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从哪里来》:五千年文明之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豆爸读书会·148

全文音频

大家好,欢迎来到豆爸读书会,每周四在亲子学乐公众号首发更新。

每个孩子都会问父母一个问题:我从哪里来。父母会给出各种各样的回答,但科学上的真相只有一个,父母各给出一半的基因,组成了孩子。

但这个问题还可以持续下去,父母又从哪里来,父母的父母从哪里来……由此上溯,我们就能问到最终极的问题:宇宙从哪里来,地球从哪里来。

作为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文明是所有孩子的必修课。但五千年文明其实也是一个限制,这个说法限制了我们去想象更久远的过去:五千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在哪里,中国又在哪里?

追问来源,是每个人天性的必然,传统的解释,是历史书的脉络:猿猴进化为人,原始人组成部落,部落形成国家。

但这个脉络只有框架,缺失了很多细节。豆爸最近看了一本书,名为《我们从哪里来:史前环境与中华文明的起源》,这本书很好地解答了我自己的问题,帮助我打开了视野。

我觉得这是一本很好的书,是因为我觉得,看这本书之前的我,和看这本书之后的我,对于世界的理解有了变化。这也是书籍存在的根本意义,而《我们从哪里来》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今天,豆爸就借花献佛,和大家聊一下我从这本书中梳理出的三个问题:中国这片地方是怎么形成的,中国人是怎么来的,中国的文化为什么又是这个样子的。

中国这片地方是怎么形成的

初中地理上,大家都学过板块漂移学说,或许还知道现在的七个大洲在很久很久以前是合并在一起的,名为盘古大陆,只是后来各自分家,纷纷背井离乡,走到了如今这么远的地方。

其中,我们所在的这片大陆,是亚欧大陆。现在的亚欧大陆紧紧连接在一起,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大陆,也是文明的核心地带。如果说地球七大洲是七个巨型岛屿的话,那么亚欧大陆就是“中央岛”,是核心地带,在历史和文明的意义上,都具有支配性地位。

但这种情况并非古已有之,亚洲大陆其实是地球上最年轻的大陆。这个年轻当然是相对而言的,亚洲大陆在大约3000万年前完全形成,是七大洲中的小弟弟。

中国现在的这片区域,在26亿年前只有一些小岛露出海面,此后的20多亿年里发生了多次地质运动,陆核撞击,山脉隆起,把原有的分散小岛连接在了一起,形成了一整块大陆。

宋代的沈括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写过一本《梦溪笔谈》。沈括曾经到太行山脉考察,他在山上发现了很多奇怪的现象,在山上找到了很多海洋生物的化石和遗迹。沈括深入分析后得出结论说:“太行山曾经是海滨。

古时候中国和外国的很多科学家,都曾发现类似的事实,也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现在很多的山脉和平原,在远古时代都曾是海洋。

中国的成语“沧海桑田”,现在被用来形容时光流逝后的巨大变化,但这个成语本身其实是完全正确并且非常严谨的,即沧海的确曾经变为了桑田,且只变为了桑田,而不是其他田地,桑田也曾经反复被大海淹没,沉入海底。

沧海会变为桑田,是因为桑树是一种很耐盐碱的植物,所以在土地隆起、海水退却之后,如今中国东部的这大片区域,在很长时间内无法生长其他植物,但可以生长桑树,于是在史前时代形成了大片大片的桑田,而这种作物又进一步促使中国人最早掌握了养蚕缫丝的技术。

沧海桑田是历史的真实面貌,但不是唯一的真相。中国地理面貌的形成,而不仅仅是海水的涨落而已。

影响中国地理面貌的关键事件,在地质学上被称为K-T事件。这个名词,我们或许有些陌生,但换个说法,大家就都知道了:这次事件就是导致恐龙大灭绝的那次。此次事件,对地球影响深远,不止灭绝了恐龙,也灭绝了当时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命,更直接影响了中国和亚欧大陆的地理环境。

恐龙灭绝源于陨石撞击,但在这次大事件中,地球不止遭遇了一颗陨石,而是在1000万年的时间里遭遇了陨石雨的袭击。陨石的撞击又引发地球上的火山大爆发,以及多种地质灾难。如果我们能够穿越回那个时代,所看到的景象大概类似于对地狱的描述:暗无天日、岩浆遍地。

