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曼施坦因VS古德里安:一个步兵将军是更好的装甲兵将领?(下)
userphoto

2024.02.28 广东

关注

本文编译:潘策法赫

曼施坦因VS古德里安:一个步兵将军是更好的装甲兵将领?(上)

(私货结束,回到原文)

曼施坦因显然切中了要害。实际上古德里安对装甲兵器抱有一种狭隘的态度,宣传部长戈培尔在1943年6月6日与装甲兵总监的谈话后指出“显然他只是从装甲兵器的角度看待战役”。

本文认为,古德里安的“一个中心”论使得德军严重高估了装甲单位的作用,尤其在二战后半段。本文无意论述装甲部队编组问题。关于最佳的装甲部队结构观点很多,例如1946年哈索·冯·曼陀菲尔装甲兵上将在向美国人的陈述中提到他支持古德里安一个装甲师应当配400辆坦克的观点。这或许是因为曼陀菲尔先是骑兵然后当了装甲兵,而装甲兵往往喜欢大量坦克?

另一个例子是对于轻型装甲师的观点。轻型装甲师在波兰战役后改为装甲师。曼施坦因赞同古德里安对于轻型装甲师的批评,但轻型装甲师也有支持者,赫尔曼·霍特,后来成为德国国防军中最著名的装甲指挥官之一,在波兰战役后写道,这些师在实战中表现得非常出色。和曼施坦因一样,霍特也是一个老步兵将领,他更看重步兵实力而不是坦克数量。

同波兰战役时一样,霍特在西线战役时还是指挥第15军,只不过下属的师由第2、3轻型装甲师换成了第5、7装甲师。1940年5月15日第四集团军记录了霍特的军的意见“装甲师需要更多的步兵力量,是否可以考虑给每个装甲师再配一个步兵团”。

因此,笔者赞同尼格尔·阿斯基的观点,他指出1940年的装甲师的坦克过多。西线战役以后,装甲师进行了重新编组,取消了第二个坦克团,但总体战斗力有所增强,因为每辆坦克配备的步、炮等协同单位是原来的两倍。

但是,下文不会讨论这些问题,也不探讨随后战争中实际出现的装甲部队后勤保障问题。笔者将集中讨论装甲部队本身的重要性问题。同样是步兵出身的装甲兵上将格哈德·冯·施未林伯爵战后写道:

装甲部队高估了坦克的战术价值。

本文观点不止于此,德国不仅仅是在战术上高估了坦克,而且在战略和军备生产上也过分重视坦克。在1942年底943年初,希特勒告诉军备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装甲兵器对战争至关重要,并指示“必须不惜代价生产坦克!”

从德国的角度看这加剧了一场灾难。从1943年起德军几乎无法取得任何战果,这不是因为坦克太少,而是因为其他的装备几乎都很匮乏,很多领域因过分重视坦克而被忽视。

坦克还是突击炮?

在回忆录中,曼施坦因安排了一个小章节谈坦克和突击炮。但是他只是草草谈了一下坦克和突击炮的竞争关系。两位将领的回忆录都看不出来二人在装备技术领域是对手关系。曼施坦因在30年代中期提出发展突击炮。因为他在总参谋部的影响力,他成为突击炮这一兵器最重要的倡导者。古德里安在1937年出版了《注意坦克!》一书后,一直被视为是最为杰出的坦克理论家以及该兵器发展的推动者。然而,当时没有预料到的是坦克将使得突击炮边缘化,使其永远不会具有曼施坦因所期望的重要性。

1938年突击炮迎来了关键性的转折点。布隆姆贝格-弗利契事件后,突击炮重要支持者退出了高层领导岗位。这样,希特勒的宠臣古德里安的好日子来了。虽然,突击炮这一概念没有被摒弃,且突击炮依然被视为重要的步兵支援兵器,但是突击炮的生产占用了三号坦克地盘,产能不足,突击炮的生产一拖再拖,战前德军都没有一支战备状态的突击炮部队。

直到1940年,第一批4个突击炮连得以组建,每连6辆。突击炮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因此生产计划开始增加。如果古德里安的计划此时得逞,突击炮的历史会就此在西线战役终结。在1940年8月提交的经验总结中他建议以半履带车搭载的88mm高射炮取代突击炮。显然他想要的不是炮兵武器而是坦克歼击车。

