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外译专栏 || 《盘龙》外译走红海外及对中国传统经典文学外译的启示

来源:本文发表于《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已获得作者和编辑部授权在公众号“国际汉学研究与数据库建设”推送,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者按:

《盘龙》是一本首发于起点中文网西方玄幻类小说,作者是我吃西红柿,2009年06月12日完结。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林雷无意中从祖宅捡到一枚神奇的戒指,而后踏上了梦幻之旅的故事。

盘龙,aka Panlong, aka Coiling Dragon, is a webnovel by popular Chinese Xianxia(fantasy/kung fu) writer I Eat Tomatoes(我吃西红柿). This novel has been fully translated by RWX. There are a total of 21 books spanning 800+ chapters, so sit back, buckle your seat belts, and get ready for one long ride!

135

《盘龙》外译走红海外及对中国传统经典文学外译的启示

作 者 简 介

1.王才英(1973—),女,福建武平人,硕士,泉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翻译学和生态翻译学;

2.通讯作者:侯国金(1963—),男,湖北黄石人,博士,华侨大学翻译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用学和翻译学。

摘     要

文章分析了中国第一部外译网络小说《盘龙》走红的现状和因由,进而得出它对中国传统经典文学外译的启示。文学外译不仅应传递高层次即心智、文化或精神层面的思想,还应传递元素化和生活化的内容,要求所译之原作具有普适性的正能量内容。建议和鼓励发动世界民间译者广泛竞标参与甄选“网络小说”和“经典文学”的翻译,以意译为主,采用电子版和纸质版双管齐下的方式出版发行。

关  键  词

网络小说;电子文学;《盘龙》;文学外译;典籍翻译

一、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力上升,和平之势崛起,“中国的大国地位获得了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的认同”[1]165,中国的文化和语言重新获得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和追捧,孔子学院在多国设立便是见证。同时,我国政府意识到在经济振兴之际应该“书写自己的文化身份”[1]164,这才有了熊猫丛书等的英译本海外传播。但由于种种原因,以往多数中国典籍的译本较难吸引国外读者,所取得的跨文化传播效果不够理想。

近期在我国各大网站可见中国网络小说走红世界的报道。Yuan(2016)认为网络小说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力量。我国不少经典名著经过很多翻译大师之手,却难以赢得外国读者青睐,而一些通俗小说却在短期内轻而易举俘获了外国读者的芳心。有评论说中国网络文学与美国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以及韩国电视剧一起并称“世界四大文化奇观”。我国网络小说一时间红遍海外,据乔阳说,其首要原因大抵是“民间翻译组织的推动,小说题材新颖,小说内容的国际化,平台运营的推动”[2]165-166。本文拟以第一部完整外译并受外国读者热捧的《盘龙》为例,探讨其受“追更”(指迫不及待地跟踪阅读一个一个的新章节)的因由,着重探索其翻译目的、译者、内容、译法、出版传播等,以期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塑造国家形象。同时,这也是网络文学外译热的一种反思,旨在为中国传统文学外译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些许借鉴。

二、我国网络文学翻译研究的焦点问题

在万方输入“网络文学,翻译”“网络文学,外译”“网络文学,英译”分别检索到论文32篇、26篇、3篇(检索时间为2017年11月26日),其中包含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不少篇目有所重复),这些数据说明网络文学外翻研究处于襁褓阶段。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我们看到目前的研究有七个焦点:

焦点一是何为网络文学。网络文学一般指“首发于网络、在线连载的超长篇通俗小说”[3]22,“具有群众基础广、娱乐性强、受众群体年轻化等特点”[4]17。有三类网络文学:传统书籍电子化、原创电子版、多模态超文本作品[2]165

焦点二是由谁来译?邵燕君吉云飞[5]通过访谈“Wuxiaworld”(武侠世界)创始人RWX,认为中国网络文学海外走红归功于美国网络小说“翻译组”接地气的翻译;乔阳将其归因于民间翻译组织的推动[2]166郭竞[6]87田小军[7]认为要培养跨文化译者。

