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山水画简史


最初,山水画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到魏、晋、南北朝时,山水画才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画种,并出现了戴逵、宗炳、萧绎等以山水画著名的画家。宗炳所著《画山水序》,是最早的山水画理论文章。现存最早的山水画作品,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光辉顶峰。民殷国富,政治安定,外交活跃,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全面繁荣。这个时期的画家,有文献和画迹可考的近四百人,他们有如群星灿烂,辉耀于画坛,其中杰出的山水画家有李思训父子、王维、张燥、王墨、毕宏、郑虔、王宰、卢鸿、项容等。画圣吴道子,在山水画方面也有卓越成就。 
唐代的山水画具有划时代意义,具体表现为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立。 
一派是青绿勾斫,以李思训及其儿子李昭道为代表。李思训是唐朝宗室,曾封右武卫大将军,故画坛上称他为大李将军,称李昭道为小李将军,他们继承并发展了展子虔以来的传统画法,使山水画技法达到了成熟的地步,被后人尊为北派山水的始祖。二李的画法是以墨笔勾勒轮廓,用青绿重彩设色,画树多用夹叶,有时还用泥金勾填,产生金碧辉映、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 
另一派为水墨渲淡,以王维、张燥、王墨为代表。王维字摩诘,是诗人,又是画家,他能画“破墨山水”,“笔意清润”。苏东坡评论他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故后世强调诗情墨趣的文人画家,把王维奉为南宗画派的创始者。其实唐代对水墨山水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应是张燥、王墨。 
张躁,善画山水松石,据说他作画用秃笔,有时还用手摸绢素,画松树能双管齐下,一支笔画生枝,一支笔画枯枝,出现“润含春泽,惨同秋色”的两种笔墨效果。他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原则,成为画学上的不朽名言。 
王墨(又名洽),是泼墨法的创始人。据说他作画常在酒醉之后,用墨泼洒绢上,“随其浓淡、形态,画出山石云水,十分神奇巧妙。可见王墨对水墨性能已能充分掌握,这对山水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而五代则是通往这个顶峰的桥梁。在山水画方面,荆浩、关同是承上启下的代表人物。 
荆浩,长期隐居在山西太行山的洪谷,故号洪谷子。他重视写生,创造了“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的表现方法。他的山水画取景广阔,故有大气磅礴之势,宋人称为“全景山水”。荆浩还著有《笔法记》,是有价值的山水画理论。 
关同,师法荆浩,有“出蓝”之誉,故画史常“荆关”并称。他活动于秦岭、华山一带,其画笔力雄劲,气势峭拔,表现出山川奇伟的气质,是得之于对真山真水的深切感受。 
宋代的山水画,发展了多种风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一方面是水墨山水的大发展,有代表性的画家是董源、巨然、李成、范宽、郭熙、米芾父子,以及南宋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四家。另方面是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更丰富了,在重彩中讲究笔墨技法,提高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以王希孟、赵伯驹、赵伯啸兄弟为代表。 
董源,南唐中主时曾任北苑副使,故称为“董北苑”他的水墨技法出类拔萃,多用披麻皴,辅以繁密的胡椒点,画树则“简于枝柯,繁于身影”,表现出江南山川草木丰茂,水气蒸腾的特点。设色浅淡,不作“奇峭之笔”,具有“平淡天真”的风格。 
巨然,是个画僧,祖述董源,他的画“明润郁葱,最有爽气”后世常常以“董巨”并称,认为他们是山水画的一代巨匠,被奉为南派正宗。 
李成,因曾避居青州营邱,故后世称为“李营邱”。他的雪景寒林,“骨干”多显,挺拔坚实;具有北方山水特色,能给人以“气象萧疏,烟林清旷”的美感,李成有“惜墨如金”之说,反映了他对墨法的重视。 
