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之问:史上“最不要脸”天才诗人炼成记

所谓真本事,就是能哄领导开心。

此外,脸皮一定要足够厚,心肠要一路黑到底。

——宋之问的生存之道

1 龙门诗会

公元699年的夏天,大周皇帝武则天决定在洛阳龙门举办一次诗会。

女皇还拿出了个诱人的彩头:谁的诗做得最快最好,就赏赐一件价值千金的锦袍。

消息一出,洛阳沸腾了,人人都道谁谁的诗才最好,一定可以独占鳌头;又有人反对道,谁谁最能哄领导开心,锦袍非他莫属。各个争论不休,干脆都拥进赌坊,下起了赌注。

万众瞩目的龙门诗会终于开始了。

据说,半炷香功夫不到,左史东方虬诗成,则天皇帝很开心,道:“爱卿果不负一个快字”,东方虬捧着锦袍跪下谢恩的时候很有点得意。

——可是,不过喘个气的功夫,世道就变了。

一个相貌堂堂的大臣站出来说:“陛下,臣亦诗成。”

知情的人道,这人叫宋之问,乃是一个大才子。

则天皇帝从宫女手上接过诗稿,边走边念:

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

……

先王定鼎山河固,宝命乘周万物新。

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

花楼外的赌徒听得清清楚楚,女皇念完,赞不绝口:“吾皇不事瑶池乐!好,朕一心为民,只有宋爱卿看在眼里。果然不同凡响。”

众人眼见那宋之问眼巴巴地盯着锦袍不放,大有不给不罢手之势,都想锦袍只有一件,可怎么是好。没想到女皇一使眼色,旁边的太监却径直走上前去,劈手就从东方虬手上夺过锦袍,转手赐给了宋之问。

可怜那东方虬袍子还没捂热就被夺走了,宋之问却志得意满披上锦袍。众人心道,原来此类比赛,须得全面发展,既能作诗,又能溜须拍马,还得面皮够厚,才能一站到底。都输得心服口服。

2 上有所好,你必研磨之,揣测之

龙门诗会,众赌徒败北,主要原因是那宋之问不是个大官。为保证后头不再犯此类小错,不到一盏茶功夫,宋之问的祖宗八代都被扒得详详细细。

他祖上世代在河南嵩山陆浑为农,父亲叫宋令文,是从乡里考上公务员的。宋之问小时就有诗才, 20岁考上了进士,作为候补官员列入大唐名册。

然而接下来几年,宋之问并没有机会除去候补两字。一直到他的三个朋友司马承桢、田游岩和卢藏用相继被皇帝征召,宋之问去讨了个诀窍。

那田游岩说得最直白,他偶遇到嵩山一游的高宗皇帝,当时就被请进崇文馆,不久又加封太子洗马,他道:“啥叫本事,把领导整欢喜了就叫本事,想想皇帝喜欢啥,好好研磨之,利用之。”

宋之问得了真言,很仔细地想了又想。

谁都知道,当朝最得皇帝喜欢的诗,是三朝阁老上官仪创作的宫体诗,五言,绮错婉媚,讲究个富贵文雅。

为了将这宫体诗做到极致,宋之问研磨了隋唐以来数以万计的诗人,终于得出诀窍:这富贵文雅首先在说辞上,比如这皇帝万万不能说皇帝,得说天子;花园不是花园,必定是瑶池;车驾不是车驾,必须是銮舆……当然这说法也不是固定的,须得随着领导的欢喜随时扩充。

有了这层体会,他特特找出笔墨纸砚,将其记上,没事就在月光下背上一背;又将诗歌的格式固定化,开头必定先写个景致,中间须得歌功颂德,末尾则要抒发感慨……这一过程,说起来极其简单,但是宋之问持续努力了5到8年光阴,连喝口茶都想着,这是皇帝的“琼脂玉液”。

有了理论,还得实践不是?嵩山的文学圈里搞比赛,他回回都参加,从未失手过,渐渐地,人们都说他“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无人能出其右”。3 我不用他,“他有口过”

690年,当年从入仕的三友之一卢藏用向武则天推荐了宋之问,他终于脱下布衣,成为崇文馆学士。

宫体诗成为宋之问最佳的艺术交际手段,他之前的研磨全部派上了用场,出口即是“和风吹鼓角,佳气动旗旍”,或者“侍宴瑶池夕,归途笳吹繁” ,果然很得皇帝喜欢。

公元695年,宋之问成为洛州参军;696年,武则天封禅少室山,宋之问随驾,做下了《扈从登封告成颂》等“封禅组诗”,风头一时无两,大臣们都道他家无渊源,实是个做宫体诗的天才。

——既然如此,这宋之问咋在龙门诗会之前寂寂无名呢?