如果该建议被采纳,古德里安将一石二鸟,一方面全部的全履带载具将分配给机动部队系统(后来的装甲部队),作为竞争对手的炮兵将出局;另一方面,只有坦克可以使用三号坦克地盘,这些底盘将不会用来造突击炮。但是古德里安没能得逞。

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一直在消除或至少是削弱作为装甲兵系统竞争对手的炮兵系统的影响力。他想让炮兵部队拿不到替代三号突击炮的新型兵器,并且让新型突击炮兵器都纳入他的装甲部队之中。

编者私货:

古德里安为了部门利益给突击炮部队使绊子更多体现在其担任装甲兵总监以后。如1943年底到1944年初,古德里安已经难以忍受突击炮部队的壮大,他要求每个月供给突击炮部队的突击炮不得超过200辆。他当然知道突击炮是一种实用的兵器,因此他要求给10个装甲掷弹兵师、1个装甲师、7个反坦克营、25个反坦克连配备1264辆突击炮。限制炮兵单位装备突击炮的建议遭到了炮兵总监的强烈反对,炮兵认为这个数字至少应当是375辆。1944年6月,古德里安又借诺曼底、意大利战事的一些情况,称无炮塔的装甲战斗车辆在狭窄地形中战术效果不佳,不能牺牲坦克产能生产突击炮,突击炮只能胜任于特定任务,坦克完全可以替代突击炮。

在担任总参谋长后,古德里安加紧了夺权步伐。1944年8月他下来突击炮旅的数量必须限制在45个以内,长期隶属于大单位的突击炮将转为反坦克兵、解散或重组。几个新的突击炮旅的组建也要取消。【参见Thomas AndersonSturmartillerie: Spearhead of the infantryOsprey Publishing2016

(私货结束,回到原文)

但是突击炮应当配备新装备,毕竟突击炮单位是炮兵家族中的新星,且证明了自己可以取得辉煌战果。如1942年4月14日北方集团军群的作战日志中的记载就是众多证据当中的其中之一:

第18集团军上报,第185突击炮营(平均3~4辆可用突击炮)在1942年2月20日至4月9日期间,在集团军总共击毁的162辆敌军坦克中占有62辆。集团军认为突击炮是重要的反坦克武器并且需要迫切增加这种兵器的数量。

实际上,早在战前坦克价值有限论就已经被提出。1938年5月底,首次开展了坦克部队和侦察、俯冲轰炸机、战斗机单位的协同演习。随后第132战斗机联队部在1938年6月1日在提交的总结文件中提出“这些年常常被强调的坦克的强大威力在强化的防御面前被削弱了,空军的积极支援变得至关重要”。

希特勒在1939年9月27日波兰战役结束后不久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炮兵上将弗朗茨·哈尔德在日记中记录了希特勒的观点:

只有在防御武器被摧毁的情况下才有胜算。坦克被防御部队打瘫,只有在拥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大型摩托化单位才能顺利推进。摩托化部队的难处在于防空问题。敌人现在在这方面很薄弱。装甲部队和空军是成功的关键,但如果波军有强力的反坦克手段,我们就不能取得胜利。

在波兰和法国战役后,空军虽然没有被忽视,但是牺牲其他兵种发展装甲部队的做法却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没有装甲兵取得的胜利

德军在1940年夏战胜法国后,媒体大肆炒作装甲部队,掀起一股“装甲热”。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胜利和装甲部队没有一丁点的关系,而是完全由步兵取得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1940年5月27日至6月4日在阿布维尔的战事。一支强大的英法装甲部队试图北上越过索姆河打破国防军在敦刻尔克的包围圈。英法军队的500余辆坦克攻击了曼施坦因的第38军在阿布维尔和亚眠之间的桥头堡。进攻都被打退,而这些阵地主要是第57师把守的,并且没有坦克支援。

1940 年5月负责穿过荷兰和比利时的B集团军群(司令费多尔·冯·博克大将)在开战后一周就将自己的装甲、摩托化单位移交给B集团军群(司令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大将),但随后也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其6月4日作战日志记载:

多数胜利是在不利地形下取得的,那里有大量现代化的工事、河流。敌军实力强大,而且战役后半段我们没有坦克,完全依靠步兵的进攻精神取胜。

1940年10月的意大利入侵希腊也说明了坦克以外的兵器也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意大利大约有160辆坦克,而希腊没有一辆战斗车辆。但是希腊部队得益于他们强大的炮兵使得意军没有胜算。

