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中必读名著导读1:西游 水浒 朝花 爱的 伊索 童年
初中必读名著导读
1.《爱的教育》
2.《繁星》《春水》
3.《伊索寓言》
4.《童年》
5.《鲁滨孙漂流记》
6.《昆虫记》
7.《朝花夕拾》
8.《骆驼祥子》
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0.《西游记》
11.《海底两万里》
12.《名人传》
13.《水浒》
14.《傅雷家书》
15.《培根随笔》
16.《格列佛游记》
17.《简·爱》
18.聆听天籁:读读泰戈尔
一、《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
【名著背景】
唐僧取经的故事在历史上是一件真事。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历尽千辛万苦后于贞观十九年(645年)回到长安,带回佛经657部。后来他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和尚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后来,以唐僧取经为主线的故事在此基础上开始流传,起初还显粗糙不连贯。时年71岁的吴承恩在元末明初话本《西游记》和元代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基础上,呕心沥血惨淡经营了7年,终于完成了这部堪称世界文学瑰宝的《西游记》。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明朝著名小说家。《西游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冯梦龙将《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定为“四大奇书”。几百年来,西游记被改编成各种地方戏曲、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漫画等,版本繁多。
【内容梗概】
《西游记》共100回,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
东胜神州傲来国有一座花果山,山顶灵石孕育迸裂见风而成一石猴。石猴身手不凡,在花果山水帘洞被推为水帘洞洞主,占山为王三五百载。后历经八九载,跋山涉水,在西牛贺州得到菩提祖师的指授,习得七十二变化本领,一个筋头云,可行十万八千里。后来自封“美猴王”,在东海龙宫借兵器得大禹定海神针,化名“如意金箍棒”,它可大可小,重一万三千五百斤。此后,孙悟空大闹天宫,自封为“齐天大圣”。
玉帝命托塔李天王和哪吒太子带着天兵天将来捉悟空,结果被悟空打得大败。玉帝无奈,只好承认“齐天大圣”的名号,让孙悟空到天宫管理蟠桃园。在蟠桃园中,悟空听说蟠桃是仙桃,便偷吃光了园中大桃。过后不久,悟空搅了王母娘娘开的蟠桃会,玉帝对孙悟空甚为痛恨,命令四大天王、托塔李天王和哪吒太子去捉悟空,10万天兵被悟空打败。玉帝又派二郎神来战孙悟空。经过多次交手,在二郎神同悟空大战之际,太上老君抛下金刚圈击中悟空,方才将他捉拿。玉帝传旨处死孙悟空,但因悟空吃过太上老君的仙丹,任凭刀砍斧剁,雷打火烧,皆毫发无伤。太上老君将悟空放进八卦炉中,烧炼49天,炼就了悟空一双火眼金睛。孙悟空终究敌不过佛法无边的如来,一路筋斗云却翻不出佛掌,如来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饥吃铁丸,渴饮铜汁,苦度了500年。
五百年后,正是大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如来为劝化东土众人为善,令他的高徒金蝉子投生陈状元家,金蝉子生下后,母亲把他放入木盆抛入江中,后被金山寺和尚救下,做了和尚,法名玄奘。玄奘成年后,德行高尚,被唐太宗请入长安宣讲佛法。这时,观音菩萨奉了如来佛的法旨,带着袈裟等五件宝贝,跟惠岸行者一块儿来到东土大唐,寻找去西天求取三藏真经的人。观音变成一个癞头和尚,将袈裟、锡杖赐与玄奘,指点玄奘去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如来处取大乘佛经三藏经。玄奘得观音开导之后,决定往西天取经。
观音菩萨在流沙河、云栈洞、五行山分别度化沙悟净、猪悟能、孙悟空三人,将来做东土取经人的徒弟,又度白龙给取经人做脚力。
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灵山圣地,拜见佛祖,却因不曾功送人事给阿傩、伽叶二尊者,只取得无字经。燃灯古佛指派白雄尊者夺落经卷。唐僧师徒又返回雷音寺,奉唐王所赠紫金钵做人事,才求得真经三十部五千零四十八卷,返回东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难还缺一难未满,在通天河又被老龟翻落河中,湿了经卷,至今《佛本行经》不全。
唐三藏等把佛经送回都城长安,真身又返回灵山。师徒四人也终成正果,三藏被封为旃檀功德佛,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八戒被封净坛使者,沙僧受封金身罗汉,白龙马被加升为八部天龙,各归其位,共享极乐。
【主要人物】
唐僧——他崇信佛法,严守戒律,胸怀天下,心慈面善;他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为了惠及黎民百姓,求取真经而不惜远行,并在所到之处宣扬佛法和亲民敬君思想,精神坚不可摧;他个性懦弱,伪善怕死,缺乏超越的理解;他虽满怀理想主义,却手无缚鸡之力,当困难发生的时候,总是束手无策,坐待外援,甚至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屡屡听信猪八戒的挑拨。他的迂腐和不明是非真相,似乎在显现作者对当政者昏庸无能的暗讽。
孙悟空——孙悟空的性格特点是勇敢机智、桀骜不驯、敢做敢当、爱憎分明、正直无私、行侠仗义、无所畏惧、敢于反抗压迫。代表了古代中国人善良、正义不阿的情怀和追求。
猪八戒——他一方面好吃懒做、见识短浅、搬弄是非、贪恋女色、爱耍小聪明、爱占小便宜,常因此出丑,成为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另一方面又淳朴憨厚、知错能改、不失忠勇和善良、战斗勇猛,在与妖魔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自有可爱之处。
