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三帝国千吨级战车计划探秘(下篇:800毫米自行火炮)

1500-ton Self-Propelled 80cm Gun“Monster”

1500吨级800毫米自行火炮“怪兽”

“古斯塔夫”引发的臆想

P1500“怪兽”(Monster)是一种预研阶段的超重型自行火炮,其要旨是为克虏伯800毫米K(E)“古斯塔夫”(Gustav)列车炮提供一个机动平台,换句话说,一个机动化的巨炮。“古斯塔夫”还有一个我们更加熟悉的外号,就是“多拉”(Dora)火炮。一旦建成,这种巨型自行火炮将使“鼠”式坦克显得渺小,其尺寸甚至超过1000吨级的超级重型坦克“老鼠”。它的车长将达到42米,宽18米,高7米(火炮平放状态),重2500吨,装备250毫米前装甲和4台MAN公司的潜艇柴油机,最大时速15-20千米,以及超过100名操作人员。其主要武器将会是一门巨型800毫米K(E)火跑,口径比当时大多数坦克主炮大10倍,辅助武器为2门150毫米SFH18/1 L/30榴弹炮,以及数挺15毫米MG151/15机枪。


800毫米“古斯塔夫”列车炮的雄姿,即我们通常称谓的“多拉”火炮。

如何让这种大家伙动起来我们只能推测,运输时合理的做法是像“古斯塔夫”列车炮那样分解后由铁路运输,但是一旦它被组装起来并依靠自己的动力驶下铁路,事情就变得有趣了。就如所有超大型车辆一样,它的计划行进道路需要经过精心勘测。它会独占整条路的宽度,经道路驶过城镇无疑将会导致一次全城大翻修。河流不会构成什么问题,这台机器夸张的高度使它可以涉水通过相当深的河流。最大的难题是重心,顶部的炮管、炮尾、以及后座机构的重量使得它重心太高,侧倾的路面将会造成翻车,因而限制了它的行进。正如其它巨型地面车辆一样,它只是“可动”而无法做到“机动”。

虽然没有多少关于这种车辆的信息,但我们熟悉它预计要使用的主要武器--800毫米K(E)巨炮。尽管不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美国二战时期设计的“小大卫”迫击炮口径达到914毫米),也不是射程最远的火炮,但800毫米“古斯塔夫”列车炮却是人类制造的体积最大、重量最重、摧毁力最为强大的火炮。它投入使用的次数极其有限,唯一一次实战中大发神威是1942年在克里米亚半岛(Crimea)轰击塞瓦斯托波尔(Sevastopol),另一次是1944年计划炮轰华沙(Warsaw),但没有实现(今日的华沙军事博物馆中展出有一发“古斯塔夫”的800毫米炮弹,使得有些资料误称它轰击过华沙)。由于太过庞大,“古斯塔夫”无法整体运输,只能被拆解分装在多节列车车厢上。在为期数周的组装开始前,部队必须在通向预计开火地点的铁路旁并列铺设一条新的铁路,因为“古斯塔夫”的巨大重量和体型需要双排铁路进行运输。此外在预计的组装地点还要配备可移动的跨装起重机,以及起重机所用的铁轨。之后两节20轮轴的超长平板车厢会转轨到这段并排铁路上,并列对齐连接起来,只有到这时吊车才可以将巨大的组件吊装到上面,组装工作才真正开始。一旦完成,重达1350吨的“古斯塔夫”将形成一幅壮观的景象,全长达到47.3米,高11.6米,宽7.1米,光是炮管就有100吨重、32.48米长,可以将重达7.1吨的穿甲弹发射到38千米之外,或是将4.8吨的高爆弹发射到48千米之外。作为一种攻城巨炮它的威力无需置疑,但即使是其制造者克虏伯公司也不得不承认,它作为研究工具的价值要远比作为实战武器更大。

