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弘扬孟河医道

传统中医在中国已存在了几千年,奈其本身也是一个庞杂的医学文化系统,其中也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在考虑从事医佛相通、中医与佛学结合建立苍生大医研究时也不能忽视这个问题。总不能让古代中医中的糟粕也去与佛学结合啊!若能找到一个传统中医精华的参照系统,那该多好啊!现在我们终于找到了孟河医学这个传统中医精华的参照系统,去考虑将其与佛学结合,以求形成二十一世纪的苍生大医。奈孟河医学是一门行将埋没的医道。我作为二十世纪的孟河医派末代传人,也有义务,有责任抢救。我们现在首先是考虑抢救。既然是抢救,就还得考虑传承其事。否则,就成了中华民族的损失,其实也是全人类的损失,太可惜啦!现在我就是在这样很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干这件事的。因此,我这个讲座起码要介绍如下四方面的内容:一是要介绍历史上的孟河医派;二是要介绍孟河医道,也就是孟河医派的特色所在;三是要介绍第一步的弘扬孟河医道,也就是介绍一个“四四二”医疗模式;四是要介绍进一步的弘扬孟河医道,也就是将“四四二”医疗模式进一步延伸,与唐朝孙思邈提出的苍生大医模式“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接上,从而形成二十一世纪的苍生大医。下面我先介绍第一部分内容:历史上的孟河医派。

一、吴中医学甲天下,孟河医生冠吴中——孟河医派概说及其与吴门医派之关联。这二句是孟河医家丁甘仁概括出来的,是从医学流派角度认识孟河医派的。在述及孟河医学为传统中医精华的参照系统这个话题时,我们有必要先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医派史实。

1、中国的医派——古代医派与现代医派。医派的形成乃是一种群体思维(社会思维)的结果,具有社会文化背景,它不同于个体医家的医学认识。其实,每一位个体医家的形成都离不开这种社会群体思维(社会思维)的制约作用。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重视中国医派史研究的原因。孟河医家及孟河医派的形成,也不是偶然的,而是与中国古代的医派发展有关联的。

●中国古代的医派概述——《中国历代名医百家传》一书中的古今中医家分布状态:江苏(29人,占总数的29%)——浙江(21人,占总数的21%)——安徽(11人,占总数的11%)——河北(8人,占总数的8%)——山东(6人,占总数的6%)——河南(5人,占总数的5%)——陕西(4人,占总数的4%)——湖北(3人,占总数的3%)——江西(3人,占总数的3%)——福建(3人,占总数的3%)——四川(3人,占总数的3%)——广东(1人,占总数的1%)——山西(1人,占总数的1%)——甘肃(1人,占总数的1%)。

●中国古代的医派概述——《历代名医医术荟萃》一书中的古今中医家分布状态:江苏(47人,占29%)——浙江(40人,占25%)——安徽(19人,占12%)——河北(8人,占5%)——江西(7人,占4%)——陕西(5人,3%)——河南(5人,占3%)——四川(6人,占3%)——福建(5人,占3%)——山东(6人,占3%)——湖北(3人,占1%)——山西(2人,占1%)——广东(2人,占1%)——湖南(2人,占1%)——甘肃(1人,占1%)——云南(1人,占1%)

●中国古代的医派。上述比例所示乃是很有趣的中国古代医派现象。现在我们应该把上述这些地名看作是一种古代医家的社会群体思维。从上述资料中我们已不难发现,中国几千年间大致形成了如下十六个医派(医家群体思维集合体):东周和缓医派、扁鹊医派(方士医派)、岐黄医派(针经医派)、仲景医派(汤液医派)、葛陶医派(道教养生医派)、大医医派、济生医派(时方医派)、河间医派(寒凉医派)、易水医派(藏府辨证医派)、东垣医派(脾土医派)、攻邪医派、丹溪医派(养阴医派)、吴门医派、温阳医派、新安医派、孟河医派。另外还有二个中国医派在地理上的延伸——汉方医方(日本)及东医医派(朝鲜半岛)。其中吴门医派与孟河医派是这些医派中之佼佼者。当然,现代还冒出了一些现代医派,只是都还未成熟,还在发展中。因为一个医派的形成起码要百年以上,不是一世二世就能成熟的。而所谓传统中医,其实也就是以上十八个医派的综合、上升而成的医道,不应将其单纯地理解成地域性的医学。本文则主要介绍孟河医派。

