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索伤寒:揭秘历史悠久的神秘疾病

你真的了解什么是伤寒吗?

伤寒,在中医上来讲是身体受了寒,而发病,有一本书《伤寒论》专门讲这些,《难经·五十八难》提出“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我们不妨看下黄帝内经中如何使用极具精简的文字来讲下何为伤寒,及发病机理过程乃至治疗方法。

伤寒是一个病名,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的伤寒泛指感受四时邪气而引起的外感热病,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而狭义的伤寒是单指感受寒邪,感而即发导致发热的病证。此处的伤寒和《难经》中的前一个伤寒皆是广义伤寒之义。

伤寒不可小觑,处理不当非常危险

就伤寒发病的周期,我们看看是如何一步步一步变严重了:

伤寒第一天,太阳经感受寒邪,所以头项疼痛,腰脊僵硬。第二天,病邪传到阳明,阳明经主肌肉,它的经脉挟鼻,络于目,所以身热、目疼、鼻干,不能安卧。第三天,病邪传到少阳,少阳主胆,它的经脉循行于两胁,络于两耳,所以胸胁痛,耳聋。如果三阳经络都已受病,但还没有传入到脏腑里的,可以用发汗法来治愈。第四天,病邪传到太阴,太阴经脉分布于胃,络于咽嗌,所以腹胀满,咽嗌发干。第五天,病邪传入少阴,少阴经脉通肾、络肺,连系舌根,所以口燥、舌干而渴。第六天,病邪传入厥阴,厥阴经脉环绕阴器,络于肝,所以烦闷、阴囊紧缩。如果三阴三阳经、五脏六腑都受了病害,营卫不运行,腑脏不通畅,那就要死了。

所以,处理不当,应对不周,那是会危及性命的。

那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好转的呢

如果没有两感于寒邪,到第七天,太阳病就会减轻,头痛也就会稍好一些。到第八天,阳明病会减轻,身热也会渐渐消退。到第九天,少阳病会减轻,耳聋也会好转而能听到点声音。到第十天,太阴病会减轻,胀起的腹部也会平软得和往常一样,就会想吃东西了。到第十一天,少阴病会减轻,口渴胀满诸症也消失,舌也不干了,还会打喷嚏。到第十二天,厥阴病减轻了,阴囊也松缓下来,小腹也觉得舒服。之后邪气全退了,病也就好了。

黄帝内经中治疗伤寒是怎么说的

根据脏腑经脉的症状,分别施治,疾病就会日渐衰退。受病未满三天的,病在表,可以通过汗法治愈;病已超过三天的,病在里,可以通过泻下法治愈。

热病已经好了,常常遗有余热,为什么?

凡是余热,都是因为发热重的时候,还勉强吃东西造成的。像这样,病虽然已经减轻,可是余热未尽,于是谷气与余热搏结在一起,所以就有余热现象。此时要根据病的或虚或实,而调其阴阳,清其余邪或泻或补;病就会好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素问·热论篇第三十一
《伤寒论》之“伤寒”是一种传染病(上)
热论
黄帝内经【潘长宏】解读(68)
自我康疗31:解读《黄帝内经·素问·热论》
上卷 素问篇 热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