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教出乐观的孩子》第三章
《教出乐观的孩子》虽然是积极心理学之父写的,但是内容不会深奥难懂,有许多生动的案例帮助我们去理解那些陌生的心理学名词。
会员群按照每日阅读打卡的进度进行,在此,我也把打卡的链接公开,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这本书的交流和分享中来,因为每一个你,充满了不一样的智慧,我们欢迎各种思想的碰撞。


以下,是我的学习笔记:

  1. 本章提到美国的“自尊教育”让我联想到我们之前教育界闹得沸沸扬扬的禁止奥林匹克等竞赛事件。废除竞赛,避免落后儿童自尊受损;对考试成绩进行处理,不能出现分数和排名,以免父母自尊受损;减少背诵的内容,以免被诟病为“死记硬背”“机械作业”……家庭质疑学校教育,社会过于聚焦学校教育,使得一线教师一举一动都需瞻前顾后,必不可伤了孩子的自尊和家长的尊严。然而,作为专业教学人员的教师的尊严何在?教学自有其规律,儿童身心发展也自有规律,或许,作为父母的我们多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学,就会少一些转嫁给教师的压力;作为社会人的我们给学校多一些信任和自由度,就会少一些费神费力的规定动作和看似热闹的表面文章。

  2. 现代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自尊公式至今仍具有普遍意义:自尊=成功/自我期望。也就是人们可以通过增加自己的成功或降低对自己的期望来提高自尊。作为父母,我们自然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如此看来,是否只能增加“成功”来提升自尊了呢?另外,如何定义“成功”,这两个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尤其是和每天陪伴孩子的亲人探讨,大家形成一致的见解后,才能形成养育孩子的合力

    3. 文中提到了“感觉满意”和“表现满意”。自尊运动领袖纳撒尼尔·布兰登有如下定义:

  • 感觉满意:对自己有权利高兴、感觉有价值、有权利追求欲望与需求以及有权利享受努力所获得的成果有信心。

  • 表现满意:对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应对日常基本挑战的能力有信心。

对于“感觉满意”的解释,我读了多遍,还是没有很清晰的概念。不知道两个概念的英文原文如何,单从译文的“感觉”和“表现”两个词来看,并不能很明显加以区分。从定义上看,这两者的区别大概是一个能力指向——表现满意,一个是成果指向——感觉满意。在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下,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很容易结果导向,因为单位就是这么评价员工的。但是对待孩子,我们要谨慎使用这个标准,因为孩子的心智和技能水平都处于发展阶段,我们应该更注重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技能培养和对待结果的心态,在方法上指导,在过程中支持,在失败时陪伴,,而不是前期不指导,过程不管不顾不闻不问,失败后横加指责或者给予毫无诚意的安慰,例如“你一定可以的,你很棒的,下次加油”之类的口头鸡汤,或是直接剥夺孩子尝试的机会,接手替孩子解决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书图鉴 | 《拖延心理学》 拖延你好 拖延再见
父母为什么否定孩子?家庭中的权力 否定性的反映扭曲孩子的自我形象
“你只能成功!”家长强烈的控制欲,导致女儿雇凶“杀害”父母
每天学点心理学1606:优秀大学生不想学习背后的心理动机案例解析/恐惧争辩放弃权利背后心理动机案例解析
你所不知道的“爱”的本质,这是心理学上最深入的剖析!
让每个潜能生抬起头来走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