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途岛战役中的美日战机大对比:舰载机哪家强?
userphoto

2019.11.19

关注
作为一部战争片,《决战中途岛》与1973年版的《中途岛之战》相比,道具和细节方面的进步尤为明显。观众几乎可以算是亲临太平洋战争前线,目击了这场人类历史上最经典的航母战斗群决战。

不过很多观众在看过电影后,反而对于美日两军往来穿梭的飞机更感兴趣。在这些战机面前,航母一会儿像是基地,一会儿又成了目标。更让一些观众百思不解的是,既然电影中常常出现日本战机追杀美国战机的镜头,为什么最后倒是美国人取得了海战的胜利?

《决战中途岛》剧照

当然,坐在电影院的座椅上看美日战机追逐厮杀,与在战场上目睹敌方战机呼啸而来所带来的刺激,自然不能同日而语。曾率机群空袭珍珠港的渊田美津雄,多年之后还记得在“赤城”号航母上眼睁睁看着美军俯冲轰炸机投弹的那个瞬间:“我抬头看到三架黑色敌机向我们的战舰俯冲,舰上的机关炮疯狂地进行拦阻射击,但为时已晚。美国'无畏式’俯冲轰炸机的臃肿轮廓逐渐变大,然后几颗黑色的物体突然从机翼下方飘出。”

估计有人会纳闷,渊田为啥不躲不闪,还有空看炸弹落下?另外所谓的俯冲轰炸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飞机?与我们日常所知的战术轰炸机、战略轰炸机有啥区别?

事实上,考虑到渊田所处的位置,他根本不可能辨认出来袭的是哪一款战机,而是凭着对敌机攻击方式和双方参战武器的了解,得出向“赤城”号发动攻击的是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即便是航母上的航空瞭望哨,在发出警报的时候,也只能看到几个快速飞行的小黑点,等你能够认清来的是什么飞机时,对方的机炮、炸弹或者火箭弹早就可以打到你所在的位置了。

美军“无畏”式俯冲轰炸机(SBD-3)中队正在中途岛附近巡航,摄于1942年。美军这款飞机载弹量大,能装备重达454千克的航空炸弹 ,攻击力强。中途岛海战中,正是3架“无畏”式的俯冲轰炸,直接洞穿了“赤城”号甲板引发爆炸,使其丧失战斗力

但坐在电影院的我们,倒是可以凭借对飞机外形、飞行轨迹以及打击方式的基本认识,来判断飞机的型号。中途岛海战中,美日的主战飞机几乎都是航母舰载机。当时的航母上,基本上都会搭载三种飞机,即舰载战斗机、俯冲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而这三种飞机最大的区别,在于搭载机组成员的数量不同。舰载战斗机仅有一名飞行员,俯冲轰炸机有两名乘员,鱼雷机则采用三人机组。
 

“零战”VS“野猫”

舰载战斗机的主要任务是夺取制空权,要负责正面对抗敌方战机,因此需要有较高的飞行速度和灵活性,都采用了单座设计。中途岛时期美军的主力舰载战斗机为F4F“野猫”,而日军的主力战斗机就是大名鼎鼎的“零战”。这两款战机虽然都是单座,但整体设计风格迥异:美国的F4F外形短粗,仿佛是一支放倒的奶瓶,梯形中单翼插在机体两侧,机轮则收在机体下方的机体内。而零战采用下单翼设计,机身修长纤细。

 1941年12月,日本零式战机正从“赤城”号航空母舰起飞,参与空袭珍珠港

这种外形上的差别,实际上反映了美国的格鲁曼和日本三菱对战机不同的定位和侧重。美国海军在二战爆发前,算得上是舰载航空兵发展的领头羊之一。美国强大的飞机工业也使得海军从来不缺飞机。

但同时,美国海军对于先进技术总是抱着走一步退半步的态度,并不支持军工企业在研发中把创新的步子迈得太大。事实上,F4F“野猫”和F2A“水牛”这两款二战初期被零战压制的美国海军战斗机,在装备部队时都曾被认为技术不够可靠,部分保守派还在叫嚷不要单翼全金属机,要双翼织物蒙皮的老家伙。

