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春期女儿看“黄色小说”,会学坏吗?

一位6年级的女孩因为看《挪威的森林》这本书中有性描写,让她的妈妈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责怪自己没有把书放好,还担心孩子因此会学坏。

因此上了热搜。

(图片来自网络)

在妈妈陷入自责和焦虑的时候,这位女孩似乎淡然得多。面对妈妈的试探,女孩完全没有提到书中的性描写。

但是妈妈依然不放心,猜测是不是孩子故意假装淡定,甚至还求助记者,寻求弥补的方法。

热搜评论中,很多网友认为这件事确实需要引起重视。但更需要重视的,不是孩子看到了有性描写的相关书籍,而是这位妈妈的面对这类问题的情绪和态度。

(图片来自网络)

透过情绪ABC理论,深入问题本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曾说过:“人不是为事情困扰着,而是被对事情的看法困扰着”,这就是著名的情绪ABC理论。

即激发事件A只是导致情绪或行为结果C的间接原因,而直接原因是由于激发事件A发生后,在个人的认知基础上所产生的信念B,从而导致了情绪或者行为C的产生。

简单来说,遇见同样的事情(即激发事件A),产生的信念B不同,则会产生不同的情绪C。

当不合理的信念产生时,就容易对简单的问题产生过激的反应。

因此,对情绪有着最终导向作用的,不是事件本事,而是由认知导致的不同信念。

还记得电视剧《小欢喜》吗?黄磊饰演的父亲方圆对孩子方一凡的性教育,被观众广泛认可。

(图片来自网络)

当妈妈在方一凡的床垫下发现一本印着泳装美女的杂志时,大为恼火;

因为从书的情况看,儿子很明显常翻看这本杂志。

这在妈妈看来问题很严重,会对孩子的学习造成重大影响,甚至打算将书撕掉。

(图片来自网络)

但在父亲方圆看来,孩子正值青春期,喜欢看这些很正常,并极力劝说妻子将杂志放回原处,以保护儿子的自尊心。

在这件事情中,发现儿子偷看美女杂志是激发事件A,但方圆和妻子却对此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情绪C,正是由于两人的不同信念B导致的。

同样的,前文中6年级女生的妈妈之所以会过分放大问题,也是由于其针对事件产生的不合理信念。

在这位妈妈的身上,也折射出无数爱子心切的中国父母的影子。

但真正要解决这件事,不是应杜绝孩子接触到此类内容,毕竟没有父母可以永远让孩子生活在自己的保护圈中。

而是应该避免不合理信念,提升思维认知,从而以更稳定的情绪面对孩子的问题。

认识自我,改变不合理信念

不合理的信念容易让父母情绪失控,对事件反应过于激烈,对孩子造成压迫和负担。

(图片来自网络)

通常以下几种类型的人,更容易产生不合理信念:

1、以自我为中心

这种人无法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凡事以自我需求为导向,一旦与别人认知不统一,就会认为是对方的问题。

这样的人希望事情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当事情的发展不能按照自己的期望进行时,就会感到难以接受,从而陷入情绪困扰中。

此类人产生的不合理信念中,通常含有“必须”“应该”等带有绝对化性质的关键词。

2、极端主义

这样的人往往思想过于偏激,容易以偏概全。例如经历过某次挫折,便认为命运不公;或者跟某人发生过一次矛盾,便会全面否定对方,认为双方不合。

这样的人产生的不合理信念中,通常带有过分概括化的词语,如“总是”“完全”等。

文章开篇小女孩的妈妈,面对本次问题,就表现得过于极端。

认为孩子读了几页带有性描写的书,就会开始变坏,甚至对孩子产生重大影响,这样的想法未免过于夸张。

3、悲观主义

(图片来自网络)

