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经》与《道德经》讲万物生成为什么不同?

文|新知堂原创

有问题如下:易经讲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道德经却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首先,《周易》古经文并没有讲万物生成的道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说法出自《易传》,并不是周代古易经的固有思想。
其次,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论断是在讲万物生成的道理吗? 我认为不是。如果没有理解错误的话,两仪其实指得是阴爻和阳爻,所谓四象指得是二爻卦的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个符号。八卦更不用问了,它们是三爻卦的乾、坤、离、坎、震、兑、艮、巽八个符号。
《易经》的主要元素是卦象,而组成卦象的基本元素是阴爻和阳爻。由两个爻组成的卦象共有四个,古人称之为四象。至于这些符号为什么被称为四象,是因为它们与古代阴阳学说中四气四象的内容有关。这四个符号被用作这个学说的符号语言。四象的意义是由这个学说赋予它们的内容,并不是由这些符号的纯数学特性中推导的。由三个爻组成的卦象共有八个,古人称之为八卦。

所以,太极生而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一论断,仅仅是概括了由阴爻和阳爻演变为四象卦,并由四象卦演变为八卦的过程。它所讨论的对象只是卦象绘制的程序,并不涉及万物生成的过程或道理!
在这个论断里,引起人们误解的可能是太极二字。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个过程好理解,由两个爻画成了四象的符号,在每个四象符号上面分别加上阴爻或阳爻,便画制成八卦的符号。但是,如果我们追问阴爻和阴爻又是从哪里来呢? 《易传》说由太极生成了两仪。
但是,这个说法并没有任何根据。设想,古人通过观察,在试图理解自然万物原因和规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二元论的世界观,并使用阴和阳的概念来标志这个二元。为便于其思想传播,在文字上就使用阴、阳二字来标记它们,在符号上就使用阴爻与阳爻来标记它们。这才是阴阳概念和阴阳爻符号起源的过程。

绝对不是古人先发现了阴爻和阳爻的符号,然后才形成了二元论的世界观。阴阳概念和阴爻阳爻符号只是人们头脑中二元论世界观的文字和符号的表达。很显然,作为一位思想家,如果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建立了某一学说,那么他就必须设法将这个思想或学说传播给他人,而其传播途径只能是将这个学说或思想以语言、文字、符号的形式输出。如果我们宣称某位思想家很高深,却从见他有著作传世,那么这个高深就没有依据。
所以,在阴爻和阳爻画制的实际过程里,并不存在从一到二的过程。历史上肯定有第一个宣讲阴阳二元论概念的人,也有画制第一套阴阳爻符号的人,但这却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而不是从一到二的过程。从宇宙论的假说看,由混沌一元剖分为二元的过程也是不可能成立的。
比如,我们有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话,认为远古时天地不分,只是一片混沌,后来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天和地的区别。而我们的古人又认为天地是产生万物的原因,并将天地比作万物之父母。然而这些观念却与我们的经验和已经持有的自然观念不符。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天地分立不可能是成为最关键的环节,而且万物的发生发展,也不是天地相互作用的直接产物。

如果我们秉持古人二元论的世界观,认定我们现有世界是由阴阳二元组成的。我们先要解决万物中哪些归为阳,哪些归为阴的问题。然后才能进一步探讨阴阳二元起源的问题。举例来说,太阳可以看作阳,地球可以看作阴,试问太阳和地源自哪个一呢?
男人为阳,女人为阴,试问男人女人又源自哪个一呢? 这些问题是无法解答的。古人也没有看到过太极生两仪的过程,当他们使用阴爻阳爻符号画制卦象时,早已忘记了祖先发明这些符号的过程。但是,在逻辑上二的前面还有个一,为了搭建由一到二的桥梁古人便随意创造了这么个说法,后人却不加思索,还要将它奉为宇宙论万物起源学说。
我个人认为《易传》里太极概念应当是借用了老子或道家的概念。这说明《易传》成书要晚于老子和道家,就更应当晚于孔子,所以宣称《易传》出自孔子是没有根据的。《道德经》被视为道家宗师,后世道教更神话老子为仙。