焦点三是翻译何种内容。中国网络文学走红与中国独特的文化国情有关[8],和优质内容有关[7],和众筹出版翻译的质量控制有关[4]

焦点四是谁是目标读者。郭竞[6]87认为要面向海外普通读者。张艳琴[9]认为我国文学翻译文本读者在网络时代极大地改变了阅读方式,提高了阅读能力,转变了身份,而Lugg[10]则认为读者的消费品味决定了其阅读的文学作品形式和内容。

焦点五是如何出版传播。中国网络文学的欧美热离不开新媒体的功劳[6]87,所以网络平台需要妥善经营运作[2]166,自然需要网络平台的运营人才[7]。有必要建立网络文学译介推广机制[4],尤其是众筹出版[11]

焦点六是翻译批评。网络翻译批评是以互联网文本为基础而展开的翻译批评。网络文学翻译批评有利于提高翻译质量[12]。在当今的网络时代有必要建立规范性的翻译批评网络论坛,使“网络翻译批评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13]

焦点七是问题和策略。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的传播面临着文化差异、人才匮乏以及网络盗版等问题[7]。我们也许应该提高版权保护、提升网络小说的质量和价值[2]166,因此有必要探讨网络小说与中国文化价值内涵的融合路径[4]。政策扶持和相关研究有助于我国网络小说翻译和传播[2]166[6]87

综上所述,中国网络文学外译的少量研究涉及文学翻译各个层面的核心问题。接下来我们讨论代表作品《盘龙》英译版走红西方的因由,以探索我国经典文学外译的新路径。

三、《盘龙》外译走红海外的现状和原因

《盘龙》是网络写手“我吃西红柿”于2008年创作的西方玄幻类小说,讲述了一个草根少年偶得“盘龙戒指”的梦幻旅程。《盘龙》受欢迎的原因有四:一是不乏“爽点”。主人公林雷是“草根的逆袭”,符合国内外不同人群共同的期待,让人看了很“爽”。二是元素清新,即东方文化元素以及中国人的想像力带给他们新鲜气息。三是气质契合。主角林雷有着强大的行动力和执行力,执著地成为强者,很适合西方读者的胃口。四是细节细腻。作者特别注意细节,如西化名字以及符合西方审美的地、火、水、风的世界构成,代入感强。由于《盘龙》的中国元素不及中国经典文学那么丰富,因此翻译时所遇的文化空白不是很多。

译者赖静平是一个三岁时留美的华裔,笔名“任我行”(RWX)。由于父母都是中国人,他在家庭教育中得到了长期的中文熏陶,读大学时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修中文三年,并在上海游学一年。可以说他是脚踏中美两船,超脱中美语言和文化的藩篱。RWX自己是武侠仙侠类中文小说的爱好者,经常在论坛中讨论武侠小说的一些细节。他不仅喜欢看武侠小说,还翻译过《天龙八部》的一些章节。这些都为《盘龙》英译本的破茧化蝶埋好了伏笔。2014年12月22日他专为《盘龙》创办了“Wuxiaworld.com”网站,并受到读者的“追更”,到2016年末为止,该网站日均访问量达到上百万人次,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IP登录[4]18

四、《盘龙》外译走红海外对中国传统文学外译的启示

1关于翻译目的

我们从《盘龙》外译学到什么呢?RWX着手翻译《盘龙》时其实并未真正着意于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只是驱动于对文学的酷爱,在寻寻觅觅、读读写写中,自觉很“爽”,才玩起网络文学的翻译。在翻译过程中他得到了广大外国《盘龙》粉丝的捐赠,更加坚定了译完《盘龙》的决心。国外网友评论说:“真是一次美妙的阅读过程!”“让我第一次接触中文小说!”“写得真好哇,读得真爽哇!”“我想学中文!”可见《盘龙》英译倍受捧读,每天有一百多个国家的网友登录阅读,该网站已发展成为北美Alexa排名前1500名的大型网站。国外网友对“盘龙”的喜爱可见一斑,中华文化在一些国外网友心中日渐扎根。

