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于华严 | 闲言碎语 一六四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
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1
一段为一段

2023的人口数忽然冲上热搜,又忽然消失了踪影,2023年,全国人口负增长100万。这样的现状,其实相应的基建和教育资源的投入,就要作出规划调整相对减少了,不然是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这个世界的虚妄,还有一层是,你看到的,有时候是资本控制下,别人让你看到的。

《大宝积经》中有这样一段话“复有四法成就,当知是恶比丘。何等四?身多奸行,口多奸行,意多奸行,仪式多奸行。
云何身多奸行?安详而行是身奸行,不左右视是身奸行,若左右视不过一寻是身奸行,邪命著衣是身奸行。谀谄行于空闲之处,不求空闲所行之法;谀谄乞食,不观乞食相;谀谄著粪扫衣,不知为惭愧故;谀谄行于山窟树下,不知分别十二缘行;谀谄服于陈故弃药,不求甘露法药。迦叶,是名身多奸行。”
尤其说“谀谄著粪扫衣,不知为惭愧故”,穿着破破烂烂,不是因为自认是比丘身的惭愧,是一种不实的谄曲之心,则是身奸行。

元旦,考试,法会,答辩,开会,时间忽然就蹿到了月末。
院子里白茫茫落了雪,湿冷的空气,呼吸一口,都带着冬日的寒凉。法华七正式结束,踏出会场,忽然就想起了了师父。
了了是小师父们对那位师父以单字叠音亲切的称呼。
了了师父年龄不大,佛学院做了六年的班长,太过优秀,最后就被留作小师父们的班主任。
了了师父从小出家,是跟着老一辈的师父们慢慢磨练出来的,虽年龄不大,但却是资深的老修行。
初次见到了了师父,心想这么年轻的小和尚,长的和蔼可亲,一笑还两个小酒窝,关键是很爱笑,忍不住担忧,这么没有威慑力的小师父,又该怎么管理这帮年纪相仿出家年头不久的同龄人呢?
但在以后的相处中,忽然发现,是我多虑了。那班小师父愣是被他带到了佛学院完美毕业。
临近毕业,领导咨询了了师父的意见,下面有七天空档时间,你的班是准备怎么安排?
了了师父说,打个法华七吧。
同样一起毕业的师父,有出门参学的,唯有了了师父的班级紧锣密鼓地准备打法华七。像是上班的人,好不容易等到了休息一下,忽然通知加班,还是那种不能偷懒的必须加班,小师父们的情绪低落,但这种情绪还未来得及抒发,当天晚上,了了师父就亲力亲为,带领大家一起动手,将大厅改成法会场地。
桌椅被挪动成整整齐齐的对面排班,桌上经架经书一溜整齐置放;精致美丽的插花,香炉袅袅的燃香,供盘一丝不苟摆放的花样繁多的水果,中间再供上佛菩萨圣象。赫然庄严到,平日里小师父们不当回事,偶尔用来学习的偌大场地,仿佛瞬间变成了一所庄严的道场,有种圣神的摄受力。
法会期间,师父们全程止语诵经,一天一部共七卷,晚上也不落下。等第七天结束,打七圆满。师父们的表情从最初的低落到结束后平静中的意犹未尽。时间恍若昨日,正如灵山一会俨然未散,这无不得益于了了师父对法会一丝不苟的虔诚态度,那种态度间接影响了小师父们。当节奏一致,唱诵同步摄念一心时,带动所有人,收摄身心。袈裟一披,经书一展,眼前就是一场道场庄严的法会。
……
脚下的雪融化,地面湿漉漉的,远处廊檐滴滴答答有水滴落,北方的冬日,萧条而寒冷。
了了师父不见也有六七年了,同样的法华七,忽然发现,当初体验过的那种,一场法会,人天欢喜般的感觉荡然无存,连同了了师父组织的那次七天七卷的诵经体验,都再也寻不回来了。诵经休息间隙,小师父们兴奋地聊过年去哪,车票买几号。这个世界来来去去的奔忙中,物是人非的体验,不仅是因时光,也不仅是因地域,更可能是因人,你还在怀念的那个记忆中的过往,那个过往早已灭去。

