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理》(缩简版
《道理》(缩简版-上) 
2013-05-24

  《道理》是系统的生存方法,也是系统的伦理道德及人性,也是系统的阴阳相生相克而去邪扶正的哲理。其主要内容就是由矛盾而产生七情,由七情而产生七种正道,由七种正道而产生善恶、品性、德性、性格、名利、计谋、国家、金钱与法律等。

  道理

  目录

  第一篇   《道理》导读

  第二篇    矛盾

  第三篇:  七情的来由

  第四篇:  七种正道的来由

  第五篇:  正道、无道与反道的区分

  第六篇:  天时

  第一章 :  二十四种善恶

  第二章 :  小天时为大天时服务

  第七篇:  地利

  第一章 :   十二种对立品性

  第二章 :   人势、事势、物势

  第八篇:  人和

  第一章 :   十德

  第二章 :   为了生存,非夺则予

  第九篇:  同性敌

  第十篇:   名声对行为的约束

  第十一篇:   讲理的作用

  第十二篇:   三漏洞

  第一篇:《道理》导读

  《道理》是事物系统的生存方法,也是系统的伦理道德及人性,也是系统的阴阳相生相克而去邪扶正的哲理。系统的阴阳相生相克的生存方法的实施其结果就是相互的交易实现有得就有失的阴阳动态平衡,有得就有失的阴阳动态平衡的实现也就是去邪扶正的实现,去邪扶正的实现就代表着事物的和谐有序,在和谐有序的环境中实现各自由意念。

  道理:一阴一阳之谓道,能生存的既合理的,道指事物的一切变化,也就是事物的利害得失与生死存亡。理指事物的生存之理,也就是事物利、得、生、存。所以道的内容无所不包,而理的内容只相对事物生存而言。与事物生存无关自然无理可讲。道有正道、无道与反道之分,只有正道才合理,正道的变化才能使事物达到合理而生存。每个个体都是其中的参与者,顺正道则成功、受益与生存,逆正道则失败、受损与夭亡。

  关于人的生存道理其主要内容是由意念的实施而产生矛盾,由矛盾而产生七情,由七情而产生七种正道,由七种正道而产生善恶、品性、德性、性格、名利、计谋、国家、金钱与法律等。然后通过人的生存道理而想象、类比、形容与套用其它万物的生存道理。

  道理是相对性正确,是双向思维,是目的论,也是方法论。

  第二篇:矛盾

  如果有史前文明,但史前文明一切都已经消失,那么史前文明他们所认为的有意义及正确与错误,相对于我们现在来说一切都已经毫无意义,如果某一天我们由于某原因全都也消失,那么我们现在所认为的有意义及正确与错误,相对于史后文明来说也将毫无意义;社会乱了又治,治了又乱;某人生病把他治好等不了几年又会老死;做为一个局外人看两军交战与看低等动物打斗没什么区别;一个国家侵犯另一国家,就像一猎人去捕杀野猪,把野猪杀死了胜利而归,猎人被野猪咬死了只能是自找倒霉;人活一世如草木一春;生时钱财、权力等都有,死时全归无,如此等等,意义在哪里?

  但是,既然大自然产生了自己就应有自己的使命,使命又是什么呢?也许是为了大自然空间位置交换夺予而服务,也许是为了大自然的某些存在而服务,好像很难知道自己到底是为什么,也只是雁过留影,人过留名,或者就是一运动变化过程。

  张三认为人活着才是正确,李四认为人死了一了百了才是正确;王二认为入世干一番事业为大众服务才是正确,麻子认为去世清闲才是正确;你认为把手中的钱拿去买汽车才是正确,他认为把手中的钱拿去修房才是正确。我认为去旅游才是正确,各种学说总是相互对立,相互谁也了说服不了谁。性善性恶相互可以说服,为名为利相互可以说服,眼前利益长远利益相互可以说服,出世与入世相互可以说服。下面都是一些人信奉的话,都相互对立,但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说不清谁正确: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士可杀不可辱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宁为玉碎不求瓦全