相较而言,我们很多译者的翻译是受利益驱动。我们并不反对从翻译这种苦活中谋取一定的经济回报,但更主张培养我国学生对某种文体、主题的文本(如网络文学、中国经典文献)及其翻译的真正热爱,把翻译当作爱好、职业乃至事业。为什么翻译文学?或者说为什么翻译经典文学和网络文学?文学是很强的“软实力”,因为长期的文学外译渗透和影响可以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如果说乒乓球运动一度当作中国特色外交,那么中国文学更是重要的国际交往手段。王岳川指出,“发现东方,文化输出”是“文化战略核心”之一,而“实现'大国崛起’需普世化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14]43-49。中国文学不会自己走到世界各国,只有翻译一条路,而译作需凭借网络资源。网络资源因其即时性和便捷性而十分适于翻译文学(思想)的广泛传播[12]219

2关于译者

了好作品还需好译者。如前文所述,《盘龙》译者RWX是精通中英双语的华裔,也是武侠仙侠类中文小说的爱好者,多年从事外交工作,业余笔译不断,开阔的视野和自如驾驭中英双语的能力使得RWX的翻译水平很高,在网上积攒很多粉丝。《星辰变》的越南译者he-man向RWX推荐《盘龙》,RWX凭借多年阅读武侠小说的阅历,读后认为这本书“文笔很难跟金庸比,不过挺轻松挺好看的”。因此,RWX翻译《盘龙》完全是出于对武侠小说的个人爱好,就像霍克斯翻译《红楼梦》是“个人文学爱好使然,是单纯的私人化行为”[15]110。由此可见,RWX翻译《盘龙》未受任何社会政治因素的制约。这个民间译者虽从未接受正式的翻译或MTI训练,却具有不可小觑的“译力”和“译趣”。

中国传统经典外译译者多半得到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中国翻译研究院研究基金等的资助。译者一般会精挑细选要翻译的原作,如杨宪益夫妇翻译的《红楼梦》,吴国珍翻译的《大学》和《中庸》。另外一种情况是外国译者翻译,由于对中国文化了解不深,导致不少误译,或干脆大篇幅改写或删节,如葛浩文翻译的莫言小说,霍克斯翁婿翻译的《红楼梦》。译是译了,被外国读者接受了,但中国传统文化在书中大面积走样变形(如霍译中佛号翻译中多半难以寻觅佛教的踪影)。

互联网的普及迫使人们改革传统的翻译方式,因为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可以便捷、快速地获取与翻译相关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并且可以和网友一起讨论交流。因此,互联网使翻译思维呈现多样化和立体化,译者也遍及世界各地。另外一个翻译中国当代文学的网站“Paper Republic”正是利用了网络的优势,把散居全世界的中国当代文学译者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翻译和传播中国当代文学的国际力量[16]31。迟子建曾说:“中国文学要想真正得到世界的认可,需要一批热爱中国文学,熟悉当代中国的译者。”

新时代的翻译,一方面要有许渊冲和赵彦春这样资深的译家,担当起传统经典文学翻译的重任,不仅使国外读者“悦读”,而且还能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向外传播和发扬光大。另一方面,我们要“重视互联网这个平台,鼓励民间外译”[17]81。要通过多种渠道让真正喜欢中国文学的译者译出中国文学的风采和精髓,让中华优秀文化的种子撒播到世界各地,与世界其他优秀文化一起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

3关于翻译内容

中国传统或经典文学蕴含丰富的国学精华,其外译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我们要挖掘和甄别国学精粹,“把本民族的美好价值发掘出来,找到普世性、国际性文化共识框架,重新铸造经过现代性洗礼的中华新思想”[1]164,把节译版和全译版分别推介给世界上不同需求的读者。

