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5的坦克战先开火方获胜!1951年英国对二战坦克战总结
userphoto

2018.07.19

关注

一份1951年底的英国报告——《坦克战损调查》提出了战损坦克所受攻击的方向比例。根据这份报告给出的命中百分比,车体、炮塔的正面和后部受打击的比例,列在表2中。车体与炮塔单列。因此车体正面、侧面及后部中弹比例合计100%,炮塔也是一样。有必要将炮塔和车体受创分布单独开列,因为炮塔在受到攻击时并非总是直指正前方。

表2:二战期间欧洲西北战区盟军因穿甲弹战损坦克受攻击部位

尽管对战损坦克提供了射击距离数据,也给出了射击角度的分布,但没有提到攻击是否造成了伤亡。【注:换句话说,同一辆坦克可能被攻击很多次,其中有一些可能未能击穿,也有一些坦克有可能在敌军停止射击前就已经被贯穿多处】

用于表述车体受攻击角度分布的函数为:

其中θ=攻击角度与车体方向的弧度角。

【注:坏消息,伙计们。后面还有更多的数学的玩意儿】

而用于表述炮塔受攻击角度分布的函数是:

其中θ=攻击角度与炮塔方向的弧度角。

这两个函数可以写作:

其中,a为常数,当计算时a=1,计算炮塔时a=3/4。

【结论】这对很多人来说其实没啥意义。报告中接下来堆了8页的数据和表格,最后有一行说车体受创的大约一半都来自正面两侧47°夹角之间。而炮塔则是正负55°的区间,参见下图。

有意思的是,与我们的常识相反,看上去炮塔相比较于车体而言,更容易被打中后脑勺。因此有可能是被吸引了注意力,或是说陷入了交叉火力覆盖范围。至少,我是这么觉得。

不论如何,论文接下来开始试图解释这些数据。而“解释”则是:

射击距离分布与地形:

在前述章节中,已提出了用于拟合射击导致战损案例的距离分布以及德军反坦克火炮/坦克命中欧洲西北战区英美坦克的角度分布的经验公式。值得注意的是,三个军的报告中关于射击距离的分布是接近一致的,尽管其活动地域略有不同。这表明射击距离的分布受某种因素的影响,且该因素通过同样的方式影响所有的交战。为此,提供了以下分析与推论用于阐述其原理。分析数据显示了如下要点:

1、五分之四的坦克1vs1交战由优先开火的一方获胜。

2、《坦克战损调查》显示了所有战损中有一半是由单发命中造成的,而平均每起战损的命中数小于2。

3、德制武器可在2000码外击穿盟军装甲,而盟军火炮仅能在800码外击穿德军装甲。

根据以上事实可推演如下:

1、交战中一辆坦克平均开火次数较低。假设交战双方都平均射击多发炮弹,则首先开火的重要性就不如前述第一条所描述的那么重要了。

2、假设决定交战胜败只需要射击少量炮弹,则单次射击造成命中和杀伤的概率必然很高。对应近距离射击。

3、如前所述,造成战损的平均射击距离较低,与上述推论一致,即交战距离较近,且射击距离在同一场战斗中改变极小,因此战斗距离的分布与战损的分布应基本一致。

4、鉴于德军相对于盟军装甲部队而言拥有优势火力,因此其可能更倾向于选择较大的交战距离以使得其能在自身装甲免受盟军炮火贯穿的情况下有效贯穿盟军装甲。而由于远距离的射击没有被事实上观测到,因此可推论德军试图在远距离上交战的意图受到了阻碍,这一点阻碍既可能是盟军实施的机动,也可能是地形的限制。

【注:】文章随后开始用7页的数学公式来自圆其说。我看不懂,也就不花时间去扫描了。抱歉。然后开始谈到炮塔理论:

命中炮塔的射击角度分布与车体的不同。尽管炮塔所面对的火炮分布与车体正面的一致,但炮塔并不总是指向正前方的。因此炮塔分布取决于其受攻击时的指向。

面对炮火攻击时坦克可能有三种姿态。这些姿态决定了炮塔的状态。

被动姿态。此时,坦克并不清楚攻击将来自何种方向,此时主炮面对前方。该条件下,受攻击的角度分布与车体的一致。

坦克可能在与敌方火炮交战或反击时受创,在该条件下,仅有炮塔正面被敌方命中。

最后,坦克可能处于主动姿态下,正在与反坦克炮之外的敌军目标交战,在该条件下,被攻击时的炮塔指向存在一个概率分布。

根据前文曾从引用过的包含射击距离分布的英国第二军的数据,其中也包含了有当坦克损毁时炮塔指向的数据。在总共85个战例中仅有3例的情况是坦克正与摧毁自身的火炮交火。我们忽略这3.5%的交火战例,其他82例的炮塔指向数据见图17,其中纵坐标表示炮塔方向,同时用了时钟方位和角度两种体系。横坐标则给出了炮塔对应指向的数量,每个角度可以解释为包含了其指向左右15°范围内的战例数量。0°的数量极大,表明很多时候坦克被击中时炮塔都正指前方。0°下的40个战例同时包括了被动姿态和主动姿态下的情况。

下图表明,炮塔指向角度分布数据呈现出向正前方向靠拢的趋势。可以假设其为平滑分布,且对应的角度上的战例数量与与其相邻角度的大体想等。而在11点方向有7个战例,11:30方向有4个,12:30方向有3个,1点方向有4个,这意味着大约有3~6个战例中坦克处于主动姿态而剩下的34~37个中是被动姿态。

【结论】:

接下来许多页又是高深莫测的数学计算。

那么,这些内容加上上次的材料告诉了我们些什么呢?

首先,地形的重要性。如果看一看苏联前线同一时期的类似评估报告会很有益处。所幸西线盟军投入战场的坦克非常适合其战斗的地域,在这种地形下反应速度远比长距离精度和生存力更重要。从观察窗研判350米内有哪些可能的防御设施即可。再说了,平均交战距离和常见射击距离也不一样。偶尔出现的2000米上的开火也稍稍影响了平均射击距离。这是一个很大的范畴,而且会引出第二个问题:有多少坦克不是被正面命中的。

回到文章开头的表格。盟军坦克由侧面和后部装甲被击中导致战损的案例比正面更多。这可能给大家造成一个印象,即“哦,正面装甲更厚更能扛。但要是正面装甲的效果跟广告吹的一样好,那坦克就根本不会被列入战损名单”。也许是这样,但是有几点值得说明。

首先,有个令人吃惊的数字,仅有3%的战损车辆知道自己正在同摧毁他们的武器交火,这就给欧洲西部常见的“坦克对决”概念带来了质疑。关于这一点,有几种解释。

A、很难发现威胁所在,特别是在行进间。我必须指出的是坦克被摧毁的首要因素是坦克暴露在了敌军的视野中。钢铁巨兽的战斗残酷而又迅速。前面的数据表明了有一半的坦克是处于被动姿态下,炮指前方。

B、由于典型交战距离距离很短,就算两个敌军靠的很近,相互间距100米,目标之间的方位差距也会很大。如果盟军坦克这时指向了其中一个敌人,另一个敌军就可以从侧面瞄准盟军坦克了。假如“最常见”的交战距离为330米,德军在距离反坦克炮300米的距离上布置一辆坦克,而这时盟军坦克不出意外的转向德军坦克,这就为反坦克炮创造了一个非常理想的侧面60°的射击机会。

这对盟军来说是有利的(前文所述的交战距离近),但这又如何影响了德军?我们如何从仅有盟军相关的数据中得出结论呢?有两点区别非常明显。首先,盟军通常是发起进攻踏入德军设防地域的一方。其次,一部分德军坦克防御力相当出色,正面极难击穿。

