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为企业打造高效的「管理」体系——管理能力自检手册,你真的会管理么?
普通打工人和个体老板都有。双方观点针锋相对,但经常各说各话,不一定在一个频道。
吵闹最后,都是发泄情绪。
老板们说:
怎么这么多年没挣到钱,有时候要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打工人说:
gou资本家…………&*&%¥
嗯,大家先不用着急互相代入身份。我近期就尝试着从第三方的视角来分析分析,职场矛盾产生的原因,以及思考面对今天的市场环境和职场环境,究竟什么样的管理机制是合适的。下面就是我的完整思考:
PS:完整PPT分享文章到票圈,截图到后台即可领取。
你一定遇到过这些职场的“下头行为”:
(“下头行为”跟公司有没有发展前景倒不是正相关的关系)
我不太想把职场矛盾产生的原因溯源到《资本论》时期。从古到今,社会形态不断演变,大家对比古代奴隶阶级受压迫,有点自我菲薄了。我们只说今天的职场情况。
这些下头管理行为的根源,很大程度来自于,公司和老板们,主动或被动的,选择了“不照章办事”的缘故。造成了对员工心理和权益的侵害。
有些公司如此决策,单纯是“大家都这么做管理”,那我们也这么做;有些公司这么搞,则单纯是抠儿……无论哪种,不跟员工打招呼,只让大家执行冰冷的规则,都属于管理工作流于表面不走心的行为。
当然,当我们发现了这类问题产生的原因,就会发现单在群里就个案讨论谁对谁错,其实意义不大。有些是老板的错,有些是员工的锅。
但是打工人团队起来敦促公司“照章办事”、“依法用工”,拥有着绝对的必要性。
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创业这件事的难度相较过往,进入到了地狱难度。大小公司都面对着同样的环境,现金流不稳、行业机会少、竞争压力大、产品同质化严重、平台增速放缓、整个市场为超头KOL打工——这些所有的难题都给创业公司带来一波又一波的打击。唇亡齿寒,行业企业普遍遭遇打击的背后,最终会带来整个打工人群体的困境。
经营难题归经营难题,而随着职场打工人维权意识的觉醒,其实也反向给创业者和老板们提供了一个信号:
不要随意超频挑战个人和公司能力。步子迈小一点,不要盲目扩张,狗一点,稳一点。
用人的每一环都有成本,那么从招人到用人甚至裁人,都需要慎之又慎。
当我们这么一盘,发现矛盾问题是如此简单之后。我们来深入看看下面的话题:
管理这件事,到底应该怎么搞?我们搞管理,实际是在搞啥?什么样的管理机制可以真正的激励员工,激活组织,最终让业务活起来?



问题一:管理到底是什么?

不过,想一想,我们经常习惯的思考方式是,正向推导“管理是什么”,但是不是其实有时候我们可以试试反过来思考,“管理不是什么”?

管理肯定不只是我们日常讨论最多的架构、薪酬、考勤、绩效……这些是附属产品,但不是管理的全貌。
管理就是要解决问题,为了解决问题,我们明确目标,搭建团队,建立组织,培养氛围,设置奖惩,监督执行,优化流程,预算分配,利润分享……
有效的管理是放大器,放大我们业务成功的概率,也加速项目和组织的运行效率。
很多创业者在熬过了初始生死线后,会愿意把自己的草根团队比作海盗(充满了热血肉搏感)。但当我们拨开表层这种主观渲染氛围来看,很多创业团队在最初上线的产品,更多是发现了一个夹缝中的生意机会,满足了小部分用户细分场景的需求,从而机缘巧合生存了下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许多创业公司,不是海盗,是赶海人。大家在海滩挖挖捡捡,发现大公司懒得捡的小海鲜。
而管理这件事,当企业发展越过生死线,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只有合适的管理,能让我们学会造船修船,真正能够走到广阔海洋,捕捞到更多海货。管理是创造地图和指南针,是改变动力让船跑的更快,抗风浪能力更强。
很多管理者对于管理这件事本身存在误解。觉得管理是大公司才需要考虑的事儿。但事实上,管理本身是这百来年各国企业经过深入研究后,通过体感给出了一系列工具和流程建议。那么将这些工具、机制和流程灵活运用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当中,产生切实有效的价值,就不该只是写书人需要考虑的事儿,是管理者自己的修炼课题。
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都需要管理者做一件事,叫做管理本地化适配。即为自己的组织,根据实际的情况,定下或近或远的目标,设定配合的流程和机制。有效的管理才能实现加速成功概率和运行效率,不成功的管理只会加速自己淹死在近海的概率。好的管理降低团队内耗降低企业消耗,不好的管理增加熵增,增加成本。
所以,要不要、该不该做“管理”,不是个好问题;能不能,会不会做管理,才更现实。
你的决策本身是否符合逻辑和常识?你的决策质量是否拥有持续的结果做验证?是每个老板需要考虑的现实和标准。


