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乌江以南明明有12000楚军!项羽何苦要自刎?

风楚:根据《樊郦滕灌列传》 ,灌婴歼灭项羽后,又接受了一万两千人的楚军投降,而根据《史记》功臣列表,这支部队是乌江亭以南的历阳县投降的。东城以南在当时其实非常荒僻的地方,不可能有一支庞大的楚军驻守,而事实上从史书看,这支部队其实就应该从垓下突围到历阳的。

垓下离东城境约100华里,而东城县最北部边界离南边界达240华里,东城县最南端也就是乌江亭乌江渡口。

也就是说项羽从垓下突围后,率军奔驰了达300华里以上。而那支最后投降的一万两千部队根据《史记》功臣列表,实际上是已经出了东城县域、乌江亭以南的历阳投降的,跑的比项羽还远。

可见当时东城附近确实有大量突围的楚军,项羽身边周围也不止800骑兵。所谓在东城“斩首八万”,即便是垓下到东城合计斩首八万,那么东城被歼灭的楚军也应该占到很大部分。

《项羽本纪》

随刘贾、彭越皆会垓下,诣项王。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於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

垓下时并未有楚军大败的记录,只有围困的记录。

《高祖本纪》

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

虽有垓下“大败”的记录,但是项羽“乃败而走”后才大败,说明突围后才又一次大败,如果项羽真不过八百人被歼灭,不可能使用“大败”。之后又将斩首八万解注在东城而不是垓下,可以说明八万楚军被歼灭主要地区其实是在东城。

《樊郦滕灌列传》

项籍败垓下去也,婴以御史大夫受诏将车骑别追项籍至东城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降左右司马各一人,卒万二千人,尽得其军将吏。下东城、历阳。渡江,破吴郡长吴下,得吴守,遂定吴、豫章、会稽郡。还定淮北,凡五十二县。

————

《高祖本纪》已经说明灌婴是“定楚地”,而这里详细说明灌婴追击项羽、定楚地的过程,而且还是斩项羽后接受了一万两千人部队的投降,可见项羽突围时身边不止八百骑。而“垓下”、“东城”在项羽军队覆灭中处于相同地位,“东城”的记录反而更加详尽。

从这张图来看,项羽直属部队,其实不止走了三百余华里,S形的路线其实光路程就应该达到四百余华里,期间还包括激烈战斗。追击项羽的部队也不仅仅是灌婴的五千骑兵。因为项羽部队是到了阴陵野外被困,第二天汉军发现项羽,才分兵灌婴的五千骑兵去追击。阴陵的位置已经远离垓下,也就是汉军已经追击很长距离达到阴陵,这支汉军又从自身部队中分兵出灌婴五千骑兵,也就是追击的部队远远不止五千骑兵。

而根据史书记载,是刘邦下令分兵灌婴五千部队去追击的。当时项羽的部队运动非常迅速,同样汉军发现阴陵沼泽内的项羽部队,不可能长距离的通知刘邦,刘邦遥控下令灌婴追击。

也就是说,刘邦应该已经亲自率军追击到了阴陵附近,才可能迅速下命令灌婴“准确追击项羽”!灌婴也不是从垓下开始追击项羽,而是在阴陵开始才以五千骑兵追击项羽的!

因此我认为,“垓下战役”其实应该成为“垓下—东城”战役更加确切,十万楚军毕竟有很大部分是在东城周围被歼灭,项羽最后也死在东城县的乌江亭渡口。

风前几人老从“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於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乃败而走,于是军大败”等历史叙事看,主要战事明显发生在垓下,“追杀项羽东城”只证明东城是项羽的葬身之所,是战事的余波,因此称此役为垓下之战并无不妥。历阳那一支军队也未必就有一万二千人,灌婴所收降的可能有不少是垓下的溃兵。

风楚:项羽垓下突围后又记载“大败”,已经足以证明当时项羽身边决不仅仅“八百骑”。


历阳的一万二千人是完整的部队,不是溃兵。而且即便是溃兵,也说明楚军已经大量突围到了东城、历阳一带的乌江沿岸。关于垓下没有详细战争描写,而且'垓下'地名出现的频率反而不如东城高,垓下所谓“大败”也没有东城多,垓下更多的是围困、突围,反而是东城有激烈战斗。


