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镇江这个园子,是《梦溪笔谈》的诞生地,可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梦溪园沈括故居位于镇江市梦溪园巷21号,占地面积近2亩,是北宋进步政治家、著名科学家沈括晚年的居所,1985年被镇江市人民政府列为“镇江市文保单位”。

沈括在梦溪园中居住8年,撰成科学巨著《梦溪笔谈》,在中国科技史乃至世界科技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沈括“科学巨匠”形象的孕育、催生之地,梦溪园寄托了我们对沈括的深切敬仰和对科学的无限崇尚之情。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1.1世宦经历

沈括(1032-1096),字存中,自号梦溪丈人,杭州钱塘县人。沈括在宦海沉浮近30年,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最终结局落寞。

其历官轨迹是:至和元年(1054),以父荫初仕为海州沭阳县(今江苏沭阳县)主簿,从此踏入官场。第二年又代理东海县令。

沈括任主簿一职近10年,辛勤劳苦,但因没有进士“出身”而无法得到提拔,因此他在嘉佑六年(1061)辞职,客居其兄沈批任县令的宣州宁国县,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嘉祐七年(1062)秋,沈括来到苏州母舅家,参加了当地的发解试,结果名列第一(解元)。翌年春,又在京师开封举行的礼部省试中及第。沈括中进士后,于治平元年(1064)得授扬州司理参军。

第二年,沈括在时任淮南路转运使张蒭(后来成为沈括的岳父)的赏识和推荐下,得以赴京任编校昭文馆书籍,又迁馆阁校勘,从此步入“馆职”行列。馆职是北宋前期文臣视为荣耀的清要之选,一经此职,提拔迅速,仕途通畅。

熙宁四年(1071)十一月,沈括担任检正中书刑房公事。这是熙宁变法期间新创设的一个职位,负责全国刑法方面的事务,是宰相的属官。沈括能够担任这一职务,表明他此时受到宋神宗和王安石的信任与重用,成为变法的骨干力量。

这一时期,沈括职务变动频繁,公务繁忙,“兼提举司天监”“相度两浙农田水利、差役等事”“察访河北西部”“提举河北西路义勇、保甲”“兼判军器监”、与辽使谈判边界、出使辽国等,职事范围涉及到天文历法、农业水利、军事外交、财政经济等方面,展现了其丰富的学识和出色的政治才干。

他的职位也越来越高,经由史馆检讨、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右正言、知制诰,直至拜翰林学士。熙宁八年(1075),宋神宗命沈括权发遣三司使(三司使号称“计相”,地位略低于参知政事),相当于代理财政部长,此时沈括达到了仕途的高峰。可惜不到两年的时间,沈括因遭到御史蔡确弹劾而贬知宣州。

元丰三年(1080),宋神宗准备对西夏用兵,又起用沈括为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兼鄜延路经略安抚使,负责陕西四路的边备事宜。

元丰五年(1082),由于沈括未能坚持反对修筑永乐城以及永乐城被西夏攻陷,导致宋神宗谋取横山、制服西夏的计划宣告失败。

宋神宗“涕泣悲愤”,指责“边臣不可信”。沈括从此失去宋神宗的信任,政治生涯走到尽头。

他被责授均州团练副使、员外郎、随州安置。在随州三年,沈括的行动受到很大限制,过着被软禁的生活。这是他一生中最灰暗、最忧伤的时期。

元丰八年(1085)三月,宋神宗驾崩。宋哲宗即位,下诏大赦天下。沈括得以东迁,被安置到秀州(浙江嘉兴)。

沈括从随州出发,道安陆,入汉口,过江州(九江),再经润州,于年底到达秀州。元祐三年(1088),沈括向朝廷呈献《天下州县图》,得到哲宗赏赐。该年八月,诏沈括“赐绢百匹,仍从便居止”。

沈括此时获得了部分人身自由,可以在秀州境内自由居住,比在随州时的状况改善许多,但仍不能离开秀州。

直到元祐四年(1089)九月,朝廷再次下诏,允许他“于外州军任便居住”,才表明朝廷正式解除了对沈括的限制,他可以自主选择居住地。接到此次诏令之后,重获自由的沈括遂决定携全家移居润州。

1.2结缘梦溪

宝元二年(1039),沈括8岁,他的父亲沈周(978-1051)出知润州。沈括随父前往,到第二年才离开。这一年短暂的经历应该是沈括与镇江最早的渊源。

熙宁六年(1073)时,沈括奉命到两浙路视察新政措施的推行情况,又一次来到镇江,并在润州募民兴修水利。这应是沈括与镇江的第二次交集。

关于沈括晚年定居梦溪园的缘由,沈括在《长兴集·自志》中说,他三十多岁时曾梦见一处有山、有水、有花、有木的处所,景色非常优美。他在梦中非常喜爱这个地方,打算在此居住。