好在格鲁曼的战机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皮实,最初的F4F-1/2的飞行速度和机动性都不如F2A“水牛”。直到格鲁曼在F4F上安装了寇蒂斯-莱特R-1820“旋风”发动机之后,这款战斗机才意外地获得了英国人的追捧,并以“岩燕”之名纵横大西洋天空。墙里开花墙外香的情况,以及F4F-3换装普惠R-1830发动机之后获得了较高的速度,最终让美国海军勉强选择了格鲁曼的“野猫”。

1942年,美海军的 “野猫”战斗机(F4F)中队对日军占据的岛屿发动攻击返航后,正在甲板上检查机上装载的机枪。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军凭借 “野猫”坚固的机体和强大的发动机,尽可能地抵消了日军精锐航空兵及其零式战机带来的威胁

平心而论,“野猫”并不是一款让人舒服的飞机。它的驾驶手感不如F2A“水牛”,而且糟糕的手摇收放起落架不但容易造成降落事故,而且经常导致飞行员手腕受伤。因此直到1938年末,美国海军和陆战队的第一线中队仍然在使用双翼战斗机。1940年美国海军才建立了第一个装备F4F-3的战斗机中队。1941年1月“大黄蜂”号航母开始装备F4F-3。1941年初格鲁曼眼见美国海军对“野猫”缺乏兴趣,干脆把所有产能转向为希腊组装F4F-3。

但是,最终拯救F4F命运的,恰恰是1942年中途岛战役时的死对头“零战”。1941年12月7日,零战在珍珠港上空狠狠地给美国海军上了一课。此时美国海军的主力舰队航母中仅有“企业”号的VF-6配备了规定数量的F4F。零战可怕的速度和水平机动性,彻底压倒了此时美国海军能够装备的所有战机。

“野猫”却可以凭借坚固的机体和强大的发动机,通过接近现代空战中“能量空战”的战术,对零战发动一击脱离的袭击,更重要的是,1941年到1942年,美国海军中充斥着菜鸟或者叫作“绿灯飞行员”,他们仅仅能够驾驶战机完成起降,对于空中格斗完全是门外汉。日本海军的零战飞行员却是经历过中日战争的老牌空中武士。在这种情况下,格鲁曼为F4F设计的坚固机体和防弹装甲,挽救了无数美国海军飞行员的生命,给了他们活过最初的半年沙场岁月并在空战中成长为老鸟的机会。

而零战则代表了日本航空界的努力甚至是赌博。众所周知,日本航空工业在二战轴心国中算是最弱的。战前日本曾疯狂从德国和意大利获取航空技术,但抠门的特性让欧洲人忍无可忍——“你们能一次不要只买一架么!”这种无奈的叫喊成了当年跟日本人做生意的欧洲航空企业的共识。

零战21型模型

但堀越二郎等日本航空工程师,却终于从学习西方的经历中找到了自己的道路——通过牺牲部分性能来满足对于重要性能的要求。日美工业基础的差距,使得日本无法迅速获得类似寇蒂斯-莱特R-1820“旋风”发动机或者普惠R-1830这样的优秀航空发动机,国产的“金星”等型号实际功率与设计功率相差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战机只有通过减重来满足对于速度和航程的要求。

日本战机历来被人诟病的两点,是不配备自封油箱和机体装甲。事实上,作为二战的策源地,日本在1932年便已经通过中国战场认识到增加机体防护的重要性,但缺乏大功率发动机的现实使得日本设计师不敢为战机增强防护。

美国的战斗机同样面临类似问题:1940年英国海军在测试F2A“水牛”时发现,如果配备了驾驶舱防弹装甲,战机的速度和灵活性将降低一个档次,英国飞行员宣称在加装装甲后F2A不如英国的格罗斯特“海斗士”。于是英国人直接取消了采购F2A的订单。

F4F战斗机

在中途岛海战中,美国海军的F4F基本是F4F-4,这款“野猫”采用了6挺机枪的重火力设计,再加上折叠机翼导致战机的速度和爬升率明显下降。但美国人却愿意为了火力和更多的载机牺牲速度和爬升率这样对于战斗机而言堪称关键的性能。当然需要指出的是,F4F-4的折叠翼理论上可以使美国航母多带50%的战斗机,为这牺牲飞行性能是值得的。

美国人选择为F4F换装6挺机枪,获得较高爆发射速的同时,付出了火力持续性变差的代价。好在日本战机防御力较差,美国菜鸟一通乱打,只要能命中几发12.7毫米子弹,就足够让日本战机坠毁。而零战的7.7毫米机枪根本没法奈何皮糙肉厚的F4F,唯一的武器是九九式20毫米航炮。

