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臌胀诊治精粹

臌胀是指肝脾受伤,疏泄运化失常,气血交阻致使水气内停,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证。

前人又称单腹胀、臌、蜘蛛蛊、水蛊等,并把本病列为“风、痨、臌、膈”四大顽证之一。本病名首见于《内经》,如《灵枢·水胀篇》:“臌胀何如……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提出了臌胀的病名和主症。在病因病机方面《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诸腹胀,皆属于热。”《医碥·肿胀》:“气水血三者,病常相因,有先病气滞而后血结者,其毒如蛊,亦名蛊胀。”确立了鼓胀的病机为气血水互结而成。

西医学中各种肝硬化失代尝期,腹腔内的肿瘤,门静脉血栓形成,结核性腹膜炎等形成之腹水,只要以腹部胀大如鼓为主要临床表现,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酒食不节 嗜酒过度,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导致清浊相混,湿浊内聚;脾土壅滞则肝失条达,气血郁滞;进而波及于肾,开阖不利,水浊渐积渐多而成臌胀。

2.情志所伤 忧思郁怒,肝气不舒,久则气滞血瘀;肝气横逆,克伐脾胃,运化失凋,水湿内停,气、血、水壅结不化,日久累及于肾,三脏俱病而成臌胀。

3.虫毒感染 血吸虫病晚期,肝脾两伤,脉络瘀塞,气机不畅,升降失常,清浊相混,气、血、水瘀结腹中,终成臌胀。

4.病后继发 黄疸日久,湿邪内阻,损伤肝脾,气滞血瘀;或积聚不愈,痰瘀凝结,脉络阻塞,终至肝脾肾三脏俱病而成臌胀。

5.脾虚食积 素体脾虚,饮食积滞,脾虚不运,水食交杂,日久影响气血运行,气、血、水瘀结腹中,终成臌胀。

6.劳欲过度 操劳过度、房事不节,损伤脾肾,水湿聚生,日久气滞血瘀,终至肝脾肾三脏俱病而成臌胀。

臌胀病位:肝脾肾三脏。

臌胀总病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湿停积腹中。

病机特点: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病史:多有酒食不节,情志所伤,血吸虫感染、黄疸、积证等病史,且迁延日久。

(2)主症:腹部胀大如鼓,初起脘腹作胀,腹形膨大,食后尤甚,后期腹部胀满高于胸部,腹壁青筋显露,脐孔突出,皮色苍黄,脉络显露。

(3)体征:腹部膨隆,脐突皮光,腹部按之空空然,叩之如鼓,此为气鼓。腹部膨大,状如蛙腹,按之如囊裹水,为水臌。腹部胀大日久,青筋暴露,内有积块,按之胀满疼痛,胸前颈部可见血痣,为血鼓。

(4)伴随症状:纳呆、疲乏、尿少、肌衄、齿衄、目黄等。

2.鉴别诊断

(1)水肿与臌胀:鉴别见表5-5。

表5-5 水肿与臌胀之鉴别

(2)积证与臌胀:积证腹部无明显胀大,或稍有胀大,但为腹内积块所致,或胀或痛。臌胀以腹部胀大为主,此腹大可有积块,但必须有水,伴皮色苍黄,腹部脉络显露。注意积证可转化为臌胀。

(3)痞满与臌胀:痞满是指腹中自觉有胀满之感,而外形无胀急之象。臌胀可兼有腹满,但其必有外形胀急,且有腹筋起,腹内积块,病程长。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虚实:本病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臌胀初起为肝脾失调,肝郁脾虚,以实证居多。中期肝脾损伤,正虚邪实,虚实各半。后期肝、脾、肾三脏俱损,以虚证居多。

(2)辨邪实:臌胀邪实中气血水各有侧重。腹部膨隆,脐突皮光,叩之如鼓则以气滞为主。腹胀大如蛙,按之如囊裹水,则以水饮为主。腹胀大,内有积块,外有血痣,则以瘀血为主。

(3)辨急缓:近期病情不断进展,为缓中之急,多为阳证、实证。病情迁延日久,进展慢,为缓中之缓,多属阴证、虚证。

治疗要点 本病证以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为特点,故治疗总则应定为攻补兼施。补虚不忘实,泄实不忘虚。偏重于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者以补虚为主,兼以祛邪。偏重气滞、瘀血、水湿者则以祛邪为主,补虚为辅。

(一)气滞湿阻

1.临床表现 腹部胀大,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纳呆食少,食后作胀,嗳气后稍减,小便短少,或下肢微肿;舌苔白腻,脉弦细。

2.治疗原则 疏肝理气,除湿散满。

3.代表处方 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胃苓汤:猪苓、茯苓各20克,泽泻、桂枝、白术、苍术、厚朴、陈皮、生甘草各10克,大枣5枚,生姜3片。

