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篇看完之后觉得什么也没看懂的科普文|豆爸读书会

文/编辑:豆爸读书会

全文音频

欢迎来到豆爸读书会,每周四在亲子学乐公众号首发更新。

在分享本书之前,我们先聊一下,在当时科学史上一个最大的谜题。

那就是,在二战中,美国向广岛发射了原子弹后,所有人都奇怪,在当时,纳粹德国为什么没能造出原子弹?这是二战后人人都问的问题。不错,美国造出了原子弹,因为他有奥本海默、费米、劳伦斯、贝特、西伯格、维格纳、查德威克、佩尔斯、弗里西、塞格雷,以及玻尔等物理科学家。但是德国一点也不差。

虽然,希特勒赶走了国内几乎一半的精英,纳粹上台的第一年,就有约2600名学者离开德国,四分之一的物理学家从德国的大学辞职,到战争前已经有40%的大学教授失去职位。整个轴心国流失了多达27名诺贝尔获奖者,其中包括爱因斯坦、薛定谔、费米、波恩、泡利、德拜这样最杰出的人物,还有间接损失的如玻尔等。但是德国凭他惊人的实力,仍保有对抗全世界的能力。

战争一爆发,德国就开始原子弹的研究计划。在1939年,全世界只有德国一家在进行这个原子能的军事应用项目。德国占领着世界上最大的铀矿,有最强大的化学工业,世界上最好的科学家,原子裂变现象就是两个德国人发现的,一个是奥托.哈恩,一个弗里兹.斯特拉斯曼。还有劳厄、沃兹、波特等,当然还有定海神针海森堡,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是这个计划的总负责人。

然而,德国并没能造出原子弹,甚至连门都没有入。1942年起,德国似乎已经放弃原子弹计划,改为研究制造一个能提供能源的原子核反应堆。原因是海森堡向军备部长斯佩尔报告说,铀计划因为技术原因,在短时间内难以产出任何实际的结果,在战争期间造出原子弹不大可能。同时也使斯佩尔相信,德国的研究仍处在领先的地位。

由于整个战场情况的紧迫,德国的研究计划被迫采取急功近利的方略,所有不能短期见效的计划都暂时放在了一边。既然这方面仍然“领先”,不妨继续拨款研究下去。

两年后,计划被希姆莱注意到,下令大力拨款,推动原子弹计划的前进,虽然计划有所进展,但那时全国的工业早已被轰炸破坏得体无完肤,难以支撑下去。而且也为时太晚,不久德国就投降了。

1942年的报告是怎么一回事?海森堡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答案扑朔迷离,这就是科学史上有名的“海森堡之谜。”

好了介绍完这个故事,我们回到本书,今天跟你分享的是《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这是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量子论发展的科普史话。曾获得《科学时报读书杯最佳科普创作奖》、《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第三届吴大猷科普奖》。豆瓣评分高达9.2,超过14000人参与评价。

本书的作者曹天元,毕业于复旦大学和香港大学。由于本行通信工程前沿涉及量子物理,遂对该领域稍有钻研。作者兴趣广博,尤好历史和自然科学,除科普之外,也长期从事金融投资做媒体工作。

接下来,我就从量子论的诞生开始,聊聊量子发展史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以及光怪陆离的解释。

第一部分:量子论的诞生

量子论的诞生,最初来源于著名的“黑体辐射”问题。科学家们在研究这个问题时,发现采用经典物理方法根本解释不通。他们按照辐射出粒子还是波子,两种不同形式推导出了两个对应的黑体辐射公式,但都无法完全适用,一个适用于短波,在长波范围失效,另一个则适用于长波,在短波范围失效。

就像你有两套衣服,其中一套上装十分得体,但裤腿太长;另一套的裤子倒是合适了,但上装却小的无法穿上身。最要命的是,这两套衣服根本没办法合在一起穿,因为两个公式,推导的出发点是截然不同的。这个难题就这样困扰着物理学家们。

正当人们为这个难题头痛不已的时候,马克斯.普朗克登上了历史舞台。利用数学上的内插法,普朗克开始玩弄起他手上的两个公式来。要做的事,是让维恩公式的影响,在长波的范围里尽量消失,而在短波里“独家”发挥出来。普朗克尝试了几天,终于灵机一动,无意中凑出了一个公式,看上去正符合要求。在长波的时候,它表现得就像正关系一样,而短波的时候,则经为维恩公式的原始形式。这就是著名的普朗克黑体公式

当普朗克注视他的公式,它究竟代表了什么样的物理意义呢?这真是一个令人很尴尬的地位,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

为了打开面前这个潘多拉盒子,普朗克做好了抛弃一切的准备,当然除了热力学的两个定律不可动摇外。

最终发现,在处理熵和概率的关系时,必须做一个假定:假设能量在发射和吸收的时候,不是连续不断,而是分成一份一份的在了解它的具体意义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个事实:正是这个假定,推翻了自牛顿以来200多年、曾经被认为坚不可摧的经典世界。

那么能量不是连续不断的,有什么了不起呢?很了不起。因为它和有史以来一切物理学家的观念截然相反。自从伽利略和牛顿用数学规则驯服了大自然之后,一切自然的过程,就都被当成是连续不间断的。比如说:一辆小车沿直线,从A点行驶到B点,却不经过两点中间的C点,你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

普朗克的方程倔强地要求,能量必须只有有限个可能态,它不能是无限连续的。在发射的时候,必须分成有限的一份份,必须有个最小的基本单位。这个基本单位,普朗克把它称为“能量子”后来改称“量子”。量子就是能量的最小单位,它可以传输一个量子,两个量子,任意整数个量子,但不能传输一又二分之一个量子,那个状态是不允许的。