自然因为他不是那赫赫有名的北门学士。

武则天登基以后,曾亲自建立智囊团,专门为其著书、出谋划策,这群被众赌徒瞩目的人,就是“北门学士”。宋之问自诩身高八尺,才貌俱全,曾经三次自荐求入北门学士,却都被武氏拒绝。于是宋之问特特为女皇做了一首诗:

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

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

——节选自宋之问《明河篇》

简而言之:“皇上你再不让我做一做那北门学士,我就到银河去了。”宋之问的老熟人崔融颇看不下去,特特去问武则天来龙去脉,女皇说:“吾非不知之问有才调,但以其有口过。” 皇帝说,我知道他有才啊,但是他有口臭啊……

宋之问知晓后,深以为耻,虽责跟随女皇的步伐不变,却终生再没提过此事,后来他每每见武则天,都口含鸡香(丁香),以遮挡口味。

4  我爱张易之

龙门诗会,宋之问一战成名,终于迎来他事业的第一个巅峰。

——然则这高峰来得不太光明磊落。

因口味之事被武则天弃用,宋之问转而投向皇帝的男宠张易之兄弟,进了奉宸府。主要任务是编辑《三教珠英》——整理孔子、释迦牟尼、老子“三教”的名言。

奉宸府,原来叫控鹤府,缘何改名?里头有个很神奇的故事。

控鹤府是武则天专门为张氏兄弟修建的府邸,后来又有其他美少年冲入,武则天闲时就来这里宴饮取乐,俨然将这里当作她的后宫。

某日,控鹤府来一年轻男子,姓魏,名厚祥,他在大门前大声嚷嚷,声称他的私处非常之壮,可以让任何女人神魂颠倒,他道他绝对有资格入控鹤府充当供奉……一时从朝野到洛阳平民,都议论纷纷,深以为不可思议。

有一个大臣叫朱敬则,年已七十,闻听魏某出此秽言,不由大怒,上书武则天道: “窃以为陛下有张氏兄弟亦可以自娱矣。陛下岂以二臣为不足必欲置美少年耶?满朝之中已人言啧啧矣。窃闻有魏厚祥者,以精力过人自炫,公然自请位列宿卫。”

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武则天只好将控鹤府改名为“奉宸府”,继续编书。

宋之问在这里与张氏兄弟相处甚好,张易之“雅爱其词”。他和好友沈佺期、杜审言等也倾心媚附,快活起来“形骸两忘”。通过张易之,他又认识了太平公主等一帮外戚,地位愈发尊崇。

702年,宋之问为奉宸内供奉,703年,编书毕,她迁司礼主簿。5 泪尽北枝花

宋之问栽的第一个跟头是在705年。

史书上说:公元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与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逼武则天退位,诛杀张易之兄弟,迎立武则天第三子李显继位,是为唐中宗。宋之问与沈佺期等友皆遭贬谪。宋之问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

这年春天,宋之问从洛阳出发,经过湖南,度大庾岭前往广东。有一个非常伟大的诗人叫尼采曾经说过,诗人做诗如同母鸡下蛋,都要经过“痛苦”才能高质量产出。

所以,本节主要看一下宋之问下的“高质量的蛋”。

他在《留别之望舍弟》里面声泪俱下写道:“同气有三人,分飞在此陈……谁怜散花萼,独赴日南春。”之后便踏上了征程。在过大庾岭时,他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度大庾岭》

整首诗都在哀鸣,所有的景物都带上了忧伤的色彩。尽管如此悲伤,却不敢大声哭出来……诗人不幸诗家幸,诚然如此。

此外,在做宫廷诗时,为了诗句听起来琅琅上口,宋之问精心研磨,完善了上官仪留下的“六声把对”只说,可以通过音义来分辨偶句,形成严格的对仗和。在这首诗里也应用得得心应手。

——听起来平淡,确实诗歌历史上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是律诗形成的根本。简单说吧,没有宋之问对音律的完成和定型,就绝不可能有后来李白杜甫那么美那么牛的诗歌产生。