这款航炮是山本五十六本人在担任日本海军航空本部长期间找民间企业仿制的厄利空航炮,然后又强行逼迫日本海军接纳作为制式装备。据说为了这款航炮,山本与当时主管武器采购的中村良三海军大将差点上演“全武行”。中途岛时期,日本“零战”驾驶员对于美机最有效的武器便是20毫米航炮。这也证明,山本还是有眼光的。

而在中途岛让零战再次证明自己可怕威力的,并不是F4F,而是倒霉的TBD“毁灭者”鱼雷轰炸机。当时航空母舰上装备的轰炸机一般有两大类,即鱼雷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事实上所谓“鱼雷轰炸机”并不是只能挂载鱼雷,因此早年国内通常将“鱼雷轰炸机”翻译成“水平轰炸机”。

航空鱼雷在1915年加里波利登陆战期间便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反舰手段,而此时俯冲轰炸战术尚未成熟。在整个一战期间,大部分轰炸机采用了高空水平轰炸的方式。受限于当时火控技术的落后,高空水平轰炸机的命中率始终低得惊人,只适合用于攻击面积较大的固定目标,根本无法满足对点目标进行精确轰炸的需要。

一战结束后,各国纷纷开始研制用于提升水平轰炸精度的专用瞄准器甚至是轰炸机火控计算机。与此同时,英国、美国和日本开始研制以搭载鱼雷为主要反舰手段的鱼雷轰炸机。战争史上第一款鱼雷轰炸机霍克“霍斯利”是由英国人在1926年推出的。随后英国又设计了二战中最经典的双翼机“剑鱼”。

日本的海军技术大多引进自英国,因此紧随“师傅”也搞起了鱼雷机,而且是舰载鱼雷机和岸基鱼雷机双管齐下,日本将这些鱼雷机称为“攻击机”。二战爆发后,英国人突然发现日本弟子的鱼雷机实在厉害,连“威尔士亲王”号这样的战列舰都被日本的岸基鱼雷机围殴致死。

但确切来说,从二战爆发前的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鱼雷轰炸机实际上已经是一种多用途轰炸机,它即能够低空投放鱼雷,又装备了用于高空水平投弹的专用瞄准具。由于需要由专门的投弹手来操纵轰炸瞄准具,所以即便是舰载鱼雷轰炸机,通常也会采用三人座舱。但像“剑鱼”虽然采用三座设计,由于极少采用高空水平轰炸战术,所以干脆在投弹手座位上塞了一个辅助油箱。

日九七式舰上攻击机,由中岛飞机公司生产。这款飞机是日本海军委托由三菱公司和中岛公司共同开发生产的一款舰载机,九七得名于日本所谓的“皇纪2597年”。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日本飞行员驾驶九七式舰攻创造了惊人的命中率记录

中途岛战役中,美日两国的鱼雷轰炸机分别是TBD“毁灭者”和日本的九七式舰载攻击机。这两款战机的整体设计十分接近,均采用了三座封闭座舱,下单翼和全金属机身设计。相比之下,美国的TBD更为粗犷一些,座舱仿佛一座金属澡盆。而九七式舰载攻击机的机身则细长如铅笔一般。

说来也巧,TBD和九七式舰攻对于本国海军而言都是划时代的存在,是美日两国海军第一次装备本国设计制造的全金属单翼机。TBD在1935年首飞时,创造了一系列第一,成了美国海军第一架采用液压折叠机翼、全封闭驾驶舱以及革命性的诺登轰炸瞄准具的轰炸机。

但如果从战绩和口碑来看,TBD完败于九七式。九七式在珍珠港凭借安装浅水尾鳍的91式航空鱼雷和800千克航空穿甲弹重创了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战列舰。随后九七式在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日本飞行员驾驶下在太平洋战争初期与九九式俯冲轰炸机一起创造惊人的命中率记录。在中途岛战役中,九七式的表现同样抢眼。日本的航空鱼雷重创了美国的“约克城”号航母。当然这种战果更多证明了美国海军的防空火力编组和训练不足。

如果说九七式在中途岛战役中的表现可以称得上中规中矩,那么美国的TBD的表现实在是乏善可陈甚至一塌糊涂。TBD的首飞比九七式早两年,其机动性和速度对于1942年的日本战机和高炮而言,实在显得落伍。更糟糕的是,美国海军航空兵在1942年中途岛战役打响时充满了菜鸟飞行员,整个航空兵编组混乱。日后依靠雷达构建的航空引导体系在1942年仍处于摸索阶段。