撞击地球的陨石中,其中有一颗被命名为湿婆陨星,它的直径大约40千米,坠落在印度西南的海域中。这个陨石的威力巨大,撞穿了地壳,直接撞入了岩浆层。它直接引发了数万米高的海啸,以及连绵起伏的地震和火山爆发。对于中国的地理环境而言,这颗陨石的最重要作用是青藏高原的形成。

这颗陨石撞击之后,印度次大陆的板块运动忽然调转了方向,径直撞向中国西南。原本是海底的区域,被拱了起来,雄起为青藏高原,成为世界屋脊,也让中国西南整体隆起,山脉层层叠叠。

青藏高原形成之后,从太平洋吹向中国西部的海风被挡住,喜马拉雅山脉让海风转了个弯,又吹回了东方,让中国这片大陆形成了季风性气候,而这种气候环境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和文明。

靑藏高原也让中国西部变得越来越干燥,季风吹拂下,山石风化后随风飘散,由西向东席卷而来,形成了一场持续数百万年的沙尘暴。其中更大更重的砂砾早早落下,形成了黄土高原,更小更细的沙粒晚一些落下,填平了华北平原,中国的黄土地就是这样形成的,中国的农业文明也就是这样奠基的。

不难理解,此后中国就形成了三层台阶式的地理环境,而在这种地理环境下,原本各玩各的小河、支流、湖泊,因为地势的关系,都向东方的大海奔涌而来,于是由西向东,渐渐连缀成了长江、黄河,成为中华文明的母亲河。

中国这片地方的地理环境,就这样大致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中国人是从哪里来的

在中国的地理环境大致变成今天的样子之后,过了很久很久,中国人才开始生活在这片地方。

关于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各种著作都有介绍,进化论的内容在此就不赘述了。

但在这个过程中,值得一提的是,人类进化的过程并非是一条直线,从猿猴逐渐变成了现在的人类,而是走了很多弯路,有过很多不同的探索。地球上曾经有过很多人类的亲戚,种类繁多,星罗棋布。

比如欧洲曾生活过尼安德特人,他们体型更强壮,脑容量也更大,比我们的祖先更聪明;比如东南亚曾经有过魁人,魁是魁梧的魁,也就是巨人的意思,他们身高能超过3米,如果能穿越过来,每个人都能当篮球明星等等等等。但这些人,都败给了我们的祖先:智人。

目前的基因研究让科学界形成了共识,所有现代人都起源于东非,我们的老祖宗都可以追溯到同一个族群。智人的后代,如今遍布全球,但智人出走非洲、走遍全世界的过程,却是历经坎坷,屡败屡战。目前的研究表明,智人出走东非,并非只有一次,而是发生过很多次。在10万年前这次成功的远足之前,非洲人曾经多次尝试占领全世界,但只有最近这一次获得了全面的成功。

中国最早的现代智人化石出土于广西柳江,距今大约6.8万年。根据考古证据,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来到中国的智人从西南地区进入我国,逐渐向东、向北迁徙,约6万年前抵达华北和华东,约5万年前到达北京(即山顶洞人),约3万年前来到内蒙。

我们的祖先用了几万年时间,把中国这片区域变成了自己的家乡。但刚刚安顿下来,就遭遇了气候剧变。

历史上,地球的气候曾经发生过多次剧变,有时候很冷,有时候很热。大约2.2万年前,全球处于末次盛冰期,这个名词里带个“冰”字,自然是说当时的气候比现在冷得多;而名称里带着“末次”两个字,是说那是距离现在最近的一次冰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冰河世纪。

当时华北地区最低气温能到零下30度,东北地区的最低温可以低到零下70度,和现在的南北极差不多。

我们现在都在讨论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冰川融化,但那个时候正好相反,全球大量地表水分都被冻成了冰,由此导致海洋里的水也变少,海平面下降,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沿海的海平面下降到什么程度呢?台湾海峡在当时完全不存在,而是一片陆地,走路就可以过去。整个渤海也全是陆地,朝鲜半岛和日本也几乎连在一起。当时的中国陆地面积,比现在多了约200万平方公里。

“末次盛冰期”持续了数千年,直到大约1.5万年前,地球终于开始变暖了。我们今天讨论的全球变暖问题,当时的人类都曾经经历过,比如海平面上升、洪水频发、降水增多等等。

但那一次的全球变暖,对于人类来说是好事,因为生存空间增大了。原来只能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们,可以向地球两端迁徙;原来只能生活在海边的人,可以向内陆迁徙了。