也许你应该记住1900年12月14日这个日子,这一天是量子的诞辰。几年以后它将爆发出令人惊奇的力量,把一切旧的体系彻底打破。

好了,了解了量子的诞生,我们再看看量子成长过程中,科学家们所看到的诡异现象以及光怪陆离的解释。

第二部分:量子态叠加与塌缩

正如作者在史话前面提醒的那样,量子论革命的破坏力是相当惊人的。在概率解释、不确定性原理和互补原理这三大核心原理中,前两者摧毁了经典世界的因果性。互补原理和不确定性原理,又合力捣毁了世界的绝对客观性。新的量子图景展现的世界,是如此奇特和难以想象,和生活格格不入,甚至违背我们理性的本身。但是它却能够解释量子世界一切不可思议的现象,这种主流解释被称为量子论的“哥本哈根”解释

根据我们的日常经验,客观物体一定要有一个确定的空间位置,这种存在,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假如有人说你现在在房间里,又或者说你现在不在房间里,两者必定是其中一种,但是在量子世界里科学家不这么说,他会说你既在房间里,又不在房间里。

为什么?什么是既在又不在?这就是量子学里的一种分裂解释。量子学告诉我们,在观察之前,粒子的位置是不确定的,它的位置分布遵循着一个波函数,在所有可能的位置都会出现。当你不去看它的时候,它同时出现在所有可能出现的位置,处于一种叠加状态,而当我们去看它时,它瞬间会选择一个位置出现。波函数这种奇迹般的变化,在哥本哈根那里称为“塌缩”

听起来,似乎很烧脑,我们换个容易理解情境,金庸在《笑傲江湖》里,描述了令狐冲在武当脚下,与冲虚一战,冲虚一柄长剑幻为一个个光圈,让令狐冲眼花缭乱,看不出剑尖所在。用量子语言说,这时候冲虚的剑,已经不是一个实体,它变成了许多的虚剑,在光圈里分布开来,每一个虚剑尖都代表一种可能性,它有可能就是实剑尖所在。

冲虚的剑可以为一个波函数所描述,很有可能在光圈的中心,这个波函数的强度最大。现在令狐冲挥剑直入,在那瞬间,冲虚剑的波函数坍缩了,又变成了一柄实剑。令狐冲运气好,它真的出现在光圈中间,破了此招,如果猜错了,就丢失了一条手臂。冲虚剑的波函数坍缩了,无论如何,它都要实实在在地出现在某处,才能伤敌。

总得来说,量子波塌不塌取决于,你没有去观察它。严格来说,电子在没有观测的时候什么也不是,只有数学可以描述,即波函数。按照哥本哈根的解释,不观测的时候,根本没有实在,自然也就没有实在的电子。事实上,不存在电子这个东西,只存在:我们与电子之间的观测关系。

第三部分:关于黑洞

以上我们了解了量子态叠加与坍缩的问题。可以说,量子论在物理界的几乎每一个脚落都激起激动人心的浪花,并引发一连串的涟漪。

在浩瀚的星空中,同样,我们必须借助量子论才能把握恒星的命运会何去何从。当它们燃料耗尽之后,它们会不可避免地向内坍缩,这时支撑起它们最后骨架的,就是源自泡利不相容原理的一种简并压力。当电子简并压力足够抵挡坍缩时,恒星就演化为白矮星。

要是电子被征服,而要靠中子出来抵抗时,恒星就变为中子星。最后,如果一切防线都被突破,那么它就不可避免地坍缩成一个黑洞。但即使黑洞也不是完全“黑”的,如果充分考虑量子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黑洞其实也会产生辐射而逐渐消失,这就是以其鼎鼎大名的发现者史蒂芬.霍金而命名的“霍金蒸发”过程。

当物质落入黑洞的时候,它所包含的信息被完全吞噬了。因为按照定义,没什么能再从黑洞中逃出来,所以这些信息其实是永久的丧失了。霍金对此说了一句有名的话:“上帝不但掷骰子,他还把骰子掷到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去!”这个看不见的地方就是黑洞奇点。

但由于蒸发过程的发现,黑洞是不是在蒸发后又把这些信息重新给吐出来呢?为此,人们长期争论不休,甚至引发了学界著名的“黑洞战争”。

不过,近年来,多半科学家都开始认为,信息确实会在黑洞蒸发后被重新释放,连霍金自已也改变观点,公开认输。

最后,很有可能,我们对宇宙终极命运的理解,也离不开量子论。大爆炸的最初发生了什么?是否存在奇点?在奇点处物理定律是否失效?因为在宇宙极早期,引力场是如此的强,以至量子效用不能忽略,必须采取有效的量子引力方法来处理。

在采用了费曼的路径积分手段后,哈特尔和霍金提出了著名的“无边界假设”,宇宙的起点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边界,时间并不是一条,从一点开始的射线,相反,它是复数的,时间就像我们地球表面,并没有一个地方可以称为“起点”。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我们迫切地需要全新的量子宇宙学,需要量子论和相对论进一步强强联手。

这一切,都来自我们对成功的信念,对于科学的依赖,以及对于神奇的自然,那永无休止的好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量子纠缠》系列科普,推荐收藏!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8)
这些生动有趣又通俗易懂的科幻科普书籍,很值得一读(附安·兰德的《源泉》)
10本理科生必读的宇宙和量子力学科普书籍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读后感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