德军也意识到这一点,1940年夏晋升大将的弗朗茨·哈尔德在1941年7月19日在日志中写道:

那种认为现代战争不再是靠炮兵取胜而是靠装甲兵的观点是错误的。

哈尔德钟爱炮兵并不奇怪,毕竟那是他长期领导的兵器。但是步兵将领时任北方集团军群威廉·哈瑟少将在1942年4月7日也向总参训练部负责人指出“指挥有方的炮兵是攻防的支柱”。

骑兵出身的埃勃哈德·冯·马肯森骑兵上将在1941年1月接管第3摩托化军。他在1941年7月5日告诫下属不要过分依赖坦克“坦克在步兵和其他配属单位可以完成自己任务的情况下不应投入战斗”。

马肯森说下这些话时,他的军刚刚参加了东线的南部战役。此役证明了德军步兵只要建制完整不是疲惫不堪时有多么强大的战斗力。苏军在南线集结了庞大的坦克部队,其中最强大的第4机械化军有超过900辆坦克,其中314辆是新式的T-34和KV,还有约270辆装甲车。该军在利沃夫一带对阵由步兵和山地兵组成的德军第17集团军,并在那里于1941年6月底被德军痛击。

与此同时,杜布诺装甲战也在更北的地方打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战斗中被击毁的大部分苏军坦克都是德军步兵师的手笔。火炮和高射炮的作用通常比坦克大得多,尤其是当苏军出动重型 KV-1和KV-2坦克时,例如6 月26日在列什尼夫和别列斯捷奇科地区的战斗中。据当天部署在那里的戈林高射炮团报告,他们击毁了30辆苏军重型坦克。

在1941年6月28日第16装甲师夺取罗夫诺。苏军试图以强大的坦克单位发起反击,夺回城镇。但是在反坦克兵和摩托化步兵载没有坦克参战的情况下打退了反击,德军上报击毁了75辆苏军战斗车辆。

第111步兵师是1941年6月28日至29日杜布诺一带战斗的先锋。2天的战斗中,该师上报了击毁61辆苏军坦克的战果。24辆由反坦克炮完成,17辆由高炮,12辆由炮兵,8辆由地雷。另外在7月的头两天第44步兵师上报击毁了102辆敌军坦克。

类似的例子在随后几年的战事中也能找到。第62步兵师在1942年5月苏军在哈尔科夫一带的反扑中上报击毁、击伤162辆苏军坦克。61辆由5cm反坦克炮完成,60辆由8.8cm高射炮,17辆由轻榴弹炮,11辆由突击炮,6辆由3.7cm高炮,4辆由地雷,1辆由近程武器,1辆由轻步兵炮。

德军的夏季攻势“蓝色”行动开始后数月的事实突显了一种步兵的前所未有的重要性。与1941年夏季相比,1942年的包围战德军未能俘获数百万苏军。苏军史学家认为是因为苏军统帅部令其部队及时撤出战斗从而避免了被合围。德军将领和西方史学家基于未能出现德军高层期待的包围圈而乐于接受这种观点。

然而,美国史学家大卫·格兰茨正确地指出,上述有关苏军有计划撤退的观点是谬论。因为斯大林极少允许他的士兵从敌军当面撤下,后撤幅度也是有限的,并无系统性的后撤策略。1942年德军抓获俘虏较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德军缺少步兵师扎牢口袋防止苏军士兵逃脱。

拥有强力装甲部队的失利

因巴巴罗萨行动中严重的人力损失,1942年东线陆军的步兵不足。而从1943年开始,步兵的不足对战事影响越来越大。最突出的例子就是1943年针对库尔斯克发起的进攻战役“堡垒”行动。在准备阶段时任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曼施坦因曾提出步兵师过少,不足以发起攻击,但希特勒拒绝调集更多的步兵师,他回复曼施坦因称对坦克的巧妙运用可以抵消步兵的不足。