沙僧: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忠厚诚恳、任劳任怨。有时过于老实,缺乏主见。
【名著赏析】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少年儿童喜欢读,老年人也喜欢读,真正是老少咸宜。《西游记》的艺术魅力,跟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分不开。其特色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个是幻字,一个是趣字。幻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趣也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
先说奇幻。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西游记》的艺术想象,奇特、丰富、大胆,在古今小说作品中都是罕有其匹的。孙悟空活动的世界,天上地下,冥府龙宫,七十二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无所不至,无拘无束。
不过这些想象都并不单是纯技巧的运用所能成就的,而与作者开放无拘的艺术思维方式分不开。只有灵妙的文心才能衍生出奇幻的文笔,全书飞动的艺术想象,与孙悟空那种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形象所传达出的意气精神,正相一致。
次说奇趣。《西游记》的奇趣,首先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有关。孙悟空的形象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乐观主义,所谓“人间喜仙”,具有一副天生的喜剧性格。他以斗妖为乐事,以斩魔作耍子。他修成正果时的名号叫“斗战胜佛”,真是名副其实。战斗成了他人生的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享受。因此,再艰苦的战斗,他都能举重若轻,当作一场游戏。
猪八戒形象的性格特征也是充满谐趣的。他有农民式的憨厚朴实,却又自私懒惰、贪吃好色,取经没有坚定性,动不动就嚷着要分了行李再回高老庄去当女婿。常常好耍点小聪明,却又常常弄巧成拙。作者以一种善意调侃的态度描写这个人物,时时让他出一点洋相来博取读者的笑乐。但猪八戒可笑,却也很可爱。
在人物描写上将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也是造成《西游记》奇趣的重要原因。
许多魔怪的形象也具有这种鲜明的动物属性的特征。如蜘蛛精的肚脐里冒出丝绳织成大丝篷罩人;金翅雕一扇九万里,会飞起来拍人;玉兔精跑得特别快;白老鼠精住在三百多里深的地洞里,性格刁钻狡猾,等等。人物形象的动物特征,使得《西游记》具有童话的性质,得到从老人到孩子们的广泛喜爱。
《西游记》所创造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童趣的世界。在这世界里,我们可以听到明中期以后特定时代的社会思潮的回声。林庚先生说:《西游记》“以儿童的天真烂漫的情趣讲述着动物世界的奇异故事以及它所赋与孙悟空的活泼好动、富于想象和轻松游戏的乐观性格,都正暗含着当时社会思潮中寻求精神解放与回到心灵原初状态的普遍向往。”
【考点训练】
1.《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小说。作者是(明代)(朝代)的(吴承恩)。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主要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的(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等情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2.《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而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
3.孙悟空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他(桀骜不驯、敢作敢当、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幽默),深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猪八戒本是仙界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因此常常当众出丑。另一方面,他也不失(忠勇和善良、淳朴憨厚),自有他可爱之处。
4.“花果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的内容。
二、《水浒传》: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名著背景】
《水浒传》是中国流传下来的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又题为《忠义水浒传》,通行本简称《水浒》,一般认为是施耐庵、罗贯中著。故事发生的背景在宋微宗时代,就是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当时宋皇室衰颓、腐败。宋微宗贪图享受,滥用坏人蔡京为宰相,穷奢极侈,对人民又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逼得许多人铤而走险,盗贼四起。《水浒传》所反映的就是当时的农民起义。被逼上梁山的起义军聚在梁山泊,打出“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大旗,集了许多好汉,甚至一些小官吏和商人都加入了这个队伍。
《水浒传》是民间无名作者同文人作家集体创作的成果,其成书由北宋末年至元末明初(甚至明中叶),长达二三百年(或四百年)。无数作者参与了“水浒”故事的创作,施耐庵、罗贯中是其写定者。小说既有历史根据,也有民间传说成分。南宋罗烨《醉翁谈录》中有《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石头孙立》等,这是有关《水浒传》话本的最早记载;南宋画家龚开撰有《宋江三十六人赞》;元初话本《大宋宣和遗事》中载有“水浒”故事;元末明初人施耐庵、罗贯中将相对粗糙的原始传说及早期作品进行整合、再创作,使一部民间作品升格为不朽的文学巨著。