6   卖友求荣

你若觉得岭南的苦难能阻挡住宋大才子追求荣华的路,你就错了;你若觉得贬谪到不毛之地,宋大才子必定忍气吞声,你就更加错了。

宋之问之所以名垂千古,主要是因为他的皮够厚实。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渡汉江》

为什么到了家乡却不跟人打招呼?因为在广东待了一年,宋之问历尽千辛万苦逃了回来,他自然不敢跟人打招呼。

从广东逃回来之后,宋之问藏在洛阳的王同皎家——宋之问与王同皎有一起喝酒作诗的情意,而王同皎曾同宰相张柬之一起逼退武则天,杀张氏兄弟,他家委实最为安全。王同皎每日好酒好肉款待,答应代为周旋,甚至抵足而眠。

然而,宋之问此时却发现了一个大秘密:王同皎伙同张仲之正密谋杀掉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

武三思在唐朝的地位有多贵重?武则天当权时,武三思差点成为太子;武则天失势后,武三思之子武崇训却与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喜结连理,在新朝依然炙手可热。得知王同皎之事,宋之问大喜过望,迅速让他的弟弟宋之逊向武三思告发了此事。

不日,王同皎张仲之党徒被全数缉拿,杀。宋之问被提拔为鸿胪主簿,不久,又通过太平公主的关系,升为吏部考功郎。《通鉴》里面说,宋之问的弟弟宋之逊此后成为“三思五狗”之一。7“杀刘夺诗”之争

如果果杀刘夺诗之争为实,应该就在这个年间。

此时,宫廷诗仍然盛行,但是国力日渐昌盛,诗坛已然有了新的需求。闻一多先生说,这个时候的诗坛需要“气势,所谓气势,就是感情,是心灵复活。”

据说刘希夷是宋之问的外甥,做得一首此类好诗: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儿女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素谁在。

……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节选自刘希夷《代悲白头吟》

《大唐新语》记载,刘希夷,字挺之,从小就有诗名,喜做宫体诗,但因诗太过悲苦,不得重用。刘希夷初做此诗,拿去向宋之问请教。宋之问非常喜欢“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知道刘希夷还没有给别人看过,于是让刘希夷把这首诗让给他。

刘希夷当时就答应了,宋之问很欢喜。

但是过了几天没有反应,宋之问再去问,刘希夷就反悔了,宋之问非常愤怒,用土囊将刘希夷压死。

刘希夷是不是被宋之问所杀,千年来都没有定论,但是最早记载此事的《大唐新语》只说刘希夷诗成不久,被土囊所杀,“或云宋之问害之”,却没有确凿证据。到了宋代,基本上就坐实了宋之问杀了刘希夷。但是,清代以后的学者普遍认为这不是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首诗其实没有多少文采,宋之问作诗之才,其实远高于它。

不管如何,宋之问在此时出了此事,都说明了一件事,宋之问急切需要才名再次登上巅峰状态,以洗刷卖友之耻,回复昔日荣光。

8 昆明池诗会

昆明池诗会再次成全了宋之问

公元707年正月三十,中宗皇帝带领群臣到昆明池游玩,举办了举世闻名的昆明池诗会。《唐诗纪事》记载了这次诗会的盛况。

这次会议的评委是上官婉儿,她爷爷便是上官体宫廷诗的创始人上官仪,实为众望所归。几百个官员,所提交的昆明池应制诗长短也有一百多首。

唐中宗是个爱好和平的帝王,他让人在帐殿前搭了一个彩楼,命上官婉儿从中选一首最好的诗让乐工们热热闹闹唱起来,以后这首曲子还可以做皇家待客的保留曲目。

几百名大臣齐整地呆在彩楼底下,等待着结果。不一会儿,纸片雪花儿似的纷纷从彩楼飞下来,大臣们低头捡起纸片,看到自己的名字,就各自揣到怀里走到一边。末了,正楼底下只有两个人在等自己的诗:宋之问和沈佺期。

钱钟书曾经说过:“宫廷是嫉美妒贤的孳生地。”这话适合这次诗会。

宋之问和沈佺期多年来一起跟随张易之,又一起被贬,一起被赦,后世也常常被人并称“沈宋”,有这样的敌人和朋友,总是不让人寂寞啊。

沈佺期道:“今儿个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啊。”

宋之问毫不客气道:“自然是我。”

不一会儿,彩楼下再次飘落一张宣纸,众人不约而同走近,但见纸上落名:“沈佺期”。

宋之问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众人凑上去看沈佺期宣纸上的评语:“二诗工力悉敌,沈句落云: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才。盖词气已竭。宋诗云:不愁明月尽,自有明珠来。犹涉健举。”

上官婉儿说,两个人的诗歌功力相当,就是最后一句,宋之问的“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却意犹未尽,高上一筹。众人却看那诗,却写道:

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

舟凌石鲸度,槎拂斗牛回。

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

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沉灰。

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

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宋之问《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众臣瞅了宋之问一眼,心道,论这拍马的功夫,做到意犹未尽的,从古到今也仅有宋之问了。沈佺期却真心实意地对宋之问道:“这宫体诗当朝宋兄若敢称第二,绝无人敢自居第一。”

9 站错了队

每个人都不能保证自己时刻站的队都是对的,何况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你此刻的队是对的,谁能保证你下一刻还是对的。

在武则天声势浩大的时候,太平公主水涨船高,宋之问自然攀附太平,说她:“叶时雍之美名,孕灵娥之秀彩”,夸奖她比天上的仙女还要美上几分。

到了武则天被中宗替代,其女安乐公主炙手可热,他又开始奉承安乐公主。还为安乐公主做诗《宴安乐公主宅得空字》:“英藩筑外馆,爱主出王宫”。此后安乐公主在宋之问的词汇库里有了一个专有名词——爱主。

女人之间的事哪里是一个男人能理解的,何况安乐公主和太平公主,站在权力顶峰的两个女人,分属两个利益集团,说不得还要拿臣子的忠诚互相攀比。太平公主怎会忍得曾经效忠自己的人转而效忠敌人。

昆明池之后,宋之问才名再次如日中天,当中宗将提拔他为中书舍人时,太平公主揭发他做吏部考功郎时受贿。唐中宗自然不会为保宋之问得罪太平公主,当下便将其下迁为汴州长史,未几又改为越州长史。

宋之绝没想到,此生离开洛阳,再没有回来过。

在越州,宋之问开头过的很不错。《新唐书》上说他“颇为自政,所做诗流布京师,人人传颂”。有一篇叫《灵隐寺》的文章,他还留下了千古名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但是在越州的最后一年,他吃了一个石榴,突然就想起宫中的玉池莲花,叹息因为地域不同就引来了地位不同,自己就像这石榴不受重视。

这是可以理解的,由一个重臣成为逐臣,巨大的地位落差引起了心理的落差,如果能够重返京城,这种事态可能会慢慢平息,但是生活很快就给了宋之问又一次打击。10  赐死

五岭恓惶客,三湘憔悴颜。

况复秋雨霁,表里见衡山。

路逐鹏南转,心依雁北还。

唯馀望乡泪,更染竹成斑。

——宋之问《晚泊湘江》

710年,中宗驾崩,临淄王李隆基发动宣武门政变,杀了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等,睿宗即位。宋之问于是被贬往更远的钦州,在途中做下了这一首绝望之极的诗。仅首句,读之就忍不住令人泪下。

这次打击让宋之问几乎彻底熄灭了回归朝廷的心态。

他说“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菜”,我什么时候才能再回到故园,去剪下旧时园子的菜?

又说:“不求汉使金囊赠,愿得家人锦字书。” 回望遥远的北方,我什么都可以不要,只求家人一封书信,可以吗?

他开始回忆很遥远的时候,“家住嵩山下,好菜旧山薇。自省游泉石,何曾不夜归。”

那时候他每每流连忘返,日日夜归,心情多么轻松愉悦。如果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会不会有今日的彷徨?

时光再没有让宋之问有机会后悔,也没有再给宋之问翻盘的机会。

712年,唐玄宗即位,宋之问赐死,结束了自己彷徨而让人唏嘘的一生。

虽然人品为人诟病,但这么多年来,却没人对宋之问的才气有过疑问:

大诗人元稹说:“而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律诗。”承认宋之问精心琢磨,潜心用词对律诗的定型成决定作用。

《新唐书.宋之问传》给以更高的评价,“......及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号为‘沈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

有人说,宋之问是天才。

也有人说,宋之问是败类。

他是什么,都不重要,他来过,他努力过,他在乎过,他幸福过,我们说他是什么,又有什么关系。

备注:宋之问告发王同皎学术界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是宋之问的弟弟宋之逊告发,宋之问奉旨回京,但是更多人倾向于宋之问本人告发。

参考论文以及树木:辛文房《唐才子转》;闻一多《唐诗杂论》; 朱红霞《宋之问研究》;胡振龙《宋之问郊游考略》;周斌《人品污下而恶归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之问:好好一个诗人,你去当什么男宠?
卑鄙龌龊的宋之问
一个无良诗人与他超级棒的诗
唐代诗人宋之问简介及其唐诗赏析
武则天和宋之问
宋之问:诗人中的败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