但是我认为无论道家还是道教,都没有真正理解老子,他们将老子的道概念神秘化、宗教化,这已经完全不属于思辨哲学的范围,逐渐向宗教信仰转化。而我们读《道德经》,却能读出希腊哲学思辨的味道来。
《道德经》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后世学者也多将它视为老子的宇宙论,认为它讲的是万物生成和演化的道理。但是统观经文全部内容,它主要是一个社会和政治的学说,并没有讲万物特性及其起源的过程和规律。那我们为什么会相信这一句却是讲宇宙万物起源呢?
老子经文分道经和德经两篇,但是读过老子书的人一定很清楚,道经不专讲道,德经也不专讲德。老子的自然哲学学说穿插于全部经文中,老子称谓自然只使用了道、天地、万物等几个概念。文中既没专讲天的特性,也没专讲地的特性,更没讲述万物的任何特性。这些概念只是自然万物的一个统称,一个代号。所以,老子书中讲自然,只讲了道与万物。

道则确是老子特有的概念,老子明确讲道是物、是实有,是先于天地物而存在实在物。但如果我们问,道真实存在吗? 老子虽然认为道是实在,但却又宣称它不具备任何可经验的特性。所以,道虽然实在却从来都不可能被人们经验到,它是超验的实在,如同古希腊原子论里的理想的原子,哲学家们憧憬的自然或社会的理想状态。
老子称道是自在的,无限 的,质地纯粹且恒常为一。但是,在人类经验世界里并存在这样的事物,这不过是人类理智的空想,就象柏拉图的理想国,数学里的圆周,宗教里的天堂一样。
所以道不是实在的,这就决定了它根本不能用作描述宇宙结构和运行规律的基础。物理学里有星云假说来解释星系起源的过程,但是道的概念却不能这样使用。道不是可经验的物理实体,也不构成为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我们不能以道作为基础概念来描述或模拟万物起源的过程。
老子的论断只有在他的学说体系内部成立,脱离了老子学说特有的语境,那些命题就是没有意义的。比如,经文中曾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那么,这个命题我们就不能理解为从虚无生成实有。因为这就与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相矛盾。
其实,在老子的语境下,有是万物的简称,也即可经验的实在。无则不是指虚无和空洞无物,它是道的代名词。所以当老子说有生于无时,其实是在说道生有万物,而不是从虚无或空洞无物中产生实有出来。

所以,我们要理解老子所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意义,就要将它放置在老子学说的特有的语境中,不能孤立看待。一在老子学说中是道的另一种称谓。比如,天得一而清,地得一而宁。所以道生一即道是一。一生二,这个二还不是指阴阳,而是指天地。
老子在经文中多次说天地是万物之母。二生三,三即多,也就是万物的代名词,二生三即天地生万物。三生万物即三是万物。所以,命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实就是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这是老子学说中特有的命题,并不是宇宙论,更没有讲万物生成的过程或道理。
所以读古书切忌不要读死,看到老子学说中讲有无,就毫无分析的将这两个文字的意义与现代哲学中有无概念的意义联系在一起。理论往往是自我封闭的逻辑系统,其中概念的意义要由该学说的基本思想赋予。比如,老子书讲道与德,孔子书中也讲道与德,但是老子为道德二字赋予的意义与孔子所赋予的意义一定是不相同。
所以,读老子书时心里就要明白老子为他的基本概念所赋予的特定意义。读孔子书时心里就要清楚孔子为他的基本概念所赋予的特定意义。否则,概念的意义不加申辩的混用,就不能准确地理解古经文的内容,更无从把握它们的思想了。

所以,无论是《易经》还是《道德经》,都没有宇宙论的相关学说,更没有讲万物生成和起源的理论。而且这些问题在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不可能得到解决。我们若要了解宇宙论,了解万物起源和生成的过程,就要努力学习现代自然科学知识,甚至自己要投入到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去。幻想宇宙万物起源的奥秘被藏在了某本古书中是不切实际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跟我学《易经》《易经参详》基础篇(七)
傅佩荣:同样讲道,易经与老子所说是一回事吗?这样解释最清楚!
易经第一讲:易经的起源
《易经》起源新说
“易传”中的阴阳学说
【觉悟传统文化《周易》(9)】——八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