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享受“把玩、探究”的乐趣──《认钟表》教学案例与评析

题记

  • 厄多斯说:“坟墓里有的时间去休息。”

  • 保罗·朗之万(法数学家)说:“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历史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

  • 牛顿说:“一个例子比十个定理有效。”

说明

本案例使用的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钟表,能读出钟表上的正点时间和接近正点的时间(大约几整点),初步培养时间意识,并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案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吗?请看大屏幕。(多媒体演示雄鸡打鸣的动画)猜一猜,雄鸡打鸣了,人们会干什么呢?

生:雄鸡打鸣,催人们早起干活。

师:(多媒体演示钟楼的大钟响了),它又能干什么呢?

生:提醒人们现在是几点钟了。

师:同学们,老师现在带你们一起去参观钟表店,欣赏一下各式各样的漂亮钟表。

(多媒体演示:钟表店里各式各样的钟表一应俱全,有的还发出优美的音乐)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刚才欣赏到了什么?它们最主要的用途是什么?

生:是告诉人们时间。

师:雄鸡打鸣、各种钟表都是在告诉人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钟表”(板书:认钟表)。

[评析:从日常生活出发,调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十分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知。]

二、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心爱的小闹钟让小组的同学欣赏一下,然后摸一摸这些钟,看看上面有些什么?

生:我看见了有的钟面上有两根针,有的钟面上有三根针。

生:我看见有的钟面上有1234……这些数字,可有的钟面上没有数字。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这只有三根指针的钟。这根又短又粗的叫“时针”,(让学生齐说“时针”),这根较长的针叫“分针”(让学生齐说“分针”),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秒针”(让学生齐说“秒针”)。现在,请同学们在钟面上找出时针、分针和秒针,再在小组里指一指,说一说)

(小组活动,学生找出时针、分针、秒针,并进行小组交流)

师:请大家看老师示范拨动钟后的按钮,应该这样拨动(顺时针拨动按钮)。现在,请同学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拨动按钮,看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钟面上的时针跑得慢,分针跑得快。

[评析:让学生触摸、把玩钟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实践空间,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有所探究,有所收获。]

三、认识整点(近似整点)

师:(出示一个整点2时),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几点吗?

生:我知道,这是2点。

师:我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是爸爸教我的。他说,分针指着数字12,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点。

师:这个同学很聪明。是的,当分针指着12,时钟指着数字几,就是几点。现在又是几点?(演示整点3时、5时、6时、11时、12时……,让学生说)

师:(出示一个电子钟400”)小朋友,这又是几点呢?

生:是4点。

师: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也见过这样表示时间的?

生:电视屏幕上。

生:电脑上。

生:手机上。

生:电话机上。

生:还有各种电子表上……

师:看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发现。

师:(出示一下接近5点的钟面)这大约是几点呢?

生:大约是5点。

(老师再出示几点接近整点的钟面,让学生观察后说出)

师:现在请做书的“想想做做”123这三题。

[评析:先认识整点时间,再认识接近整点的时间,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日常生活的客观情况,是真正的“生活教育”。从认识普通的钟表,从认识电子钟表,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阅历(也是一种“差异资源”),使全体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拓展,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四.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1、拨钟表

师:刚才大家完成了书上的“想想做做”,大家都说得很好。那么你们能把自己早上起床的时间用钟表拨出来吗?

(学生拨钟表,展示汇报。)

师:(学生拨钟时出现了半点等情况)这是整点吗?为什么?

生:不是,它不是整点,整点时的分钟应该在12上,时钟指向数字7

师:对!当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67之间,就是6时半。这种半时我们以后要学习。

师:谁会拨出晚上睡觉的时间?

(学生继续拨钟表)

师:最后请同学们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拨出下面的时间吗?”

2、制作钟面

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了这么多关于时间的知识,下面让我们动动手、动动脑,自己画制作一个漂亮的钟面。好吗?

生:好。

师:请大家拿出卡纸,先剪下一个圆,再根据上面的格点,标上11212个数字,然后把剪出时针、分针放在上面,你能表示出不同的时间吗?

生:能。

师:你想表示什么时间呢?请你表示出来,再考考你的同桌。

(同学们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制作,表示出自己最喜欢的时间,互相进行着热烈的交流。)

3、画时针(或分针)

师:最后请同学们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第5题(根据给定的时间,给每个钟面画上时针或分针)。

(同学们认真地画着)

师:画好后请同座的同学互相看看画得对不对。

生:×××同学画得不对,他画的分针太短了,分针应该比时针长一些。

师:你观察得十分仔细,很好!

4、深入思考

师:最后请同学们看看下面的两幅图画(见书“想想做做”第6题,一幅图是上午10时在上课,另一幅图是晚上10时孩子入睡。),为什么它们都是10时呢?