单说通俗作品,由于易读有趣且面对普通大众,因此“通俗作品在文化和文学传播中”具有“超强作用”[17]82目前,网络文学的主要内容有宫斗、宅斗、仙侠、穿越、玄幻、历史、爱情等题材。创作者(和译者)应从玄幻小说《盘龙》那里得到启发。当然,由于自由创作,有些作品可能涉及敏感或低俗内容。因此需要实施适量管制,优选文质兼美、内容健康(即传播正能量、反思人类生存和命运、追求真善美)的作品进行外译。[18]9-10所以说,译什么的问题涉及国家机构的认知、管理和组织,也涉及作者和译者的文化自觉、品位和责任。至于传统典籍的外译,内容至上自然无过,但亦步亦趋、生搬硬套、因意害形(如以往的《三字经》英译,看不出是“三字”格的经)等译法值得反思。

4关于翻译方法

RWX对《盘龙》的翻译以意译为主,直译为辅,对内容和章节不作太多更改。有趣的是他对中国文化词的难译问题有独特的(处理)方法。例如,对东方玄幻(专有)名词,他不是直接或仅仅使用拼音或音译(因为过于异化且难读难懂):

(1)盘龙

译:盘龙, aka Panlong, aka Coiling Dragon, is a web novel by popular Chinese Xianxia (fantasy/kung fu) writer 'I Eat Tomatoes’(我吃西红柿)

(2)希尔曼(护卫队对长)

译:The leader’s name was Hillman (Xi’er’man).

(3)斗气存储于丹田。

译:The battle qi is stored in a fist-sized location directly beneath the navel.

(4)步入古屋,林雷便闻到一股**的味道,在墙角还有着密集的蛛网,还可以看到蜘蛛在上面攀爬着。

译:Immediately upon entering the room, a rotten scent wafted past Linley’s nose. Thick cobwebs could be seen in each corner, and spiders could even be seen clambering about.

中国人名、地名、特色文化词、粗俗语等等,都是令译者棘手的、啃不动的“坚果”。音译(玄奘大师的“五不翻”)?意译?译者进退两难。在《红楼梦》的人名英译中,杨氏夫妇用拼音,霍闵翁婿则用意译法、音译法、外来词替代等方法。如“紫鹃”,前者译为“Zijuan”,后者译为“Nightingale”。RWX却兼得杨氏的“鱼”和霍氏的“熊掌”。例(1)是整本小说的第一页第一句,里面出现“盘龙”“仙侠”“我吃西红柿”三个中文词(句)。书名《盘龙》译为“aka Panlong, aka Coiling Dragon”,这个“aka”是“also known as”的缩写,“Panlong”是汉语拼音,“Coiling Dragon”是直译。“仙侠”先用汉语拼音“Xianxia”,再用意译兼音译(fantasy/kung fu)译出。原作者名字先直译“I Eat Tomatoes”,后用旁注“我吃西红柿”补充。音译和意译结合,以意译为主,更兼网络方言的使用,以及字里行间的中华文化,虽不是译法的创新,而且还是“元素化的”“再中国化的表面现象”,但其“悦读”效果很好,对受众产生了潜移默化、具有获得感的文化影响。这样的翻译可能让外国读者爱上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字[1]165。从例(2)可见《盘龙》译者RWX对小说人名的翻译方法。原文有旁注,译文亦然。其旁注又是拼音或音译,又有像英语人名的“man”(如“Whitman”),俨然是英语固有名字,具有较强的代入感,因此读者不会滋生阅读抵触。从例(3)可见特色文化词的处理。原文有些词往往有原语文化特色,在目的语文化里却是(文化)“空白”(lacuna),如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名称。该例的“气、丹田”也是如此。RWX把“斗气”译为“battle”加音译“qi”,而“丹田”译为“a fist-sized location directly beneath the navel”,以方位转喻中医和道教术语。从例(4)可看出RWX对禁忌语或粗俗词的处理。这类词译或不译,音译或意译,如实翻译还是委婉化,都有问题。中文通俗小说经常出现“***”“XXX”类不方便明说的粗话、脏话即三星级以上的禁忌语词,对译者构成“译力”威胁。RWX根据语境线索,用明说的“a rotten scent”来转换晦涩的“一股**的味道”。网络小说的读者往往是年轻的网民,缺乏耐心,不愿常常翻阅工具书。RWX的译法易懂、易读,而且悦读。