而自那以后,这个地方经常在沈括梦里出现,熟悉地如同亲身游览过这个地方一样。此后十多年,当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后,沈括亦于熙宁十年(1077)七月被宋神宗贬谪为集贤学士、知宣州(今安徽宣城)。

当时有一位叫无外的道人对沈括讲了京口的山川之胜。刚好京口有人要出售园圃,沈括便花30万钱买下,但当时并未见过这个园圃。直到后来经过京口,见到以前买下的园圃时才猛然发觉,这里的场景与梦中所游之地一模一样。沈括于是在此筑室,以待将来居住。

按沈括自己的说法,梦溪之名来源于梦境。王骧先生认为“梦境说”不过是为他不返归杭州故乡找个说法。这是因为在当时守旧派得势、变法派受压的复杂政治形势下,托为梦境可避免无谓的猜疑。

至于沈括不返归故乡的原因,可能与苏轼时任杭州知州有关。沈括与苏轼属于不同的政治阵营,沈括属新党,苏轼属旧党。

元祐初,因哲宗年幼,其母高太后垂帘听政,任用司马光等守旧派执政,废除新法,史称“元祐更化”(1086-1093)。

此前曾被神宗责贬黄州的苏轼因旧党身份又得以重返政坛,于元祐四年七月到任杭州。但此时沈括仍被限制在秀州境内,尚未完全恢复自由身。政治立场的不同,再加上得势与失势的境遇对比,因此尽管家乡杭州与秀州相距不远,但沈括的内心恐怕还是不愿去面对过去的政敌。

此外,也可能与他自幼随做官的父亲辗转各地,杭州不是他的成长地有关。沈括成年后亦四处为官,与家乡联系较少,只有在为父母守制时回过杭州,且两次的居家时间不到六年。

关于梦溪园内的景观,沈括《自志》载为:“巨木蓊然,水出峡中,亭萦杳冥,缭绕地之一偏者,目之曰梦溪。溪之上耸然为丘,千本之花缘焉者,百花堆也。腹堆而庐其间者,翁之栖也。其西荫于花木之间,翁之所憩壳轩也。

轩之瞰,有阁俯于阡陌,巨木百寻鬨其上者,花堆之阁也。据堆之巅,集茅以舍者,岸老之堂也。背堂而俯于梦溪之颜者,苍峡之亭也。

西花堆有竹万个,环以激波者,竹坞也。度竹而南,介途滨河,锐而垣者,杏嘴也。竹间之可燕者,萧萧堂也。荫竹之南,轩于水澨者,深斋也。封高而缔,可以眺者,远亭也。”

根据上面这段话,我们可大致描绘出园内景观:梦溪园内大树参天,枝繁叶茂。园内南北各耸立着一座山丘,梦溪水自丘谷间流出,回环盘旋,流向西南,注入漕渠。

南丘西低东高,周围有许多开着花的树,曰百花堆。山巅建有茅舍,曰岸老堂(岸老也是沈括的号,岸老堂可能是他的书房)。

百花堆腹里深处建有庐舍,是沈括的住所。庐舍之西是掩映在花木之间的壳轩,为沈括闲暇时休息的地方。

壳轩西面的丘地上建有花堆阁,旁有巨木林立,农田纵横。花堆阁西面有一大片竹林,称为竹坞。梦溪流经竹林,水势激荡。

竹林之南有“杏嘴”。竹林中间有萧萧堂,为宴饮之所;竹林南边的溪岸边建有小轩,曰深斋。北丘上背对岸老堂、临溪而建的是苍峡亭,北丘高耸处建有可以远眺的远亭。

在沈括眼里,梦溪园俨然是他心目中的“世外桃源”,是他寄情山水、读书著书的好所在。

现代位于梦溪路的沈括像

重建的梦溪园

埋首著书梦溪园

沈括在《自志》中说:“居在城邑而荒芜,古木与豕鹿杂处。客有至者,皆顿遏而去。而瓮独乐焉,渔于泉,舫于渊,俯仰于茂木美荫之间。

所慕于古人者,陶潜、白居易、李约,谓之‘三悦’,与之酬酢于心。目之所寓者,琴、棋、禅、墨、丹、茶、吟、谈、酒,谓之‘九客’。”可见他深居梦溪园中,悠然自得。

或泛舟湖上,或垂钓水边,或抚琴挥墨,或欣赏美景,过着山林隐逸的生活。这样的“出世”生活确实与他之前为官时忙碌奔波的“入世”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曾经的变法志向、济世抱负都已随风而去。

此时的沈括,一个经历了政坛风云、年近六旬的老人,心态平和,与世无争,以一个梦溪隐者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沈括在梦溪园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是著书。沈括一生遍览群书,“于书无所不通”,且笔耕不辍,“著述颇多”。