问题二:狭义的团队管理一般包含什么?
当我根据过往自己看到的书籍和职业经历做些总结,我觉得可以大致把狭义的团队管理这件事分成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叫做角色之间的互动
说的是在公司或组织内,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等多个参与角色。简单说就是谁来管、谁管谁。这一方面涉及到架构和权责分配,一方面涉及到各个角色需要重点做哪些事。
第二部分叫做管理范围
管理范围需要定义清楚,大家凑在一起到底是为了完成一个什么目标,确保大家认知相同,为了完成这个长期目标,可以将任务分解成哪些短期目标和任务,这些任务每项需要符合什么标准,达到什么效果……

具体来拆解一下,先来说管理这件事里,老板要承担什么角色,拥有什么样的自觉。
对大多数创业公司来说,老板能带来的价值是公司的天花板。
老板的资源决定了公司的盈利模型和企业协作方式,公司氛围。是轻松欢脱,或是严肃刻板……氛围重不重要其实取决于公司是什么行业和项目。比如创业行业,我觉得严肃氛围里很难长出有趣的花。比如科研产业,那欢脱氛围容易养人觉得不严谨。氛围本身无所谓,只要能帮助企业完成目标挣到钱,就是合适的氛围。
老板的能力决定了老板的精力,老板能力越强,对各个模块懂得越多,老板的精力就越充沛。因为大多数公司需要关注的重点业务并不多,28原则,大家把80%的精力集中投入到20%真正重要的项目上,就能够产生足够大的战果。老板了解越少,实操经验和见解不足,就容易焦虑和做出对一线员工不信任的举动。核心是因为自己不具备判断能力,只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自己一会儿信公一会儿信婆。
老板的胸襟(分钱的力度),决定了能够真正获得多少团队成员的倾力配合。对于大多数团队成员来说,聚在一起,首要目的是挣钱,其次长久留下来的原因才是团队氛围、公司凝聚力等。
我们常常见到老板或高管diss普通员工“要为公司创造价值”,却总是忽略了“老板应该创造哪些价值”!
简单说,老板核心任务就三件事:找人、找钱、做管理。
找人:
人类之所以能够繁衍至今,很重要的一点是远古人类就学会了协作。创业也是,把一小撮人聚集在一起,从零创造足够养活这帮人的利润。公司在不同阶段,需要的人才是不同的。根据企业不同阶段,匹配不同能力模型的角色,是老板需要仔细琢磨,大量筛选,恳切沟通,最终诚意邀请加入团队的。“能力地图”是个不错的工具,管理者在开始招聘之前,定义清楚公司现阶段要完成的目标,并根据目标来反推该角色需要具备什么能力。继而根据能力寻找可能拥有该类履历经历的候选者。能力地图起到的作用就是判断标准。合格或不合格,不再依靠个人喜好,而是搞清楚需要这个人能做成啥,我们能提供啥,就有了判断依据。
创业公司更需要精兵强将,一味寻找实习生碰运气,终究是降低效率的行为。糊弄招人就是糊弄自己,你怎么糊弄客户,客户就如何对待你。
找钱:
企业运营的核心模块就这么几个——现金流,增长,ROI,收益率=利润率×周转率。你可以先不去具体纠结数据,更重要是理解逻辑。尤其是现金流,企业日常经营啥啥都需要钱。
人员(薪酬福利社保公积金提成奖金)、产品(研发备货包装物流仓储分仓)、各种财税保证金技术服务费、加上场地租赁房屋水电办公设备……每一项都是钱……光靠个人存款、银行贷款,现金流很容易周转不灵。公司就像是一部车,现金流是动力源,老板为了驱动这台机器,就得尽可能保证现金流能够满足日常所需。那么要么是引入股东、投资人,要么是获得政府支持……找钱,都必须是老板日常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尤其是创业公司,几乎每天都面临着生死考验。死中求活,是每个创业者面对的日常。压力当然也可见一斑。
做管理:
团队架构,协作流程,汇报关系,职责分配,合理化的目标设计,团队的能力培训和氛围培育……
架构这件事,现实里很多公司的架构时不时就有些别扭——因为各种历史原因,比如创业初期没有大神加入,只好任人唯亲;等到熬过生死期了,公司需要新鲜血液和专业团队来进一步寻找增长空间时,新老团队的矛盾就开始了。这类问题,从古到今,时刻上演。远的有各朝代的党派之争,王储之争,近的有太平天国,各种商业集团分家拆股……
这就需要创始人本身对目标和职权分配进行系统化的自查自纠了。简单说,责任和权力对等,给一个人高位高权,那么这个角色一定要是公司最能带来业务增长的伙伴,非主营业务贡献者如果变成主要权力拥有者,那对于真正干活儿的团队,就会带来心理冲击。不服不忿,取祸启衅。
落到团队层,这里我们主要提一下公司需要给团队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后面会重点提,公司要借助管理机制,让员工们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简单说,公司要做到的给员工的价值,就两点,第一点基础保障(给钱),第二点情绪价值(要哄但不骗)。
员工来上班到底是为啥呢,无非是一种交换。员工提供工作时间内(8小时)的能力和精力,帮助公司解决问题,公司为此提供薪资福利等基础保障。不提情分和员工本身对于职业的追求这些务虚事项,工作就是简单的交换。大家没必要时刻上价值、上头。你们本身互不相欠。创业公司的老板最好千万甭指望着员工跟自己一样有创业心态,毕竟他来你这也是来,去别人家也是去。无非是大家暂时有着共同目标和且利益碰巧契合。找员工不是找对象,当你的预期从希望对方“无私奉献式的爱你”变成“有契约精神的让对方帮你挣钱”,大抵大家可以有更融洽高效的沟通。
谈钱当然是第一位的,但确实现实里许多员工之所以留在某家公司,还真是很重感情和氛围。情绪价值这个事儿,对当代职人来说,还是有吸引力的。
团队之间内耗小,隔阂低,大家交流顺畅,关系到位,态度积极地就想大家聚在一起搞些有趣的事儿。即便有些事儿不是立竿见影,但是公司和老板愿意给员工提供自由尝试的机会,也提供试错的成本,并且在员工陷入死胡同时,给予方法指导策略建议!
你说这样的公司,你愿不愿意留下呢?
所以总结一下也挺简单的,老板降低预期,别一开始就指望大家捆绑奋斗,但是给予团队机会,大家协作一起挣钱,挣到钱,肯分钱,可共患难更可同享福,就是好组织好公司。


