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子:与自然和谐相处,逍遥游于天地间

庄子是一位诗性哲学家,他以浪漫诗人的情怀,十分明确地提出了探索世界存在的本原和本质的问题,他在中国人文文化史上第一次提出自然不可分割的整体思想。

在《应帝王》篇中,他讲了一个寓言故事:南海之帝名叫“儵”,北海之帝名叫“忽”,中央之帝名叫“浑沌”。儵与忽相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对它们很友善,儵和忽想报答浑沌的恩德,说人都有七窍,用来视、听、饮食和呼吸,可是浑沌都没有,我们不妨给它凿开七窍。于是它们每天为浑沌凿开一窍,第七天七窍俱有,但浑沌却死掉了。

庄子用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自然是一个整体,是不能加以分割和破坏的。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应当维护自然的这种整体性。而“浑沌”作为自然的代号,人们对它的认识却是远远不够的。它是人们认识自然的源泉,但是人们不应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肢解它,强加给它一些原本不属于它的东西(器官),而应该从整体上去研究它。

庄子由此提出了“齐一”的思想,主张从自然整体方面去思考问题。他在《齐物论》中讲了一个寓言故事,有位叫狙公的老者养了一群猴子,每天用芋头去喂养它们,原先早上发给它们三个芋头,晚上发给它们四个芋头,猴子们十分愤怒,于是老者改变方式,早上发四个,晚上发三个,猴子们非常高兴,这就是所谓“朝三暮四”的故事。庄子用这个寓言嘲讽世俗,世人大多囿于眼前的利益,而不从整体的自然角度去看问题,从而就产生了错觉和偏差。

如果仅仅发生错觉和偏差,还不算什么大问题,但是这种偏差却往往能酿造出人类本身的灾难。比如,我们为了自身的发展,掠夺性地向自然去索取,以至于环境恶化、灾难性气候给人类以惩戒式的示警。

如何去观察我们所处的宇宙与自然,庄子提出“以道观之”的命题,主张从大道的高度去观察自然和人自身。他在《达生》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善于驾车的人,名叫东野稷,在鲁庄公面前表演驾车技巧。只见他驾技娴熟,出神入化。鲁庄公认为巧手刺绣也不过如此,于是要求东野稷连续转了100圈。这时候恰好遇到一位叫颜阖的经过这里,他就向鲁庄公说,车野稷的马快不行了。过了没大一会,东野稷的马跌倒了,鲁庄公觉得很奇怪,问颜阖原因,颜阖回答说马力已经用尽了,东野稷还在那里让它快跑,自然会将它累死。

这个故事正是从事物的限度说明事物反向转化的道理。东野稷的马训练有素,然而最后却跌倒了,为什么,就是因为驭马的人不懂得“物极必反”的道理,超限度地使用它。这种“反向转化”的思想对人类生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告诉人们事物不但发展着、变化着,而且是向一定的方向发展变化着,从宏观趋势上看,当它向着一定的方向发展变化达到一定限度时,就会反转过来,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变化。

我们对自然环境的治理,对一种事的限制,或是对一种事物的提倡,都要讲究限度,既不能无限度地限制,也不能无限度地提倡。

庄子的宇宙观,更体现在他对“泰初”理论的发明上。《天地》篇中说:“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性修反德,德至同于初。同乃虚,虚乃大。”

什么是“泰初”?“泰初”就是宇宙最初的时候。大意是说,宇宙原初什么也没有,没有有形的事物,也没有有形事物的名称,但它确实是一种存在,是浑然为一的存在,所以说它是一;说它是一,也就是说它没有形象,因为有了形象就有了分界和边境,而有了分界和边境也就不可能再是一了。

“一”在不停地流动,流动之中产生了物,物产生出来便有纹理,物的纹理就称为“形”。有生之物的形体之中都有精神,不同的生物中不同个体,其精神的档次是不同的,有智有愚有灵有钝,因为它们常有各自档次的色彩,所以称为“性”。性有不同,所以作为人就必须进行精神修养,让自己的精神到较高档次,即“德”的档次,也就与宇宙原物状态融为一体了,所以说“德至同于初”。与宇宙原物状态融为一体,也就进入了一切虚空的境界,这一切虚空的境界就是“大”。

“宇宙之初”,也就是庄子一再提出的“大道”理论,所谓“反德”,也就是回归大道。《庄子》中,“反”字有88次出现,其中用于归返之义的占了半数以上,可视为老子《道德经》中“反者道之动”一说的发扬光大。《大宗师》中讲“反复终始,不知端”“反其真”,《在宥》中讲“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秋水》中“谨采而勿失,是谓反其真”等等。

与“反”的概念相呼应的是“归”,《老子》五千言中,“归”字出现了11次,典型的措辞有“归根”“复归”两种,《庄子》中则出现了33次,如《山木》中“复归于朴”,《知北游》中“欲复归根”等等,都是讲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自然的复归。

庄子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不仅表现为爱护自然、保护自然,而且含有向自然学习的内容,这比“天人合一”更富有哲学的理论思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致意最在逍遥游”,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开始读庄子?
“致意最在逍遥游”,王充闾潜心解读《庄子》
叮!您有几条来自《庄子》的“嘲讽”,请查收!
徐小跃:说道
庄子:对生命保留敬畏之心,使言行符合自然之道
给你讲个浑沌开窍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