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滥用抗生素了吗
感冒发烧上火发炎,随随便便就拿出一把药片来吃,你是不是觉得习以为常了?这些看似普通的退烧药、消炎药就是抗生素。抗生素的发明仿佛救世主一般,攻克了历史上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顽症”——细菌感染、结核病。但对抗生素的依赖与滥用,让它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超级细菌”突然来袭
2009年春节后不久,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碰到了一个棘手的病人。
患者是重症监护病房一名21岁的女孩,刚刚接受了肺移植,但医生在她的胸水和痰液中发现了高度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能抵抗几乎所有抗生素。
这名携带“超级细菌”的患者,在13岁时就被诊断出肺部囊性纤维化——这是一种极易受到细菌感染的疾病。因此,在过去的8年,一直在反反复复地使用各种抗生素。大量的抗生素杀死了无数试图侵蚀女孩的细菌,但也“锤炼”出了不再害怕它们的“超级细菌”——鲍曼不动杆菌。
如今“超级细菌”的名单越来越长。其中,最著名的一种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它是一种常见的病菌,可引起皮肤、肺部、血液、关节感染。当年,弗莱明偶然发现青霉素时,用来对付的正是这种病菌。
调查显示,目前国际医学界公认的“超级细菌”在中国已十分普遍,而医院正是“超级细菌”产生的温床,因为那里使用抗生素频率与强度最大。在中国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达到70%,外科患者更是几乎人人使用,比例高达97%。
“由于缺乏相关知识,人们能用高档的就不用低档的,能合用几种抗生素就不单用一种,能静脉滴注就不口服。这些做法无不助推了‘超级细菌’的肆虐。”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中心顾问专家张永信教授惋惜地说。
耐药性越强,则感染率和死亡率越高。据推算,2005年中国因耐药细菌感染导致数十万人死亡。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学家。医学家开始呼吁:阻止“超级病菌”流行的重要手段,便是立即停止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错了吗?
“抗生素”——伟大发明的诞生
19世纪60年代,一位名叫辛普森的外科及妇产科医生感慨说:“躺在任何一家医院手术台上的病人,都要比滑铁卢战场上的士兵具有更多的死亡机会。”细菌感染在当时是致命的。如何杀灭这些细菌,同时又对人体无害成为一个科学难题。
1941年2月,在伦敦拉德克利夫医院,48岁的警察艾伯特·亚历山大因伤口化脓感染,濒临死亡边缘。在那个年代,感染就意味着死亡。,看着病菌一步一步吞噬亚历山大的肌体,无计可施的医生决定,用牛津大学病理学系刚刚送来的一种仍在实验中的药物试一试。几次注射后,奇迹出现了——亚历山大的炎症开始减退,体温也恢复了正常,他甚至可以坐起来进食。
但一茶匙的药很快就用完了,亚历山大的病情再次恶化。由于仍处于实验阶段,牛津大学也没有更多的药物,亚历山大最终离开了人世。但这种神奇的药物却给医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是一种杀灭细菌的强有力的武器。
这种新药就是青霉素。
青霉素的发明始于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在1922年的一个伟大发现。在这一年,弗莱明从人体鼻腔分泌物中观察到一种酶,即“溶菌酶”,具有抵抗微生物的能力。一种微生物能够抑制另一种微生物生长的这种现象,微生物学中就叫做“抗生现象”。6年以后的1928年,弗莱明又发现一种抗生现象,那就是青霉素的抗生作用。次年,他发表了题为《论青霉菌培养物的抗菌作用》的论文,这一年被视为“抗生素元年”。
1944年,在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提供5000美元的资助下,青霉素终于首次在美国生产出来了。很快,它被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地救护,拯救了许多濒临死亡的盟军将士的生命。就连患了肺炎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也靠它才得以恢复健康。
青霉素的成功轰动了全世界,人们把它同原子弹、雷达并列为二次大战中的三大发明。1945年,弗莱明等人,因发明青霉素而共同分获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青霉素进入临床后,虽然治愈了多种细菌性传染病,但对结核病却束手无策,人们迫切地期待能再找到一种同样强大的抗菌药。帮助人类战胜结核病,完成这一使命的是土壤微生物学家瓦瑟曼。