4.加减应用

(1)气郁化火者,症见口干而苦、舌苔黄腻、脉弦数,加丹皮、栀子各10克。

(2)若气滞血瘀者,症见胁下刺痛不移,面青舌紫、脉弦涩,加丹参20克,延胡索15克,郁金、泽兰各10克。

(3)若气郁化火伤阴者,症见头晕、失眠、舌红、脉弦细数,加夏枯草、旱莲草、女贞子、枸杞子各20克。

(4)若腹胀甚者,加木香、槟榔各10克,以破气行滞。

(5)若泛吐清水者,加法夏、干姜,以和胃降逆。

(6)若湿邪偏重者,加土茯苓、生苡仁各20克。

(二)寒湿困脾

1.临床表现 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胸腹胀满,得热稍舒,周身困重、怯寒肢肿,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弦迟。

2.治疗原则 温阳散寒,化湿醒脾。

3.代表处方 实脾饮:茯苓20克,白术、制附子(先煎)、干姜、厚朴、木香、草果仁、木瓜、大腹子、生甘草各10克,大枣5枚。

4.加减应用

(1)若水湿过重,下肢浮肿者,加肉桂5克(后下)、猪苓20克,泽泻10克,以温阳利水。

(2)若气滞,脘腹胀痛者,加延胡索20克,青皮10克,香附10克,砂仁6克(后下),以行气止痛。

(3)若气虚少气者,加黄芪、党参各20克,以补脾肺之气。

(三)湿热蕴结

1.临床表现 腹大坚满,脘腹绷急,外坚内胀,拒按;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有面目肌肤发黄;舌边尖红,舌苔黄腻或灰黑。

2.治疗原则 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3.代表处方 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舟车丸。中满分消丸:茯苓、猪苓各20克,厚朴、枳实、黄芩、黄连、知母、法半夏、干姜、姜黄、泽泻、白术、陈皮、人参、炙甘草各10克,砂仁6克(后下)。舟车丸,每服3~6克(甘遂、芫花、大戟、大黄、黑丑、木香、青皮、陈皮、轻粉、槟榔)。

4.加减应用

(1)舟车丸每服3~6克,应视病情与用药反应掌握剂量。

(2)兼有黄疸者,去人参、干姜,加绵茵陈20克,龙胆草、栀子各10克。

(3)若腹胀甚重,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后下)、商陆、川朴各10克。

(4)若小便短涩不利者,加金钱草、滑石各20克。

(四)肝脾血瘀

1.临床表现 腹大坚满、按之不陷而硬,腹壁脉络显露;胁腹刺痛拒按,面色晦暗、颈胸部可见血痣赤缕,唇色紫褐,大便色黑,肌肤甲错,口干饮水不欲下咽;舌质紫暗或边有瘀斑,脉细涩。

2.治疗原则 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3.代表处方 调营饮:赤茯苓、大腹皮各20克,当归、川芎、赤芍、元胡、莪术、生大黄、瞿麦、槟榔、葶苈子、桑白皮、陈皮、炙甘草、白芷各10克,细辛6克,官桂6克(后下),生姜5片,大枣5枚。

4.加减应用

(1)若大便色黑,加地榆、侧柏叶各10克,田七粉3克冲服,以化瘀止血。

(2)腹部积块者,加穿山甲片、土鳖虫、三棱各10克,以破血消积。

(3)腹水胀满过甚者,脉实有力者,可暂用舟车丸攻逐水饮。

(4)痰瘀互结者,可加白芥子、法夏各10克,以消痰散结。

(五)脾肾阳虚

1.临床表现 腹大胀满,形如蛙腹,撑胀不甚,朝宽暮急;面色苍黄,胸闷纳呆,便溏,畏寒肢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脉沉弱,舌淡体胖,边有齿痕,苔厚腻。

2.治疗原则 温补脾肾,行气利水。

3.代表处方 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济生肾气丸。附子理中丸:制附子、干姜、人参、白术、甘草各10克。五苓散:茯苓、猪苓各20克,泽泻、白术各10克,桂枝6克。济生肾气丸:山茱萸、川牛膝、怀山药、车前子各20克,制附子(先煎)、牡丹皮、熟地黄各10克,官桂6克。

4.加减应用

(1)偏于脾阳虚可用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偏于肾阳虚者用济生肾气丸。

(2)纳呆、脘腹痞满,食后尤甚者,加苡仁30克,生黄芪、白扁豆各20克,陈皮10克等,以健脾祛湿。

(3)若畏寒尿少,腰酸膝冷,面色青灰,脉沉弱无力者,加仙灵脾、巴戟天各20克,仙茅10克,以温肾壮阳。

(4)伴血瘀,症见腹壁脉络显露,舌暗者,加丹参、红花、莪术,以活血化瘀。

(六)肝肾阴虚

1.临床表现 腹大坚满,甚则腹部青筋暴露;形体消瘦,面色无华,口燥咽干,心烦少寐,小便短少,齿鼻时或衄血;舌红绛少津,脉弦细数。

2.治疗原则 滋养肝肾,凉血化瘀。

3.代表处方 六味地黄丸或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六味地黄丸:山萸肉、山药、茯苓各20克,熟地、丹皮、泽泻各10克。一贯煎:沙参、麦冬、枸杞各20克,当归、生地黄、川楝子各10克。膈下逐瘀汤:延胡索15克,五灵脂(包煎)、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香附、生甘草、枳壳各10克,红花9克。

