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旧建筑改造合辑——新旧碰撞之美

哈喽,各位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好,许久不见,甚是想念~本期为大家带来一部旧建筑改造的合辑,新旧碰撞,时光交叠,漫步闲庭,醉心时代;建筑与历史的完美融合,不一样的“美”光四射,期待能为大家在这类可遇不可求的项目中带来些许启发,案例丰富,绝对的良心之作。很多不足,会继续努力,也谢谢各位的支持,多多转发呀~

01

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改造筒仓建筑高达48米,要将底层和顶层空间整合为同时使用的展览空间,必须组织好顺畅的展览流线。改造的一个最重要动作是通过外挂一组自动扶梯,将三层的人流直接引至顶层展厅。人们在参展的同时也能欣赏到北侧黄浦江以及整个民生码头的壮丽景观。除了悬浮在筒仓外的外挂扶梯,筒仓本身几乎不做任何改动,极大程度上保留了筒仓的原本风貌,又呈现出“重新利用”所注入的新能量。


02

台州当代美术馆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美术馆位于台州具有独特历史底蕴的沙门粮库文创区内。粮库至今还拥有大面积的前苏联风格的厂房和库房,新的开发将通过合理的修缮与保留,重整和更新沙门粮库区。美术馆试图以现浇混凝土的粗砺与平行筒拱空间的细腻营造崭新美术感的空间氛围,筒拱的结构非常好地结合了展厅的灯光设计,并且在空间上沟通着建筑的内外。

03

上海艺仓美术馆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项目由煤仓改造而成。2015年第一届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在这里安插了一个案例展的分展场,策展人冯路和柳亦春将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作为主题,在原本被部分拆除的煤仓废墟中,借助于影像、声音和舞蹈,举办了一次题为“重新装载”的艺术与建筑相结合的空间展览,让人们能设身处地地意识到工业建筑的价值,以及将煤仓变身为公共文化空间的意义。煤仓的物业持有者及其未来美术馆的进驻方在这次废墟中的展览看到了工业建筑粗砺的表面与展览空间相结合的可能性与力量,欣然接受了基于保留主要煤仓空间及其结构的改造原则,不仅把原来的画廊升级为美术馆,更是直接将美术馆命名为“艺仓”美术馆。


04

龙美术馆西岸馆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龙美术馆西岸馆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黄浦江滨,基地以前是运煤的码头,设计开始时,现场有一列被保留的上世纪50年代所建的大约长110米、宽10米、高8米的煤料斗卸载桥和两年前已施工完成的两层地下停车库。2014年,柳亦春老师改造完成龙美术馆西岸馆,支撑整个空间的“伞拱”结构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

05

上海申窑艺术中心 (一期)

刘宇扬建筑设计事务所

本案对上海嘉定京沪高速旁一组上世纪90年代的工业车间和辅楼进行了全面的改造与更新。方案取“素胚瓷片”为概念,抽离出来的片状弧面形成了建筑外立面的原型母题和主展厅的基本语汇。设计保留了原有的建筑结构和场地关系,但通过内部钢结构夹层的增量,原空间的工业属性被赋予了新的艺术氛围及业态内容。封闭而进深的庞大车间体量被打开,新置入的景观连廊和玻璃天棚让园区的前后场地得以被连接,室内空间得以更好地被入驻企业及人群所使用。

东立面 ©朱思宇

平面图

立面图

06

上海申窑艺术中心(二期)

刘宇扬建筑设计事务所

二期主体建筑建造之初为多层厂房,后作为一期主厂区的员工板式多层宿舍。现场保留了完整的结构框架,设计愿景在于继承原空间带有工业的秩序感的建筑结构,再赋予其新的功能,将原有宿舍楼改造为创意艺术园区的多功能办公空间。东立面 ©朱思宇设计策略二期在整体建筑设计策略上,延续了以“素胚瓷片”为概念的原型。从运用为一期的立面形式语汇到二期成为空间演化的体现;从较为粗放的体量策略到由于风貌约束到今天最后的呈现,是尝试打破与增容,并以空间递进的设计手法来表达破碎与重整的结果。