当时生活在中国沿海的祖先们,在这次气候大事件中,也被迫向中国内陆迁移。由此形成了一次文明的冲突和融合,中华文明也在这场剧变中开始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

中国文化是怎么形成的

1.3万年前,发生了另一件影响中国国运的事件,就是日本老富士山爆发。说明一下,这里说的是老富士山,而不是日本现在的富士山。老富士山喷发之后坍塌毁灭,夷为平地,地下岩浆重新找出口,才喷发出了日本现在的这座富士山。

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洪水肆虐;老富士山爆发导致地震频繁、火山灰遮天蔽日。可以想象,那个时候生活在中国东部沿海的祖先们,面临着一场生死存亡的考验。

最直接的解决方案也很容易想到,那就是向内陆迁徙,这些祖先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但问题是,当时的内陆地区,已经被我们另一部分的祖先占据,据估算约有几十万人。

新移民与原住民为了争夺地盘、资源,爆发了剧烈的冲突。在本书中,作者把这次冲突称为“第零次世界大战”。

基因学的研究也证实当时在全球范围内都发生过大规模冲突。基因研究发现,在距今8000年前,男性的Y染色体出现过一次严重的“遗传瓶颈”,简单理解就是,当时95%的男性没有留下后代,从而断子绝孙。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当时全世界都爆发了沿海居民向内陆迁徙而导致的战争冲突,导致很多男性都死于战乱。

“第零次世界大战”除了带来了死亡之外,也带来了文化和技术的交流。

中国自古就有南蛮北狄东夷西戎的说法,根据本书作者的论证,其中的东夷指的就是当时从沿海迁居内陆的那些居民。

与当时中国内陆的居民相比,东夷族掌握着不一样的农业技术,于是在冲突与交融之中,中国的农业技术和器具工艺,都在这一时间发生了明显的进步,最早的水稻栽培、最早的陶器制作,都发生于这个时间段内。

中华文明的包容和同化,也在这段史前文明时期就奠定了基调。曾经的东夷融入华夏民族后,很快就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这些人,也都是我们共同的祖先。

在中国悠久的文献记载中,还能找到一些东夷的蛛丝马迹,印证着那个时代的久远记忆。

比如战国时代的秦国历史记载中,就记录了他们原本是东夷族的一个部落,在战斗中被俘虏后,被安置在了关中腹地,繁衍出了赳赳老秦的战斗民族。也正是因为这段“蛮夷”的过往,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一直被视为蛮夷,很长时间内不被中原主流国家所接纳。

另外,在中国先秦的神奇著作《山海经》中,也留存着很多史前时代的信息。经常有现代人想考据《山海经》所记载的某座山在哪里,某个海在哪里,但经常会遇到与事实不符的窘境。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史前时代的中国环境,与现在大有不同,现在已经有相关学者,根据地质史做还原,能发现很多可以对应的地方。

我们的一部分祖先,曾经生活在当时的东部沿海地区,但那里如今变成了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那里留存的史前文明的遗迹,如今都在海底,只是目前的发掘技术还不足以进行系统考古,或许将来的某一天,随着海底遗迹重见天日,我们能把中华文明再向前推进很多年。

公元前7000多年,地球的气候稳定下来,大致达到和现在差不多的水平,紧随其后,中华文明也开启了迅速发展的时代。

考古发现,公元前6000年左右,中国境内上的人类遗址数量大幅增加,有些遗址的人口规模已有上万人,已经具备城市或国家的雏形,而且文化也开始迅速发展,音乐开始出现,文字雏形开始显现,农牧业迅速发展。由此引发人口大爆发,在几个世纪内,人口数量增长了上百倍,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就此成为了现实。

到五千年前的时候,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包容并蓄的特质也已经逐渐成型。

总结一下前述内容,五千年文明只是文明史,在文明史之前,中国仍有历史,只是那些跌宕起伏的历史,不曾被记录下来。

但正是有了一代代人在这片土地上的辛勤耕耘,中华文明才得以萌芽、发展、灿烂。

本文所述,只是对于《我们从哪里来》这本书的粗略概括,更不足以总结全书。如果你有兴趣了解“历史之前的历史”,可以阅读《我们从哪里来》这本书的全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五千年文明,到底积淀了哪十大智慧?
WTO断想
无标题
为什么中华的历史称作“上下五千年”?
讲述 | 《上下五千年》第4个故事 物种进化成人类
《山海经》中隐藏的秘密,五千年前人类文明远比我们想象的强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