文化派把翻译当作跨文化交流的事件,其成败只是部分地决定于语言之间的形义转换正误,更多地取决于“文化”交流效果[19]。我们要学习RWX翻译方法的不拘一格,思考他是如何让译文在网民中获得高效阅读的。当然,中国传统文学经典英译的目标读者未必都是网民,至少不能指望每个读者是在网上在线阅读。文学经典原文和译文的阅读缺乏“轻松性”因此算不上“悦读”,但我们还是能从《盘龙》英译得到一些暗示。例如,除了和《盘龙》一般灵活的翻译技巧,还可出版或刊登几种不同的译本,供选择或对比阅读。例如网上可同时刊登以往的《三字经》译本和赵彦春的三字格译本。

5关于出版方式

中国经典文学外译的出版以纸质发行方式为主,从出版到读者购买以至阅读需要很长的时间。《盘龙》则不然,汉语文本完成后不久,RWX在新建的平台“wuxiaworld.com”上连续发表译文。随译随读,对话感、时势感、亲近感很强。我们认为,传统文学经典的英译可以适当仿效《盘龙》英译,可以做到随写、随译、随发、随读,也即分节翻译和连载,在线发表和碎片(化)阅读。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希冀外国读者手捧中国国学经典的全译本,废寝忘食地读它七天七夜。随着机器翻译的普及,加上译者越来越多,水平越来越高,可以在第一时间机辅翻译(机器加人工翻译)并推出,在时机成熟时,展开译评和再译。这就为后期的纸质出版提供了质量保证。再者,可以考虑众筹出版(大众筹资、群众筹资),以及网页、博客和电子书店等途径的发表和发行,直至纸质出版。《乔布斯传》等多部书籍就是“众筹”翻译和出版的。

五、结  语

本文考察了网络小说《盘龙》英译走红国外的前因后果。RWX的特殊译者身份、特殊译笔、特殊努力、特殊渠道等等,都是其成功的有力推手。具体说来,RWX对译本受众的定位,对原文文本的选择,其自身的双语功底,其意译为主的翻译方法,以及网上发行的方式等等,是其译作走红的秘籍,都值得经典文学外译借鉴。

《盘龙》的英译至少给我们以下启示:

1

就国家层面翻译目的而言,既要重视经典文学外译对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作用,也不能忽略通俗文学甚至网络文学外译对中华文化中元素化和生活化内容的有效传播。就译者个人翻译目的而言,在追求一定经济利益的基础上,更应考虑如何再现中国元素,讲好中国故事。

2

就译者层面而言,国家不仅应培养国内大师级优秀译者,还应鼓励中外合作的翻译方式,更应利用网络渠道,鼓励和发动国内外的民间译者参与中华文化外译工作。

3

就翻译内容而言,既要有大部头经典作品外译,也要有短小精悍通俗文学的外译,以培养不同层次人群对中国文化的多品位喜爱和需求。但“当国家形象的构建与西方读者的接受发生错位之时,应积极调整外译选本策略”[20]。因此,应规避一些惊悚、艳情、秘闻等媚俗肤浅的通俗文学的外译,以免损害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

4

就翻译方式而言,提倡适合外国读者阅读习惯的意译,对于民族文化负载词,不能机械地音译或简单地意译,应根据语境采用合适的译法。

5

就出版传播而言,电子版先行是一种时代趋势。因其广泛性、先进性、时代性、快捷性,电子发行能在第一时间获得读者及其反馈,也有利于后期纸质版译文质量的提升。

(本文撰写过程得到徐玲玲和金子惜等的帮助,特此谢忱!)