  大树底下好乘凉——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愿天长地久——只愿曾经拥有

  所谓的潮流也就是从这一个不知是否正确的行为转向另一个不知是否正确的行为,总是否定过去的正确。

  不管你说哪一目的正确都有相反的目的也可以说是正确,无数相反的目的各自都认为自己正确,从古到今从来都没有真正说清过哪一目的才是真正的正确。

  由于人不知道何为正确何为错误,因此只要在自己的心目中接触得多便会认为某种行为正确。俗话说跟好人学好人,跟道师学鬼神,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这都是在自己的心目中接触得多从而变成了自己心目中的真理。由于相互对立的行为都可成为正确,从而一旦自己的真理形成则难以说服,也就难以改变,也就形成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因此所谓的意义就是把某一种目的在自己的心目中说上一千遍便是真理的东西,也就是说意义就是目的,这个意义也是人的不同价值取向,也称自命,也就是自己想如何就如何的自由意念。意指意识,或意志,或感觉,或感情,或精神,念指念头。

  相对于某目的,相对于某条件,从而才有绝对正确的方法,也就是说绝对正确的方法或行为是建立在相对于某目的的基础之上的,不相对于某目的不相对于某对象我们将无法确定行为的对错,不相对某目的绝对正确的行为将失去意义,但目的却是一个不可确定的可有可无可虚可实的东西,也可以随我们一念之间任意确立。道理所说的就是相对于这些说不清对错的目的的实现来谈论对错。正因为我们分不清这些目的的对错,所以才有了我们的自由,如果对错分清了自由也就没有了。

  你之所以认为你所做正确,是相对于你的目的,是相对于你的条件,也就是相对于你的某一立场,从而才有相对于你的绝对正确的方法。

  立场坚定也才能有主见,有立场是因为有自己明确的目的,并有实现自己目的的条件,从而对于他的这一目的的“私”的“得”而决定对错。

  那么你我他都相对于自己正确,那该怎么办呢?矛盾自然也就产生了,有了矛盾自然就会产生斗争。

  例如:张三想李四为他修房子,李四又想张三为他修房子,两者自由的目的都想实现,矛盾也就产生了;又如:王二想当一帮之主,麻子也想当这一帮之主,两者自由的目的一出现,矛盾又产生了;又如:你家有十万元钱,你想买车,你老婆想修房,矛盾又产生了,等等各有目的,各有立场,有矛盾就成了必然。

  第三篇  七情的来由

  人与人之间化解矛盾的方式都是通过相互之间的夺予得失来解决的。需要得到产生欲;强行夺之产生憎;给予帮助产生爱;给予了你你不给予我或者许诺不实现产生恨;给予帮助适得其反产生怨;夺予没能达到自己预料的结果而产生悔;夺予会给自己带来不想损失的损失或将被夺受损而产生怕,这是七情的来由。例如:张三需要某事物,张三产生的这种需要的感情就称欲;张三对李四强行夺取所需要事物,李四对张三产生的感情就称憎;张三对李四给予帮助,李四对张三产生的感激之情就称爱;张三对李四给予帮助,张三需要李四帮助时李四不给予张三帮助或者许诺不实现,张三对李四产生的这种感情就称恨;张三给予李四帮助但适得其反,李四对张三产生的感情就称怨;张三夺予没能达到自己预料的结果,张三产生的这种感情就称悔;张三对李四夺予会给自己带来不想损失的损失或将会被夺受损,张三产生的这种感情就称怕。欲、憎、爱、怨、恨、悔、怕指内心的七种感情,内心的变化从而也使得外表也发生变化,产生外表的变化有喜、怒、乐、哀、悲、忧、惧,它们互为表里。外表的表情只存在于瞬间,只有内心的感情才能长时间的存在,所以内心的感情才是人事变化的依据。

  第四篇  七种正道的具有

  七情的具有是由夺予而产生,夺予的目的都是为了得失中的“得”而夺予,不管要实现何种自由的目的,我们所说的都必须以这一目的的“得”而决定正确与错误,“得”才能以这种方式生存,所以我们要谈论现在所生存的是何来由就必须要以“得”这一目的来决定对错,不管你的目的是出于自私还是无私。如果要谈论是如何失败的就必须要以“失”这一目的来决定对错,但这里主要只谈论如何会生存,所以主要也只以“得”为目的来谈论对错。

