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宇宙的尽头在哪里?关于宇宙大爆炸的两个问题

为了了解宇宙,路上读书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极简宇宙史》。

上一期文章《对宇宙认识的描述,还是中国古人的思考最深刻》(点击蓝字阅读),带领大家来一场太空旅行。帮助大家从宏观上认识宇宙,这一次,我们把目光转向微观的量子世界。

1. 遁入量子世界

在探索宇宙之前,我们先去微观的量子世界探索一番。因为只有明白一些量子世界中的规则,我们才有机会理解宇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量子力学就是描述微观物理世界的物理理论。我们知道,世间万物都由分子或者原子构成。

原子里面还可以再分,每一个原子都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占据了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除了氢原子之外,其他原子核里都有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就这样,质子挨着中子组成原子核,周围再绕着电子,就成了世间万物的组成单位。

问题是,为什么会这样呢?既然电子并没有紧紧地粘在原子核上,甚至连原子核也不是密不可分的整体,那它们是如何保持结构稳定的呢?电子和原子核之间正负电荷互相吸引,这种吸引力叫做电磁力

不过,假如你能无限缩小,缩到比原子还小,可能会对电磁力有更深刻的了解。在这个尺度,你不但能看到原子核和电子,还能看到许多闪闪发亮的小颗粒,它们活跃在两个相互吸引的物体之间,把二者拉在一起。

这些小颗粒叫做虚光子,顾名思义,它们生于虚空,又很快消散在虚空之中,它们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携带电磁力,充斥着虚光子的地方会形成一个电磁场。

这就是量子的世界。

你决定继续进原子核里面看看,这里有带正电荷的质子,它里面竟然还有三个长得很像但又不完全一样的粒子,它们叫“夸克”。你盯着夸克仔细地观察一番,感觉它们似乎被一种奇怪的力束缚在一起。这是另一种量子场:强核力,而承载着这些力的量子被称为胶子。

为了方便理解,大家可以把质子想象成“牢房”,每个牢房里关着三个夸克“囚犯”,胶子就像是囚犯身上的“镣铐”,把它们绑在一起。除了质子之外,原子核里还有不带电的中子,它们也像“牢房”,只不过里面关的夸克类型不同罢了。照这么看,原子核就像一个大监狱,那谁又来维持各个牢房之间的稳定呢?答案就是承担“监狱守卫”的介子,它和牢房内部的胶子一起,靠强核力稳定着整个原子核。

既然有强核力,就有弱核力。强核力是夸克“监狱”的巡逻守卫,弱核力则是搞破坏的,这种力的携带者是W和Z玻色子,这两种粒子会改变夸克的性质,帮它们“越狱”。这样一来,原子核就会瓦解,质子和中子飞散开来,直到再次稳定,形成新的原子核。这个过程就是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这些作用力和粒子是如何塑造我们的宇宙呢?

2. 物质与能量的循环

我们继续量子世界之旅,这时,一个基本粒子出现在你身边,像一个圆滚滚的篮球,在你前面不远处有个球筐。于是你捡起这个粒子,“嗖”地一下投篮,这个粒子在空中划出一条弧线,技术不错,进球了!

这个粒子到底是怎样掉进球筐的呢?大家肯定会说,我眼看着它进去的,就那样进的呗!然而无论你用怎样精确的语言描述粒子的运动轨迹,都是不全面的。因为正确答案应该是,这个粒子会经历从你手里到球筐之间的所有可能路径,包括绕世界一圈再进球这种情况。

这就是量子世界的另一个奇特之处,粒子的自由运动有无限种可能。不过这些粒子非常害羞,只要你盯着它看,它就只会表现出一种固定的形态。你眼睛一移开,它就又会回到那种无限可能的状态。

也就是说,如果你闭着眼睛把粒子投出去,在那一刹那,它就开始迅速自我复制,它的身影会马上充满从你的手到球筐之间的所有时空。不难想象,在充满各种粒子的宇宙中,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真空”,在我们没注意到的某个角落,大量的粒子不断生成和湮灭,填塞着所有时空,直到被你注意到为止。

你在量子世界里继续走着,发现周围不仅会出现粒子,还会偶尔看到“凭空出现”的电子。它是从哪儿来的呢?答案是能量——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²,一些能量按照这个公式形成了有质量的电子,可是电子带的电荷又是哪儿来的呢?