注 释

①https://www.wsj.com/articles/online_fiction_becomes_chinese_cultural_force_1469035251

http://www.sohu.com/a/126755077_479634.

http://www.ltaaa.com/bbs/thread_377046_1_1.html.(见龙腾网转译的海外评论版)。

④http://www.china.com.cn/guoqing/2017_05/10/content_40780975.html.

⑤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1027/11/36963884_601755648.shtml.

⑥ 同上注。

⑦ 仿拟“中国”英语名中的“People’s Republic”,字面义为“纸张王国、纸国”,网上仿拟“乌托邦”译之为“纸托邦”。该网站现在的中文名称以及对外推介用名如微信公众号都是用“纸托邦”。

http://roll.sohu.com/20130201/n365260459.shtml.

参考 文 献

[1] 王岳川. “再中国化”: 中国文化世界化的重要途径[J].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16 (3): 164-165.

[2] 乔阳.中国网络文学在民间翻译组织下的“走出去”[J].福建质量管理, 2017 (11): 165-166.

[3] 许苗苗.网络文学: 驱动力量及其博弈制衡[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 2015 (2): 22-28.

[4] 董子铭,刘肖.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新途径:我国网络文学海外输出现状与思考[J].编辑之友, 2017 (8): 17-20.

[5] 邵燕君, 吉云飞. 美国网络小说“翻译组”与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去”:专访Wuxiaworld创始人RWX[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6 (6): 105-111.

[6] 郭竞. 也谈中国文学翻译出版“走出去”:以中国网络文学欧美热为例[J].出版广角, 2017 (3): 85-87.

[7]田小军, 夏宜君, 王洋. 网络文学“走出去”的时代机遇现实困境与发展建议[J]. 中国版权, 2017 (1): 22-26.

[8] 吉云飞. “征服北美,走向世界”: 老外为什么爱看中国网络小说?[J].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6(6): 112-120.

[9] 张艳琴.网络时代文学翻译读者角色的多重化[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7 (6): 15-19.

[10] Lugg, Alexander. Chinese online fiction: taste publics, entertainment, and candle in the tomb[J]. 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011 (2): 121-136.

[11] 李东杰, 周兴祖. 众筹出版翻译的质量控制问题思考[J].编辑之友, 2015 (4): 80-82.

[12] 许钧, 高方. 网络与文学翻译批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 (3): 216-220.

[13] 蔺志渊.网络环境下的翻译批评研究[J].时代文学, 2010 (2): 49-50.

[14] 王岳川.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普世化价值[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7 (2): 43-49.

[15] 张曼.杨宪益与霍克斯的译者主体性在英译本《红楼梦》中的体现[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6 (4): 109-114.

[16] 王祥兵.海外民间翻译力量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国际传播:以民间网络翻译组织Paper Republic为例[J].中国翻译, 2015 (5): 46-52.

[17] 韩子满.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非文学思维[J].山东外语教学, 2015 (6): 77-84.

[18] 庄庸. 网络文学“中国名编辑”如何诞生:《意见》对网络文学编辑再造和重塑思路[J]. 中国出版, 2015 (4): 7-11.

[19] 侯国金. 翻译研究的语言派和文化派之间的调停[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131-142.

[20] 张婷.《中国文学》(1985—1991)的国家形象建构:以阿城作品的介为例[J].语教学, 2017 (3): 96-106.

这是国际汉学研究与数据库建设推送的第834篇文章。

-END-

国际汉学研究与数据库建设

开通于2017年3月9日

是一个开放的公众平台

更多大咖纷纷亮相

主编:李伟荣

编辑:王梦华

汉学 · 典籍 · 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言情“小甜饼”,非洲人民也喜欢
你看过英语版《盘龙》么?一批外国读者正在追中国网络小说丨读书者说
星辰大海|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
德庇时的汉学成就
20世纪汉语文学典籍海外英译的百年流变
德译本《红楼梦》的前世今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