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哥校注译评《醉花窗医案》.王堉自序

王堉自序

  忆道光辛丑壬寅1间,先慈梁太宜人2,以勤劳故,膺3痰疾,发则头痛寒热,必大吐痰饮而后已。越年,发疟疾,继又染疫疾,床卧经年,药不离口,凡阅数十医而后痊,余时亲寝膳,见医立一方,必翻阅医书,较其药性,察其议论,其合古法者,十不四五。因私进一二方,间或中肯。然以攻举子业4,不暇留心歧黄5也。而里党传闻,时或有人延余诊治,义不获辞,遂有医人之目。每遇一病,不敢以私心揣度,不得不搜考医书,久而积累颇多。一行作吏、同年僚属,亦皆知之,而此事遂不能废。因思《金匮玉函》6而后,医书已汗牛充栋7,其中专门名家者,固各有心得之妙,即兼收综蓄,分门别类诸书,虽著书者不必皆其自得,而阐发先圣之微言奥旨,亦有足备流览者。无如学者挟一家之说,懒于收罗,宗仲景者薄河间,喜东垣者辟丹溪8,依门傍户,施而不效,乃归咎于命。噫!岂足与语此道哉?

  盖尝论之,庄生9)有言,六经10者先王之陈迹也,读书者得其意而已。若泥其迹象,则荆公之周礼适误苍生11;陈涛之车战适害唐室12,岂书之咎哉?

  余于歧黄,自愧未见门户,而每遇一病,必察其脉证之合与否,参以古法,心领而意会之,时时出于法外,而投之辄效。至素习之人,不必诊脉,或但问其形证,亦或一愈。历年已久,因将所临之症,笔之以备遗忘。偶有浅见,亦缀数语以为之说,适见他人之良方,亦随录之,期公同好。若云问世,则吾岂敢。

咸丰辛西夏,蓉塘氏识

注释:

1道光辛丑壬寅道光是清宣宗的年号,辛丑为道光21年(即1841年)、壬寅为道光22年(即1842年)。

2宜人:封建时代,有官衔的人,其妻按官职大小均有一定的称号,如夫人、宜人、孺人等。宜人比夫人小,比孺人大。

3:胸部。

4举子业:为准备科举而读书即称为举子业。

5歧黄:因《内经》为黄帝、歧伯论医之书,故后世遂以歧黄作为医学的代称。

6《金匮玉函》:即东汉张机所著的《伤寒论》,唯内容次序有所不同。全名《金匮玉函经》,隋唐前问世,但因流传不广而被淹没,连许多大藏书家亦未见,直至清初陈士杰发现而雕刻刊行。

7汗牛充栋:形容书籍之多。大意是,这些书用车拉可以使牛发汗,堆在屋里可以高达房梁。

8仲景、河间、东垣、丹溪:仲景即东汉张机,河间即金代刘完素,东垣即金代李杲,丹溪即元代朱震亨。

9庄生:即庄周,战国时人,为道家一派,反对儒家的主张。

10六经:指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即《诗经》、《书经》(即《尚书》)、《仪礼》、《易经》(即《周易》)、《乐经》、《春秋》的合称。

11荆公之周礼适误苍生:荆公即宋代王安石;周礼相传为西周初周公所著。 即王安石根据古代周礼变法,结果反害了老百姓。

12陈涛之车战适害唐室:陈涛,为地名,全称应为陈涛斜。唐代房琯,用古代战车在陈涛斜和安禄山叛将打仗而失败,结果害了唐朝。

直译:

  回忆起道光辛丑、壬寅年(公元18411842年)那段日子,先父的第二位夫人(称呼为“姨娘”),因为处事勤劳的原因,胸部出现了痰疾。每次发作时头疼、发烧、怕冷,直到吐很多痰才结束。到了第二年,她有患上了疟疾,接着又感染了疫疾,卧床一年多,每天药不离口,经过了几十位医生的治疗才最终痊愈。我那时候亲自照顾她的起居饮食,每见到医生开出一个方子,就一定翻阅医书,比较方子中药物的药性,研究医生的看法,符合中医法则的不到一半。于是我私下为姨娘开了一两个方子并服用,偶尔见效。然而,为了准备科举考试,我没有时间留心于医学。但是这些事情在邻里中传播,不时也有人找我治病,无法推辞,逐渐有医生的名声。每当遇到一个疾病,不敢自己揣摩推测,一定会搜寻、查找、考证医书,时间久了就有了很多的积累。一路做官以来,一起参与科举考试的人和工作中的同僚们都知道我懂得医学,常找我治病,所以治病的事情就无法荒废。我想着,《伤寒论》之后,学医书籍已经非常多了,其中有些人在某些方面比较有名,自然有心得并掌握了其中的奥妙,所以我对他们的知识、经验收集并积累,并分门别类,虽然所著成的书籍的内容不一定是我自己的,但对于阐述古代圣贤精深奥妙的道理,也能够充足地准备给读者。并不像其它人偏执于一家之言而懒得参考他人之法,遵守张仲景之法治病的人轻薄刘河间之法,喜欢李东垣的人排斥朱丹溪,依附于门户而无主见,治病没有效果就归咎于患者命运不佳。唉!这样的人岂能从事医学?

  大概说起来,庄子曾说,六经是古代圣人所留下来的旧著述,读书的人能够领会其中的道理就可以了。如果拘泥于六经所言的内容,就像北宋王安石根据古代周礼进行变法反而贻误百姓、唐代房琯用古代的战车在陈涛斜打了败仗而贻误朝廷,这些事情难道是书的过错?

  我在医学方面自愧没有门户之见,每遇到一个疾病,必定考察脉象、症候是否匹配,参考古人治病的法则,用心领会,常常会得出与众人不同的结论,而依此施治总能起效。对于非常熟悉的人,有时候不需要诊脉只需要问一下他的生病的情况常常就能治愈。多年以来,按照治病的经历记录下来以防止遗忘。偶尔有一些浅薄的见解也会多说几句,如果正好遇到了别人的好方子,也会顺便写出来,以期待分享给同好。如果说出版,则我不敢有这样的想法。

水哥点评:

  这段文字,作者讲述了自己的学医经历。根据内容推测,他的父亲有多位夫人,其中第二位夫人应该不是他的生母,但是生病期间由他照顾。生病跨越了两年,换了几十位医生才治愈。他对于不同医生的不同观点和不同的处方、药味都进行的了认真的分析、比对,发现这些方子符合中医法则的不到一半,不免让人失望。他根据自己的心得,私下为姨母用药,所谓效果“间或中肯”是个谦辞,应该是效果非常好,如果不是这样,他的医术也不会在邻里之中传开。但他当时的主要事情是准备科举考试,而后来在考试、做官期间,大家都知道他会看病,想必是不断有人找他看病,所以看病这件事就一直没有落下。

  他能有很高的医术,有3个主要原因,一个是没有门户之见,自己说“自愧未见门户”是反向讽刺,只是不方便直说那些标榜门派的中医平庸者居多;一个是没有拘泥于圣贤之言,借用庄子说“得其意”的重要性,并“参以古法,心领而意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善于学习,“专门名家者,固各有心得之妙,即兼收综蓄”、“适见他人之良方,亦随录之”。他的中医思想和学习精神无疑是正确而可贵的,我个人非常认可,与我当前的状态也颇为相似。因为在后边有大量的篇幅会细化这些内容,所以这里不再赘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病因赋白话讲记4
赵继宗《儒医精要》及其亡佚的主要原因
中医学家刘渡舟教授:如何自学中医
每周一缕书香 | 药性诊候圣法乱 素仙简要正医道
《中风论》
我学经方的10个心得(常见眼病经方治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