也许最需要考虑的一点是,很多时候,盟军的坦克并非独自推进。基于大多数盟军损毁坦克并不知道敌人在他们前进道路上严阵以待这一事实,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旦进入了战斗,盟军坦克的损失很低。当战斗持续下去后,他们就很明显能够发现敌军了。有几种因素能够导致这种结果。顺带说一句,我在这里的分析和阐述很希望能在论坛上进行进一步探讨,看能不能讨论出什么东西来。

第一,战争后期的反坦克炮基本上是一种蹲坑装备。没人能在射击一两轮后就拖着Pak40或者Pak43撤离。打带跑基本不可能。PAK反坦克炮的战斗结果只有两种:要么视野内的敌人完蛋,要么自己光荣。再考虑到盟军坦克都有伴随力量,而且这些伴随力量比如谢馒头等普遍拥有良好的视野,更好的火控,因此这种交战对于反坦克炮来说并不有利。

上述关于仅数百米的距离相隔就能造成侧面打击效果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坦克伏击。一辆拥有坚固正面装甲的黑豹正面指向目标时同时却也为该目标的伙伴提供了侧翼打击的机会。这种效果毫无疑问是美军能够在阿拉库尔大获全胜的主要原因,在那场战斗中,大量德军坦克就是从侧面被干掉的。有理由相信,当德军进攻时,其炮塔和车体分别受创的概率应当与前述盟军坦克的概率相当。同样应该有大量的侧面和后部中弹的概率,美军有足够的火炮来做这样的打击。

不论如何,如果如此多的美军坦克是在不知道被攻击的情况下给干掉的,同时又只有这么一点坦克是在对决中损失,那么我的逻辑推论就是大多数情况下交战中第一辆损失掉的盟军坦克同时也往往是最后一辆损失的,对吗?

一场交战可能有多种结局(下述内容可讲德军盟军位置互换):

第一种是,德军打出的首轮齐射就干掉了全部的盟军坦克,盟军全无还手之力。第二种是,德军的第一轮齐射干掉了一部分盟军坦克,剩下的盟军坦克反击火力干掉了德军。第三种是,德军或者盟军撤退了。在极少数情况下,战局会扩大。

第一种情况的问题在于,前文已经说过,总体而言,盟军的坦克总是成群结队出现的。在一轮炮火过后,剩下的盟军坦克就能够对伏击产生充分警觉,“被动姿态”也就不复存在。接下来大多数情况应该是盟军反击歼灭德军,或者德军撤离,再不然就是盟军后撤。自然,从长远观点看,盟军的选项不会总是主动后撤。因此我们应当把盟军歼灭德军或者德军撤退看做两种最可能的结果。对于反坦克炮而言,撤退又是不可能的——反坦克炮手真是苦大仇深。而对于德军坦克而言,撤退或者被歼灭的可能性倒是有,但这些受击及战损最终都会体现在战损数量里。而且同时受这些坦克或者坦克歼击车支援参加伏击的步兵就没办法了,通常情况下也只能撤退,盟军得以因此而一路推进,这就是德军首先开火条件下的结论。而在盟军的侦察分队或者步兵首先发现了德军反坦克炮或者坦克的条件下,盟军就可以首先开火,或者通过火力压制对手实施机动。

最后说一句,这是我的一点个人思考,并不确定。基本上说,我感兴趣的是通过这些数据能得出什么奇思妙想。有人可以想象英国或者法国坦克设计师以这些数据为基础设计他们的坦克,以在同样的地形上具备最强的生存能力,或者一名参谋通过这些数据调整战斗条例。甚至可以有人对这些数据进行逆向思考:去调查坦克的设计,并且试图理解为何会造成这样的结果。例如,为什么谢馒头比黑豹更高效,而通常情况下大家都说谢馒头不如黑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猎杀黑男爵之日(中) —— “总计”行动与米夏埃尔·魏特曼的最后一战
打隆美尔不错但仍需改进:英军谢尔曼的首战
纳粹的四大王牌武器
孤身阻击德国一个师两天,被德军称为巨人
可怕的虎
意想不到,美军坦克歼击车M36竟然是这样的诞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