此类人对所有事情都抱以悲观态度,患得患失,也会把微小的问题无限放大,从而无法客观面对问题。

例如某件事情的失败,全面否定自己,认为人生毫无希望了;或者孩子成绩不理想,就认为其没有学习天分,注定没有好的前途。

这种人习惯于把关注点放在那些“糟糕”的事情上,从而产生“没希望”“全完了”等悲观信念,时常陷入不良情绪中。

要改变这些问题,首先要了解问题所在,并时刻保持察觉。

一旦发现自己出现不合理信念,及时制止,并针对所面临的问题,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

要真正解决开篇小女孩妈妈的焦虑,除了认识自身的问题,还应该采用正确的方法,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性教育。

青春期性教育

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孩子在进入青春期以后,身体开始逐步发育,两性意识增强,会对异性产生好感、对性知识产生好奇。

这个时候,家长如果一味逃避问题,避免孩子接触性知识,也许会对孩子带来更严重的伤害。

我国青少年心理专家曾对某大型妇幼医院做过长期的跟踪调查,发现在医院进行人流手术的女性中,未成年少女的比例达到了40%-50%,而且低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甚至最小的孩子只有9岁。

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长忽视性教育,使孩子性知识缺失,不懂得保护自己。因此家长要做的,是放下自己的不合理信念,适时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1、分工教育,避免尴尬

(图片来自网络)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开始出现明显的性别意识,这种时候为了避免孩子感到尴尬,可以由爸爸对儿子进行性教育,女儿则由妈妈负责。

在电视剧《小欢喜》中,对于儿子的性教育问题,也主要由爸爸方圆承担,防止孩子害羞而回避交谈。

2、了解变化,走出迷茫

青春期孩子的身体开始发育,激素水平也会发生变化,甚至影响情绪。

这个时候有些孩子会对这些变化感到茫然无措,尤其是对于发育比同龄人较早的孩子,甚至可能因身体的变化产生自卑情绪。

所以家长应帮助孩子了解身体的正常变化,避免孩子陷入思维误区。

3、及时沟通 ,缓解焦虑

孩子在青春期会对异性产生好奇,也会产生性冲动和性幻想,这些心理行为的产生,很容易让孩子产生焦虑,甚至自我贬低。

如果家长平时对性教育表现出来的态度是排斥,以“性”为耻,更会加强孩子对自己的否定而变得不够自信。

(图片来自网络)

《小欢喜》中的方圆,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时,不光会跟孩子谈论基本的性知识,还会跟孩子讨论性安全知识,保护自己的同时,更是保护女性。

总之,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沟通、相处,如何更好地教育、引导他们,可能对所有的父母来说,都是一个难题。

那么,为什么叛逆、难教育是青春期孩子的代名词呢?

正是因为这个阶段的他们,自我意识高涨、中枢神经过于兴奋和独立意识过强;

从而导致烦恼突然增多、不知怎么出现在众人面前、不知如何保持和确立自己在同伴中应有的地位,还有心理上的断乳带来孤独的心境和压抑的心理,等等。

从以上种种孩子心理和行为上的反应可见,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注情有可原;

但同时要知道的是,孩子不会因为一句话、一本书而轻易学坏、走上歪路,就像很多问题的产生并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一样。

相反,如果父母对于某一种因素而产生过激的反应,有可能把孩子“吓”坏。

当双方都处于对抗的情绪状态之下,小问题会变成大问题,小事件会发酵成大麻烦。

面对孩子们这些成长中的困境,请谨记一条:宜疏不宜堵。

如何有效疏导呢?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强调,青春期阶段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处理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而调整这些冲突的关键就是要引导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

当一个人去做与价值相关的事情时,内心会有一种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又会促进积极的行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欢喜》中的三种家庭教育模式
黄磊和沙溢:好父母,只需要做到这两个字……
中毒的爱:《小欢喜》中的三种家庭教育模式,多数中国父母都不会做父母
如何应对宝宝在幼儿园“学坏”
孩子喜欢打人,是学坏了?还是家长的教育出现了问题?
大火的《小欢喜》虽然和《少年派》套路相似,但有一点明显胜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