问题三:管理范围包含啥?
说完了参与角色,我们来说说管理一般要管啥。简单说,就是两件事,管人、管事儿。
管人:
个体能创造价值,群体能创造更大价值!那么对个体来说,能力本身要达标,满足相应的岗位职责所需;对于群体来说,组织协作要顺畅,彼此有基础的沟通能力和共识,目标要一致。最好组织之间不是只站在个体和本部门角度来思考问题,而是能够站在整体公司利益和视角来看,如何配合协作,才能让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管事儿:
在今天这个信息很透明的时代,大多数工作在行业里有着相对可参考的案例、标准、数据。那么一方面我们要客观的收集不同工作、不同工种相似业务的可达标数据范围;一方面也要结合自身项目实际,看下限制条件。最终两相结合,设计符合自身的阶段性“标准”。事情有预期,小目标能落地,有合理分配阶段,有序推进。最终达到一个好的结果,对整体业务推进有益,这就是管好事儿。
好比下面这张图,我们以传播这件事来看。每一个角色,都应该按照行业里大家较为认可的工作流程,进行项目的具体推进。而不是每次都省略其中一些关键环节,最终导致钱花了,但效果打折;或是颠倒了顺序,造成了资源浪费。
比如在做这件事之前,我们就要先做些调查:
大家都是怎么做的?好的哪些案例都有什么样的特征和标准?我们如果要做的时候,需要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才能达标?
我们在做创意前,是否真的做到了有效的用户调查和洞察?是否找到了足够精准的客户使用场景?
我们所提出的创意,到底是为了完成而完成,还是我们真的内心认可这是个不错的创意,能够对品牌产生长期价值,对销量产生有益引导?
执行环节我们是否做到了安排周详,每个人是否带着脑子和责任感真的做好了自身应负责的模块?