其实,电子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跟它同时出现的还有一个叫“反电子”的粒子,如果正反电子对相遇,就会“啪”地一声撞在一起,消失不见,同时释放出能量。

能量聚合形成物质,物质分为正反,正反物质相遇就会湮灭——这就是能量-物质循环的方式。在某个遥远的星球,或许存在一个由反物质构成的世界,上面生活着一个反物质构成的你,假如你有一天真的能见到这个“反你”,记住,千万别跟他握手,否则你们俩可能会瞬间化作一道光,永远消失。

3. 墙外有墙

假如我们穿越了宇宙,来到宇宙尽头,你会遇到一堵无法穿越的墙,连光也不行,这堵墙叫“临界最后散射面”。如果你很好奇它的后面是什么,咱们还要再来一起旅行,沿着时间往回走。

逆转时光,你看到了恐龙灭绝,月球形成,地球形成,宇宙越来越小,那堵墙也变得越来越近。一转眼,你已经回到了一百三十七亿年前,跟今天冰冷漆黑的宇宙不同,那时候的宇宙不黑也不冷,虽然这里连恒星都没有,但整个宇宙各处闪着耀眼的光,它来自宇宙最初的原子——大部分是氢原子,以及小部分的氦原子。

然后,你又往前走了一亿年,到达了可见宇宙初生的那一年。这时候,那堵墙更近了,离你只有一光分的距离,还不到现在地球和太阳距离的八分之一。此时宇宙有三千摄氏度。

你继续向前走,穿过了那堵连光都无法穿过的墙。不出所料,你眼前一片漆黑,因为周围能量太多,光在这里没法前进。不过你惊讶地发现,墙外面是一个至少有三十八万年之久的古老空间。在这里,原子核还没来得及形成,氢原子和氦原子携带的电子还是自由的,在一个巨大的电磁场中,各种粒子来回碰撞,不停地相互转换。此时,周围的温度是五千摄氏度。

从这里开始,你又往前走了三十八万年,温度已经上升到了一千亿摄氏度。你发现原子核,还有里面的质子、中子全都土崩瓦解,强核力也失效了,大量的自由夸克在你的眼前飞舞,庞大而密集的能量就像是一锅巨大的浓汤。

随着你一秒一秒地走向时间的开端,周围的环境也在疯狂地变化。在能量如此多的情况下,物质、光和能量之间快速转换,已经几乎没有差别。整个世界都在摇晃,时空被引力扭曲得不成样子。你跌跌撞撞地前行,最终到达了目的地——被物理学家称为“时间与空间诞生的时刻”,这一刻只有一百万亿亿亿分之一秒。

此时,我们今天的庞大宇宙全被压缩在一个直径十米的空间里,温度已经高达一千亿亿亿摄氏度。在这里,没有夸克,也没有粒子,甚至连我们之前说过的各种作用力场都没有——它们都被统一成了一个量子场,叫做“大统一场”,唯独引力位于这个场之外。这一刻就是我们熟悉的“大爆炸”,从这时候开始,稠密的能量开始转化成粒子,最终形成如今的宇宙。

这就到头了吗?你试着又走了两步,发现好像还能往前走。可是,随着时间倒流,周围突然冷却下来,能量和物质都不见了,残存的能量构成了一个你从未见过的量子场,充斥着从未见过的基本粒子。直径十米的空间急剧收缩,最终成了一个只有质子体积几十亿分之一的小点,这个你从未见过的量子场叫做“暴胀场”。

也就是说,在一百万亿亿亿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宇宙从一个小点瞬间膨胀成一个直径十米的灼热球体,我们刚刚就反向经历了这个被称为“宇宙暴胀”的过程。在这个已经缩小成量子大小的宇宙中,你还想试着前行,可是发现已经做不到了。这里没有空间,没有时间,一切规则都不适用,时空旅行已经没有意义了。

这里就是宇宙的真正开端吗?很可惜,并不是,眼前又出现了一堵新的墙。只不过,构成这堵墙的并不是稠密的宇宙能量,也不是人类所知的任何物质,而是现代科学的局限。

4. 量子涨落与黑洞

在穿越时间之后,有两个问题还没解决。

首先,宇宙中会随机产生成对的粒子和反粒子,这些粒子对出现的地方和时间都有无限可能,这就是所谓的“量子涨落”。照这么说,宇宙的任何一点都可能存在无穷大的能量。无穷大的能量意味着巨大的引力效应,这还了得?那宇宙还不得塌了?

为了让问题更容易解释,理论学家们干脆不考虑引力,顺便把无穷大也去掉。这样一来,计算就没问题了,也能自圆其说了。

第一个问题是解决了,但还有另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现实世界中明明是有引力的,它怎么办呢?在我们刚才讨论量子场的时候,一直都在回避引力这个问题,即使是在宇宙原初时的大统一场中,引力都被排除在外。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是,引力没办法被量子化。

假设引力是一种量子场,那么它的基本粒子就是“引力子”,根据量子世界的规则,它可以在各处出现又消失,想想会发生什么?