【内容梗概】
《水浒传》全书叙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众起义的故事,再现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
九纹龙史进结识了少华山头领神机军师朱武等三人,被官府鹰犬告发,当地官府派兵捕捉。出于无奈,史进焚毁了自己的庄园,投奔外乡,得遇一个下级军官鲁达。两人共在酒楼饮酒,听得有卖唱女子啼哭之声,问知父女系受当地恶霸镇关西郑屠的欺凌。鲁达仗义赠银,发送父女回乡,并主动找上门去,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事后弃职逃亡,巧遇已有安身之所的卖唱女之父,将他接回家中藏匿;以后辗转去五台山出家,起法名为“智深”。鲁智深耐不得佛门清规,屡次酗酒,又打坏山门、金刚,寺中长老无可奈何,只得介绍他去东京大相国寺当名职事僧,职司看管菜园。在此期间,他收服了一群泼皮。
鲁智深偶然结识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两人甚为投机。当朝权臣高太尉之子高衙内,觊觎林妻貌美,设计陷害林冲,诬其“带刀”进入白虎堂,将他发配沧州,并企图在途中杀掉林冲。幸得鲁智深一路暗中护送,得以化险为夷。林冲发配沧州后,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手刃仇人,上了梁山。
梁山附近有个当保正的晁盖,得悉权臣蔡京女婿、大名府知府梁中书派杨志押送生辰纲上京,便由吴用设计,约集了三阮兄弟等共计七人,在黄泥岗劫了生辰纲,投奔梁山。杨志丢了生辰纲,不能回去交差,就与鲁智深会合,占了二龙山。
山东郓城有个呼保义宋江。他有一外室,名叫阎婆惜。此人有外遇,探知宋江与“强人”有来往,百般要挟。宋江一怒之下,杀了阎婆惜,逃奔小旋风柴进庄上,得以结识武松。
武松于景阳岗上打死猛虎,一时名声大噪,被聘为阳谷县都头,碰巧遇见失散多年的胞兄武大。其嫂潘金莲羡武松英伟,欲求苟合,为武松拒绝。后乘武松外出公干,金莲私通西门庆,毒死武大。武松归后察知其情,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给兄长报仇。事后他主动去县衙自首,被发配孟州,结识施恩,醉打蒋门神,怒杀张都监全家,亦辗转投二龙山安身。宋江至清风寨寨主花荣处盘桓,因故被人陷害,发配江州,一日酒醉偶题“反诗”,又被判处死刑,得梁山弟兄劫法场救出,宋执意要回家探父,又迭遭危险,终于上了梁山。
随后,经过三打祝家庄,出兵救柴进,梁山声势甚大。接着又连续打退高太尉三路进剿,桃花山、二龙山和梁山三山会合,同归水泊。而后,晁盖不幸中箭身亡,卢俊义经历诸多曲折也上了梁山,义军大破曾头市,又打退了朝廷几次进攻,其中好些统兵将领亦参加梁山聚义。最后,总共拥有一百零八个头领,排定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座次。
面对梁山义军越战越勇的形势,朝廷改变策略,派人安抚。于是,在宋江等人妥协思想的指导下,梁山全体接受招安,改编为赵宋王朝的军队。统治者还采用“借刀杀人”的策略,命令梁山好汉前去征辽,几经征战,始得凯旋;接着又奉命至江南征讨方腊。结果,方腊被打败了,义军也伤亡惨重,弄得一百零八条好汉死的死、残的残、溜的溜、隐的隐,稀稀落落,只剩下了二十七个人。然而,就是这些幸存者也未能逃脱接踵而至的厄运。统治者眼见梁山义军势孤力单,便在封官赏爵后不久,对宋江等人下了毒手:宋江,卢俊义被分别用药酒、水银毒死,李逵又被宋江临死时拉去陪葬,吴用、花荣也在蓼儿洼自缢身亡……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就这样被扼杀了。
【主要人物】
宋江(及时雨)——人唤“及时雨”。早先为山东郓城县押司,整日舞文弄墨,书写文书,是一刀笔小吏。晁盖等七个好汉智取生辰纲事发,被官府缉拿,幸得宋江事先告知。晁盖派刘唐送金子和书信给宋江,宋江的老婆阎婆惜发现宋江私通梁山,趁机要胁,宋江怒杀阎婆惜,逃往沧州。被迫上梁山。后宋江做了梁山泊首领。受招安后,被宋徽宗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最后被高俅用毒酒害死。
林冲(豹子头)——早年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他的妻子长得漂亮,被高俅儿子高衙内调戏,自己也被高俅陷害,给告上了朝廷。在发配沧州时,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时,又遭高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林冲杀了陆谦,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为白衣秀士王伦不容。晁盖、吴用劫了生辰纲上梁山后,王伦不容这些英雄,林冲一气之下杀了王伦,把晁盖推上了梁山泊首领之位。林冲武艺高强,打了许多胜仗。在征讨江浙一带方腊率领的起义军胜利后,林冲得了中风,被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
吴用(智多星)——平生机巧聪明,曾读万卷经书。使两条铜链。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吴用在破连环马时,派时迁偷甲骗徐宁上了梁山。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
李逵(黑旋风)——长相黝黑粗鲁,小名铁牛,江湖人称“黑旋风”。上梁山后,思母心切,就回沂州接老母,翻越沂岭时老母被老虎吃了,李逵生气杀了四虎。招安时,李逵不愿受招安,大闹东京城,扯了皇帝诏书,要杀钦差,还砍倒梁山泊杏黄旗,要反攻到东京,为宋江夺皇帝位子,多次被宋江制止。李逵受招安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宋江饮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造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块儿被毒死了。
