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钱”不是一个接地气的理由
无论是爱谈人生和梦想的80后,还是务实又乐天派的90后,提到可实现性理想的时候,总是一开始觉得人生很美好,然而谈过情怀之后,被一句“没钱,就别得瑟了”终结了话题。这句看似接地气的总结,还被沿用在很多事上最终就演变成,我不用努力了,反正我没钱。这个态度会不会太随意了呢?
 
理想始于钱下,却止于没钱?

  引用一句前段时间网上流行的一句话:没钱怕什么,以后没钱的日子还多着呢。一经发出引发了大众共鸣,然而就在你沉浸在共鸣中的时候,作者赚得了你慷慨贡献的一个赞同时享受着分到流量费的喜悦。这个年代富二代都那么努力,我们努力有个P用!写这句话的人就在你一时认同准备放下坚持的时候马不停蹄的努力着。也许他明天要交房租,或者策划下个月去旅行。认真的想一想:很多时候,没钱,是不是我们不努力的一个借口?只因为不努力会一时舒适,就过上了自欺欺人的愚昧人生,任何道理,没有认真推敲过,都不能轻易兑现。
  
  怎么界定Rich?这是一个时间和财产分配比例的问题。你看到朋友圈有人去了国外旅行,内心默默流露一句:真有钱!还违心的点了个赞。其实你不知道这个人也许刚刚完成了一个项目拿了奖金,那也许是几个月的付出换来的。事实上可能你们的收入水平相当。不妨核算一下你每个月的支出,有多少是流向在网购、餐厅和看电影?又有多少是花在读书、学习和研究上?如果这个比例前者明显大于后者,那么你的钱永远不够花,钱也注定不会从没有到有。这个时候再喊没钱,是毫无逻辑的。
  
  时间和钱都是可以量化的,如果你把时间用在混日子上,你注定不会是个精神世界富足的人。如果你把现有的钱用在物质消遣上,你也注定不会是个物质世界富足的人。理想始于同样的钱下,为什么你总是没钱?别人却有?
  
  利用好我们的第一笔“固定收入”
  
  成长轨迹中有这样一个阶段,具备劳动能力,但仍未完成学业,被父母视为需要“救济”的人群。大多数学生从上学起是受父母的资助的,这个在任何一个国家几乎都是一样的,但怎么用好这第一笔“固定收入”,很少人会认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这个阶段,有两个普遍方式摆脱“没钱”:省钱和赚钱。
  
  先说省钱。新东方有位老师曾经描述她的学生S在美国留学的省钱经历。S家境并不富裕,又因为当时的条件没有申到奖学金。一年得到父母的资助刚好够她在美国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繁忙的课业让她没有一开始就兼职打工,可是她当初想好的,要亲自开车穿越66号公路,要去好莱坞偶遇明星,还要跨越海岸去体验西雅图夜未眠……这对于一个正处在人生大好时光的女孩来说再激动不过,然而理想要基于现实,说好的人生就止于“没钱”?认识到她目前的唯一经济来源只有家庭,于是S决定要省钱。她每周留意超市什么东西促销,每个季节什么时候商场打折,甚至二手店和置换社区都被她搜罗俱全。经推敲,按照S刚到美国的前三个月平均的消费和省钱之后一对比,她发现竟然真的省了不少。于是她按照这个方法,一年省下了五万。后来她用这个五万块钱游历美国,当然后来她说66号公路,只是条带了路标的公路。你可能一开始就说:我省不下5万。一年省出1万呢?够不够你去西藏的路费?两年呢?真想做的事,一定不会甘于用“没钱”二字终结了步伐。
  
  再说赚钱。勤工俭学是一种途径,总能让我们在“无产”阶段的时候过得不至于太拮据。利用好现有资源,学会经营是一个必要意识。再举个栗子,去腐国留学的费用高吗?高。物价贵吗?贵。很多留学生刚去的时候去超市买东西都会在价格后面乘以十,买什么都觉得是在剌肉一样的疼。正在大家考虑住在市区还是住在学校更经济的时候,我的一个学金融的朋友C,了解到当地的房价并不高(可自行了解腐国二三线城市的房价水平),但是租金却不低,于是他果断说服了父母挪用了一笔积蓄,在当地买了一间小公寓,买后随着新生入学季立即租了出去,C在当地完成学业之余帮助打理,两年后毕业的时候,卖掉了房子连同收回的房租除去支付他的学费和生活费,还小赚了一笔。在别人还在努力的省吃俭用的时候,C已经利用现有资源实现收入。
  
  你可能会觉得这个栗子离我们有些遥远,然而这个栗子拿到我们生活的城市,也同理。如果你没有生活在腐国,你可以试着在自己生活的城市发现商机,如果你没有金融学的背景,你可以学习理财。利用现有资源经营财富,是年轻的我们应当养成的一种良性意识,也是替代“没钱,就别嘚瑟了”这种心态的有效反省。

  “家庭条件不好”不是正当理由
  
  上学甚至工作以后,我经常听到来自身边的朋友这样的抱怨:“哎,可惜我经济还没有独立”或者是“家庭条件不允许”,为什么是“家庭”条件?不应该是“自身”条件吗?当你遇到问题时第一反应还是家庭的时候,你还没有真正的把自己看做一个独立的人。
  
  长时间依附于父母的资助,总觉得有一天,我们会找工作,才开始挣钱。这种思维定式使我们第一个反应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说白了,就是想了一下我爸妈没有钱,我肯定去不了。这种自我否定最先否定了你的自立,第二否定了你的自信,第三否定了你的能力。难道不应该是我没有钱所以我现在需要想办法赚钱攒钱吗?在这个拼爹的社会,没有一个爹不在拼,而怎么不见你呢?
  
  成年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限,然而在我们有劳动能力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开始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创造价值,实现“有收入”这件事。父母所给予我们的一切都是辅助工具,而我们的理想还是要我们亲手去实现。
  
  你可以认为实现梦想需要一定的启动资本,你也可以认为家庭条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你实现很多理想。但家庭条件不是资本,而你才是。没钱,并不是一个接地气的理由,没钱,就应该去挣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快乐需要有很多钱、很多爱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大一新生:上大学除了交学费,这3个地方“不用花钱”,家长注意
理想是你最大的隐私
如何让孩子合理的使用零花钱
人到五十,就别“胡思乱想”了(至理名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