库尔斯克战役的进程显示了希特勒观点的不切实际。装甲部队不得不不断自行掩护侧翼,占领阵地,这样就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并且很快就精疲力竭。例如第7装甲师,这是参战单位中的一支优秀部队,在7月7日和8日都被阻滞。该师不得不掩护第3装甲军的侧翼,因为没有可用步兵师。本应前来增援的第106步兵师本身陷入了激战,而第 198 步兵师仍在行军途中——因为其在“堡垒”行动中的部署与最初的计划不一致。在1943年7月8日晚,第3装甲军军长装甲兵上将赫尔曼·布莱特致电维尔纳·肯普夫将军(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集团军级支队司令),肯普夫集团军级支队作战日志记载:

布莱特将军再次指出第7装甲师无力完成这些众多本属于步兵的任务(清除后方地域、掩护东翼)。

虽然国防军在库尔斯克的失败清楚地表明,如果缺乏步兵和空中支援,即使尽可能集中装甲部队也是不足以取胜的,但希特勒和古德里安仍然坚持把坦克这种所谓的决定性武器作为制胜的关键。这种决策扎根于德国士兵必须占领前些年在欧洲夺取的土地。这样无论有多强的愿望,希特勒终究缺少人力因此难以向东线输送足够的步兵,尤其是在损失难以弥补的情况下。但肯定有比把宝都押在所谓的坦克王牌上更好的选择。

例如,增强步兵战斗力的重要方式是如同曼施坦因战前建议的那样给每个步兵师都配备突击炮。1943年夏季末来自东线的报告就一再强调,当时德国步兵的战斗力正在急剧下降,而配备突击炮正是应对这一颓势的最佳方式。

对于给步兵师配备更多的突击炮,特别是三号突击炮,这种加强是再合适不过的,尤其在1941年11月希特勒称它依托的底盘对应的三号坦克是“绝对错误的设计”后。但是在1942年3月他决定继续生产这种“绝对错误”的东西。自1942年4月到1943年8月生产了2221辆5cm和短管7.5cm炮的三号坦克。同一时期制造单位移交了2510辆三号突击炮。如果三号坦克在1942年春停产从而转产突击炮,虽然装甲师将缩水,但国防军将获得更大战斗力,更重要的是突击炮的成本比三号坦克低。

即便一开始没有足够的长身管7.5cm炮(7,5-cm-Sturmkanonen 40 L/43和L/48),为步兵师提供配备短身管7.5cmL/24突击炮仍会更有益处。高爆弹对于软目标完全够用,而短身管火炮也可以使用聚能装药破甲弹也可以有效对付敌军坦克。单个短身管突击炮也可以取得巨大战果。如第184突击炮营的士官霍斯特·瑙曼,在1942~43年的杰米扬斯克地区以短身管突7.5cm击炮击毁了26辆苏军坦克兵于1943年1月4日获得骑士铁十字勋章。

而且古德里安是一手阻碍加强突击炮部队,一手壮大装甲兵的最大推手。如前文所述,他为了部门利益,搅黄了向突击炮单位配备新装备的事情,尤其是追猎者和四号坦克歼击车没有配备给突击炮部队。对此托马斯·延茨一针见血地指出:

Jagdpanzer IV和升级的Panzer IV/70 (V) 只配备给了缺乏经验的坦克歼击部队,它们从未配备给突击炮部队。而突击炮部队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反击战术,对敌方坦克有着很高的杀伤效率。盟军坦克兵应该感到庆幸,这些危险的反坦克武器被交给新手而不是久经沙场的反坦克专家。

高估装甲部队和坦克兵器的恶果在1944年底和1945年初的德军最后的攻势中体现出来。坦克在1944年12月的突出部战役中唱主角,而步兵参与度完全不足,更别说空中支援了,而美军则完善了诸兵种合同作战体系。美军的优势炮兵首先就摧毁了德军弱小的步兵,这样德军坦克就不得不在缺少掷弹兵的支援下独自作战。然后又被坦克歼击车和士兵手里的巴祖卡摧毁。就这样,美军步兵师挫败了装备精良的党卫军装甲师的进攻。

然而,将德军坦克与掷弹兵分开的并不总是敌人,在1944年12月匈牙利的战斗中,自1944年7月21日起就被任命为陆军总参谋长的古德里安,将第3和第6装甲师的掷弹兵单位和坦克单位拆开。后者留在原来的阵地防守,而两个师的掷弹兵则抽调到别处发起反击。这项“违反了装甲部队使用的所有原则”的昏招的结果是削弱了两处前线的重要地带,从而使红军在布达佩斯迅速形成突破。(见前述编者私货部分)