武松(行者)——武松爱憎分明、知恩图报、疾恶如仇、敢作敢为。灵台前愤斩潘金莲,狮子楼怒杀西门庆,看透了世事黑暗。攻打方腊时失去左臂,留在六合寺照看林冲,后出家成僧,到八十岁死去。
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杨志(青面兽)——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 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名著赏析】
《水浒传》思想内容丰富,继承并发展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而且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突出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
作者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扣紧人物的身分、经历和遭遇来刻划他们的性格。通过对各阶层人物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的描绘,一幅北宋社会生活的图景便非常逼真、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书中的人物性格,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和成长起来的。
在人物塑造上,《水浒传》把人物放在阶级斗争的激流中,甚至把人物置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以自己的行动、语言来显示他们的性格特征。小说中林冲抓住高衙内提拳要打而又未敢下落时的微妙心理,像宋江吟反诗时流露出的那种壮志未酬,满腔郁闷的心情,都是通过行动、语言来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并进一步深化了人物性格。
在人物塑造上,《水浒传》的另一特色是在人物的对比中,突出他们各自的性格。这种对比方法,不仅表现在一些主要人物身上,就是在一些次要人物身上,也运用得很成功。《水浒传》有时也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来塑造人物个性。如武松打虎时,借哨棒打断的细节,充分表现了他全神贯注的紧张神态,渲染了这场恶斗的气氛,也为以后的赤手空拳打虎做了合理安排,从而突出了他的神力和勇武。
《水浒传》在人物塑造上不仅表现了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度成就;同时也体现着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
小说中引人入胜的情节紧紧地围绕“官逼民反”这条总的线索来展开。林冲等英雄被逼上梁山,到“智取生辰纲”、“花荣大闹清风寨”、“宋公明三打祝家庄”、“宋公明夜打曾头市”等回目,不仅反映了起义由小到大的整个过程;而且也表现了起义斗争中那些如火如荼、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
其次,小说的情节具有生动性和曲折性。写大小事件,都显得腾挪跌宕,变化多端。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中,先写林冲得悉陆谦追踪前来的消息后,勃然大怒,立即买把解腕尖刀去前街后巷寻找陆谦,但下面并未写陆谦的出场,反而写林冲因找不着他而“心下慢了”,以后林冲又被调至草料场,得了个清闲差使,一场风波到此似乎是平静下来了。但在一个风雪之夜,草料场突然起火,点明了陆谦的诡计,紧跟着写林冲如何手刃陆谦。这样就收到了风云不测,波澜陡起的艺术效果。
《水浒传》在艺术上也还有不足之处。全书艺术成就是不平衡的,水浒英雄在上山之前,描写都很精彩,但在上山之后,往往缺少动人的描纷。此外还有一些战争场面的单调、繁琐,招安后部分情节的不够真实和书中一些迷信和神秘色彩的渲染等。
【考点训练】
1.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施耐庵)写的《水浒》。它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宋江)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在将它翻译成英文时定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2.鲁智深和李逵,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则(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3.林冲和武松同是《水浒》浓墨重彩刻画之人,也都武艺高强,有勇有谋,但绰号(豹子头)的林冲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一直(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后来被(高俅)设计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最后火烧(草料场),万般无奈、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被逼上(梁山)。是(上层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而武松是下层侠义之士。他崇尚的是(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因此,从为兄报仇开始,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一步步走向反抗的道路。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4.《水浒》的结构很有特点,作者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第(四十回)回以前先讲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第(七十回)回以后,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