二期原貌 

一二层平面图

三四层平面图

五六层平面图

东西立面图

南北立面图

剖面图

墙身细部大样

07

北京西店记忆文创小镇

刘宇扬建筑设计事务所

项目基地介于北京东四环与东五环之间,总建筑面积预计为十四万平方米,通过引入文化创意类产业来激活片区。作为最先介入的建筑设计方,刘宇扬建筑事务所承接了其中作为引导块的建筑改造设计以及销售中心室内设计的工作。引导块共分为三部分,A 区为销售中心以及设计酒店,B 区样板房区,以及C 区餐饮区,共计约六千平方米。

 

一层总体平面图

A区一层平面图

A区二层平面图

A区立面图与剖面图

08

北京首钢工舍智选假日酒店“仓阁”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仓阁”——首钢工舍智选假日酒店设计始于2015年11月,2018年7月竣工。项目位于首钢老工业区北部,原为高炉空压机站、返焦返矿仓、低压配电室、N3-18转运站等4个工业建筑,改造后成为一座精品酒店,同时为紧邻的北京2022冬奥组委办公区员工提供倒班住宿服务。

设计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来废弃和预备拆除的工业建筑及其空间、结构和外部形态特征,将新结构见缝插针地植入其中并叠加数层,以容纳未来的使用功能:下部的大跨度厂房——“仓”作为公共活动空间,上部的客房层——“阁”漂浮在厂房之上。被保留的“仓”与叠加其上的“阁”并置,形成强烈的新旧对比。

首层平面图

六层平面图

剖面图

西立面图

草图

09

华山路U-CUBE改造 

上海日清建筑设计

项目位于上海老街区,初见时与二三线城市街道别无二致,既不富上海里弄的厚重与市井,也不具南京路步行街的现代与活力。如何将这四个要素统筹于一身,由点及面的为片区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便成为了此次设计的要点。

改造前项目照片

改造方案以通体纯白墙面,硬朗干净的线条作为整栋新建筑的基调。遵循日清一贯“删繁就简”的设计理念,运用尽量少的元素,未来感的设计手法,精致的细节,在原有纷杂老旧的建筑框架上搭建出一座洁白如玉的城市雕塑。

10

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改造

OMA

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是中国一家领先的当代艺术博物馆,成立于2007年,位于北京798艺术区中心,该中心希望能将中国艺术带入到全球对话中。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在2017年对其进行了内部改造,并赋予了这个国际知名机构应有的公共形象和视觉标识。

为了重新构思与公共空间相连的空间界面,在博物馆商店、宽敞的入口大堂和一层的小咖啡馆处设置了一条弯曲折叠的玻璃幕墙,通过它,人们可以看到展厅内的样貌。该设计恢复了现有建筑之间空间质量的明显差异:一栋上世纪50年代的工业厂房和一栋红色板房,既上世纪70年代的前行政大楼,同时在视觉上将UCCA艺术中心的内部与798 艺术区重新连接在一起。

11

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畔书吧修缮

上海日清建筑设计 

项目位于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畔,西侧为河道,东侧紧邻丽娃路,南至丽虹桥,北至动力科截止。沿河道由北向南依次分布学生宿舍区、教学楼区、教师生活区三大部分,而基地处于核心的教学楼区,也是整个校园十字形空间轴线的中心。在修缮过程中将周边空间进行整合,在保留原有建筑形式上聚合阅览、展示、品茶、休憩等综合性功能,满足学生、老师、市民,不同人群的需求。将通过性空间变为可停留性空间,提高丽娃沿岸的空间品质感。


12

伦敦泰特现代博物馆 Switch 楼更新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

新泰特现代博物馆将于2016年6月17日向公众开放,成为21世纪博物馆的典范。由国际著名建筑事务所赫尔佐格&德梅隆主持设计,新增另一座壮观的建筑,为博物馆带来60%的额外空间,同时让博物馆对周边环境具有更大的开放性。新大楼的落成将使博物馆成为20年以来英国最重要的文化建筑,也完成了该地区成为具有高度可达性公共平台的转变。

南翼大楼高64.5米,墙面有如经过雕刻,砖石质地,细长窗户构成水平面上的切割线,此外还有抬高的平台。“我们想要新旧交融,使所有元素构成一个有机体。”2011年,这两位明星建筑师拍档描述道。

南翼大楼与拥有64年历史的泰特主楼呼应,采用相同色调砖块,类似砖结构,但却换成了一种激进的、全新的方式来设计建造。“外立面同时是块点阵大屏幕,日间过滤阳光,晚上散播光芒。”