上两图是“古斯塔夫”与设想中的P1500“怪兽”从正面同一角度的比较图,如果“怪兽”采用和“古斯塔夫”一样的宽度,那么它的行驶性能将非常糟糕。

这给了我们一些关于这个号称1500吨级,极其形象地被军备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命名为“怪兽”的车辆一些启示。也许它被设计作为更好的利用“古斯塔夫”的方式,或者仅仅是将重型火炮自行化的政策执行得过广,打算给“古斯塔夫”也按上履带。对此,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热心研究者卡尔·霍瓦特(Karl Horvat)画出了草图,并对P1500“怪兽”的诸多特性进行了推论,虽然其中含有一些不够合理或牵强附会的内容,但整体而言依旧相当有趣:

为何我们不能简单地成比例放大一种装甲车辆的设计?其中一个原因是对地面的压强。只要知道了一种车辆的重量和履带接地面积,你就能非常轻松地算出它的单位压强。简单来说,重量与体积成比例,或者说与车辆尺寸成立方比,而履带接地面积则与尺寸成平方比。如果我们将一种战车尺寸增大一倍,它的重量会是原来的8倍,而履带面积只会是原来的4倍,这样它的对地压强就是原来的2倍。同时悬挂装置、轮轴、还有其它所有东西所受的压力也都倍增,这就是为什么大象的腿要比火烈鸟的腿粗很多的原因。

轻型履带车辆(比如布伦机枪车),只需要两条看起来很可笑的窄履带。随着车辆重量增加,相应的履带宽度也要增加。“百人队长”坦克的履带宽大约占车宽的40%,对于188吨重的“鼠”式坦克,这个数字上升到了66%(车宽的三分之二),事实上“鼠”式坦克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履带宽度与车宽的比例。

要想让800毫米火炮具有自行能力,这个“怪物”的重量肯定会超过铁路上“古斯塔夫”的1350吨,我们暂且保守将其定为1500吨。假设这种1500吨自行火炮履带所承受的压强是每平方厘米1.2千克,这个数字介于“百人队长”和“鼠”式之间,听起来还不算离谱,于是我们可以利用压强和重量计算出它所需要的履带接地面积。如果我们设想中的自行火炮大概是6米宽,和“古斯塔夫”所用的铁路版底盘一样(实际上“古斯塔夫”的宽度是7.1米—编者注),为保持行驶性它的高度上限也大致如此,那么推算结果是这头巨兽的履带接地长度需要达到26-27米,履带宽度需要达到车宽的80%,即每条履带宽约为2.4米。这样一辆车首先面临一个问题,它没法转向。

履带式车辆车长越短,它的履带接地长度就越短,转向所需要克服的阻力也就越小。此外履带越宽,履带外侧能产生的转矩就越大,这样车辆才能克服履带阻力进行转向。一个履带式车辆设计的重要指标就是履带接地长与两条履带中线间距的比值,通常这个值是2:1,而在1500吨自行火炮上这个数值是7.5:1,这太可怕了。一项解决办法是使用多履带式底盘,装上4条或6条履带,在每条履带都可以单独运转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转向,但这种设计导致的结果是车辆的宽度明显会大大超过6米,车辆的总尺寸也会因此而大幅攀升。因此我觉得德国人设计中的尺寸比较合理,车体长42米,宽18米,高7米,即使在车重达到2500吨的情况下,只装有4条各宽1.2米的履带(总宽度4.8米),那么该车也会保持较好的行驶能力。

如果使用4条履带,那么就得与4台U艇柴油机相对应。所有波舍尔重型坦克都是采用电力驱动,而且人们也很难想象有其它方式能够匹配这种庞然大物。在U艇中,柴油机既用作发动机也用作发电机,但是在这种1500吨车辆身上,它们将只被用作发电机。符合逻辑的方式是每台柴油机各驱动一台电动机,用以带动4个履带行走系统中的一个。当然柴油机和电动机可以被安装在车内任何地方,因为这些行走系统并不需要任何机械传动装置。至于其它信息则较难与这张草图相符合,我还不清楚那两个各装一门150毫米炮的炮塔会安在哪里。如果真按图所示,800毫米巨炮是以半藏式安装在车上,那么底盘上将没有空间来安装这两个炮塔。此外,如果这两个炮塔并排安装,那么为了避免碰撞,它们需要的间距也将远超6米。草图上所示的装载甲板以及其上进行装弹作业的人员都没有任何防护,当然他们在对那些距离极远的目标进行射击时也不需要这些。最令人困惑的是厚达250毫米的前装甲,这种车辆有如此程度的正面装甲防护只能证明它能用来进行直瞄射击,换句话说它可以被视为是一辆坦克而不是一辆自行火炮。