一个月后,在1945年1月18日开始的对布达佩斯的第三次解围中,步兵严重短缺的问题再次显现出来。尽管调集了较多坦克,一开始取得了成功,但这次反击在10天后不得不中止 相反,几周后,国防军和武装党卫军的部队在东线上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之一:1945年2月17日,武装党卫军第1装甲军以及第1和武装党卫军12装甲师和几个陆军师发起了进攻,旨在铲除红军在1945年1月在布达佩斯西北部的赫龙河畔建立的桥头堡。这一次,例外地有足够(且经验丰富)的步兵师可用,经过一周的激战,德国人达到了他们的目标。但参战部队的损失非常严重,无法弥补。

编者私货:

编者认为作者的这个例子其实并不是那么恰当,德军2月17日开始的这次反击实际上是一次惨胜,算不得是什么正面例子。武装党卫军第1装甲军损失了2989人,44帝国掷弹兵师损失了888人,46步兵师损失了1593人,211国民掷弹兵师损失1001人,苏军近7集17日至24日损失8194人.此战交换比并不好看。以下是集团军群战前统计的几个相关师的实力,几个师的实力倒是在战争末期属于矮子里头拔高个,炮兵都得到了加强。

(战前几个步兵师的情况BA-MA RH 19-V/61

BA-MA RH19 V/77 K-19 转引自Georg Maier.Drama Between Budapest and Vienna, the Final Fighting of the 6th Panzer-Armee. Fedorowicz (J.J.).2004

(私货结束,回到原文)

在1945年3月和4月,德国仍然生产了大约1255辆全履带装甲车辆,其中约420辆是旧式的突击炮和榴弹突击炮,560辆是新式的突击炮——在古德里安的倡议下,它们被称为坦克歼击车,以使它们成为装甲部队的一部分——但只有275辆坦克。突击炮现在成为最优先考虑的装备;即使是过时的三号突击炮也生产了超过280辆。正如曼施坦因在战前所要求的那样,从1943年开始,步兵师开始配备自己的突击炮单位。但是到了1943年,对于德国来说,二战在军事层面上已经输掉了。

在战争的前半段,当德军仍可以获胜时,装甲部队的支持者主导了局势。他们过分强调了坦克这一武器系统的重要性,并不搅和使得德军从整体上被削弱,尤其是步兵的战斗力。

在本文的结尾我们回到标题所涉及的问题:步兵将领是否比装甲将军更优秀?简单地以是或否回答可能有些牵强。然而,在“第三帝国”时期,有174名军官以步兵上将的身份结束了他们的职业生涯,而有47名成为装甲兵上将。然而,针对本文的两位主角,海因茨·古德里安和埃里希·冯·曼施坦因,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职业军人不仅要了解其器械的优点,还需了解其弱点和局限性,就像了解其军兵种和武器系统一样,并保持最佳的合同作战方式,包括与其他军兵种和其武器的协同。然而,古德里安不仅仅是因为目光局限于装甲部队而在这方面有所忽视,也因个人野心而忽视了其他兵种和其武器,有时甚至干扰和对抗其他兵种,比如对于突击炮兵这一兵种。

相反,曼施坦因将整个战局纳入考虑:不仅是关于诸兵种合同作战,还了解步兵的价值和需求。这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他个人的步兵服役经历,还因为他在陆军总参谋部的多年工作经验,这需要他关注整个国防军及其不同军兵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的”突击炮的巨大成功证明了曼施坦因的正确性。相反,正是在战争的后半段,由于对坦克武器系统的过高估计,德军的许多行动失败了。

对于许多历史爱好者和历史学家来说,对坦克的过高评价一直持续至今。然而,当前的战争冲突正显示出,如果无法成功进行诸兵种合同作战,甚至忽视了这一点,那么坦克武器系统的价值是有限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战德军最厉害的反坦克武器:并不是88大炮,而是士兵的肉体
战云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始末(57)库尔斯克会战(5)
难怪德军可以横扫欧洲无敌手:在三十年代大胆为步兵师配备突击炮
赫尔曼?巴尔克装甲兵上将
库尔斯克战役中的苏军防御战术(第3章/共6章)战略和作战背景
钢铁洪流摧毁纳粹:苏联坦克集团军是怎样炼成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