“毁灭者”鱼雷轰炸机 (TBD),和日本九七舰攻相比,该机座舱如一座金属澡盆。这两款攻击机整体设计接近,均采用了三座封闭座舱、下单翼和全金属机身设计。该机也是美军第一架采用液压折叠机翼、全封闭驾驶舱及诺登轰炸瞄准具的机型

结果TBD出现在日本航母舰队上空时,日军的零战和高炮好好地在美国人面前表演了一把配合。机动灵活的日本战斗机对最高时速仅有332千米/小时的TBD进行了单方面虐杀,部分日机专等美军鱼雷机将速度降到185千米/小时的投弹速度后再进行攻击。更糟糕的是少数得以进入鱼雷攻击航线的美国战机投下的Mark 13型航空鱼雷或者因为入水速度过高解体,或者因为定深过大和引信故障从日本战舰底部划过。

太平洋战争中,美军的TBF“复仇者”式鱼雷轰炸机正在投下鱼雷

需要指出的是,中途岛战役美国鱼雷机表现糟糕,TBD自身性能问题只是导致灾难的部分原因,三艘美国航母除装备41架TBD外,还有6架更为先进的TBF“复仇者”鱼雷轰炸机。后者在中途岛战役后迅速替代“毁灭者”成为美国海军的主力鱼雷机。不过6架出击的TBF“复仇者”仅有一架得以返回航母,而且这架战机几乎被日本战机打的报废,后座炮手战死,投弹手和驾驶员受伤。

中途岛之后,美国海军鉴于TBD的悲惨结局,重新组织了舰载机编队的整个出击流程,要求在鱼雷机发动攻击前,必须由战斗机和俯冲轰炸机通过投弹和扫射对敌方战舰的防空火力进行压制。

加上美军对Mark 13鱼雷进行了全面改进,最终TBF在太平洋战争后期成长为极具威胁的武器,甚至有效对日本的超级战列舰“大和”号和“武藏”号进行了鱼雷打击。由此可见,中途岛美国与日本鱼雷机表现的云泥之别,更多源于双方飞行员素质和攻击编队的组织和配合默契程度。如果双方交换鱼雷机,美军仍然很难取得满意的战果。
 
1942年5月4日,珊瑚海海战中,一架SBD“无畏”俯冲轰炸机(前)和五架TBD-1“毁灭者”鱼雷轰炸机(后)准备从航母上起飞。由于TBD-1 “毁灭者”的机动性和速度已经落伍,因此在战争初期几乎可以说是遭到日本零式战机的单方面虐杀


“无畏式”VS九九舰爆

当然,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中途岛美国舰载机机群糟糕的编组让TBD“毁灭者”鱼雷轰炸机成了日本战机和防空火力的靶子,却也成就了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的赫赫威名。而日本的九九式俯冲轰炸机(九九式舰爆)虽然仍然维持了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的极高命中率,却受限于炸弹的威力,表现反而不如使用航空鱼雷的九七式舰攻。

中途岛海战中,攻击“加贺”号航母的SBD-3“无畏者”俯冲轰炸机,来自“企业”号上的VB-6中队,返航降落在“约克城”航母甲板接受检查,图中可见机身上受创的弹孔早在一战后期,随着飞机机体强度可以对抗俯冲带来的应力,俯冲以最大限度接近目标投弹成为一批老手飞行员提升轰炸精度甚至是打击移动目标的手段。

但俯冲轰炸战术的成熟要等到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载弹量在1000千克以下的轻型轰炸机机体强度已经随着金属材质的普及而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减速板和襟翼等设计也逐渐普及。更重要的是,防空火力的发展,让水平轰炸机面临巨大的威胁:通过时间引信,中大口径高射炮发射的炮弹可以在水平轰炸机的飞行轨迹上形成致命的弹幕。


在这种情况下,快速降低高度,投弹后又迅速升高的俯冲投弹成为躲避敌方中大口径高炮的最好手段。至于小口径的高射机关炮,除非能够正对敌方俯冲轰炸机的飞行轨迹,否则受限于当时的防空观瞄手段,只能依靠大批机关炮密集射击的方式,形成一道拦阻弹幕,期盼敌方俯冲轰炸机自己撞到弹幕上。

