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天先调脾胃后进补
立秋养生

立秋又称交秋,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在养生上,立秋作为秋天的开端,此时自然界的阳气变化也从“长”的状态转向“收”的状态。立秋饮食调养宜补养脾胃,这样做既是对夏季耗损的弥补,也是冬季贮存体能、积蓄能量的需要。




秋来“伏”不去,祛湿养脾胃

立秋后天气仍热,且雨水多,常湿热交蒸,合为湿热邪气。“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再加上此时人们仍喜食生冷瓜果、冷饮,更易致脾阳不振,水湿停聚,表现为水肿或腹泻。因此说,早秋脾容易伤于湿,且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复发种下病根。


为了保养脾胃,立秋时节可多吃一些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芡实、山药、豇豆、小米、薏米等,忌生冷食物,因为此时虽然天气尚热,但阳气已开始收敛过吃生冷阴寒食物易损伤脾阳;如西瓜、香瓜等。



除了湿,立秋还要防秋燥。在食疗方面,不宜进食羊肉和狗肉等大热食物,而应以淡补为主。所谓“淡补”,是指补而不腻,一方面可使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后遗症;另一方面能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础。与肉食相比,部分蔬菜的淡补功效更为突出,如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苦瓜等。中医养生还提倡立秋后每天早晨喝粥。粥利于健脾,可助脾胃滋阴,平衡健旺的阳气。


遭遇“秋老虎”,体弱须防“阴暑”

初秋天气虽然有了凉意,但还有末伏没有过去,所以形成了一种立秋时节独特的气候现象——白天天气炎热,而早晚却比较凉爽。由于早晚温差较大,因此也易出现中暑现象。

中暑有阴、阳之分。阳暑是由酷热造成的。阴暑,中医学认为是“静而的得之”“避暑乘凉得之”。立秋后易发阴暑,就是因为此时昼夜温差加大,皮肤腠理开合频繁,若一味贪图寒凉,一热一凉之间让虚邪贼风有机可乘,更加大了伤阴暑的概率。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自然养生专家建议大家少吃荤腥,多食素,多行善事,烦事少

多打太极,多站桩,饭后少坐,多散步,常常静坐,心神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寒凉食物有哪些
湿气越重,越是需要避免这三种食物
止咳嗽要避冷防风寒来袭
养阳先要从祛除体内湿邪入手
小满节气,谨记“三不吃四不宜”,照着做家人少生病,安然过夏
(2)悦秋堂:三伏暑热咋养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