由于年久散轶,大部分著作已无从知晓。《宋史·艺文志》中收录沈括的著述二十二种,胡道静先生统计的沈括著作名目达四十种。

其中,最重要的当属《梦溪笔谈》。在梦溪园,沈括对生平所思、所想、所见、所闻中重要的内容进行回忆、记录、整理、总结,将科学研究、社会考察、文史掌故、街谈巷议以至奇闻异说等兼收并蓄,撰成巨著。梦溪园成为《梦溪笔谈》的最后撰成地。

至于《梦溪笔谈》撰成的时间,李裕民先生考证认为,《梦溪笔谈》始作于元丰六年(1083)、元祐元年(1086)至二年间,在沈括迁往润州之前基本已完成了二十六卷本的书稿。

初到梦溪园后,沈括又对原稿加以增修,成三十卷本。大约在元祐七年至八年间,沈括又作《补笔谈》,作为三十卷本的补遗之作,后又有《续笔谈》。

《梦溪笔谈》自问世之日起,就以其包罗万象、丰富广博的知识吸引了当时士大夫的关注,他们争相购买、传阅。《梦溪笔谈》一度成为社会上的畅销书和谋利工具。

南宋初,扬州知府周淙曾经通过刻印、销售《梦溪笔谈》来获取收入以充作州学的经费,扬州官府也常常把衙门公库中存放的《梦溪笔谈》拿出销售以充行政费用。与沈括同时代的王辟之在他所撰的《渑水燕谈录》中引用了《梦溪笔谈》中的相关记载。

作为一本笔记体著作,《梦溪笔谈》的最大价值体现在科技史方面。《梦溪笔谈》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它的内容按条目分共609条,既有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地理、地质、生物、化学、农学、医药等自然科学知识,也有文学、史学、音乐、美术等人文科学知识,价值巨大。

它不但是沈括平生科学研究成果的结晶,也观察和记录了古代和宋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是沈括所处时代最新科技水平的总结。沈括在该书中提出了很多卓越的科学创见,展示了超凡的科学见识。

比如,他发现磁针“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现象,比西方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观测到此现象时要早400余年;

他提出的流水侵蚀作用的自然成因说比英国人郝登的同样见解早700多年;他曾创造出一种为国防所需的立体地图,比瑞士十八世纪出现的地理模型图约早700年;

他把化石解释为生物的遗迹之说,比意大利的达·芬奇早约400年;他对“隙积术”和“会圆术”的研究,开了数学界对此领域研究的先河,西方数学对此的研究在沈括之后约600年;

他推断我国华北平原是由黄河等河流的泥沙沉积而成的,这是对华北大平原的最早科学解释;

他是在我国古代科学著作中第一个使用“石油”这一名词的作家;他发明的“十二气历”,比英国类似的历法早800多年。

作为一个科学家,沈括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这离不开他宝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活动,这也是我们要向他学习的方面。

沈括兴趣广泛,善于观察,对外部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并孜孜不倦地展开探索,努力获取真知,“专心致意,毕力于其事而后可”,刻苦钻研的精神令人敬佩;他关注社会下层,虚心向劳动人民请教,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很多在劳动人民生产实践中产生的重要技术、工艺也得以通过他的记载而保存下来;他勤奋刻苦,坚持不懈,尽管在长期的官宦生涯中公务紧张繁忙,但仍挤出时间思考、著述,罢官后更是全心投入,终于完成巨著。

中国古代科学第一百科全书

后人根据笔谈内容制作的雕塑

开放利用盼复原

沈括逝世后归葬钱塘,其子孙仍居京口,但梦溪园已转属他人。南宋嘉定年间镇江知府赵善湘曾勉励沈氏子孙恢复园貌,官府也出资修整,并在荷池中建立沈括祠堂,每年春秋祭祀,梦溪园一时成为民众游赏的乐园。但好景不长,梦溪园再次易为伍姓所有,“祠宇遂废”,不久又转属李姓。

明朝初年又转属于京江严氏后裔严泰壹所有。到了清代,梦溪园又演变成严、陈两氏宗祠。到了1958年以后,陈氏宗祠毁圮,其地陆续建起了楼房宿舍。

严氏宗祠部分房屋也被工厂所占。如今,梦溪园地面上的北宋遗存已了无踪迹,更多的历史面貌和细节须靠考古工作来厘清还原。

1985年,为配合“纪念沈括逝世890周年纪念活动”的举行,镇江市政府修缮了沈括故居(梦溪园)的部分遗址,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又开辟了沈括纪念室,内有沈括全身座像和文字图片、模型、实物展览,门前的街道亦改名为梦溪园巷。