其实垓下只是一个转折点,之前项羽的部队是无法突破韩信三十万大军(其实包括张耳的部队)阻击战,被“皇帝在后”追击成功合围在垓下,项羽部队的伤亡反而应该在困守垓下之前。项羽从垓下突围后,“走”即突围后又“大败”。因此楚军的伤亡和被歼灭其实根本不再垓下,而是垓下合围之前、东城周围。

酒羊……就不能理解为听了楚歌后逃跑的那部分士兵么……

风楚即便是所谓“听了楚歌逃跑”的楚军,难道六十万的汉军,会坐视一万二千人成集团的部队逃跑吗?

项羽的垓下突围,决不会是放任自己的部队溃散,而应该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分兵突围。否则后来的”斩首八万“前面也不会加一个“东城”的地名了,而且花大量笔墨描写东城、历阳的战斗!

灌婴从阴陵以五千骑兵追击项羽后,因为战功,除灌婴自己因功封侯外,五千骑兵的部队中,一共有七位部下封侯。其中是五位因为将项羽分尸封侯,另外两位是因为攻克东城的“县城”而封侯。也就是说攻克县城的功劳与斩杀项羽是同等的重大的功劳。


那么东城县城绝不可能是一座空城或者兵力虚弱的县城,否则怎么可能因此两个人被封侯。


所以项羽一定是在东城县城内分兵阻击,自己渡过东城县城以南的一条河流,继续向清流关、乌江亭渡口“战略转移”!


而这支一万两千人的部队,最后达到的是历阳县的渡口,历阳县的渡口其实就是紧邻乌江亭的乌江浦渡口。乌江浦渡口与历阳县渡口之所以分两个县管辖,是因为这两个渡口之间古时候有大片沼泽分割。


这支一万二千人的部队可能是与项羽部队分兵突围,但突围方向还是一致,可是没有想到乌江浦渡口和历阳县渡口之间存在沼泽,无法与项羽部队会合,导致项羽部队孤军围困在乌江浦渡口,项羽最终战败身亡!

应该说“垓下战败”后,乃至项羽受困乌江浦,项羽的势力还是相当可观的。


项羽在东城县城应该有一大批部队,否者也不会给了两位汉军中下军官封侯的资本。历阳有一万两千人的部队。季布、钟离两支部队还在。长沙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还在(共敖还与刘邦死磕,实力相当不错)。江东地盘还在。鲁地的势力还在,而且还能把汉军弄的十分狼狈。楚国地盘其实刘邦也没有全部搞定(《史记》太史公写到:垓下时项羽以为楚地被全部搞定;《汉书》班固就不老实了:垓下时楚地全部被搞定,明显不符合事实),且处于不稳状态,因此刘贾、周殷一口气进行七次屠城!!!


相反刘邦集团内分裂的种子一直存在,韩信、英布、彭越屡次“爽约”,使得刘邦屡次孤军奋战,直到胜局已定韩信、英布、彭越、张耳才过来摘桃子。所以项羽一死,刘邦马上夺取了韩信、张耳的部队。


所以我个人认为,项羽要是渡过乌江,胜负还真难预料,至少项羽撑个两三年不成问题。


最后的乌江浦战斗,真的可能是项羽的一次意外失误,乱军中战死或走投无路才自刎!

风前几人老“项羽乃败而走”,是他率八百骑突围;“是以兵大败”,是垓下军溃。这是同一战场的两个事件,不是说项羽到后来又败了一场。

风楚如果项羽只是率领八百骑兵突围了,只是歼灭、击败这八百骑兵,能称得上“大败”吗?!

酒羊大败又没量化指标,这部分兵溃败也可以说成大败

风楚《高祖本纪》 :

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

《史记》记载的很清楚,三十万部队对十万楚军,已经用“大败”定义。紧接着击败“败而走”即突围的项羽部队,又用“大败”定义。要真以“八百骑兵”,无论如何与四十万超大规模的战役并列,同时使用“大败”是绝无可能的!

