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考不上清华北大
————与几位当教师学生的谈话聊天
      你们周围为什么没有考上清华北大的,这是一个大家都在说的一个话题。这个很难说,搞不好要得罪人。我作为你们曾经的老师或过来人说几句,也是大家的意思和多数家长的疑问,但只是聊天,不足为据。
        近几年,我们的(防止有人对号入座,就隐去地名)高考一直不佳,从报道的情况看,却很好。均分、优秀率都超过周边地区,于是有些专家和掌管教育的就沾沾自喜,甚而至于自己哄自己,躲起来自己喝两盅以示庆贺。
        然而孩子终于没有一个走进北大清华的。
        吹牛和报道是真的,没有考上也是真的。
        从有文明以来,学而优则仕、则财,一直没有变,几千年都是这样过来的,现在还是不能摆脱这种观念桎梏。只要当个校领导,在介绍的时候都会在后面最好注上正科或处级,才像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把教书育人的本职漏了或忘了,遇到一位教育官员,自我介绍时也没有忘记补充说,我相当于行政什么级别。都想往官上靠,于本人倒有些可怜,于教育也可悲。
         教育系统不知道何时修成的恶习,层级意识非常明显,一直作为一个现象存在。校长是校长的架子,主任是主任的派头,组长有组长的权威。当然,学术的权威是要树立的,然,与此完全是两个频道的故事,另当别论。因为这种所谓的而庸俗的层级,于是能翻身上来的,都是从基层熬过来的。从媳妇成了婆婆,于是又对其它在基层的人摆起婆婆的架势,此风在教育界尤烈。于是,人人想成婆婆,这不能怪大家。因为菜刀杀了人,不能怪刀,老虎伤人,不能怪老虎。只能怪没有管理好。
         其实学校这样的地方恰恰是需要自由气氛的,否则就是扼杀创造性,消杀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和想象力。一个学校如果没有想象力和创造性以及飞行的翅膀,那么,想培养出一个清华北大才子,那只有依靠那些专家们的继续骗和哄或吹。但必须闭着眼睛,否则还有别样的目光在看。
         或许以前臭老九的日子实在太长,孔老先生当初教书,即便孩子去做弟子或读书,也就给几条干肉,孔老先生也没有发牢骚。当然那时条件就这样。尔今不然,物质丰富了,家长也有钱了,孩子也金贵了,也为多收干肉创造了好机会。当然仅干肉已经肯定不能满足一些人的欲望,家长有大方,市场有需求,本无可厚非,当成生意做就有些可怕。以前刘关张就是一个卖肉屠狗的,到了诸葛亮手上就是三员所向披靡的武将,问题是要有这样的诸葛亮。老师为传道授业解惑,而不是生意人,也在于如何用。
         原先补课,明明白白拿钱,劳有所得,属正常。现在不允许补课,本意也是想有效利用课堂有限时间,然而却催生了有偿家教这个新生事物。继而上课要拿课时补贴,补课要拿补课费,还私下搞家教,学校则甚至于找个发钱的办法。按官而则优的原则,搞管理的最多,依次而论,一线教师最寡,于是这就有些难搞。
       上文讲的求官则成了多数人的追求,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为了堵塞非学校要补课、补课费发的不公正之口舌,甚至把家长被拉进来掺和学校管理,这着实好笑得很。
        家长既管补课费(防止社会诟病),又管教学的监督。不敢想象,一个不是管理部门,又不是专家,也没有时间的家长掺合在里面,学校这个“专攻”的地方能教出北大清华学生吗?如果出,那也是瞎猫碰到死老鼠,或者这孩子本有天赋,想挡都挡不住。学校岂是家长能管理的,无非是推教学不力之责,无非有什么要掩盖,否则,从来没有这样让专业的事给一个外行的家长掺合的。
          家长参与可以,但只能是学风和校风,哪里能掺和到其它诸如费用管理呢,这个家长什么会,甚至还成了拉关系搞外交的渠道,乌呼。
         校长一旦退下来,都到教育局养老。天天晃晃膀子,不调查不研究,就凭当校长时积累的一点毛皮经验,指手画脚。一旦当了校领导,就好像有了多大的本领,有了颐指气使的资格,最好给他颁个勋章。为了安抚他们,还要给他们一个科长、部长,俨然就是一个功勋卓著的教育战士。
          搞实事的不多,说三道四的倒非常多。喝喝酒,发发议论,拽拽架子。因为中国历来是讲求师道尊严的,讲究师徒层级的,于是他们下基层把自己曾经的校长经历当成层级的最好依据,倚老卖老,这样的作风和风气对于教育的害处无异于是打煞正在生长的嫩芽。
         此风历来已久,既然有了榜样,人人都效仿,能快活就快活,能躲就躲,当然,银子是不能少的。古代的姑且叫教师吧,起码还讳说钱。现在则不然,少一个子,就会上网发帖子,就会在XX信箱发一封感情丰沛慷慨激昂的似乎为了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泣而下血的信。           一本备课本用多少年,题目在网上宕,教案在网上抄,不许私自买教辅资料,但要学生自己或家长去某书店买,否则上课就用这个书,你奈我何。评职称找关系、论文也东拼西凑。根本没有心思去钻研教学,此风哪里来的,从校长那里学来的,上梁不正下梁歪。一个由遗老或退下来的校长或外行主宰着教育部门的教育能好到哪里去?
