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难题
又到了每周日分析“新冠感染情况”投票结果的时间。
大家可以先在下方参与投票。
截止3月17日20点的数据如下图:
3月10日,7天新增感染比例,初值为6.17%,终值为7.22%,这个波动幅度就不大,所以终值也只比前一周有小幅上升。
3月17日,7天新增感染比例,初值为5.87%,这个初值比上周有小幅回落,但终值估计也不会比上周低。
当前疫情的趋势,还没有明显回落的意思,仍然处于高位平台期。
可以结合其他一些统计数据,多方参考一下。
澳门今年第10周的数据(截止3月9日),是保持一个缓慢上升的趋势,目前峰值是高于去年8月,但低于去年5月。
另外,我手动统计的澳门第11周数据,截止3月14日,单周新增是1495人,比前一周1180人仍然是上升的。
所以,澳门的数据,当前仍然处于上升期。
然后再看看香港的数据。
香港今年第10周的数据,总体跟澳门数据是相符的,香港的数据跟我投票数据整体也比较接近。
香港是在2月17日开始有数据爆发增长,然后在2月23日有一个阶段性峰值,3月2日有小幅回落,然后3月9日又小幅超过峰值,整体也是在维持一个高位平台期。
我的读者投票数据,是在2月18日出现爆发式增长,达到7.82%的峰值,随后连续3周都保持在7%左右,维持在峰值附近,是一个高位平台期。
然后中疾控也公布了2月的新冠感染月报,我们可以来看一下,红字为我标注。
从图里可以看到,2月处于一波流感阳性率下降,但新冠阳性率上升的过程。
中疾控的月报也显示,全国范围内2月出现一波阳性率上升的势头,跟我的读者投票数据,趋势的方向一致,但细节有一些差异。
读者投票数据是先爆发到一个高位,然后连续3周维持在高位横盘。而中疾控是整体呈现一个匀速上升的态势,目前还没有明显看到达峰的迹象。
另外一个相同点,2月这波疫情的峰值都是低于去年5月。而差异点在于,中疾控显示的2月疫情的阳性率峰值有点太低,截止3月3日的阳性率是14.3%,都比去年8月那波小高峰要低,也低于北京疾控在2月22日公布的21%阳性率。
需要注意,澳门数据、香港数据、读者投票数据,都显示当前峰值是高于去年8月那波小高峰,低于去年5月那波大高峰。
所以,中疾控的阳性率可能有些偏低,这个主要是因为,当前流感样病例基数比去年8月要大很多。
中疾控的阳性率是指,到哨点医院就诊的流感样病例中感染新冠的比例。
比如,到哨点医院就诊,有1000个流感样病例,其中有100人是感染了新冠,那么新冠阳性率是10%。
所以流感样病例越多,分母越大,新冠阳性率就会降低。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疾控的这个流感阳性率和新冠阳性率,总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当前流感阳性率虽然下降,但也远高于去年8月水平,这会导致新冠阳性率被低估。
而澳门和香港的疫情曲线图,都是统计感染人数,而非统计感染比例。
所以,澳门和香港的疫情曲线图,不受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影响。
我的读者投票数据,则统计读者群体里感染新冠情况,虽然也容易受到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干扰,但我才特意加了个“7天内,疑似感染(有相关症状,但不确定感染什么)”就是为了排除流感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干扰。
所以,7天内新增疑似感染的曲线图,跟中疾控的流感曲线图基本一致,在去年11月出现一波流感高峰,而当前出现一波流感下降趋势。
所以,读者投票7天新增新冠感染的曲线图,整体跟香港和澳门的趋势是一致的。
只有去年11月流感大高峰里,读者投票数据也有一个新冠小幅上升,这个应该就是受流感高峰的干扰,但上升幅度不大。
所以投票数据虽然也会受流感数据干扰,但这个干扰幅度并不大,总体大趋势跟其他一些官方统计调查,还是比较一致的。
我之前也强调过很多遍,不管是中疾控的数据,还是香港和澳门的数据,或者读者投票数据,都是样本数据,都存在样本偏差问题。
所以不同样本的数值没有太强的对比性,细节有差异也不奇怪,主要还是看一个大的趋势变化方向。
总体来说,不管哪个样本数据,当前都还处于一波新冠疫情途中,还没有完全过峰,都处于高位平台期。
而且目前还不能断定,已经完全达峰,香港和澳门的数据总体也还在缓慢上升中。
这波疫情的峰值,目前比去年5月低很多,但持续时间也比去年5月要长,显得比较“绵长”。
去年5月,整个爆发周期就是4周,从4月底爆发,5月底达峰,6月就开始快速下降。
而这波从2月中旬爆发,已经连续4周处于高位平台期,目前还没有出现明显的拐点。
所以,也不大好预估什么时候能出现快速下降阶段。
从香港、澳门还有我们自己去年的疫情走势看,这波即使在绵长,正常也不会超过两个月。
我个人预估,最快4月初,最迟4月底,应该会开始进入快速下降期。
在此之前,大家还是需要注意个人防护,出门尽量戴口罩。
目前这个疫情走势,对我来说是比较难受的。
上周也提到过,我老婆预产期是3月底,而且考虑到地方峰值差异,我从身边统计学判断,感觉我所在的城市可能3月底才刚要达峰。
这让我是有点担心的,毕竟预产期可能刚好在峰值附近。
