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12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雍也第六

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冉雍,字仲弓,是政事之材,也是道德先生。

南面,是所谓“人君听治之位”,也是古代官长治民之位。

这一章是孔子夸冉雍有人君气度和治世之才,但并不能狭隘地理解孔子说冉雍可以当天子或者可以当诸侯。

6.2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太)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子桑伯子”是一个人,后一个“子”是尊称。子桑伯是古代的一位隐者,和接舆是一类人,思想类似后来的道家。

仲弓请教老师:“子桑伯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人还不错,极简主义者。”

居敬:为人严肃认真,依礼严格要求自己。行简:抓大放小,与民生息。临:面临、面对,此处有“治理”的意思。无乃:岂不是。

仲弓是这样理解的:“为人自尊自重,推行政事、治理百姓简而得当,难道还不可以吗?做人不依礼制,治事随心所欲,这岂不是太潦草了吗?”孔子表扬道:“你说得很对。”

提倡“极简主义”的人还以为自己是什么新思潮,没想到孔老夫子那个时代就有,无非就是道家的一种呗,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无拘无束,听从内心,摒弃欲望,如非必要不添置,如非必须可丢弃,由重视物质到提升精神。这样的人,当隐士可以,别当官。官是民的榜样,官没官样,民岂不更随便?

6.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里谁能称得上'好学’呢?”孔子对答曰:“我的学生颜回能够称得上'好学’,这个人从不拿别人撒气,绝不犯同样的错误。可惜颜回短命,早早就死了。如今呀,没有了,我没听说有谁还能称得上'好学’了。”

“不迁怒,不贰过”,朱熹说,“怒于甲者不移于乙,过于前者不复于后”。

孔子称得上好学,但哀公问的是“弟子”。所以孔子的弟子中除了颜回,没人能像孔子一样号称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并不是对好学的进一步解释。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这是孔子在给“好学”下的定义:安贫、乐道、多听、多看、多想、少说话。

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逸周书·谥法》说:“学勤好问曰'文’。”孔子的话是对“学勤好问”的发挥。

6.4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子华,公西赤的字。公西赤的特长是搞外交。

冉子,冉求的弟子尊称冉求。冉求的特长是理财。他先为孔子理财,后为季康子理财。

公西赤去齐国办事,冉求请老师批准给公西赤的母亲送点谷子,代为照顾一下。

粟,谷子。未脱壳的谷子叫“粟”,脱了壳叫“小米”。

釜,六斗四升。庾,二斗四升。秉,一百六十斗。

孔子答应给六斗四升。冉求嫌少,请求再多给点。孔子又添了二斗四升。冉求最后给了多少?一百六十斗。除了孔子给的那八斗八升外,其余的大概是拿自己的私财添上去的。

公西赤家财大气粗,冉求觉得给的少了拿不出手。他没有深刻领会老师的意思,孔子知道后很生气,说:“公西赤去齐国,骑的是高头大马,穿的是绫罗绸缎,他家里是很有钱的,他母亲不缺这点米,给她点儿是个表示就行了。我听说呀,君子应该做雪中送炭的事,而不是去锦上添花。”

6.5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原思,原宪,字子思,孔门三期生。原思给孔子当宰,也就是大管家。估计是上一章里冉求不听话,被孔子给换了。孔子给原思九百斗的粟作为薪资,原思觉得太多了,辞谢不要。孔子说:“你就不要推辞了,你吃不完,可以分给乡邻乡亲呀!”

子贡是孔门中最阔的学生,子思正好相反,是个穷困潦倒的人。

上一章,孔子觉得子华阔绰,不用接济,意思意思就行。这一章,孔子觉得子思贫困,愿意多照顾他些。对人区别对待貌似不公平,其实是根据对方的情况,是为了更大的公平。

6.6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犁牛,耕地的牛,就是比较普通的牛。骍,xing,1声,红色,是说毛是红色的。角,是说角很端正。古人认为,红颜色的牛,牛角长得也端正,这样的牛做牺牲最好。

仲弓就是冉雍。孔子对仲弓说:“普通的牛诞生下的小牛,如果皮毛是红色的,牛角也很端正,是非常适合作牺牲之用。就算祭祀的人因为牛的'出身’而不想用它,江山社稷也会弃它而不用吗?”

祭祀是祭江山社稷的,祭祀的人嫌这个嫌那个,但是江山社稷不嫌,喜欢就是喜欢,有用就是有用。仲弓是穷苦出身,却是难得的人才。所以孔子对他说:“出身低贱又怎么啦?只要你有才,总有发光的时候。不要因为出身而自卑,江山社稷用你不是用你的出身,而是用你的才华。”

6.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孔子非常非常喜欢颜回,认为其他学生都比不上他。

孔子说:“颜回能一连几个月都守着'仁’,其他人顶多挺上十天半月。”

“三月”可能是实指,以三个月为期;也可能是泛言其多。

“守仁”也是锻炼定力的一种方法。

6.8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欤)?”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欤)?”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欤)?”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孔子的学生中,长于政事者有四,除了这一段文中提到的三个,还有冉雍,也就是仲弓,本章已多次提到。