2010年,为进一步提升对沈括的宣传力度,更好地利用这张城市名片,镇江市文物局又启动了梦溪园沈括故居周边环境整治与局部修复工程。

该工程共整治面积1218平方米,新扩大面积578平方米,保留了原有建筑,并在此基础上新增房屋数间,新建半廊、四角亭和办公用房等。

工程的实施使梦溪园沈括故居面积狭小、建筑破损严重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该工程被列为首批江苏省大运河沿线重点文物抢救保护工程项目。工程结束后,梦溪园沈括故居重新对外开放,推出《梦溪园沈括纪念展》。

该展览采用人物生平与科技专题相结合的方式,借助文字、图片、模型、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展现了科学巨人沈括一生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成就。

梦溪园沈括故居现由三组七间建筑组成。前组左右两间为新建房屋,中间为清代修建的硬山顶平瓦房,坐东朝西,当中设正门入园,门上方嵌有镇江籍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题写的“梦溪园”大理石横额。

房内设置有服务台,通道两侧木板墙上挂着康有为女弟子萧娴的题匾“一代司天监,千秋说梦溪”。

房后有一方庭园,内有一口古井,一组石桌石椅,南面半廊中部放置一座沈括塑像,四周种满景观植物,风景妙曼,花木扶疏。向东拾级而上,则为一个小院落,圆形拱门上方有“花香鸟语”四字横额,背面横额是“溪山入梦”。

东面墙上有一幅砖雕“沈括著书图”。院落内有一幢坐北朝南的清式厅房,与之相对的是新建的一幢厅房。这两幢厅房是基本陈列的展厅。

北面厅房悬挂原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书写的横匾“梦溪园”(红底黄字),前面抱柱上挂一幅镇江书法家李宗海书写的对联“沈酣于东海西湖南川北国之游梦里溪山尤壮丽,括囊乎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笔端谈论之纵横”;

南面厅房悬挂着一幅由著名科学家钱伟长题写的匾额“学坛巨擘”,抱柱上有一幅对联“数卷奇文物志无心匀翠墨,一钧初月南航北驾为苍生”,均是对沈括一生的高度概括和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镇江市在1985年的文物普查中发现了“梦溪”石刻横额。横额上款刻“皇宋乙丑”,下款刻“中元日建”。该石刻系阴刻,文字清晰,字体为楷书,古朴敦厚,遒劲有力。

据戴志恭、王重迁考证,此刻石为沈括本人亲自题写,是沈括建梦溪园的实物见证,表明建园日期为北宋元丰八年(乙丑年,公元1085年)七月十五日。

大门两侧各有一座原严氏宗祠的牌坊,左侧为节烈坊,右侧为忠孝坊,左右格局对称,系光绪二十七年(1901)严氏族人奉朝廷旌表之命而建。

左侧牌坊最上面是刻有图案的竖石,内中刻字漫漶不清,中间是一方刻有绿竹图案的横条石碑,下方则是坊联:“为国捐躯虽属凡民愧煞贤良不少,事亲竭力谁非人子安能宗族皆称。”

右侧牌坊最上面的竖石刻有图案,内书“圣旨”二字,中间横条石碑上刻兰花图案,下方坊联为“节操凛冰霜,守义抚孤讵恨遭家不造;心肠如铁石,徇夫死难也能与国同休。”两则坊联均为严开甲所撰。

院内还保存着一方石碑,碑额题《严氏宗祠碑记》六字。该碑在《梦溪严氏宗谱》卷8中亦被收录,名为《重建宗祠碑记》。

梦溪园内景

据考证此石刻为沈括本人题写

梦溪园北部厅房

梦溪园南部厅房

为实施梦溪园二期工程,2013年镇江市政府对梦溪园周边进行了征收。目前正在开展考古工作,方案设计工作经过多轮完善也基本定型。

根据修复方案,二期修复工程将再现梦溪园原貌,届时建筑面积将达到3600平方米。未来梦溪园的复建,将会成为我市宋代文人园林的代表和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

《镇江名人故居撷珍》收集了数十位镇江历史名人故居的历史与现状资料,既有名人的生平事迹,也有故居的位置与住宅简介,时间上从春秋直到近代的名人都已涵盖,其中不仅包括了现存的故居建筑,也包括了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些故居记载,内容非常丰富,而且书中还附有相应的照片,更可增加一些感性印象,这本书对于一般历史读者与文史研究者来说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由镇江文旅集团市场部策划

微信制作 |云旦罗布 

监制校对 |杨越、 DuLH、满满

图片来源 | 镇江名人故居管理部及部分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故居镇江梦溪园
苏氏文史:苏绅墓考略与苏颂宅周边北宋历史名人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苏颂宅周边北宋历史名人
镇江
从沈括建造梦溪园说起
935年前的“中元日”这天,沈括在镇江建了梦溪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