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扯淡谈教养
扯淡谈教养
“爸娃子!妈娃子!”
童音清脆甜润,一分调皮,两分娇憨,三分活泼,四分震撼,五分可笑,六分可爱,七分可气,八分可喜,九分稚气,十分养人。
“娃子”,是我国部分地区大人对孩子的称呼,“XX娃子”,俗气,却透着亲切。可别说,如果你的儿子在不经意间把你当孩子称呼,当你第一次听到儿子这种不伦不类的呼叫,也许心里会“咯噔”一下,先是怒目而视,后来想“童言无忌”,不必当真。如果你儿子十分亲昵地附在你身上,小嘴对着你的耳朵温言软语一声“爸娃子”或“妈娃子”,你会觉得十分养耳,或许会笑骂一句:这也是你猴儿子叫的?
我所在的地方,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对长辈的称呼几乎全改成了“爷娃子”、“奶娃子”、“爸娃子”、“妈娃子”、“伯娃子”、“叔娃子”……
对老师当面称老师,背后叫“XXX娃子”。我的一个族弟,曾因如此称呼长辈受到父母批评,他狡辩说:他们都这么叫,有什么稀奇的?后来长大了些,干脆嬉皮笑脸地说:这样叫你们,听起来你们年轻多了。以后彼此都习以为常,直到他变成大人,终于觉得这种叫法有伤风俗才改口。
我们的现代教育,主张父母与孩子平等对话,师生平行交流,应该说,这是世界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站在“平等”的角度,孩子们如此称呼长辈或许是无可非议的,如果我公然说,如此称呼长辈不妥,有可能被批评为扯淡。不过,好的是这种现象可能仅存在于我的家乡,指责我的人应该不会很多,倒是把这种事公示于媒体,有揭家丑之嫌。
我之所以说是家之“丑”,应该是有道理的。各种事物的名称,本来是人给取的,当初把我们自己这个族类叫“猪”,我们现在就是猪了,我们说话写作的时候说“XX人”,其实该叫“XX猪”。再例如,如果生人者当初命名为“儿女”,被生养的人叫“父母”,我们现在父母与子女的称呼就应该颠倒过来。还是四川人聪明,儿子跟老子要把距离拉近,就把这一理念融合在划拳行令中,纵然是父子划拳,也是“哥俩好哇”,他们没把父与子的名称颠倒过来,而是更为理性地把父与子放在了平行位置。说了半天,大家是不是觉得咱家扯淡越扯越别扭了?反正我自己是觉得别扭了。随便改变约定俗成的名称,我想多数人难以适应。所以,某城市为某种特殊原因改变地方名称,必定先论证,再公示天下,某人改变自己原来的名字,也得先申请,还要当地政府的证明,而且在身份证上还要注明“曾用名XXX”。可见,代表长幼尊卑次序的称呼是不可以随便改变的,这里面有一个教养的问题。
如果我仅仅是因为一个狭小的地方存在这么一点微不足道的瑕疵而噜苏个不停,恐怕大家都会觉得没意思。但是,这个地方有这么一个问题,那个地方存在那么一个问题,综合起来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个不小的问题。现在的中小学生出了那么多事,孩子不仅仅暴戾,师生关系紧张,父母与子女关系不协调,上演了一出又一出悲剧。悲剧发生之后,大众在媒体上开始作深刻地反省,指责父母,讨伐老师,批评孩子,还有“权威”的批评指导,各种声音都有,但现实的情况似乎仍是于事无补。我曾在《谁之过》一文中沿袭了老生常谈的教育观,认为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均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孩子的教育问题千疮百孔,我们该如何补救呢?从哪儿入手呢?
关于教师该如何如何,有相关法律法规在那里,社会环境不是靠谁动动嘴皮就解决得了的,联系我家乡存在的现象,我想到的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教养,即养成教育。
其实,教养问题自古就存在。《周易·蒙》就是专门讨论启蒙教化的,其中有两句,我觉得到今天都没有过时。一句是“蒙,利用刑人”,一句是“蒙以养正,圣功也”。第一句是说,我们的教育,就是规范人的道德行为。第二句大意是,通过教育培养人的中正之气,这是了不起的功德啊!