13

香港大馆 

 赫尔佐格 & 德梅隆

项目是一座被围墙围起来由各种历史建筑组成古建筑群。作为曾经香港司法机关,裁判机构和监狱,是建筑群中最古旧的建筑物之一。在2006年年停止使用后,整个大院腾空,留下一个室外场地和一系列独特建筑。从城市的角度来看,该大院是世界上最密集的城市之一中罕见的“庭院”

曾经矗立在山坡上作为法律和秩序的突出象征,对港口有着令人瞩目的景观,现在已成为商业和住宅高层建筑森林中开放和平静的城市绿洲。该大院由两个大庭院定义和构建:。练兵场和监狱院我们的目标是保持两者的开放性和独特性,并重新恢复它们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现空间供公众使用这些空间将物理和程序化地定义为聚集,文化交流,休闲和休息的场所。

新建筑体量既不模仿旧建筑,而是在墙体的上方来曾建新体量。通过增加楼层,在下面创建新的公共和流通空间,从而为聚集和活动提供良好的保护场所,并建立从Arbuthnot路到Old Bailey街的新的回廊。与此同时,建筑物成为大院两端的新标志,引起人们对城市以前封闭的部分的关注.Old Bailey Wing的设计位于场地的西南部,与F大厅的相回应。将在两座建筑物之间建立新的连接。


14

Alila糖舍

酒店由漓江岸边一所废旧的糖厂改造而成,故取名“糖舍”,阿丽拉的愿景是将新旧融合在一起,设计师巧妙的将60年代糖厂建筑的元素纳入了阿丽拉阳朔的公共区域,如空心砖墙的结构和用原本收甘蔗的码头改造成的游泳池...

因为是老建筑,因此“糖厂”只能是作为餐厅、咖啡厅等场所,客房部分需要在酒店边上重新建造,117间套房和别墅采用现代的设计,融舒适和便利于简约而时尚的风格中。

15

上海世茂广场改造

Kokaistudios

该项目是当代国内购物环境需求转变的缩影,其设计更在城市更新领域树立了业界典范:通过扩充空间功能和重新规划流线,可以让大体量商业建筑以新的面貌融入城市公共空间和市民的生活。Kokaistudios的设计概念是“剧场”,设计师将顾客赋予三种不同类型的“角色”:游客、观众与演员;而建筑则被定义为剧场的前厅、观众席和后台。


一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五层平面图

北立面图

流线分析图

16

Nádvorie综合体改造

Vallo Sadovsky Architects

建筑综合体是由多个相邻地块拼接,可从Trnaca的三条不同的老街进入。重建前地块上建有一些带有走廊的多层住宅,彼此之间通过后院连接。建筑师将这些相邻地块连接起来以后,内部形成了一个新的开放空间,建筑师再在新的空间里加入新的元素。Nádvorie(庭院)的新公共空间就是这样形成的。
 重建后的建筑综合体有着多种半开放性和私密性功能,可以以多种方式不同频率来激活新的公共空间——比如餐厅露台和零售商店每天都能给公共空间生机,偶尔的不定期活动能让公共空间充满活力。四棵树,建筑物表皮的改造,照明,一起定义了多功能中央空间。可移动的花盆里都种上了绿植。人行道处处体现着之前考古调查和历史上土地分割的痕迹。

 

17

法国南特仓库改造的艺术学校

Franklin Azzi Architecture


Franklin Azzi Architecture,对一栋锯齿形屋顶的仓库进行了改造,使之成为一所艺术学校。它为两个改建仓库内的500名学生提供教育设施。建筑师选择仅保留原始建筑物的钢框架,这允许内部空间被打开并重新安置在屋顶结构下方。“仓库进行了开放,重组和重新连接,”Franklin Azzi Architecture提到。“他们公布了他们所包含的计划,从而有助于城市凝聚力和重新评估人类规模。”

18

茨非洲当代艺术博物馆

Heatherwick工作室

蔡茨非洲当代艺术博物馆(Zeitz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frica)。其奇特造型源于这座始建于1924年的巨型粮仓,它一度是非洲最高的建筑。42根巨大的混凝土圆柱被Heatherwick得以保留并改造利用,犹如一部巨大的管风琴内部,这些混凝土巨柱仿佛被一个神奇的力量相切,留下了一个椭圆形的巨大圆洞和“削切”后的混凝土断面。神秘又神圣!