开题答辩,中国佛学院的几位博士生师父前来,在阐述选题报告后,那位师父语重心长地说了一段话。
我也是专研华严宗的,你这个主题,我真的为你捏把汗,前来旁听的小师父们哄堂大笑。一口气提到嗓子眼,这是咋了?
师父继续说,任何一点拿出来都可以作为一个专门的宏大主题,搞不好最后就会写成一篇长篇大论的说明文。
那口提到嗓子眼的气,才长长地缓过来,心想,这有啥,不是还没正式成文吗?
师父又说,不过没关系,可以继续,我们毕竟是僧人,可以借写的机会,深入学习,等你把这篇论文写完,你会发现,你要掌握的不仅是一点半点的内容,而是涉猎很多。我自己都承认,作为僧人以论文学术形式作佛学方面的研究,确实比不过世间专业作学术的,不知道别人如何,我自己创造出的,弥补不了什么缺失,也填补不了什么空白,可以说是学术垃圾,但是我们既然步入了这样的圈子,必须要有这个圈子的形式和规则,尽管放心大胆的去写,给自己一个学习的机会。
……
师父点评结束,第一场的答辩已经持续三个小时,主持人忽然通知休息十分钟继续。
从答辩人的唯一的专座上站起离开,导师们也从座椅上陆续起立退场。路过瞅了一眼,导师们手里装订成册子的报告。厚厚一本,愣是被导师们在短短的三个小时里翻到一页页疏散开来,像是被翻了无数遍的感觉,在导师们坐下之前,册子才印刷出来,刚刚拿到手,每一位答辩人上场,导师们眼睛认真看手中的文字,耳朵听陈述,提意见,抛出问题,直中要点。
诸如那位法师的点评,忽然让人感动,说到心坎般的鼓励与坦诚,莫名和师父有种心有戚戚焉的感同身受。
诸如,但凡看到点与论文有关的知识资料,总是习惯性地翻阅收藏,铺天盖地的信息中,仿佛那几个字,那点主题,就成了一堆信息中最为扎眼的存在。
以前未曾觉得那位法师一讲法,就被小师父们纷纷动用各种设备,一字不落地要将师父的讲法内容转成文字,保存后再反复看的内容有什么新奇。当初小师父们保存顺便发我一份的内容,我只是勉强地接收保存,并不当回事。如今,因论文,再翻阅这些学法的资料,忽然感受到难得的宝贵,一个小小内容的考证,一本书的渊源,其实都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总结。而师父的总结却是层次分明,珍贵全面而难得。
师父点评说,给自己一个学习的机会。过来人的经验,别人优秀,自己的浅薄不足,内心的那点高慢,在亲历亲为的去做去落笔的时候,才会忽然发现,需要学习的太多了。

忽然想起当年世俗大学毕业答辩,一人要面对一排导师。台上的学生,要讲出一番让在座导师们由此而决定自己学业乾坤的内容,而导师们都是自己经历过又经历了无数次考核别人的专业级别。
在毕业季气氛惨淡而又兵荒马乱的日子里,每个人都忙碌着各自的事,要毕业,要考核答辩,要找工作,每个人都焦头烂额地自顾不暇,大学生活结束,对下一阶段人生的未知和茫然充斥在很多身为平凡人的同学当中。
空荡荡的教室,只有自己和答辩的一排导师,以及寥寥几位接下来要答辩,正忙碌修改自己论文的同学。
没有旁听,没有哄堂大笑,没有仪式,也没有冗长的话题,答辩人阐述,导师们纷纷直截了当正中要害尖锐的提问,唯有自己独自面对紧张地应答,空荡荡的场地成了唯一的气氛烘托。
……
一如既往的集僧大会,开始时,全体起立,奏国歌,他忽然吼道,有的人连口罩都不卸下来,重新来一遍,全体一声不吭,为这仪式感拉满的大会不得不一直站着。
无数次这样的大会,成了惯例,以前觉得每每参加大会,大众师父们坐在台下,数位俗家人和几位僧人被请上对面的高台座位,有股子中国特色的世俗味,如今有奏国歌的前奏,却没有奏三宝歌的结束流程,感觉那种信仰淡化的世俗气越发明显。
以前师父被迎请上台,组织集僧,总是集体先向佛菩萨问讯,师父独自谦卑地上台,正身端坐,师父不讲国家大事,不喊口号,只是讲沙弥律仪,讲僧人的本分,讲师父日日随众中遇到的关于僧人的事,乃至细枝末节到该如何吃饭如何处众,寺院又有哪些事需要注意,小师父们该如何做,顺带穿插一些师父的师父中,那些曾经的老和尚的行持故事讲给我们听。这一切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
师父的师兄弟中有人在山上开创了寺院丛林,成了佛教界佛子向往的丛林道场,而师父在那所繁华的城市同样建了一所道场。师父的寺院远没有山上的寺院出名,而身处繁华的都市寺院,那所寺院在当地人口中却有着很好的口碑。诸如大批的居士每周都自发来到寺院请师父讲法,规模一度达到了一所容纳千人的殿堂座无虚席;大批的居士来寺院请师父们为授三皈五戒八斋戒,形成了当地趋之若鹜的风气;师父在山门口为将要放生的众生洒净授皈依,僧众合掌的念诵氛围忽然引来过路的行人纷纷驻足同样静默合掌,最后他们离开专门要转交一份钱,随喜放生,而他们仅仅是路过的无信仰者。