虽然俯冲轰炸有利于躲避敌方防空火力,但这同样是一种对于战机和飞行员要求很高的战术。首先,俯冲轰炸机自身要有足够的强度,以对抗俯冲和拉起产生的速度和应力对机体的破坏;其次,战机的机翼和减速设计必须要保证俯冲轰炸机在俯冲过程中保持飞行轨迹稳定,且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将速度降低到安全极限以下;最重要的是,飞行员必须熟知自己飞机从多高高度进入俯冲,何时必须减速,何时要改出俯冲。

如果一定要评出二战最出名的俯冲轰炸机,美国和日本的战机都算不上最有名。世界第一的俯冲轰炸机应该算德国的Ju-87“斯图卡”,纳粹德国空军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俯冲轰炸战术最有利的发展者,并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较为有效的俯冲轰炸机整体设计,即采用下单翼+固定起落架+大型垂直尾翼保证俯冲中轰炸机飞行姿态稳定,同时安装减速板降低俯冲中的飞行速度。

九九式舰载俯冲轰炸机,二战中共生产了1486架

日本通过日德航空技术交流,从He 70上部分了解了德国在俯冲轰炸机设计上积累的经验。中途岛时期日军主力的九九式俯冲轰炸机,拥有与He 70形同的椭圆翼尖,与Ju-87相似的固定起落架和垂尾设计。不过作为一款日本军用飞机,九九式俯冲轰炸机有着与零战类似的问题,即糟糕发动机技术使得整架飞机必须通过减重来提升速度和航程。

与美国在中途岛战役中使用的SBD“无畏式”相比,九九式俯冲轰炸机号称采用1000马力发动机,理论上与SBD的发动机功率相近,但后者的最高时速比日机高出20千米,可以携带超过800千克的航空炸弹,是日机的两倍多,战斗全重比日机高出1吨。这些重量自然包括了自封油箱、机身装甲和更多的航空燃油。

如果仔细研究SBD的发展轨迹,我们会发现,美国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充沛的财力在这款飞机的发展上得到了彻底的体现。九九式1938年首飞,而SBD的首飞则在两年以后,不到一年以后美国海军开始装备增加了自封油箱和装甲的SBD-3。就是这两年,SBD的身上几乎再也看不到德制“斯图卡”的影子,相反,包括镂空金属减速板、全收放起落架等新鲜玩意保证SBD拥有较高的飞行速度,而对于俯冲轰炸机而言,速度是保命的关键。


事实上,美国海军有一款俯冲轰炸机是与九九式俯冲轰炸机同时期首飞的,这就是SB2U,但美军判断这款轰炸机性能不如SBD,很快将其撤至二线。强大的航空工业保证了美国海军能够在一款战机发展不顺利的情况下迅速让替补型号顶上,而日方受限于航空工业水平,加上海陆军分别研制战机的诡异的体制,使得有限的力量被进一步分散。

而且,关键的发动机等技术始终是日本战机研制中的绊脚石。具体到俯冲轰炸机发展上,日本和美国分别在1940年底试飞了“彗星”俯冲轰炸机和SB2C型俯冲轰炸机,结果日本方面比美国人晚了半年多,直至1943年6月以后才开始获得替换九九式俯冲轰炸机的“彗星”。


SBD-3的载弹量足以保证美军为其装备500磅即454千克的航空炸弹。这种炸弹的威力远超过日军的250磅航空炸弹。结果日本航母的木质飞行甲板被美国航弹轻松洞穿。而完成投弹的SBD又借助高来高去的优势,得以安全撤离。

从结果上看,美国人赢得比较彻底。我们分析战场进程就会发现,日本虽然在航母主战飞机的性能上与美国处于同水平,甚至可能稍占优势。但由于整个作战体系和工业基础的差距,无法有效发挥本国装备的性能。这也说明在两个作战体系的对抗中,单一作战平台的性能无法扭转整个体系水平上的差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评价二战时的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
大E在行动,企业号航空母舰的战争视角
热片《决战中途岛》中,各种飞机你知道几种?
大海铭记不朽!详解决战中途岛之鱼雷轰炸机的热血突击
二战名机美国篇:在最危急的时刻唯有“无畏”的俯冲
起步:暴兵前夜——美国航空母舰发展史(一)二战前的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