5.《水浒》中号称“黑旋风”的是(李逵),他所使用的武器是(两把板斧),该人力大如牛,但险些被冒充他的(李鬼)所害。
6.鲁智深绰号(花和尚)。他在渭州三拳打死(镇关西(郑屠)),在相国寺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救下(林冲)。
7.《水浒》中吴用绰号(智多星),与晁盖、公孙胜等人在黄泥冈智取了(生辰纲)。
8.梁山泊中三员女将的名字及绰号分别是:①名字:顾大嫂  绰号:母大虫 ②名字:扈三娘  绰号:一丈青 ③名字:孙二娘  绰号:母夜叉
三、《朝花夕抬》: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名著背景】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往事的散文集,“朝”是早上的意思,“夕”是晚上的意思,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就是成年时回忆往事。本书为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个时期他写了包括《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三篇散文在内的若干文章。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锁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上述七篇散文与鲁迅在“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不少文章包含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内容梗概】
《朝花夕拾》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共收入10篇散文作品。
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作者清算了猫的四宗罪行,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了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写塾师寿镜吾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主要人物】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艺术手法
【名著赏析】
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3.常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4.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5.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考点训练】
1.《朝花夕拾》是鲁迅惟一一本(散文)集。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
2.《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3.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
4.《二十四孝图》中,(子路负米)(敦巨埋儿)(老菜娱亲)等都是孝道故事的名称。
5.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乌烟瘴气)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四、《爱的教育》:情感的熏陶和品德的启示
【名著背景】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完成的一部日记体小说,全书共一百篇文章,最早发表于1886年。书中无论哪一章,哪一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使得全世界各国都公认此书为最富爱心及教育性的读物而争相翻译出版。
本书精心构思了一系列感人的情节,把他所希望感染小读者的美好感情和思想送进小读者的心灵: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警钟和终身不忘、对周围人的爱、对同学们的关心、对穷苦人的同情、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帮助、对祖国的热爱、对英雄的景仰等等。书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小学生形象,有表现优秀的,有表现极差的,有成绩好的,有成绩差的,但每个人都在本质上有其闪光的东西。作者认为他们都具有可爱和善良的一面,这种善良的本性只要能得到父母、老师和周围的人的挖掘、发现和培育,他们即使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也会成为有益与社会的公民。
【内容梗概】
《爱的教育》以一个意大利小学生记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发生在他小学四年级期间的一个个小故事。故事里,有善良高尚的卡隆,他身材高大,在孩子心中很有威信,总是挺身而出帮助弱小;有聪明懂事的德罗西,他家里很有钱,而且学习成绩特别好,可是从来都不骄傲;有勤奋好学的斯代地,那个看上去笨笨的小男孩,虽然不善言辞,却有着非凡的毅力;有坚强而又懂事的波列科西,他一次次受到爸爸的无理暴打却从未失去孝心,最终用优异的成绩换来了爸爸的懊悔……这里,洋溢着父母子女间的亲情、老师学生间的深情、同学朋友间的友谊、小小少年的爱国之心。
全书故事简单,风格朴素,感情浓烈,展现了一幅幅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的动人画面。每一个小故事,都像一股缓缓流动的小溪,流进每个读者的心田,浇灌着他们的心房,净化着他们的思想。
【主要人物】
安利柯——本书主人公。一个刚上小学四年纪的意大利小男孩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由于父亲的引导和教育,纯真善良,学习勤奋,待人诚恳、友善。