有人拍摄供千僧斋的吃饭视频发布到网络,一条博人眼球的标题,引来数千人的点评,点评中多半讥嫌,有人问,和尚究竟为社会做了什么,专门吃饭了?后面回复的大有人在,很多评论不堪入目。
吃饭,又是那么多人的场合,混乱在所难免,不归罪最初的发布者,不反驳毫无知情的键盘侠,单单是看视频中的僧众,其实多少也应该自省。有时候,特殊的僧人身份,身上却没有僧人该有的一种静气,任何时候没有摄受别人的安详和端严,被别人讥嫌,就成了意料之中。
师父去过南传寺院,师父曾说,南传对僧人很恭敬,但是对僧人的要求也很高,同行的法师在机场,因为热,仅仅是习惯性地往上撩了一下衣袖,那位本是恭恭敬敬迎接通关的检查人员,忽然看着师父的举手投足,一改方才的谦恭,质问道,你是僧人么?
当他们问,僧人究竟做了什么,竟然可以端坐着吃饭,我想,不应该问僧人做了什么,而应该问,僧人不做什么。
不提三宝合掌的祈福中不落下每一位众生,日日的钟偈中有着美好的愿望,一处僧宝住持的寺院带给前来者独一无二的宁静和清凉。单单一个一生坚持都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食素的人,已经很了不起了,能坚持这些都已经避免了为这个世界和别人增增添麻烦,间接节省了不少资源。若是多一点这样受过三皈五戒的人,间接的影响不只是一点半点。据说当年游本昌老师出演的《济公活佛》电视台播出时,派出所反应,那段时间全国犯罪率直线下降。
这样一群合掌祈愿里都有你的人,不应该被伤害诽谤,不应该被负面的舆情围困。

大会,他说,不要说僧人少怎么怎么样,三年疫情,寺院早已入不敷出,每个人花费都有一笔账,少你一个少点花费。
忽然就有点悲凉,想着这种说法,大概是错了。一个和尚一份斋,和尚不来斋不来,寺院和僧人是相互成就,而这种相互成就,更多的其实是人成就地方,多少寺院,规模宏大,但一旦没有僧人住持,终究是破落了。一个待在寺院里的和尚,再怎么不听话,又能坏到哪里去呢?相对而言,只是一点小小的无伤大雅的过失罢了。而以修心为本的佛教,每一次集僧,说负能量,教训人,让大众心生挫败感的话,大概才是对道心不该有的动念。
……


第一三六,分享:
无人继承衣钵
道德越发昂贵
端出一张被暗算的脸
礼仪与雪山
茶杯中的风声与牛骨上迅速融解的神话
说吧,道理比泼妇的嚎叫还简单
去拉萨观人观俗
忽然掌握一脉血缘
芸芸众生中我又不是谁呢
工匠整天叮叮当当地封建
那么多人都成了精
一回家就炉火纯青
人情遍地流淌
很多时候,很多人都会走错门认错人
并且错认自己后代——
在父母面前人人都是过客
手一握,掌中都是针
一生都享用不完的山水
该由谁来参悟
浪子的路线总是迫在眉睫
……

—文 中 部 分 图 片 仅 作 公 益 分 享 侵 权 联 删—
— 往 期 链 接 —
时光映画——2022年3月
—点 | 击 |  |  |  |  |  |  |  |  | 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佛门基本礼仪_
新春物资已全部送达寺院!感恩有你一起守护偏远贫困道场里的不易修行!
男子欲出家为僧,询问寺院僧人:师父请问出家需要哪些手续啊!
义诊万僧,让辛酸不再
佛门知识⎪韦驮菩萨像与寺院挂单
去寺院千万别问这些,犯忌讳,一定要注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