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脉阴阳俱紧”辨析
userphoto

2023.07.28 广西

关注

《伤寒论》第283条:“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本条中,“脉阴阳俱紧”,《伤寒论选读》教材解释为沉紧,为阳虚寒盛;“亡阳”,解释为少阴阴寒太盛,虚阳外亡。当气血为寒束或邪阻之后,不能调和畅达,则脉失阳气的温煦鼓荡以及阴血的充盈濡养,脉即拘急敛束,而呈现紧象。《伤寒论》第287条:“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少阴阴寒,脉紧,导致自下利。阳气恢复之后,脉紧消失,此即“脉暴微”。脉不再紧,说明阴寒消散,脉搏恢复柔韧弹性,这就是“欲解”。这种下利,也一定会自行恢复,因为阳回则寒消。本条通过脉由紧变为不紧之“微”,阐明了阳回寒消的病机转化。

少阴病本质属虚证,尤以阳虚为主。然而,如按教材解释,阴寒内盛,虚阳外亡,是否还会见到沉紧脉?在《伤寒论》原文中,沉紧脉共有6处,其中第67条苓桂术甘汤证为脾虚水停、水气冲逆,第129条脏结证为阴寒凝结、脏腑阳虚,第135条大陷胸汤证为水热互结,第140条必欲呕证为太阳病误下水气内停,第148条半在里半在外证为邪结表里,第266条小柴胡汤证为邪结少阳。

以上病机,大多以实邪凝结为主,即或伴有阳虚或者气虚,但不至于虚阳外亡。阴寒内盛、虚阳外亡,在《伤寒论》中属于“里寒外热”“内寒外热”,如原文第317条、第389条,脉当“微欲绝”,不可能沉紧。综上,紧脉常主邪凝,如寒邪及其导致的疼痛,沉紧之脉不可能见于虚阳外亡。

《伤寒论》第283条原文中“脉阴阳俱紧”,是对应第3条太阳伤寒之“脉阴阳俱紧”。“脉阴阳俱紧”,多见于邪凝尤其是寒凝,例如表寒外凝,或里寒内凝。太阳伤寒,属于表寒外凝,风寒外束,卫阳郁闭,见不到汗出。见到汗出,就排除了太阳伤寒,这就是“亡阳”,没有表证的意思。没有表证,因而判断此属少阴,为少阴阳虚里寒内凝,脉多为沉紧。相对于太阳伤寒而言,少阴病可导致汗出(如第325条)、咽痛(如第313条)、吐利(如第292条)。这种汗出、咽痛、吐利,也都不是阴寒太盛、虚阳外亡的病机。(万广宋  济宁医学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伤寒论》谈临床辨治九步曲
《伤寒论》心悸辨治探析
四肢厥逆辨 91就医社区 小生偏凉的文章
《伤寒论》少阴病提纲、少阴寒化证、治疗禁忌——附思维导图
“厥阴病”的本质 |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系列(一)(肖相如)
《伤寒论》37个“小便不利”可分4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