传统中医在中国已存在了几千年,奈其本身也是一个庞杂的医学文化系统,其中也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在考虑从事医佛相通、中医与佛学结合建立苍生大医研究时也不能忽视这个问题。总不能让古代中医中的糟粕也去与佛学结合啊!若能找到一个传统中医精华的参照系统,那该多好啊!现在我们终于找到了孟河医学这个传统中医精华的参照系统,去考虑将其与佛学结合,以求形成二十一世纪的苍生大医。奈孟河医学是一门行将埋没的医道。我作为二十世纪的孟河医派末代传人,也有义务,有责任抢救。我们现在首先是考虑抢救。既然是抢救,就还得考虑传承其事。否则,就成了中华民族的损失,其实也是全人类的损失,太可惜啦!现在我就是在这样很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干这件事的。因此,我这个讲座起码要介绍如下四方面的内容:一是要介绍历史上的孟河医派;二是要介绍孟河医道,也就是孟河医派的特色所在;三是要介绍第一步的弘扬孟河医道,也就是介绍一个“四四二”医疗模式;四是要介绍进一步的弘扬孟河医道,也就是将“四四二”医疗模式进一步延伸,与唐朝孙思邈提出的苍生大医模式“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接上,从而形成二十一世纪的苍生大医。下面我先介绍第一部分内容:历史上的孟河医派。

一、吴中医学甲天下,孟河医生冠吴中——孟河医派概说及其与吴门医派之关联。这二句是孟河医家丁甘仁概括出来的,是从医学流派角度认识孟河医派的。在述及孟河医学为传统中医精华的参照系统这个话题时,我们有必要先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医派史实。

1、中国的医派——古代医派与现代医派。医派的形成乃是一种群体思维(社会思维)的结果,具有社会文化背景,它不同于个体医家的医学认识。其实,每一位个体医家的形成都离不开这种社会群体思维(社会思维)的制约作用。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重视中国医派史研究的原因。孟河医家及孟河医派的形成,也不是偶然的,而是与中国古代的医派发展有关联的。

●中国古代的医派概述——《中国历代名医百家传》一书中的古今中医家分布状态:江苏(29人,占总数的29%)——浙江(21人,占总数的21%)——安徽(11人,占总数的11%)——河北(8人,占总数的8%)——山东(6人,占总数的6%)——河南(5人,占总数的5%)——陕西(4人,占总数的4%)——湖北(3人,占总数的3%)——江西(3人,占总数的3%)——福建(3人,占总数的3%)——四川(3人,占总数的3%)——广东(1人,占总数的1%)——山西(1人,占总数的1%)——甘肃(1人,占总数的1%)。

●中国古代的医派概述——《历代名医医术荟萃》一书中的古今中医家分布状态:江苏(47人,占29%)——浙江(40人,占25%)——安徽(19人,占12%)——河北(8人,占5%)——江西(7人,占4%)——陕西(5人,3%)——河南(5人,占3%)——四川(6人,占3%)——福建(5人,占3%)——山东(6人,占3%)——湖北(3人,占1%)——山西(2人,占1%)——广东(2人,占1%)——湖南(2人,占1%)——甘肃(1人,占1%)——云南(1人,占1%)

●中国古代的医派。上述比例所示乃是很有趣的中国古代医派现象。现在我们应该把上述这些地名看作是一种古代医家的社会群体思维。从上述资料中我们已不难发现,中国几千年间大致形成了如下十六个医派(医家群体思维集合体):东周和缓医派、扁鹊医派(方士医派)、岐黄医派(针经医派)、仲景医派(汤液医派)、葛陶医派(道教养生医派)、大医医派、济生医派(时方医派)、河间医派(寒凉医派)、易水医派(藏府辨证医派)、东垣医派(脾土医派)、攻邪医派、丹溪医派(养阴医派)、吴门医派、温阳医派、新安医派、孟河医派。另外还有二个中国医派在地理上的延伸——汉方医方(日本)及东医医派(朝鲜半岛)。其中吴门医派与孟河医派是这些医派中之佼佼者。当然,现代还冒出了一些现代医派,只是都还未成熟,还在发展中。因为一个医派的形成起码要百年以上,不是一世二世就能成熟的。而所谓传统中医,其实也就是以上十八个医派的综合、上升而成的医道,不应将其单纯地理解成地域性的医学。本文则主要介绍孟河医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醇正和缓,平淡至极,孟河医派名医费伯雄临证经验分享
行中医医德 为苍生大医
邹伟俊中医网授辅导(五)——传承孟河医道
费伯雄著作:醇正和缓,大道至简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华人医道 · 上医概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