年的雅洛斯拉夫·哈谢克

END

作者 | 陆大鹏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彦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更悲壮的万里长征——西伯利亚的捷克军团
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叛乱
14国武装干涉苏俄:听起来很拉风,实际拉稀摆带
日本出兵10万,侵占西伯利亚4年,最后如何撤兵?真相一文了解
老照片背后往事,一支外军一不小心打下半个俄国,间接搞死了沙皇,最后全身而退
海参崴纪行之九:中心广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