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景帝为何没有庙号?苏辙用4个字道破其中秘密

在讲故事之前,我们先得明确一点:在隋朝之前,并不是所有皇帝都有资格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庙号的。

庙号起源于商朝,因为商朝人重祭祀,庙号便是君王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一方面是避讳称呼祖先的名字,另一方面也是用谥号来表达对先祖的尊重。

一开始,只有对于国家有大功劳,值得子孙后辈供奉千秋万代的君王才会拥有一个庙号。商朝人的想法很朴实:要是每一位祖先都供奉的话,这么多君王一辈一辈传下来,传上个几十上百代,庙里不就放不下了!所以,还是挑几个“精英”来专门祭祀吧。

于是,“庙号制度”便应运而生。

在庙号尚未普遍使用的时代,能拥有一个庙号,说明这位皇帝在任期间干得实在很不错。而纵观整部西汉史,也只有四位皇帝拥有了自己的庙号,他们就是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武帝刘彻,和汉宣帝刘询

其中汉文帝庙号为“太宗”,汉武帝庙号为“世宗”,汉宣帝庙号为“中宗”,都是与他们的成就息息相关的。

而汉景帝刘启的“景”字,不是庙号,而是谥号。

为什么拥有大名鼎鼎的“文景之治”功绩的汉景帝没有庙号,名气更小的汉宣帝却能有?

其实,从施政的角度来说,汉景帝究竟能不能算是一位明君,尚且有待商榷。

后世对于他的评价也各不相同,其中最为“犀利”的一个,袅袅觉得,当属北宋大文学家苏辙的一段评语。

“汉之贤君,皆曰文、景。文帝宽仁大度,有高帝之风。景帝忌克少恩,无人君之量,其实非文帝比也。”

不得不说,大文学家还是大文学家。袅袅读《史记》时纠结了很久的事情,被苏辙短短四个字就点破了。

“忌克少恩”,可不就是忌克少恩吗!

刘启的肚量,实在是太差了,光是从这一点来看,他的施政水平就真不怎么样,顶多算是运气好,在一堆名臣的辅佐下,守好了父亲汉文帝留下的家业而已。

汉景帝时期爆发的“七国之乱”,就不能不说不是刘启的错。

早在当太子的时候,汉景帝的脾气便可见一斑。吴王刘濞的太子刘贤进京,陪伴刘启饮酒玩乐,又陪他下六博棋。

在下棋的时候,双方毕竟是处于对抗的状态,因此刘贤对待刘启的态度就没有之前那么恭敬,结果刘启莫名其妙地就发起怒来,直接抄起棋盘,把刘贤打死了

虽然时人为太子所避讳,推说是因为刘贤性格比较轻佻,喜欢逞凶斗狠,但在现代人看来,无论如何,这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杀掉一个人的理由吧!

即使是皇帝,随便杀人都会惹来非议,更会有被指为“暴虐”的危险,但刘启就这么杀了一个人,还是权势很大的吴王刘濞的太子,这样的举动,不可能不为汉文帝招来麻烦。

果然,汉文帝派人把刘贤的尸体送回吴国后,吴王刘濞便从此不再像以前一样,恭敬对待汉文帝。朝廷也自知理亏,没有在此事上过多追究。

如果说在此事之前,刘濞谋反的心思有五成,那么儿子死去之后,他谋反的心思就瞬间暴涨到了十乘十。试想,有哪个父亲会对自己嫡长子遭人杀害而无动于衷呢?刘启杀人的举动,正是后来“七国之乱”的直接导火索

西汉名臣晁错,从汉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跟随在他身边,俗话说得好,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

更何况,晁错的功劳可真不小。在朝堂上,汉景帝利用晁错来打压旧臣。在削藩一事上,晁错更是汉景帝手里最得用的那把刀。

汉景帝早就想削藩了,晁错的进言,不过是他借机发作的一个机会。借着这个机会,汉景帝成功地把晁错推到了诸侯王的对面,简直就是亲自树了个靶子给他们打:看见没有,就往这里开火!