我的草图上还显示列车炮“古斯塔夫”版的弹药起重机被保留了下来,而没有像一般自行火炮一样自带一些备弹。列车炮是由它所处的铁路供给弹药,这种方式在1500吨自行火炮行至远离铁路后将没有任何作用。我估计德国人会用一种供弹车,一次一枚地将800毫米炮弹运给起重机,可能会是“卡尔”自行臼炮所使用的四号坦克底盘供弹车,也可能是其它底盘改造而来的供弹车。除此以外估计还会有大批其它随同车辆,包括火控和通信车辆、自行高炮、炊事车等等。


澳大利亚研究者卡尔·霍瓦特画出的P1500“怪兽”草图,采用4条各宽3米的履带,履带的总宽度达到12米,旁边还有一辆虎王坦克和一辆运送补给品的卡车。


射击时,“怪兽”会在四周放下固定支架,以抵消800毫米巨炮的后座力,车体后部的吊车正从半履带弹药车上吊送炮弹,注意车上的2门150毫米副炮。

“原子多拉”?

众所周知,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致力于原子弹的研究,盟军也专门派出特工人员破坏了德国人在挪威的重水工厂。二战之后,美国人搞出了能发射小型核炮弹的280毫米M65原子大炮“原子安妮”(Atomic Annie)。因此,有人自然会将P1500“怪兽”和德国的核武器工程联系起来,认为德国的800毫米自行火炮也可能作为发射原子炮弹的平台。


美国人的原子大炮,280毫米M65“原子安妮”。

1978年,美国国家安全局解密了一篇报告,内容是一份二战期间被截获并破译的电文,由日本位于斯德哥尔摩的大使馆发往东京,该电文被简单地标以“关于原子裂变炸弹的报告”的标题。以下为电报内容:

这种炸弹的效能绝对是革命性的,将会完全推翻迄今为止所建立的常规战争法则。在此我将所有有关这种“原子裂变炸弹”的报告发送与你。

据证实,1943年6月,德国军队曾在库尔斯克东南方150千米处与俄国人的作战中使用了一种全新的武器。他们只用了很少几颗炸弹(每个约5千克重)就将俄国人的整个第19步兵团从地面上抹掉。在以上事件发生现场目睹了结果的一名德军中校陈述(他曾在俄国服役,后被派遣到匈牙利做顾问):“所有在那个地区的人和马都被爆炸烧成了焦炭,甚至连他们携带的弹药都被引爆。”

此外事实表明德国人也曾在克里米亚试验过这种武器,当时俄国人声称这是一种毒气,并且抗议说如果德国人再次使用,他们也会以毒气回击。另外在1943年10月至11月15日间,伦敦因一种不明武器的攻击而遭受了重大人员和企业建筑损失。通过最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英美杂志上的有关这种新式武器的文章,显而易见可以发现连我们的敌人都开始了对这种武器的研究。

在以这些报告为基础进行总结后,我确信对当前大战最为重要的科技突破就是制造出原子裂变炸弹。因此,所有主要国家都试图通过研究使这种武器加速实战化。我的意见是,我们应尽快达到这一步。以下是一些我所了解的技术资料:

最近,英国政府曾对国民进行过警告,说他们可能遭受德国原子裂变炸弹的攻击。美国军方也曾警告说美国东海岸可能会遭受某种携带原子裂变炸弹的飞弹的盲目攻击,这种飞弹被认为会是德国V-3飞弹。细节方面,这种武器的工作原理是使由重水中分离的重氢原子核产生爆炸。德国人在挪威尤坎(Rjukan)附近拥有一个为此用途的大型工厂,英国飞机曾多次对它进行轰炸。