卡隆——安利柯的同学、好友。一个高个子的男孩,是非分明,敢于和邪恶抗争,常常保护弱小的同学。
代洛西——品学兼优,担任级长。他待人和气、活泼、可爱。
泼来可西——铁匠的儿子身体瘦弱,学习十分用功。原来常遭受酗酒的父亲的打骂,但只是忍气吞声,不愿让同学知道。后通过努力获得过赏牌,也使得父亲发生改变。
可莱谛——柴店主人的儿子,很小便为父母家务。学习刻苦,就连干活时也在默记功课。他性格活泼,很懂礼貌。
克洛西——卖菜人的儿子,略有残疾,父亲曾坐过监牢。
斯带地——长相不太好看,有坚忍心,学习刻苦,爱读书,自己买了很多书,在家设了个小小的图书馆,曾带安利柯去参观过。
【名著赏析】
《爱的教育》这本书介绍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的生活和学习。写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戒启发性的文章,以及十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考点训练】
1.《爱的教育》原名《心》,是(意大利)(国)作家(德·亚米契斯)为九至十三岁的孩子创作的一部小说。它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一个叫作(恩利科)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
2.《爱的教育》全书100篇文章,由三个部分组成:(主人公恩利科的日记),(恩利科父母的教子篇)以及(老师讲的九则故事)。这三部分都以(青少年的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为中心。
3.《爱的教育》中,老师讲的故事,大致可以分为爱国故事和美德故事两类。爱国故事包括《少年爱国者》、《少年侦探》、《少年鼓手》三篇。
六、《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
【名著背景】
《伊索寓言》原书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其故事流传于民间,到公元前三世纪成书。相传其中有些故事是一名埃塞俄比亚黑人奴隶所做,“伊索”即是“埃塞俄”的谐音。伊索,生于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寓言家,传说他是个奴隶,后获得自由,因“亵渎神明”终遭杀害。《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从作品来看,时间跨度大,各篇的倾向也不完全一样。据推测,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可以看作是古希腊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伊索,可能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作者。
【内容梗概】
《伊索寓言》来自民间,所以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得到了较突出的反映。如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鞑;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对社会不平等的抨击;对懦弱、懒惰的讽刺;对勇敢斗争的赞美。还有许多寓言,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人,怎样辨别是非好坏,怎样变得聪明、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生活和斗争的概况、提炼和总结,是古希腊人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遗产。
《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其中《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牧童和狼》、《狐狸和乌鸦》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
现传的《伊索寓言》根据各种传世抄本编集而成,包括寓言300多则,其中有些寓言脍炙人口。《伊索寓言》中的动物除了有些动物外,一般尚无固定的性格特征,例如狐狸、狼等,有时被赋予反面性格,有时则受到肯定。这与后代寓言形成的基本定型的性格特征是不一样的。
【名著赏析】
《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是东西方民间文学的精华、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伊索寓言》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浅显的故事中常常闪现出智慧的火花,蕴涵着深刻的寓意。它不仅是启迪少年儿童明辨是非的启蒙教材,而且是一本生活的教科书。伊索寓言之所以能享誉古今,历久不衰,主要原因在于其本身的感人魅力。这一魅力主要来源于寓言的三个方面:其一是其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其二是其文字的表达特点;其三是这些故事包含的寓意内涵深刻,耐人寻味,富有教益。《伊索寓言》中的许多故事真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如龟兔赛跑、狼来了、狐狸和葡萄等。
【考点训练】
1.《伊索寓言》产生于(希腊)的古典时期。作者是(伊索)。
2.根据要求,写出《伊索寓言》中的相关故事。
(1)影射当时社会现实
①揭露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例如:《狼和小羊》、《猫和鸡》
②表现穷人对为富不仁者的不满,例如:《赫剌克勒斯和财神》。
(2)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和智慧
①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的,例如:《农夫和蛇》。
②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例如:《狐狸和山羊》。