1943年,瓦瑟曼分离出一株灰色的放线菌,它产生的抗生素不仅能杀死结核杆菌,对人体也没有毒性。瓦瑟曼把这种抗生素命名为链霉素。在美国最大的制药企业默克公司支持下,1947年初链霉素就投入了市场。
链霉素的发明使得美国1904年以前每10万肺结核患者死亡188人的比率下降到1953年的每10万患者死亡4人。
此后,揭开了大规模筛选抗生素的时代。金霉素(1947)、氯霉素(1948)、土霉素(1950)、制霉菌素(1950)、红霉素(1952)、卡那霉素(1958)等都是在这期间发现的。这一时期,抗生素研究也进入了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化的阶段,还建立了大规模的抗菌素制药工业。
到2005年,抗生素家族成员已经增加到133个,它们都为人类征服疾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统计资料显示,今天人类的寿命较20世纪初增加了近20岁之多,其中约有10岁得益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药,其实不能乱吃
然而,事情正在悄悄起变化。在抗生素的黄金时期——20世纪60到80年代,遇到很多葡萄球菌感染病例,医生们大都不假思索地注射青霉素,效果显著。可是,青霉素刚投入使用的时候,一天用100、200个单位就很有效了,后来使用剂量明显上升,再后来,即使剂量上升药效也很差,到了今天,即使是治疗普通的呼吸道炎症,一袋注射用生理盐水(250ml)中需加入青霉素剂量为1000万个单位——用量上升了数十万倍。
不是青霉素不好了,是敌人变得越来越狡猾,强大了。一些青霉素产生的酶可以耐药,科学家们就研发一种酶抑制剂,使青霉素的作用继续得以发挥。后来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作用就慢慢下降。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的抗药性逐渐增强。“超级细菌”也就诞生了。 全世界都存在抗生素滥用的问题。但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情形可能更加严重。抗生素,中国人习惯叫“消炎药”,作为家庭的常备药,人们只要有点儿头痛发热,都会习惯性地吃上几片,因为它们“立竿见影”。在消费前十位的药品中,抗生素占去半壁江山,如头孢拉定、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除去原料出口(约3万吨)外,其余18万吨在国内使用(包括医疗与农业使用),人均年消费量在138克左右——这一数字是美国人的10倍。
一些疾病本来根本不需要吃药,在美国和欧洲,很多疾病是只有诊断没有治疗、任其自愈的;但在我国,一个医生不给开药,病人反而接受不了。你生病了去看医生,如果医生说“这种治疗三个月以后才会产生效果”,你恐怕不会再来找这个医生了。所以一些本来应该慢慢好起来的病。医生也会想方设法去找那些见效快的药物或者疗法。而抗生素恰好具有这样的优点:效果来得快而明显。要求“立竿见影”的实用主义心理导致人们只顾眼前效果,至于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不会去考虑。
与此同时,抗生素在养殖业中也广泛应用。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以促进动物生长,防止生病。但这样做的后果是,在农场周围的空气和土壤中、地表水和地下水中、零售的肉和禽类中,甚至是野生动物体内到处都充斥着抗生素。这些抗生素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在人体内蓄积。它不仅会导致器官发生病变,而且能把人体变成了一个培养“超级细菌”的小环境。如今感冒病毒日新月异,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全球肆虐,这些都与抗生素的滥用不无关系。“超越抗生素”,是得到医学界广泛认同的提法。科学界正在研究抗生素的替代品。作为普通人,能做的就是,谨慎用药,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改善人居环境,调整生活节奏,提高免疫力都是超越抗生素的好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种神奇的药物(现在临床基本已淘汰)改变二战的结果
青霉素:从一剑封喉到力不从心,金牌抗生素的历史沉浮
杀戮病原菌的医学“功臣”,悄然成为了超级细菌的孵化器
超级细菌——比癌症更让人绝望!
拯救无数人的抗生素,正在培养强大的“超级细菌”……
抗生素简史:人与细菌的博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