而在诸侯王打出“清君侧”、“诛晁错”的旗号之后,汉景帝又没有丝毫留恋地,把自己这位陪伴多年的老师给丢了出去,亲自下令杀掉。

但凡有一点责任感的皇帝都应该明白,主张杀晁错的大臣不过是在排除异己,藩王也只是找个起兵的借口而已,小小一个晁错,如何能影响国家大事?还不是由汉景帝本人做出的决策。

用现在的话来说,汉景帝就是个“不粘锅”式的人物,大臣们干得好,是他们应该做的。一旦出现什么意外,那统统不关皇帝的事,全都是大臣们的错。

晁错之死,的的确确是太冤了。

而汉景帝之所以放弃晁错,也不过是因为申屠嘉已死,留着晁错也没有用了而已。

上文说到,汉景帝利用晁错来打压朝堂上的旧臣,申屠嘉便是被重点打压的对象之一

申屠嘉的身份可不一般,他是五朝元老了,自刘邦打天下开始,便为老刘家卖命,凭借战功一路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武士,做到御史大夫,后来更是升任丞相,受封侯爵。

汉景帝即位之后,便借着抬举晁错的机会,打压申屠嘉等元老旧臣,这实际上也是皇权与军功集团之间的矛盾。刘邦在世时,已经诛杀了不少功臣,能留到现在的,不说对汉室忠心耿耿,也定然没有什么不臣之心。

但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刘启还是动手了。

在晁错与申屠嘉之间的冲突中,汉景帝始终对晁错展现出了极度的偏袒态度。申屠嘉也不傻,从皇帝的态度中,他感受到了那种极端的不尊重。人都是要脸的,何况五朝元老。于是,申屠嘉回家之后,便因气愤吐血而死

纵观汉景帝的一生,好事实在没做几件,削藩靠的是晁错,平定七国之乱靠的是周亚夫。而刘启以“欲加之罪”饿死周亚夫的故事,更不是什么新鲜内容了,凡是汉景帝曾经依仗过的功臣,就没有谁是得以善终的。

就连薄皇后,也是刘启碍于自己祖母的面子,为了展示自己的“孝心”,不情愿地娶的。祖母薄姬一死,刘启立马废黜了薄皇后,连演都不想演一下,用完就丢,苏辙说他“忌克少恩”,可谓一点不错。

因此,汉景帝没有庙号的原因也就很清楚了——他实在“配不上”拥有一个庙号。

读历史,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能总是跟着别人的思路走。史学家或许有自己的倾向,但他们普遍追求实事求是,无论是在大事上还是在细节上,都力求真实,这就给予了我们进行二次解读的权力——比如汉高祖刘邦,在后世的名声就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就是个“老流氓”,有人则认为他非常真实,这就是历史故事的多角度折射,不同的读者,能从史书中看出不同的历史人物,和不同的历史教训。

再比如我们今天讲的关于汉景帝刘启的故事,如果只看历史课本上的总结,汉景帝简直是个出类拔萃的明君,但只有亲自去读一读史书,才知道,原来在继承父亲的“文景之治”大业之外,刘启还做了这么多不厚道的事情。说他没有为人君之量,绝对算不上诬蔑。

一般来说,社会阅历越深的人,读历史书越能有不一样的感触。汉景帝对待功臣的手段,平常人看来只是唏嘘不已,深谙社会之道的读者却能从中看出职场上的尔虞我诈,感悟出更深层次的真谛。

读史能开拓人的事业,更能振奋人的精神,当然,也少不了在茶余饭后,成为亲朋好友闲谈间的一项谈资。多读历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有趣的灵魂”。

当然了,现代人的文言文水平,想要读史书还是不太够的。这一套《史记》就是白话文与文言文对照的版本,非常容易理解,也保留了史记故事的原汁原味。

无论何时,翻开《史记》,总能收获崭新的智慧。期待下一次与你在历史的天空中相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被活活气死的宰相和汉朝版“八项规定”(八卦史记147)
[人物传记] 晁错“削藩”之策,何错之有,错在操之过急...
一个连名字都能叫错的人,下场能有多好?可惜他那一身的才华了!
太信皇帝 晁错惨遭腰斩父母妻子皆被弃市
汉景帝刘启杀掉晁错,为什么七国之乱还是不能平定?
先斩后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