我老婆是明天开始请产假,进入待产状态,这段时间我也比较关心疫情走向,我也挺头疼当前这个疫情形势。
但总体来说,既来之则安之,数据显示如此,那么我们就得客观面对现实,积极做好个人防护。
其实从好的方面来想,当前这波虽然“绵长”,但峰值比去年5月低很多,其实也挺好防。
疫情防护难度,跟病毒载毒量是密切相关。
比如2022年12月,病毒载毒量超高,全国集中过峰,基本是防不胜防,很难防住,很多人当时足不出户都中招了。
但去年5月,虽然也是一波大高峰,但跟第一波是完全没得比,环境载毒量没那么高,而且大家体内还有抗体,虽然浓度下降,但总体没有2022年12月那么易感,所以去年5月那波感染率大概就是40%左右,顶多只有2022年12月那波感染率的一半,大多数人如果能正确认真去防,还是能防住的。
而当前这波峰值都没有去年5月高,其实很适合只做基本个人防护的人,只要能做到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就有很大概率能防住。
所以,我是一直建议大家,保持平常心去对待当前疫情。
我们即不要无视疫情的客观危害,也不要过度恐慌,不用焦虑,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做好合理的个人防护。
如果能不感染是最好,但如果不小心感染了,也没啥大不了,不要气馁和失落。
我们做好个人防护,不可能做到永远不感染,但要争取尽量少感染,尽量晚感染。
除非像我这种情况比较特殊的,老婆快生了,才要尽可能全力去防。毕竟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尽量得避免在这个阶段感染。
只不过,让我比较郁闷的是,我们家,全家也只有我一个人是在认真防护,就连我老婆都不太理解,而且我老婆现在孕期,激素紊乱,情绪也不太稳定,以前没怀孕,还能配合戴口罩。现在有时候我劝她戴口罩,都经常惹得她不愉快,后来做了很长时间思想工作,前段时间才说服她上课得戴口罩。
至于我爸妈,就更难说服了,每次一说到防护这个问题,都得跟他们吵架,偏偏我老婆现在快生了,一定得让我妈过来跟我们一起住,要不然我一个人怎么也忙不过来。
我前天还在跟我妈说,“这个家其实就我最不怕被感染,你们两个都是60岁的老人了,她还是一个孕妇,另外还有一个4岁小孩,即将还要多一个新生儿,新冠病毒对你们威胁最大,结果反倒你们都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就我一个人在拼命的防,然后你们一个个还都不理解我,还老不配合我,连出门戴口罩这样最基本的事情,都得每次我逼着你们去做。”
我确实挺生气的,平时没有疫情就算了,现在已经明显有一波疫情,而且我们家还要多一个新生儿,这种特殊时期,让家人好好配合我防一下,怎么就老说服得那么艰难。
后来我姐,拿出她们学校一个提醒近期有一波新冠疫情,提醒要做好个人防护,才说服我妈,让我妈相信最近有一波疫情,她最近才愿意出门戴口罩。
其实他们也不是不重视,只是他们不相信现在还有新冠疫情,不认为新冠病毒的危害有那么大。
我其实挺纳闷的,我也没有一年365天,每天防,我也只是疫情高峰期,才会让认真放。
像我爸妈,除了去年5月,我有让他们一定得戴口罩,后面我基本就没管他们了。毕竟他们平时主要在老家,跟我也没住在一块,老家疫情在低谷期也比较安全。
像春节前后,我看投票数据没有明显爆发的迹象,所以春节走亲戚,我也都没管他们。
也只有明显开始出现新一波疫情,我才会要求父母出门戴口罩,我觉得这并不过分,这本来也是为了保护他们健康,本来新冠对老人伤害最大,但偏偏他们反而最无所谓。
我说服我妈,感到最艰难的就是,每次他们总是说,现在都没人防了,新闻也没说,专家也说没事,就你天天防,懂得多。(其实我也没天天防,我也只在高峰期才会加强防护
我为什么一直反感当前舆论这种集体弱化新冠病毒实际危害的鸵鸟氛围,因为这种氛围对于仍然想靠个人防护来保护自己和家人健康的人,是非常不友好的。
都说“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那也要社会营造有利于保护自己健康的氛围。
人不可能是独居生物,总会有家人,其实防护最考验的是短板,最大难点就在于说服家人。
不过我还是建议大家,碰到这种事情,还是得好好沟通,好好跟家人科普新冠病毒的危害,还是不要因为防护的分歧,去影响家庭和谐,影响家人感情。
现实就是这么个现实,我们只能尽量去克服和面对,毕竟我们要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增加问题。

我是星话大白,欢迎点右下角“在看”支持。

我不接广告、不加人、不荐股。
要注意骗子假冒、提高防骗意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发热求诊人数已出现反弹!阳性日增超10720例,需警惕第二波感染
信息量很大!关于新冠肺炎,钟南山给出最新判断
2020年:开工日快到了,你......你买到口罩了吗?
曾光:现在可以分场合摘口罩了,疫情第一波风暴比较大,预示着第二波很低
我国发热求诊日增30.4万人!还传来一个坏消息,需警惕第二波感染
警惕!日增超5000,多学校学生集体确诊,7种新变异毒株入侵…新一波疫情来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