  必须要知道这里只以“得”为目的,也就是自由的某目的的实现,也可以说是如何会“生存”为目的,换一种说法来讲就是现在所存在的人为什么会是这样的。

  产生欲也就是有需要,其目就是为了得,这种得不夺取又怎么会有所得呢?所以产生欲就得要夺取才能有所得。

  产生怕也就是夺予会带来不想损失的损失或将被夺,去做会有损失又怎么能去做呢?不预防也将受损又怎能不预防?所以产生怕必须停止去做或预防。

  产生恨也就是你给予他他却不给予你或许诺不实现。给予不是人的目的,只有得才是目的,所以给予必须要有所得才是目的,如果对他给予不能达到得的目,那么此对象自然不是你给予的对象,也就是他是无良心无诚信之人则必须停止对他的给予,因为自己的付出达不到得的目的。这也是相互关系的破裂。所以,产生了恨就要停止相信于他,停止为他付出。

  产生怨也就是对你给予帮助不负责任而适得其反给你造成损失,但你要他为你做事其目的是为了得,自然他不是你所依赖的对象,所以不能再依赖于他,这也是做的杀一儆百、以一告万之事,也是为了他人“怕”自己产生怨而必须要有责任心,他人之所以要帮助自己也是希望自己对他有所给予,也是为了得。这也是对他任用关系的解除。所以,产生了怨要停止要他为自己做事。

  产生憎也就是他人强行夺取使自己有所失去,为了不继续损失,为了他人及其他所有人产生“怕”而不敢,所以自己也必须要使他人有所损失也就是报复,这同样是做的杀一儆百、以一告万之事。

  产生爱也就是得到他人的帮助产生感激之情,产生感激之情不回报虽有所得,但他人有需要时不回报会让他人产生“恨”,自己有需要时得到他人的帮助本身就是一难得之事,让他人产生“恨”要想再得到他人的帮助自然也就更难了,为了不让他人产生“恨”也为了自己将来有需要时他人再愿意帮助自己,所以必须回报,这也是做的以一告万之事。

  产生悔也就是夺予没能达到自己预料的结果,这是自己对事物判断不准确做错事的结果,是自己能力差的原因,所以必须要有自卑心理,而去依赖于他人去听他人的安排来得到自己的所需。之所以产生悔,就是因为做了错事,自己某方面行与不行也都是通过错与不错来断定与自知,如果认为自己某方面不行就得重新思考,学习或不从事这方面的事而从事自己擅长之事,再说自己在某方面做错事,就算自己还有信心别人对自己也不会有信心,别人不但不会支持反而还会反对,从而会让自己做事难上加难,各种事情竟争的人很多,自己不行就是不行,不然只能是白费精力而受损,因此悔而自卑也是生存之道。

  这就是七种正道的来由,都是由结果的得失中的“得”来决定该怎么做,一切动物进化的最终都会向这七种正道靠近,七种正道是一切动物活动的根本,没有这七种正道动物的一切活动也就无从说起了。有了这七种正道,那么善恶、品性、德性、性格,名利、计谋、国家、法律与金钱等等的行为或方法也就随之而产生了。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他人,也不管是为大众服务还是破坏社会,都是每一个人自由的目的,只要是实现某目的必定也就是这些方法,其正确性不分时代,不分国界,甚至根本不用对他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与宗教信仰有任何的考察,直接使用这些方法不会有任何错误,因为各地风土人情,传统文化与宗教信仰对它没有任何的作用,也不能对它有任何的违背。也就是说天下道理都是一样的,它的正确性与准确性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可以去验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诡计与奸计的区别
自命、天命与宿命
“真香”里的反转与新生
两难选择:生命大于快乐?还是快乐大于生命?
世纪新开篇:不容全世界不相信,中国惊人发现幸福生活新模式
漫画《瞧这一家子》蕴涵的哲学道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