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大伟:放大世俗的人情风貌

12年过去了,我的文章依旧写市井琐事,如果说有什么变化的话,除了“放噱头、讲故事、寻开心”,还镶嵌了更多的人情世故。

在我,《上海市井》不是第一本书,却是冠以“上海”两字的第一部,之后,不紧不慢,狗尾续貂地结集出版了《上海生意经》《上海腔调》,今天又有了系列的第四本:《上海市井》第二辑,瓜熟蒂落,脱胎而出。前一本《上海市井》就成为第一辑了,上海话:顶了杠头上!

《上海市井》第一辑出版于2006年,一晃12年过去了,光阴如梭。第一辑的《上海市井》,定格于大杨浦,在那里我度过了童年、少年、青年时代,无忧无虑地从黑白照片到黑白电视的时代,那个时代,我记不住有菜少肉、有米少油、只有旧衣服、很少新衣服短缺时代的不幸,只记住穷开心的日子:上课看窗外,下课在野外。只记得、没有考试、没有作业、更没有刷题,重复练戆,也没有学到今天不曾用过的知识,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这样的童年是快乐的,所以忍不住一点一滴、一笔一画镌刻在方格纸上,成就了《上海市井》 第一辑,是上海版的《小屁孩的日记》,是顽童成长记。

出版第一辑的时候,我已经离开了鞍山六村,迁入高尚地段,但我忘不了大杨浦,所以在离鞍山六村一箭之遥的江浦路上,开了一家器宇轩昂的六艺茶馆。为什么开茶馆,而不是咖啡馆?咖啡馆是上只角的,是淮海路的,不属于我。茶馆才属于中国,属于大杨浦,属于平头百姓。开茶馆不赚钱,但我从未想过关门,因为茶馆老百姓进得来,隔壁邻居进得来,这个地段也方便,有绰号、有缺点、有不良嗜好的朋友来往,我可以在此喝茶、采风,感受世俗的率真。

对面蒋家浜里的混混,偶尔也衣帽端正地到我茶馆,因为女经理很漂亮,他们对着女经理虚张声势地感慨道:“捺老板流氓做得大额。”“啥意思?”“阿拉‘头上生疮、脚底淌脓’,做人算得上坏到底了”,说着张开五指:“侬看:吃、喝、嫖、赌,即便再+上——偷,也不过五毒俱全,捺老板号称‘六艺’。”经理指着他们笑着说:“呶呶,没有文化了伐?”蒋家浜的马上截断:“哎、哎、哎,阿拉懂格,网上查过了,孔夫子的六个才艺,就是六只混饭吃的生活(沪语:本事)呀。”

自从有了互联网,知识唾手可得,连流氓也很文化,知识不再奇货可居,学富五车成为多余,大学生武功废掉,真可怕。这样的朋友才有真性情,不藏不掖,襟怀坦荡,在那里,我可以推杯换盏、杯盘狼藉地喝酒聊天:“醉能同其乐,醒能著以文”,诗酒文章才有性情,才有趣味,才有“同臭同趣味”的读者,这样的读者越多,我越兴奋,吃瓜群众夸道:“阿Q真能干”,阿Q干得更起劲。

每个人心中,往往落满昔日尘埃,日常琐事,文学描写苦难,对象往往瞄准民间、市井,而不是庙堂。社会是金字塔,底部永远是最大的,这样的读者也是最多的,知音也最多,我的文艺观:为吃瓜群众写作,写社会底层的角角落落,写社会底层的喜怒哀乐,与市井百姓同起博、共心跳。

我这个人还保持了老山东的侉子味:有点直、有点傻,不会装。看见长巾披肩宽檐帽的,侧目以视,嗤之以鼻:“帽子党”。咖啡店里有,茶馆店里无,在茶馆里,我可以隐入市井,与本色在一起,混同一个普通老百姓。茶馆使我的文章有烟火气、无烟霞气,我的文章就是在六艺茶馆一篇篇拟就,经过一段时间沉淀,再在书房里精雕细琢,添加点儿书卷气的雅、灵光一闪的噱,勾兑成雅俗共赏的李氏随笔,然后刊发在《新民晚报·夜光杯》,我在其中有个个人专栏:五颜六色,一写快二十年了,因为我不耻于俗,所以永远浸泡在市俗场景里,用老朽的文艺观来说:下基层,有生活,这要感谢大杨浦的六艺茶馆,还要感谢三教九流的的朋友们,尤其七歪(沪语:读hua)八斜(沪语:读qi)的朋友们。

12年过去了,我的文章依旧写市井琐事,如果说有什么变化的话,除了“放噱头、讲故事、寻开心”,还镶嵌了更多的人情世故,上海话:做人的“软硬筋”。用学术语言概括:比第一辑深刻了。用读者的信表述:比第一辑醇厚了,用朋友的话来说:“要学做人,尤其上海人,请读迪格‘胖友’的随笔”,那里充满了人情世故的细节,尤其新上海人,这是一本迅速发酵“上海化”的“悦读”教材,值得新上海人睡前翻翻,但饭前“忌”读,喷饭!当心呛着。它不仅仅是开胃点心,还可以治忧郁症。

相比《上海市井》第一辑,多了些世故,持笔者好像长胡子了,毕竟持笔者也虚长了12岁。又到了本命年,但这只狗,比前只狗,狡猾多了,这也反映在第二辑中,除了噱,还有些思考,这就是文章的深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魔都十年之(24)上海市井文化,你怎么看?
你不知道的上海老市井——蓬莱路
那些年爱上我的上海女流氓—平凉路叠码女(远离赌博,珍爱家庭)/ 作者:黑白师爷
老上海的姿态:市井中开出的“繁花”
“敲煤饼”,一个最短命的上海市井俚语
五射——六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