范宽,最初学荆浩,后来又学李成,但总觉得不能超越他们,于是定居终南山中,朝夕观察大自然的变化,以千岩万壑为创作基础,终于成为一代大家。范宽的画多为山顶密林一水边巨石,峰峦雄厚,气势逼人。后世评论“李成得山之体貌,董源得山之神气,范宽得山之骨法。” 
郭熙,河阳人。他的山水取法李成而自成一格,开创了北宋山水画的新局面。画树挺劲,枝头象鹰爪,画山耸拔盘回,折落有势;格局千态万状,变化丰富,故被誉为“独步一时”。 
米芾,字元章,号海岳外史、襄阳漫士。其子米友仁,字元晖,小字虎儿。画史上称他们父子为“大米、小米”或“二米”。他们的画法称“米点皱”,米家山水突破了前人格局,另辟溪径,全用水墨浑点,泼墨、积墨、破墨并用,表现出江南雨景中,云山烟树,迷朦变幻,神奇莫测的艺术境界。二米的画法,把水墨渲染的技法提高了一步,开大写意山水的先河。 
水墨山水发展到南宋,又有明显的变化。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号称“南宋四家”。他们在山水画坛上创造出“水墨苍劲”的新风格。他们画山石喜用斧劈皴,方棱峻峭,骨格峥嵘:画树多瘦劲挺拔,风致潇洒;用墨不作层层积染,而是从浓淡中求层次变化,一气呵成。故他们的画给人以苍劲挺健,而又清新俊秀的美感。在四家中,李画较为雄健苍古,刘画则偏于俊峭工细,马画坚实浑朴,夏画清妙秀远,各具特色。尤其在章法布局上,他们能别开生面,打破荆、关以来“全景山水”的格局,而创造出边角取景法,使山水画产生新的意境。有诗云:“画师(李唐)自发西湖住,引出半边一角山”。马、夏因而获时人赠以“马一角”,“夏半边”的称号马、夏山水画,对后世影响很大,而且远及日本,促进了日本画的发展。 
宋代的青绿山水,虽继承李思训的传统,但却又吸收了水墨山水的优秀技法,虽精细巧整,而不繁琐纤弱,既有雄伟之概,而又无粗扩之嫌,在艺术上开拓了新的境界。现存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宋代青绿山水的代表作。这幅画冈峦起伏,绵亘千里,江河湖泊,浩渺万顷,其间穿插以庄院、村落、舟桥、人物,结构井然,敷色瑰丽,表现了画家的艺术才华。王希盂是宋徽宗时画院学生,画这幅巨作时才十八岁,可惜二十多岁就死了。其后,南宋赵伯驹、赵伯潇兄弟,继承了青绿巧整一路风格,形成了南宋青绿山水的复兴局面。赵伯驹画有《江山秋色图》,堪称《千里江山图》的姊妹卷。 
 
元代,山水画的发展极为兴盛,在这方面表现出了许多成就。特别是水墨山水,更是风靡一时,在元代画坛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元代最有影响的山水画家是赵孟烦、高克恭,以及称为“元季四家”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等。与南宋相比,元代山水画风,又有不同。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说:“山水至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公望)。黄鹤(王蒙)又一变也。”它说明了从唐、五代、北宋、南宋到元代,山水画在不断地变化。变化才有生气,才有发展,元代山水画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时期。 
这时期,由于蒙古贵族的统治,汉族知识分子倍受歧视,处于苦闷榜惶境地,于是逃避现实的隐逸思想,在士大夫中广为流行。这种思想促使画家深入山林,以造化为师,探索山川奥秘,从而使创作富有生气。由于画家有感而发,力求通过艺术形象表现自己的思想,困而使创作富有了个性。此外元代画家明确提出以书法人画,使绘画具有更高的美学价值。在绘画材料上,从用绢转为用纸,产生了更丰富的墨色变化,但也要求画家有更高的驾驭笔墨的能力,故元人的水墨技法很有创造,为水墨山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赵孟烦,字子昂,号松雪。他是一个有多方面才能的画家,他在全面继承唐宋绘画遗产的同时、竭力反对南宋的院体画风,强调“到处云山是吾师”,主张把书法用于绘画中。他能画工整的青绿,也能画豪放的水墨,董其昌评其为“有唐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之雄去其旷。”他的存世之作《鹊华秋色图》画的是真山水,较为写意:而《秋郊饮马图》则较为工整巧丽。 
高克恭,号房山。他的山水学米芾父子,而兼取董、巨之长,在淋漓的笔墨中有清新之气。学习米派的还有方从义,他号方壶,喜用渴笔焦墨,枯而能润,是米家山水的发展。 
在山水画上,成就卓越,地位极高的是“元季四家”。 
