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朱成碧笑春风:《我的姐姐》让我感到困惑的事

四月院线新片《我的姐姐》票房十倍于《第十一回》,张子枫的号召力已经能完爆周迅了?

要论口碑,后者的豆瓣评分还高出前者0.3分呢,在微博上的大V推荐度后者也略略领先。

在导演声望、主角名气、奖项加持、影迷口碑都落下风的情况下,《我的姐姐》靠家庭题材达成碾压之势,惊不惊吓,意不意外?

都不是商业大片,于是故事显得那么重要。

“重男轻女”是中国社会经久不息的痛点,极易成为话题。《我的姐姐》抓住了这个密钥。

《欢乐颂》、《都挺好》、《安家》等爆款电视剧都曾因相关情节引发热议、上过热搜,但也都因为情节编织的极端或刻意遭到过质疑。

观众也是需要被教育的,只不过教材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看得多了、听得多了,审美力和辨别力会有提升。于是观众逐渐认识到,一方面编剧以收视率和热度为目的而煽动观众情绪是有套路或者法宝的,其中就包括安排重男轻女、父母皆祸害、正室斗小三等情节;另一方面,一些影视剧里某些具体情节因为有话题性上了热搜,但不代表整部剧的品质水平。

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起施行过很长时间计划生育国策,导致了几代独生子女,“重男轻女”似乎可能是8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比较共情。

但国情使然,部分地区即使超生被罚还是要生,此时期仍有多子女家庭,“重男轻女”在这些家庭或许更严重了。

2015年10月起国家全面放开二孩,多子女家庭又再兴盛起来,可以想见,“重男轻女”的问题未来还会延续。

所以说“重男轻女”在中国是个很有生命力的社会议题。而随着这几年女权思潮激荡,众多女性面对“重男轻女”很有发声意愿。

豆瓣上《我的姐姐》有近5万条短评和2500多篇影评(《第十一回》则是近2.6万条、近700),目力所及大多是女性观众的口吻。

对一个话题有发声意愿,自然对拍这个话题的电影更有观影意愿,于是就跟高票房对应上了。

《我的姐姐》的主线剧情就是呈现一个选择困境:父母去世后,二十出头的姐姐面对“考研去北京”还是“抚养幼弟”遭遇天人交战。

姐姐是小女孩的时候国家还在计划生育,父母为了再生一个儿子甚至会编造姐姐有残疾的谎言,但姐姐在调查员家访时露馅了,引起父亲震怒。这给姐姐留下了心理创伤,并在此后的人生因为隔阂而叛逆。

姐姐上了大学,国家放开二孩,父母还是要了二胎生下弟弟,父女关系愈发疏远。而姐姐的高考志愿也是被父母篡改的,从临床医学改念护士专业,父母只是想姐姐早点出社会。姐姐和原生家庭的矛盾更深,很少回家,也不问家里要钱,再辛苦也是自己苦捱。

父母葬礼之前,姐姐和弟弟也没见过几面。父母去世后,亲戚都对姐姐施压,想逼姐姐承担起养育弟弟的责任,但姐姐也很刚,既然舅舅不靠谱、姑姑也分身乏术,那么即使送弟弟被领养,也一心要离开家乡去北京读研。

电影里的姐姐原来是非常坚定个人追求,即使和亲戚交恶、即使和男友分手,也要朝目标狂奔去,一副大女主的决绝气质。但随着和弟弟的相处,“血浓于水”的亲情羁绊还是逐渐发挥威力,姐姐动摇了,似乎又要走上姑姑走过的为弟牺牲的老路。

姐弟情是很能吸引我的题材,因为我也有姐姐,但看完《我的姐姐》并没有强烈勾起我回忆我的姐弟往事,而是心绪被几点困惑缠住。若观众纠结于剧情逻辑,于是共情展开得并不充分,感动度也就减损了几分。

1、街头发生车祸,姐姐的父母当场身亡,交警抵达现场,通过父亲手机通话纪录联系到女儿,当父母遗体还没运上救护车,女儿就已身处现场。是事故现场处理速度太慢,还是女儿行动飞速?

2、父母身亡,姐姐已成年,而且有姑姑、舅舅等亲戚在世,读幼儿园的弟弟可以被送领养吗,中国法律是可以的吗?

3、被父母宠爱的当代城市男童(电影故事发生地在成都),一方面他不懂人事,参加了葬礼、亲人交谈没有避讳、家里餐桌上就摆有父母遗照的情况下,依旧不懂死亡的含义;但一方面他又能人小鬼大地说出“(姐姐)你跟妈妈一个味道”、“你等等我(长大)不行吗”、“可是我只有(姐姐)你了”等戳人话语。这样的幼儿园弟弟真的存在吗?

4、全片是姐姐视角,但片名《我的姐姐》是弟弟口吻,所以为什么不叫《我是姐姐》更名副其实?

第1点,姐姐站在车祸现场,目睹父母遗体离去,几个表情特写、几个对比镜头,显然很好营造戏剧气氛,所以罔顾了现实的可能性。

第2点,专门去查了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发现今年元旦起已废止,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所涵盖。法典里并无明确答案,但在微博上看到有律师答疑:如果父母死亡,依次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兄姐承担养育责任,若祖父母不具有能力,姐姐应承担该义务,姐姐在个人选择和法定义务之间应该首先尽法定义务。

第3点,我只能理解为是编剧精心并精准输出的台词。戏里一步步动摇姐姐的心境,戏外瞬间煽动观众的情绪。

第4点,据说原剧本是叫《踢皮球》,作为电影名确实比较混沌不够抓人,看来导演最后是在不够直接和不够严谨之间,选择了后者。

女导演拍女性题材,常常成于细腻也败于细腻,如果女导演又是个新导演,那就更可能不擅做减法,叙事沉溺在情绪抒发里,加了太多闲笔,煽情也太猛。

《我的姐姐》很有社会价值,抛出一个群体性困境,引发社会性讨论。但影片的艺术水准却崩了,至少配不上它的社会价值。姐姐被法律和亲情责任束缚,挣扎良久后放弃一直以来的个人追求,这是符合民族性格传统的,此前也被很多影视作品呈现过了,在女权的时代思潮下诞生的《我的姐姐》却没能拍出另一种路径选择,像是“为自己而活”的旗帜事先张扬了半天,最后还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要是拍“扶弟魔”这种人生路径,姑妈那条故事线倒是更有挖掘价值。朱媛媛饰演姑妈,演得非常好,她在《送你一朵小红花》里演妈妈也让人印象深刻。

姑妈故事更有时代烙印,拍出让当代的人看看,“时代中的一粒灰,落在个人那里,可能就是一座山”,姑妈的选择我们可能会心疼可能更好理解。而姐姐最后的选择虽然在影片结尾是暧昧处理,但那种动摇就足以让人泄气,观众的情绪可能更接近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那种感觉。

《我的姐姐》这部电影以及片中姐姐的故事,两面评价在人间。其实我很想提醒姐姐,你带着弟弟从领养家庭逃离时忘记拿上银行卡了,还有,北京院校医学专业的研究生不是那么好考啦,未必能考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被《我的姐姐》洗脑,劝你做个“狠心人”好好活下去
更该去看《我的姐姐》的,是广大男性
《我的姐姐》:姐姐难当
《我的姐姐》撕开二胎家庭残酷真相:父母偏心,对孩子的伤害是一辈子的!
做独立女性,不是叫你六亲不认
我对“父母死后把两套房子拿走,把两岁弟弟送养”这事儿的看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