教养的实施者是成人,之于社会、学校、家庭三者,我们都有一个共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导师。我曾在自己的QQ日记中记下自己对孩子教育的认识:不暴力,不惯纵,不姑息。孩子的坏习惯,往往是大人的姑息而逐渐养成。像孩子叫父亲为“爸娃子”,貌似微不足道的问题,就是这个微不足道的问题,包含了中华民族的礼仪教育。其它地方或许没有孩子如此称呼父亲,但中国人在外国人心中是最没礼貌的人,由此可见,我们教育孩子时,在不经意间把我们负面的东西,像什么粗暴无礼,口不择言,先让他们养成了。大人只要稍稍留意,就能分辨是和非,对自己要严格要求,对孩子,发现有坏习惯要及时制止。制止应始于萌芽之中。开始,孩子小,说一句脏话,举止粗鲁,甚至有大人故意逗孩子,向孩子要东西,孩子表现出自私,遇到这些情况,大人不去正面引导,相反觉得好玩,诸如此类。须知,任何大的问题都是从小小的算不上问题的问题开始的。从认为不妥到一笑了之,是姑息养奸。孩子的很多不良习惯就是在这种不自觉的情形下养成的。最常见的例子莫过于刚刚知道找大人要东西吃的孩子,最喜欢吃糖,谁都知道给孩子过多的糖吃不好,但如果孩子哭闹不休,你的耐心输给了孩子的时候,你只得违心的把糖掐一点点,堵住孩子的嘴。你暂时避免耳朵受到刺激,却给了孩子一种朦胧的意识:哭,不要命的哭,坚持就是胜利。对孩子最初的行为习惯的规范,不是比力气,也没有道德文章的宣讲,这之间较量的是耐性。谁的耐力强谁就是胜利者。到孩子大一点的时候,听得懂一些话了,除了比耐力之外,还得说清为什么。涓涓细流,才能汇成江海。孩子的中正之气,得一点一点地培养,如果一个放任自流,两个放任自流,到时候,就不是你去教养他,而是他教养你。
城市中对孩子放任自流的情况少了,但自觉反真、善、美的教育却有变本加厉的趋势。成人自以为阅尽人间世,洞察了世态人情,把自己的世故、自私、冷漠、刻薄一股脑儿揣给孩子,希望孩子今后在社会上玩得转、吃得开,不讲欺负别人,至少别人欺不着。我多次见过这样的家长,他的孩子喜欢招惹人家,动辄给人一老拳,当老师调查前因后果时,他恶人先告状,最后当然架不住知晓事实真相的同学的解法,他不得不承认是自己的问题。像这样的事往往又被家长知晓,家长在众人面前,极力替自己的还分辨,说是自己的孩子如何乖,怎么会无故招惹别人呢,这都是那些孩子合伙欺负他。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电影,外国片,是孩子甲跟孩子乙打架,总是被对方打趴下,这孩子甲的父亲就教导儿子,该如何才能把对方打趴下。
我们先把孩子惯纵坏了,然后一脚踹给学校,孩子在学校里无法管教,家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而至于护短,出了事,然后找学校找社会要说法,家长永远是好家长,学生永远是好学生,老师是王八蛋,社会环境是帮凶。辩论来辩论去,大家都说社会环境不是我一个人能改变的,天下人都如是说,于是真没了改变的希望,最后,归根结蒂,教育腐败是万恶之源,必须坚决讨伐而诛灭之。孩子该惯纵的还得惯纵,否则,出了家门没三板斧,找到了“万恶之源”,一其后果自有“万恶之源”承担。
天下人都是这个想法,中国就真的完了。
儒家有先齐家后治国的说法,姑且不管它的本来意思,我由此受到的启发是:每一个家庭的教育问题不是问题了,每一个家长都能以平常心教导自己的孩子了,每一个都能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事了,或许才能从根本上为国民教育减压。谁贪腐谁恶霸是一回事,它们不应该成为影响我们正确教育孩子的理由。秦始皇嬴政小时候没受到良好教育,后来虽然机缘凑巧当上了一国之君,他的霸气和才能也的确完成了统一中国个大业,毕竟因为自小所受教育的缺陷,心胸狭窄,暴虐凶残,自私而目空海内,为秦帝国的覆亡埋下了无法剔除的祸根。同样是在乌烟瘴气的政治环境中,出现了曾子和孟母教子的典范,特别是孟子,成为中国历史长河中一颗不灭的星辰。
我们的教养,注重培养孩子的中正之气,孩子将来才能真正强大。“蒙以养正,圣功也”。
蔓珠★沙华图书馆欢迎您
蔓珠★沙华个人图书馆精品收藏
美丽绝伦 美文欣赏百家杂谈幽默搞笑养生保健天籁之音电脑知识书海无边
美图美景 名家美文处事之道社会万象家庭医生美丽音画博客制作精品大全
名胜古迹情感驿站茶余饭后生活百科健康饮食诗词歌赋在线视频思维游戏
花鸟鱼虫人生哲理社会观察经典推荐经络穴位感动心灵资源素材两性天地
蔓珠★沙华图书馆所有图文摘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妈妈的独白:孩子,我允许你不优秀,但不允许你没教养!发人深省
教养是孩子携带终身的名片
“巨婴”是怎样炼成的?
父母必读:德国62条教养规则
初中生现在越来越难管,家长要怎么办?
为什么你的孩子没有“教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