黄公望,字子久,号大痴。五十岁左右才专门从事山水画创作。他先后进入虞山、富春山居住,领略江山之胜,并时时于“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干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记之。”他的画喜作长披麻皱,山头多矾石,林木苍秀,岩壑清幽,意境深远。据说,他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经营七年”才完成,足见其苦心孤诣的创作态度。 
王蒙,字叔明,号黄鹤山樵。他的画喜为解索皴,加以破笔点,笔精墨妙,茂密苍郁,却密而不塞,郁而逸秀,千岩万壑,林木幽深,纵横离奇,莫辨端倪,极有艺术魅力。 
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子。他的山水常用渴笔作折带皴,喜为平远之景,笔墨无多,意境深幽,萧疏秀峭,清新俊逸。他与王蒙一疏一密,异曲同功,皆臻妙境。 
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他的画纵横跌宕,水墨因蕴,是四家中唯一喜用湿笔挥洒者。他同其他三家一样,对明清山水画有重大影响。清吴历评他的画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浑然天成,五墨齐备。” 
明、清两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败没落时期。这时期的山水画十分发达,山水画家之多前所未有、但有重大成就与创造的却不多,崇古保守思想在画坛上占统治地位。这时期山水画坛上流派繁多,门户之见深重。董其昌提出“山水画有南北二宗”之说,赞美南宗画有“书卷气”,贬斥北宗画有“匠气”,更是推波助澜,崇南贬北之见风靡一时,严重阻碍了山水画的发展。 
 
明代前期山水画较有影响的是浙派画家戴进、吴伟,画风属水墨苍劲一路。中期吴门派崛起,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称为“吴门四家”、他们继承文人画传统,画风清润自然,唐,仇兼法北宋,更为挺秀。后期则以华亭派的董其昌影响最大,他力倡文人画,过分强调笔墨情趣与略于形似,作品虽滞洒秀逸,却不免流于空泛。武林派的蓝玻,云间派的肖云从,也能自成一家,但大多缺乏生活内容。总的说来明代山水画坛上已笼罩着摹古的风气。 
 
清代山水画势力最大的是号称“四王”的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他们受皇帝的赏识,其画被誉为“正统”的山水画。“四王”是摹古保守派的代表。他们强调“摹古遏真便是佳。”认为画山水要“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四王”又分别为清初娄东、虞山两大画派的领袖,说是不同的画派,实际上都没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因为他们都以酷似古人为能事,以至画坛上出现“家家子久,人人大痴”的可悲局面。其间虽有石涛等绘画革新家,大声疾呼,痛斥因循保守,仍不能挽狂澜于既倒。”“四王”之后,又有“小四王”“后四王”,流风所及,山水画越益衰敝不振了。 
代表清代革新派的山水画家,有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他们都出家做过和尚,故称“四大高僧”。 
弘仁,号渐江。他学云林而不为陈法约束,以武夷、黄山为创作基地,穷写生之妙,笔墨苍劲整洁,有清新秀逸之气。 
髡残,号石溪。画山水,用笔如“坠石枯藤,锥沙漏痕,能以书家之妙,通于画法”(黄宾虹语)用墨专以干笔验皴擦,墨气沉着,有苍茫浑厚的意趣。 
八大山人,名朱聋。他的作品极有个性,常借笔墨以寄托家国之恨,故郑板桥题他的作品道:“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刃画风荒寒萧疏,笔墨恣纵,不拘成法,苍劲圆秀,极富腔力。” 
石涛,本名朱若极,释名原济,又号清湘老人、苦瓜和尚、大涤子等。他饱游名山大川,有充实的生活基础。创作上大胆泼辣,千变万化,笔墨恣纵,淋漓酒脱,离奇苍古而又能细秀妥贴。无论在笔墨上、构思布局上、诗文题跋上,都有独创的风貌。并撰著《画语录》,阐述了对绘画的独到见解。当复古风尚笼罩画坛时,这些革新派画家,能挺然而出,以独创的风格垂范于后世,其影响是潜在而深远的,现代不少山水画家还从他们那里吸取养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写意山水画教案
中国山水画总论之五
无数的画家用特有的方式倾诉着对自然的赞美,表达着对人生的领悟
清石涛励志精品《坐看云起图》
山水画的发展与创新(全文)
观“宋韵今辉”艺术特展,不能不知道的《山水画的历史沿革与学理认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