当然,此前也曾有过大量成功地对特定原子进行轰击的例子。但是就如所有这些实践所证明的,它们无法使大团原子产生分裂,即是说人们需要单个地破坏每个原子的电子轨道。另一方面,德国人所用的这种材料拥有比其它物质大得多的比重,曾有人提到这就好像是天狼星和其它白矮星的情况,它们的比重达到普通物质的成千上万倍,每立方英寸的质量超过1吨。

通常情况下,原子无法压缩到原子核大小。但是白矮星巨大的引力和超高的温度破坏了原子结构,而这种炸弹正是通过这种原理释放原子能产生爆炸。此外,这种星体的表面还会产生辐射,这是由组成星体的原子那仅存的、体积微小的原子核所释放。据一些英文报纸称,德国人所用的原子裂变设备是诺依曼(Neuman)分裂器。巨大的能量被轰入原子中心,由此产生的原子压力达数千吨每平方英寸。该仪器可以使诸如铀之类的元素那不稳定的原子产生分裂,这意味着拥有了大量爆发性的原子能。


P1500“怪兽”发射炮弹时的景象可谓是石破天惊,如果它能发射800毫米的核炮弹,威力肯定超过280毫米的“原子安妮”。

报告结尾显示了这段原文为日文的电文在1944年12月12日从斯德哥尔摩发往东京的途中被美国情报部门截获,1944年12月14日被翻译成英文。这份早于阿登战役发起前几天被记录下的文件肯定使盟军情报人员在战争期间和战后都感到冷汗直流。很显然这名位于斯德哥尔摩的日本派员对原子分裂的原理一头雾水,并对各种武器和物理学知识也是一知半解。但一位专门研究800毫米“古斯塔夫”巨炮的专家加里·齐默尔(Gary Zimmer)认为这份文件拥有一些令人震惊的信息:

(1)根据报告,德国人曾在东线使用过某种大型杀伤性武器,但是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在西线使用。文件所提到的区域是库尔斯克东南,大约位于德军攻势的右钳部,时间应该是1943年7月,而不是6月。另一个地点是克里米亚半岛,但唯一在克里米亚展开的大型作战是1942年德军的大规模炮击,时间恐怕不得不退回到1942年。如果电文记述属实,我们就不得不重新审视下德军对苏联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围攻,这场战争中最大规模之一的炮轰。

这场攻城战由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大将(Erich von Manstein,后晋升元帅)指挥的第11集团军发动。曼施坦因从欧洲搜集了1300多门各国制造的火炮,组成了史上最大的重型和巨型火炮群,之后他用这支恐怖的火力24小时不停地轰击塞瓦斯托波尔,将这座城市变成了废土。这些火炮中并不全是普通的重炮,在尼曼上校(Nieman)的特别指挥下,两个迫击炮团(第1重型迫击炮团和第70迫击炮团)外加第1和第4迫击炮营被集中在了要塞正面。总共有21个炮连的576门火炮,其中包括了第1重型迫击炮团能发射高爆弹和燃烧弹的280毫米和305毫米臼炮。

然而这些巨兽远远不是部署在塞瓦斯托波尔最大的火炮,数门420毫米“大贝尔塔”(Big Bertha)克虏伯重炮以及它们那些在奥匈帝国时期斯柯达公司生产的同伴被聚集起来对付苏联要塞。另外还有更重型的“卡尔”(Karl)自行臼炮,这种600毫米口径的重型臼炮每发炮弹就超过2吨重。但是甚至是“卡尔”都不能给这些重炮画上句号,一门更加巨型的火炮被部署在了巴赫奇萨赖(Bakhchisaray,古时鞑靼人可汗的居所“花园之宫”),这就是“古斯塔夫”巨炮。它的口径达到了800毫米,运输它足足需要60个车皮,它那32米长的炮管一次可以将4.8吨的高爆炮弹发射到48千米之外,或者将7.1吨重的穿甲弹发射到38千米远的地方。炮弹全长分别为8.2米和6.8米,竖起来超过两层楼高。