19

上海老码头

上海老码头,原来的十六铺,早在2007年,在一片空旷破败中,老码头带着十六铺的记忆原地重生,将“上海滩”的金字招牌重新树立,伴随着黄浦江滔滔江水奔腾不息。彼时的改造设计,带着历史印记、带着城市回忆,并在过去的十多年中获得诸多美誉。2019年,上海老码头第二次改造完成,整新亮相黄浦江畔,它不仅是老码头的又一次全面升级,更是一场传奇的延续。

▲ 2004年,老码头前身,上海油脂厂

▲ 2007年,上海老码头第一次改造完成

▲ 2019年,上海老码头经历了第二次改造,全新亮相

本案的设计手法是围绕高度提炼海派建筑形象化符号“石库门”为基本的设计语汇,并以此进行类型上的拓展与更替。作为老码头项目投入运营十多年后的第二次升级,本次改造主要分为建筑、室内和景观三部分展开,通过从功能、立面、材质的更新以及景观功能上的提升运用,赋予老码头全新的面貌。在保留海派元素与历史风情的前提下,使其适应更快的城市节奏,在给予新生命的同时使其不丢失原有的记忆。

20

“层叠矩阵”dave&bella办公总部

项目位于杭州滨江的dave&bella办公总部,原有建筑是一个50米见方、曾用于绣花产品生产的厂房,建于2003年。设计师通过挖掘原有建筑的使用潜力,打破原空间格局,重新规划分区,首先在室内空间中心区域置入了三个单柱跨的采光中庭,力图给原本硕大且密闭的空间带去相对充足的自然采光和新鲜空气,所有的核心开敞办公区域均沿中庭两侧的玻璃幕墙布置,间接进入的光线正好满足了办公所需要的光线照度。

Existing Exterior丨原建筑外观

1F Plan丨一层平面图 ▲

2F Plan丨二层平面图▲

21

荷兰百年仓库改造

MAD

荷兰Droom en Daad委托由马岩松带领的北京MAD建筑事务所对鹿特丹Fenix(Fenix是荷兰鹿特丹著名的历史建筑,于1923年建立,曾是当时全球最大的库房)进行改造。基金会计划将Fenix改造成鹿特丹移民博物馆,让其成为民众欣赏城市风光、了解鹿特丹移民历史的城市公共空间。MAD改造设计的第一步,是为Fenix设计一座环瞰鹿特丹城市风貌的全方位观景台,以及连接地面、建筑楼层与观景台的连廊楼梯。

MAD设计的楼梯,贯穿地面与建筑楼层,最终直达观景台。楼梯与观景台,连成一体,整体近观就像是一件雕塑艺术品,吸引人们前往探索;远观则似一道龙卷风,从地核往大地向天空腾升,最终消隐于天际中,似是呼应着这座建筑见证了荷兰、甚至欧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22

毕尔巴鄂美术馆改扩建竞赛

 Foster+Partners

毕尔巴鄂美术馆(Museo de Bellas Artes de Bilbao)发起的国际竞赛:扩大和改善现有的美术馆及其设施,应对不断增长的参观人数,促进美术馆在城市和区域中对艺术和文化景观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在经过了1945年,1970年和2001年的三次建设之后,这次新的美术馆建设将面向未来,最终由Foster + Partners赢得竞赛。该项目的指导原则是通过恢复建筑最初的入口和内部逻辑空间序列,使原来在1945年建造的建筑重新成为主角。而一个独特的建筑在1945年和1970年的建筑后面,为博物馆配备了一个2000平方米开放的、灵活的楼层的新画廊。新增部分的特点是一个拥有观景台和最小支撑的模型化的立面,它被放置在远离现有建筑覆盖的区域。通过这些设计,美术馆创造了一种新的城市关系。




©Foster + Partners,LM Uriarte Arkitektura


©Foster + Partners,LM Uriarte Arkitektura



谢谢观赏~心情舒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呆!老上海人私藏的20个宝藏打卡地曝光
旭日当照,日照工业设计中心改造设计/上海善祥建筑设计
极简主义大师|安藤忠雄:日本自学成才的“鬼才”大师
北京隆福大厦改造
中国住宅和生活方式
【AT】从经典到前卫,五大建筑界的艺术地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