首先,我们的时空会被弥散于各处的引力子分解成无数块割裂的碎片,时空不再连续;其次,如果我们考虑到量子运动的随机性,那我们生活的时空也会很随机,上一秒钟你还坐在家里看电视,下一秒中你可能在中世纪的欧洲做礼拜,再下一秒钟你可能出现在东汉末年的战场上……这不就乱套了?所以不行,我们只好把引力独立出来。

既然微观量子场论有道理,宏观的广义相对论也没错,这两个“看起来都对”的理论真的没办法统一起来吗?直到人们发现了黑洞。

在广义相对论的描述中,宇宙就像一张绷紧的橡皮薄膜,上面每一个有质量的物体都会让薄膜凹陷,凹陷得越厉害,引力就越大。

时空不会断裂,而是会形成一个“深坑”,在很小的空间里聚集巨大的能量和质量,这个“深坑”就是黑洞。黑洞的引力非常大,时空扭曲很严重,以至于连光都逃不出来。在这样一个密度巨大的领域,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失效了,我们不得不把头转向量子场论。

黑洞里面是什么样呢?假如你不幸掉进了黑洞,你的时间会静止,你的身体会在巨大的引力作用下分解,直到每一个基本粒子都获得自由,产生一个量子化的你。具有了量子的特征,你就可以凭空出现在任何一个地方,还会被转化为能量流喷射出来。每喷射出一点能量,黑洞就会损失一点质量,就这样,一个黑洞会在漫长的时间中,慢慢地变小、死亡,这就是所谓的“黑洞蒸发”。

我们刚刚说的这个过程,还没有实验证实。物理学家霍金也只是通过计算预测了黑洞蒸发的存在,至于它到底对不对,可能要很久以后才知道了。

5. 多重宇宙与弦理论

科幻作品里面,经常会有“平行宇宙”的情节。我们能看到的这个宇宙,会不会还有其他宇宙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需要重新回到宇宙产生的那一刻,重新经历一遍宇宙暴胀的过程。在极短的时间内,比质点还小的宇宙膨胀到直径十米的球体。可想而知,膨胀的速度非常快,甚至比光速还快。

在暴胀场中,宇宙以超过光速的速度膨胀。在这样的高速状态下,连量子涨落都跟不上宇宙膨胀的速度,本应不断快速出现又消失的粒子被“冻结”在暴胀场中,导致原本均匀的宇宙空间变得坑坑洼洼。

科学家们观测到了这种量子层面的差异,他们认为,正是这种粒子的不均匀分布造成了物质的聚合,产生了星系和我们生活的世界。

除此之外,科学家们还证实了暴胀场的存在。他们认为,在宇宙产生后八十亿年的时候,那会儿还没有地球,暴胀场和它里面的粒子短暂苏醒过,促成了宇宙的又一次膨胀,最终让宇宙能像现在这样永远膨胀下去。

量子世界,有无限种可能,出现过一次的东西,就可能出现过无数次。

既然暴胀场具备量子场的特性,那么它的基本粒子就可以随时随地苏醒,并产生局部空间的暴胀。这种暴胀的后果,就是再产生一个宇宙“气泡”。再进一步说,根据量子理论,应该有着无数个气泡宇宙,甚至连我们生存的这个宇宙,都只是这些气泡宇宙中的一个!这就是所谓的“多重宇宙”理论。

我们从宇宙、星系、星球,说到了原子、分子还有其中更基本的粒子,所有的这些我们都能用肉眼观察到,或者用仪器探测到。那么再小一点呢?比量子还小的是什么呢?

理论物理学家认为,在比量子更小的尺度上,存在着特殊的两种“弦”:一种开放,就像鞋带;另一种闭合,像系好的鞋带。它们不停地振动,开放的弦产生虚光子形成电磁力,闭合的弦振动产生引力,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弦理论”。

按照科学家的预测,弦只存在于十维空间里,我们这些三维生物根本无法理解十维空间,但它的确存在。既然弦的振动产生了我们这个三维的世界,那另外七维的振动也会产生其他的世界。物理学家认为,这些世界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界限。也许有一天,我们也能进入一个更高维度的空间。

到这里,我们的宇宙之旅就告一段落了。探索宇宙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从古到今,我们对宇宙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伴随着科技发展的,人们提出过无数的理论,又无数次被证实或者推翻,不论是牛顿力学、相对论,还是黑洞理论、弦理论。新的理论从枯燥的算式中不断产生,而这些数字将带我们走向未知的领域。在将来,关于宇宙的理论会越来越准确,宇宙的面目也会越来越清晰。

编辑|凉山

排版|凉山

路上读书:全球名校博士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给一些关于量子方面的知识?
高鹏《从量子到宇宙:颠覆人类认知的科学之旅》笔记
复盘
量子、原子、玻色子、费米子、夸克等各种“粒子”到底有啥区别?
北京天文馆 天文学词典
量子力学研究到夸克就研究不下去了?夸克是最小的物质,不能再小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