酒羊大败是指军队溃败,你带上一百人打得四散而逃可以用大败,你带上一百万人打得四散而逃也可以用大败,你要是输得只剩裤衩更不会有人质疑你在大败。

风前几人老“是以兵大败”是说整个楚军溃败。项羽率八百骑突围时楚军只是被围,他是带着一支骑兵自己脱逃了,造成被抛下的楚军溃败,不然在叙述“兵大败”时就不会用“项羽乃败而走,是以……”。这两句是因果关系,而非顺承关系。

主客二分《樊郦滕灌列传》:


项籍败垓下去也,婴以御史大夫受诏将车骑别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降左右司马各一人,卒万二千人,尽得其军将吏。下东城、历阳。渡江,破吴郡长吴下,得吴守,遂定吴、豫章、会稽郡。还定淮北,凡五十二县。


“降左右司马各一人,卒万二千人,尽得其军将吏。”这句明明是对灌婴追击项羽到东城并攻破东城所获战果的总结。怎么就变成在历阳又投降了1万2的军队。


风楚这个我本也有疑问,但是根据《功臣列表》,标明功臣功劳依据的说明,一万两千人是在历阳受降。


我采用保守的说法,设定这一万两千人是在历阳投降的,也就是这支部队不在项羽身边,项羽战败了。如果直接根据《樊郦滕灌列传》记载,这支部队是在项羽身边、或者更加靠近项羽而成建制投降,那么东城的战役的规模、激烈程度只会更大!项羽当时直接指挥的部队指挥更加庞大了!

主客二分《功臣列表》中哪段有说这1万2千人是在历阳受降的,这个我确实没有见到,刚才随意扒拉了一下也没有找到,请指教。

傅广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咱家觉得这段该这么解读,第一天是垓下会战,刘邦、韩信依靠优势兵力击败并包围了楚军,然后四面楚歌,项羽知道坚守无用,于是组织突围。而整个突围可能是分批、分路突围,所以项羽只带了八百人亲随。自此楚军再无有组织抵抗,大溃败后四散突围。东城和历阳可能是突围后的两个集结点。第一个北灌婴拿下,而项羽因为迷失道路导致没有到集结点,最后困死乌江。

汉家天子使这就和滑铁卢战役格鲁希元帅的军队一样,因故脱离统帅部控制的偏师。

身轻如燕杨玉环《高祖本纪》 :

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如果改个标点符号怎样?把逗号改成句号,那么后面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不过是真个垓下的战果综述。

灌婴所部不过是5000人,怎么可能把斩首8万的战功都记在他名下?

后面收容1万二的溃兵倒是可能的。

主客二分仔细看了下《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未见有因攻历阳而封侯者,也未见有在历阳受降者。

追项羽至东城而封侯的有下面七个:

涅阳庄侯吕胜,以郎将击斩项羽,侯,千五百户,比杜衍侯。

中水庄侯吕马童,以司马击龙且,复共斩项羽,侯,千五百户。

杜衍庄侯王翳,属淮阴,从灌婴共斩项羽,侯,千七百户。

赤泉庄侯杨喜,属淮阴,后从灌婴共斩项羽,侯,千九百户。

吴房庄侯杨武,以都尉斩项羽,有功,侯,七百户。

魏其庄侯周定,破籍东城,侯,千户。

高陵圉侯王周,以都尉破田横、龙且,追籍至东城。

除了周定没有明确记载是否曾属于灌婴(推测应该也是属于的),其他六人皆从属于灌婴。另有一人从属于灌婴而封侯,但未记载是否参与了东城之战。

乐成节侯丁礼,以都尉击籍,属灌婴,杀龙且,更为乐成侯,千户。

可以说,至少就我目前所见到的《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没有任何记载可以支持灌婴曾在历阳接受了1万2千楚军的投降。根据《樊郦滕灌列传》,这1万2千楚军是灌婴从垓下追至东城并攻下东城所取得战果的总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项羽为何丢弃十万楚军只带八百骑突围的真相是什么?
垓下之战中项羽为什么不渡过乌江?
【西楚霸王】垓下之战项羽之死 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
图解楚汉战争:垓下大决战!30万大军围困楚军,项羽自刎乌江
中国古代著名战役--垓下之战
乌江亭走投无路下的自刎,却被吹成了神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