为什么没有问冉雍?可能是因为冉雍为季恒子宰已经五年了,季康子接替季恒子上台后打算换个新人,于是派人向孔子求贤。

三个人都可堪大任,但又各具特长,最后,季康子选的是冉求。冉求的特点是“艺”,多才多艺。

仲由的特点是“果”,就是果敢、果毅,说干就干,不达目的不罢休。

端沐赐的特点是“达”,通情达理,善与人交往。

“何有”的意思是“这算什么呢”,孔子以为他这三个学生任何一个去当官都绰绰有余。

6.9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骞,qian,1声。闵子骞,闵损,字子骞,孔门一期生,以德行称,是有名的大孝子。

这里的“费”,读bi,4声。在上古音里,这个“费”的声母是b。表示鲁地的地名,在今山东费县西北,是季氏的私邑。

汶,wen,4声。汶水,即今山东省的大汶河,在鲁故城以北,泰山以南。汶上,即汶水以北。

季氏派人请闵子骞到费地为宰。闵子骞对来人说:“请您替我婉言谢辞。”估计来人并不想轻易放弃,继续规劝:“您就听从季氏的召唤,跟我去了吧。如果您不跟我走,季氏会再派别人来的,结果还不一样吗?”这种情况下,闵子骞才说出“如果再来找我,我肯定就跑了”的话。这次你派人来把我堵在了家里,下次就没这么好的事儿了,老子出门走也!

6.10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伯牛,冉耕,字子牛,行辈为伯。孔门一期生,以德行称。

牖,you,3声,窗户。

亡之,简本作“末之”,大概是没有办法,无可奈何的意思。

伯牛患了重病,孔子前去探视。为什么从窗户拉着他的手?可能因为得的是麻风一类的病,被隔离了。孔子不惧传染,还拉起他的手,可见对伯牛的亲近和重视。

孔子说:“这都是命呀,没有办法了呀!这么好的人怎么会得这种不洁的病呢!这么好的人怎么会得这种不洁的病呢!”

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是惑也。这时候的孔子还没有达到不惑的境界吗?

6.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箪,dan,1声,古人盛饭的竹器。当时的普通人,盛饭多半用这种器物。

瓢,舀水的瓢,把葫芦剖成两半,其半称瓢,用以盛水。

颜回穷啊,住的是陋巷,用箪盛饭,用瓢饮水,吃了上顿没下顿。人们都替他发愁,说这日子怎么过呀,能不能娶上媳妇,娶了媳妇以后拿什么养活一家人?但是颜回呀,穷开心,得过且过,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根本就不想娶媳妇的事儿。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颜渊是孔子的仁道的忠实践行者,也是孔子树立的标杆。贫与贱是普通人之所恶,颜渊却能乐在其中。

 6.12 冉求曰:“非不说(悦)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汝)画。”

冉求说:“不是我不喜欢听你的课,我听不懂呀。”孔子批评他说:“听不懂,学不会,是听了,然后不懂,学了,然后不会,而你是根本没没听,根本就没学。”

画,画地为牢,根本就没去做的意思。

4.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党:类。人们所犯的过错,应该先进行分类。观人之过要随类而责,该批评批评,该原谅原谅,这是仁人之心。

有人钻学习这个道,有人钻体育或音乐那个道,所以说同样一节课,同样一个老师教,有人就学得会,有人就学不会。学了,不会,不应该受到批评。但是不学,那你在教室里坐着干什么来了?既不尊重老师劳动,也不珍惜自己的宝贵时间。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孔子说他没见过好恶分明的人。好仁,玩命追求。恶不仁,深恶痛绝,不让不仁的人影响到自己。这是讲心。

接着讲力。孔子说他没见过有谁心中追求仁,却因力不足而做不到。

9.18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6.13 子谓子夏曰:“女(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这句话很好理解,就是孔子对子夏提出了要求,让他当“君子儒”,不要当“小人儒”。难理解的是“君子儒”和“小人儒”这两个概念。

孔子严于“君子”“小人”之分,这种区分,也用于儒者本身。“儒”本是一种贱业,靠教书相礼,为人操办红白喜事混饭吃。“小人儒”,学本事只是为了混饭吃。“君子儒”多精研典籍,注重修养,真正懂得礼学精义的人。孔子提倡的儒是后一种。

6.14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汝)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武城,鲁国的公邑,在今山东费(bi,4声)县东南。

澹台灭明,澹台(Tán tái )是复姓,字子羽。据说是个相貌丑陋的人。他是孔子最晚的学生,后来到楚国发展,有弟子300人。

行不由径,径就是小路。周朝的时候施行的是井田制,在井田以外的叫“路”,里头的那个“井”字就属于“径”。按照周礼,人不能随便跑到别人的私田里头,你要走外面的“路”,不能走里头的“径”。抄小路是不合礼法的。

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偃之室”就是子游的住处。

子游在武城这个地方当长官。 孔子问他:“你在这个地方发现人才了吗?”回答说:“发现了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这个人从不抄小路。不是因为公事,也从不来我家套近乎。”

从不抄小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你从你身边的人问起,看有没有一个人从来没有闯红灯或者逆行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雍也》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再读论语滋味长11
《论语》中孔子弟子人物汇总
7《论语》讲习录之摘录《雍也》第六
白话《论语·雍也》
《读论语.雍也篇》帝王之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