4.加减应用

(1)若津伤口干,加玉竹、天花粉各20克,石斛、知母各10克。

(2)午后低热或手足心热,加炙鳖甲20克(先煎),银柴胡、地骨皮各10克。

(3)鼻齿衄血,加夏枯草20克,藕节炭、地榆炭、旱莲草各10克。

(4)若伴黄疸者,加绵茵陈、蒲公英各20克,黄柏10克。

(5)若阴虚阳浮,症见耳鸣、面赤颧红者,加炙龟板、炙鳖甲、牡蛎各20克(先煎),以滋阴潜阳。

(七)并发症

臌胀出血

1.临床表现 轻者齿鼻出血,重则突然大量吐血、便血;腹部胀满,胃脘不适,口苦,烦躁,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2.治疗原则 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3.代表处方 泻心汤合十灰散。泻心汤:黄连、大黄、黄芩各10克。十灰散:白茅根20克,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茜根、山栀、生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10克。

4.加减应用

(1)加地榆、紫草各10克,田七粉5克,冲服,以化瘀凉血止血。

(2)若气随血脱,汗出肢冷、脉微欲绝,可急煎独参汤以扶正救脱。

臌胀神昏

1.临床表现 神志昏迷,高热烦躁,口臭便秘,尿短少黄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2.治疗原则 清心开窍。

3.代表处方 安宫牛黄丸1粒,每日1~2次[牛黄、黄芩、黄连、山栀、郁金、雄黄、朱砂、犀角(代)、珍珠、冰片、麝香、金箔衣]。

4.加减应用

(1)热闭昏厥选至宝丹。

(2)热陷神昏而痉厥者选用紫雪丹。

(3)病人均可用醒脑静40~60毫升加入10%葡萄糖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

(4)若神昏嗜睡,口中秽气,舌淡苔浊腻、脉弦细,当治以化瘀开窍,选用苏合香丸、玉枢丹。

(5)若昏睡不醒,汗出肢冷、脉微欲绝,为气阴耗竭,元气欲脱,可用生脉注射液100毫升静脉滴注,参附牡蛎汤煎服。

(6)均可试用安宫牛黄丸1粒,保留灌肠,每日1次。

(7)病情严重时应配合西医抢救。

【其他疗法】

1.单方验方

(1)臌胀如水邪难退,正虚不甚,可酌情选用下列逐水利尿法。牵牛子粉:每次吞服1.3~5克,每日1~2次。禹功散,牵牛子120克,小茴香30克,共研细末,每次1.3~5克,每日1~2次。甘遂未:每次0.5~1克(装入胶囊中),口服1~2次。

(2)鲤鱼赤小豆汤:鲤鱼500克(去鳞及内脏),赤小豆30克,用于臌胀虚证。

(3)京大戟,取根洗净晒干,微火炒成咖啡色研粉,装胶囊中,每次0.3克,成人每服13~16粒,早饭后2小时温水送服,适用于臌胀实证。药后稍有腹痛,恶心呕吐,数小时后腹泻数次,症状改善,一般情况良好,隔3~7天再服1次,连服至腹水基本消退。治疗期间可服洋参丸调理,并予低盐饮食,忌鸡、鸭、鹅、猪头肉等。

2.针灸疗法 针刺穴位,可选足三里、石门、神阙、水分等;艾灸穴位,可选脾俞、肝俞、水分等。

3.脐疗

(1)大蒜头、车前草各15克,捣烂,贴脐上,1日1换,适用于气滞湿阻之臌胀。

(2)阿魏、硼砂各30克,共为细末,用白酒适量调匀,敷于脐上,外用布带束住,数日1换,有软坚散结之效。

(3)麝香、白胡椒粉各0.1克,拌匀,水调呈稠糊状,敷脐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日1次,有温中散寒、理气消胀之功,适用于寒湿困脾证。

【预防调摄】

1.应多卧床休息,忌劳累。起居有节,保暖防寒。

2.饮食宜富于营养,避免过食肥甘,禁酒,腹水多、小便少者,应低盐。

3.避免精神刺激,安心静养。

4.避免与血吸虫疫水接触。

5.黄疸、积聚等病应及早正确治疗,防止病情迁延转化。

6.臌胀病应用逐水祛邪法和活血化瘀法时,不宜攻伐太过,以免损伤正气而使病情加重。

7.本病初期,虽腹胀大,但正气尚存,经坚持合理治疗,可带病延年。(钟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见症状鉴别之臌胀
中医内科学讲稿肝胆第四节 鼓胀
肝硬化难治性腹水中医治疗思路探析
【名医经验】杜健民:温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经验
臌胀
关于中医临床禁忌系列讲座:臌胀的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