下面我们具体说说“管人”这件事。
依然是倒着看,好老板应该什么样,最好具备什么样的特征:
所以客观来说,如果你是创业者,对比来看,你是个好老板么?你的员工是否认可你是个好老板?以上这些问题,如果打分,你是否合格?尤其对于创业公司老板来说,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日常里我是真的见过各种不合格的老板。
战略思考懒惰安排不清晰;战术执行越级管理专揪细节;搞不来投资也挣不到钱;权力分配一塌糊涂,用人但疑,于是不舍得放权,舍不得利益,不会分也没钱分给员工,但是偏偏天天给你讲“狼性文化”,张口华为,闭口小米……按照错误地图找不到正确目的地。

好员工又该是什么样:
如果你是员工,也可以对照着来看看。
记得以前有文章将员工分成四类,明星(业绩好价值观匹配)、小白兔(看似无辜但业绩差)、老黄牛(任劳任怨)、野狗(业绩好但价值观不同或道德底线较低)……老板们都会选择“鼓励明星,干掉小白兔,稳住老黄牛,野狗示众”……
粗糙的分类当然不能代表所有情况,哪怕12星座也不能准确描述个人性格和能力。但确实现实里我遇到过各种混日子没激情没能力的普通员工。说不努力吧看着态度是真挺认真,但说业绩吧,真的是一无所成。
如果说公司的核心目标和任务是盈利,从这个角度来说,避免成为职场小白兔,是我们每个人一堂必修课。假设你不小心在一个行业一家公司成为了小白兔、老黄牛,也有很大的可能,是你入错了行选错了公司和方向。“选择”很多时候大于“努力”,如果你不小心成为了木桶里的短板,这就在提醒你,目前很可能是你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道路,那么及时调整变道,激活自己的成长可能,是对自己更负责的选项。
好的团队什么样:
关于团队协作和氛围,条件允许的话,我特别建议公司能够尽量给予员工较为自由的表达机会,尤其是管理层和一线员工的沟通机制。许多公司上下信息真的不咋透明。员工接触一线但不接触管理层或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每个人都变成信息孤岛。管理层制定的政策不一定能第一时间传递到执行层,一旦大家长期互相不通气儿不理解,那么日常员工骂老板和领导的情况就避不可免。关键有些事儿真的管理层指令不一定是对的。如何让员工敢于表达,擅于表达,不为了顾及领导的颜面而憋着不表达。这就考验领导的气度和氛围营造能力了。
良好的沟通能够增加团队协同力。至少员工理解管理层制定政策的初衷,才能更好的来执行,并在执行中提出更契合实际的创新举措。最次也能以一个好的态度来面对客户。
听命执行,跟主动执行之间,就是所谓主观能动性的差别。一味强压员工照章机械执行,就不能怪员工“不带脑子”干活儿。他根本就不理解你的思路,如何能干出你想要的结果。


说到底,管理这件事核心,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是为了提升挣钱效率。所有的管理机制、架构、协同……都是为了挣更多钱,一直挣钱。
公司一直能挣钱,挣着挣着,就逐渐有了品牌(势能)。品牌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既是目标,也是结果。是一场多方共谋的大事件,我们要找到更多的同伙。
所以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最终我们在聊管理的时候,我都建议大家不是只讨论狭义的管理,而是更关注业务本身的增长。比如下面这个图就是我们团队在讨论增长时,整理的一个“增长飞轮”。食品公司归根结底增长方式起源于食品研发。有了能带飞的品,后续每一步都顺理成章。
管理这件事,就是尝试从主要矛盾出发,尝试借助大家的力量,通过符合常识和逻辑的决策和协作流程,让自己尽可能低成本的实现“四两拨千斤”。
你的公司,增长的指南针是什么?

文章进行到这里,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广义的管理也好,狭义的管理也好,管理是场持续的修行。


【后记】
今年以来,随着家里老人的去世,随着家里有了小宝宝,随着距离“不惑”更近一岁。
感觉整个人对于商业、工作和生活,都有种更清晰的理解,更切身的体感和更加豁达的态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合格的领导,喜欢在公司找这三种存在感,不会被员工信服
职场:领导不愿主动加薪?学会暗示让老板心甘情愿涨工资!
DAVIE1的管理综合随述152
团队管理:团队中要发挥每个队员的最大能量
为何有许多领导喜欢羞辱式管理?这三点告诉你原因,第三点太扎心
职场残酷真相:工作能力强的人,老板不一定会提拔他们当领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