         教育系统历来是拉嫡系、认门头、讲派系的地方。弟子、校友、同学都在自己手得到重用:或进城、或担纲、或重用。教书育人不是靠这个东西能搞起来的,如果真有本领也倒罢。然而,此风却一直是一个痼疾,甚至成了教育之癌,也一直损害着教育。认门子、拜师门风生水起。一任领导上来,他的门生弟子就会在各个部门或学校当校长、主任。另一任领导上来,就换一批。早几年一些学校因为教育系统某主要领导弟子多,进城太多,竟然调到没有教师上课。
         那些能教书、有个性的、有创造力的教师去清闲地方呆着。我一直想,督导室这样的地方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根据目前的客观现状,要么是异己存在的地方,要么是养老的地方,是一个上自由班、讲讲牢骚话、组织大家聚聚的好出处。进修学校亦然,本来这是或为新教师或为学校做教育教学后盾的,补充能量,充实教学子弹的,而至今实在没有看到,里面却成了养老或安排领导亲友、家属的地方。一个教育背景少,能力欠缺到自己都不能教书的干部家属和亲友们,竟然去指导全地区教师,那简直是对教育的荼毒和戕害。
       缺乏创新,固步自封,虚假宣传。全体教师、所有学校一律搞“讲某稿”,这样的教学能成功吗?既然是一律或全部,这本身就有些玄乎。其实这是一个几十年前大家都已经用得非常陈旧的做法,结果成了每个人必须照搬的创新做法。于是乎这就让每个学生彻底成为一个人工雕刻的模板,每个老师失去了教学的创新,这样的号召本来就是昏了头。
         就算“讲某稿”再高明,让每个教师背着一个黄金的翅膀让他飞,本身就是一个可怕的笑话,于是清华北大也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如果全部一刀切搞“讲某稿”,我们根本就不能发挥每个教师的独立性和个性才能,老师的特色没有发挥外,还不能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花样缤纷的教学中收获知识,学生的想象力其实也就被扼杀了,教师的教学特色被抹平了。教育的对象是人,方法是赋予想象力的,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色。孔子是几千年尊崇的老教师,而后来人们也不会都像孔子那样教书的。也正因为没有都学孔子的教法,又都有自己的特色,中国文化才如此发扬光大而丰富多彩。当然,一刀切搞讲某稿也并不是无一是处,其好的结果当然也有,比如丰富了职校的生源,从目前要振兴制造业来说,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一些人因此能高升,甚至有了牛逼的资本。
        总之,在“讲某稿”出现之前也考有不少清华北大的学生。另根据上南大和东大学生的情况看,他们是在快乐中学习的,没有天天向老师发作业视频的,也没有天天做“讲某稿”的,否则南大也玄乎,东大亦然。
        要出几个清华北大不是没有可能,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让能者上,庸者下。让有金子真正发出光来,不要让少数人总把它藏在床头柜底下或在床下挖个坑藏起来。或使用、或发光才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从上头开始,从风气转变开始,削平山头、破除门派、任人唯贤、倡导创新,下掉所谓专家给学生和教师翅膀上绑上的“黄金”,出几个清华北大的才子完全可能。否则,即便清华北大的苗子,也会给他们扼杀在作业视频、“讲某稿”和某些“专家”手里。因为他们做的不是要培养清华北大生,而是样子,是号子,培养的是自己的身份和未来,而不是学生的未来。

       此文仅是聊天,没有他意,也只想和周围和我一样,期盼我们的孩子多考几个清华北大的,也只是想一线老师能发挥然和光的。不要翘骚恼火,不要对号入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究竟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年培养23个清华北大,重本率全省第一,写了1280篇教育博客:做一只“苏格兰牧羊犬”
清北高材生涌入教培机构,是悲还是喜?
小学校长在开学教师动员会上的讲话稿|发言稿(第3页)
校长,你怎敢取消早晚自习?
选择教育培训机构要牢记的7个看点(2)_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