③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例如:《乌龟和老鹰》。
④嘲笑吹牛皮说大话的,例如:《蚯蚓和狐狸》、《鼹鼠》。
⑤讽刺好逸恶劳的,例如:《蚂蚁和蝉》。
⑥批评贪得无厌的,例如:《骆驼和宙斯》。
七、《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名著背景】
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所在的意大利卡普里岛公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
他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1913年高尔基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1916年,发表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二部《在人间》;1922年发表第三部《我的大学》。完成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描写了作家从生活底层走向革命道路,劳动者寻找真理、追求光明的历程。
【内容梗概】
《童年》是高尔基以他的亲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外祖父开了家染坊,由于家境衰落,他变得吝、贪婪、残暴、专横,经常毒打家人,狠心剥工人,暗地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两个舅舅也很庸俗、粗野、自私,整日为了家产的分配而吵架打架,虐待自己的妻子。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中,幼小的阿廖沙过早体会了人间的悲凉。不过幸好有外祖母,她正直善良,开导劝慰阿廖沙,勇敢承担家族的不幸,热爱生活,聪明能干,给阿廖沙支持和力量,是他即使在这样一个混乱的环境中仍然保持着勇气信心,长成了一个正直、善良、勇敢和充满爱心的人。
【主要人物】
阿廖沙——全书的主人公。他不向丑恶势力屈膝,坚强而善良,勇敢而自信。听外祖母讲故事,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他的形象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的成长道路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之路。
外祖母——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他听。性格特点: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忍让。
外祖父——他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性格特点: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名著赏析】
《童年》是高尔基的三部曲之一,全书以阿廖沙为第一人称描写。这本书也是高尔基的一部自传,阿廖沙可以说是他本人的一个版本或童年的他,这讲述了活生生的一个儿时的高尔基。
一、多视角的描写方法
《童年》在艺术上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使用的方法去描写。作品主要从儿童的视角观察描写生活,使“童年”更加生动,充满童趣,例如对于阿廖沙父亲这死的一段描写:在幽暗的小屋里,我父亲躺在窗下地板上,他穿着白衣裳,身子伸得老长老长的,他的光脚板的脚指头,奇怪地张开着,一双可亲的手安静地放在胸脯上,手指也是弯曲的;他那一对快乐的眼睛紧紧地闭住,像两枚圆圆的黑铜钱,他的和善的面孔发黑,难看地龇着牙吓唬我。这段描写十分真实地表现了一个3岁男孩的心态。因为他年纪小,还不懂死亡意味着什么,所以他注意的是那些他认为有趣、奇怪的事情,例如父亲的脚趾奇怪地张开着,难看地龇着牙等等。
二、生动活泼的语言
《童年》的场面描写栩栩如生。例如在外祖父家打架时场面的描写:
两个舅舅忽地一声站起来,把身子伸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龇着牙,哆嗦着。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似的响:
“叫你们全给我要饭去!”
外祖母痛苦得面孔都变样儿了,说:
“全都分给他们吧,你也好落物耳根子清静,分吧!”
“住嘴,都是你惯的!”外祖父叫喊着,两眼直发光。真怪,别看他个子小,叫起来却震天动地。
这段文字虽然不长,却把一具乱七八糟的打架场面写得很有层次,把每一个人的动作、表情、心情都鲜明地描写出来,读后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独特的选材
《童年》取材于作家的自身经历,然而它不是作家早年生活的简单再现。它一方面真实地描写了阿廖沙的成长过程和他的所见所闻,大量运用真实的材料。另一方面,运用典型化的手法,努力挖掘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并对他们进行了提炼和加工,使他们能够反映生活的本质。因此,在《童年》中,人物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而成为某一类人的代表。外祖父的家已不是一个一般的家庭,而是旧俄时代那个由沉重的劳动、家长制手工业的生产关系和无聊生活造就的小市民社会的缩影。
【考点训练】
1.《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2.《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作品中,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主人公以力量和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大名著练习题二
中考复习资料之名著知识点汇总——网上搜集整理
课外名著题中考早接触
小升初语文知识汇总
小升初语文知识之四大名著汇总
中考语文名著复习题-要中考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