生:一幅图上画的是上午10时,同学们正在上课。另一幅图上画的是晚上10时,小女孩已经睡着了。这两个10时是不一样的。

师:真是个爱学习会动脑的好孩子!希望其它同学向他学习,在课外也要注意观察,不懂就问,这样你们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今后,还要学习更多时间方面的知识,让我们把握好时间,更好地安排学习和生活。

[评析:拨一拨、剪一剪、画一画、想一想,四个环节一气呵成,步步深入,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能力得以提升,思维得以拓展,个性素质也得到了全面和谐地发展。]

解读

在对这一案例进行直接评点之前,有必要区分“生活(家庭)数学”和“学校数学”。“生活(家庭)数学”是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为了真实的目的而学习(不是教!),它总是包括实际的物体而几乎很少进行文字记录,而且在孩子很小时就进行的。这种数学包括数星星、数楼梯、认钟表等游戏,怎样分糖果和处置零花钱,以及年龄更大一些的如上的“研究”,等等。与之相对,“学校数学”通常是为了自身目的而进行,与任何真实或具体的环境无关,而且几乎总是包括记录并使用文字符号。所有的事实都表明,儿童对家中遇到的相关数学问题充满信心,但当他们面对学校的数学时情况则截然不同。许多的国际、国内研究以及我们的教学实际都表明:在小学结束时,大批的学生通过的训练是能使用学校教给的纸笔方法进行数学运算的,但关键是,其中的许多人对实际任务仍然缺乏理解。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一条船上有75头牛,32只羊,问船长有多少年龄?据说答船长年龄是753243岁的,中国孩子约有92.3%,法国孩子约占65%。对于这个百分比,我不太相信,但这种情况的大量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第一学段的常见“量”中,时间是比较抽象的单位。“认钟表”是学生学习时间概念的起始课。由于现在每个家庭都有钟表,学生在入学前也接触了大量的时间概念,一年级学生对钟表已较为熟悉,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够认识钟表,知道表上有12个数,有的已经知道时针、分针、秒针。但在同时,学生对钟表及时间的初步的感性的认识又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一、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的强烈欲望

传统的学校数学一般剥离了任何真实、有意义且富有支持性的环境。套用一句流行的说法就是:掐头去尾,专烧中段。与此相对应,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还数学以本来面目,续头续尾,使之成为“真实的数学”。

本课中,教者在创设教学情境上下了一番功夫。课伊始,就创设了三个跟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它们是公鸡打鸣报晓、钟楼上的大钟报时、参观钟表店。一下子就把带进了“钟表”这一神奇的世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学习的欲望十分强烈,都怀着极大的好奇心来探究这一知识。这为以后学生把玩小闹钟、观察指针、认识整点、拨时钟、制作钟表实践活动和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基础。

二、放手让学生把玩,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

学校数学通常要求儿童使用生疏的“纸笔”策略,而这些策略并不是儿童自身发展的心智策略的简单的书面翻版。就拿“认钟表”(认时间)来说,每个人有不同的认知方式。传统的教学,总之一本正经地教以课本中成人认为“较好”的方法。其实,我们要做的,是应当让儿童通过自己的学习方式来理解数学,尽量通过“自我归纳法”而不是通过“大众演绎法”来学习数学。

本课中,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后,老师及时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数学活动。看一看、摸一摸、拨一拨钟表等一系列活动;又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放手让他们主动探究,通过观察、讨论,自己总结出看整点的方法。

在活动中,学生通过一环扣一环的数学活动,感受、体验着时间的知识,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练”,以此达到学习新知、巩固新知的目的。同时,注意开阔学生的视野(如顺便介绍电子钟上的整点时间的读法),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玩”是儿童的天性,教师抓住儿童“爱玩好动”的特点,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大胆放手让儿童在玩中自然地巩固新知,提高能力,完成了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三、精心设计实践活动,突出难点,让学生在“探中学”

生活中的“数学原始问题”,数学课本上没有,教师一般也很少讲到。、所谓的创新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不仅“学答”,更要“学问”,从学习面对“原始问题”开始,把数学学习变成体验性的、探究性的,这样教出的孩子才能思维清晰、头脑灵活、创造创新,不出诸如“船长有多少年龄的”笑话。

由于“时间”是这一学段的一个难点。因此,在这一课的最后巩固练习时,教者又精心设计一个让学生“制作钟表”的数学活动,教者只是提供一些基本的材料,而钟表的色彩设计、数字填写、时针分针大小等,都要学生自己来动手设计和制作。这一环节的教学,加大了学生探索“时间”知识的空间,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的教学思想,同时巧妙地渗透了数学知识的文化内涵,这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有益的尝试。

最后,老师对书上的思考题(“怎么都是10点呢?”)进行了“画龙点睛”、恰到好处地处理,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同时又为后继知识的学习打下的伏笔,又巧妙的为学生留下一个探究的问题,是对学生“疑始→疑终”这一新型的探究学习方式的相好引导,充分体现了教师教学的创意!

总之,在整个教学中,教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归宿点。在活动中自然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实践、概括、探究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可以想象,如果长此以往地进行这样的教学,学生“对活动的兴趣”一定会发展为“对数学的志趣”(即对数学内在魅力的持久兴趣),会真正热爱数学,学好新课程中的数学的。

期待这样的教学案例越来越多。

(本文收入朱红伟主编《新课程核心理念与案例·小学数学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学设计】认识整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老师和家长该怎样教孩子认钟表?
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说课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