组装中的800毫米“古斯塔夫”巨炮,它是1942年德军围攻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期间最大的明星,这也是它唯一一次参加实战行动。

数据显示对这些家伙而言,常规火炮的体积被增大到了巨型,甚至是超巨型的地步,以至于人们会质疑建造这些东西是否值得。而实战中,“古斯塔夫”发射的一发炮弹就摧毁了塞瓦斯托波尔席费尔拉亚湾的一个地下军火库,后者位于地下30米深。

这些细节有什么意义?首先请注意引用中提到的“燃烧弹”,德军在塞瓦斯托波尔曾使用过这种并不常见的武器,并由庞大但仍算常规火炮的巨炮发射。德军确实拥有这种炮弹,经常在东线使用并且效果不俗。也许德军还有威力更可怕的武器?确实,德国人曾开发过一种炸弹,相当于现代云爆弹的雏形,这是一种具有战术核武器威力的常规炸弹。由于这种炸弹的重量过大,而德国人又缺乏用来投放它们的重型飞机,因此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即德国人使用超级巨炮来发射它们。这也能解释那位日本武官的电文中阐述的另一个奇怪现象:德国人显然没有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攻击城市,而是将它们用来对付处于巨炮射程内的军事目标。

(2)这名日本派员重点指出,德国人也许正在加紧研究原子武器。绝望之下,苏联人表示如果德国人不立即停止使用这种武器,他们将使用毒气回击。苏联人最终耸人听闻地称这种武器是某种“毒气”,这要么是用来掩盖真相的宣传,要么就是由那些不知道被何种武器攻击的苏联士兵的报告误导所致。“烧焦的尸体”以及弹药被引爆表明这显然不是传统常规武器,云爆弹也许能解释烧焦的尸体。弹药引爆也许是由这种炸弹所产生的高热造成的,特有的高热所导致的放射性烧伤也许被苏联士兵和军官误认为是毒气造成的,他们很可能既不了解核能也不清楚毒气的效果。

(3)据日本人的电文所述,德国人所掌握的技术知识似乎与天狼星有某种联系,并且这些知识中涉及到了某种外星超高密度物质。即使放在今天,这种说法也很缺乏可信性。正是这最后一条将我们引向了战时德国那神秘、隐蔽、而又超出想象的秘密武器研究。只要日本人的陈述有部分属实,那就意味着纳粹政权曾用某种非常奇特的方式将物理与神秘学相糅合,投入某种高度机密的工作。对那些熟悉吉萨金字塔群(Giza Necropolis)的非传统研究者而言,提到天狼星会使他们立刻联想到埃及宗教,其中对死亡的专注,冥府之神的神话,以及天狼星星系。尤其引人注意的是,这名日本使节所描述的这种材料密度极大,非常类似战后理论物理中的一种概念—“暗物质”。即使这种材料真的存在,显然他在报告中也过于高估了其质量,即便如此,这种材料的密度也远高于一般物质。

德国人最终在制造原子弹的竞争中落败于美国,不过我们并不排除这种可能:如果第三帝国的历史得以延续,聪明的德国设计师真能制造出适合800毫米K(E)火炮的核炮弹,那么“原子多拉”就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幻想。


“原子安妮”发射战术核炮弹的场景图,如果德国人掌握这项技术,盟军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则要付出更加惨痛的代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德国火炮 800毫米的“古斯塔夫”(多拉炮)列车炮
炮弹可以打穿七米厚的混凝土墙,单是融化炮管足足用了7天7夜
俄罗斯新一代自行火炮代表:2S42“莲花”自行迫击炮
M107型175毫米自行火炮
二战兵器全集|德军装甲师师属炮兵中坚,“大黄蜂”自行榴弹炮
世界兵器大观:法兰西别出心裁的设计,“凯撒”车载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