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评A521:世界尽头的天堂海湾——读《南极洲行记》

/望月听雪

    古道西风瘦马,少年鲜衣怒马,仗剑走天涯,曾经是诸多少年诗和远方的人生愿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心中荡涤几回于一次偶然的冲动中便走了出去,于是,将渺小的自己隐藏于山海间,回归大自然的返璞归真,恣意潇洒,“澹然空水带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这本小书,来自于一个原本只能悄悄想想的退休的心愿,突然间就实现了,40岁正当年,于是“去世界尽头”,“去南极”充斥了作者的脑海。曾经,对于作者来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是毕生的夙愿,而“初夏的南极半岛上万物已经开始在积雪中复苏。悠闲的鲸鱼、肥胖的海豹、笨拙的企鹅、翱翔的信天翁,远来的客上山下海、操舟弄桨,忘情地参与到这喧闹中。”在这本引人入胜的《南极洲行记》中,作者带领读者踏上了一场勇往直前的探险之旅,走向那个魂牵梦绕的极地。极地旅行,不同于大众之漫游,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挑战性,一场富有冒险精神的旅程,探索了神秘的南极大陆,历经艰辛去到世界的尽头。作者的记录不仅让我们近距离感受了南极的壮美风光,还带领我们深入了解了南极大发现的历史和探险家们的英勇精神。“熬得住无人问津的寂寞,才配拥有诗和远方,其实一直陪着你的,都是那个了不起的自己。”为作者点赞,也为能有机会以文字图片的形式“亲历”那个冰雪皑皑的蓝色水域,带着“夸父追日”的心境飞到那个应该此生都无法企及的极远之地,“瞻南极,朝北斗,酌霞觞。”

    作者在自序中阐述了这本小书的由来,象牙塔的生活总是那么年轻而朝气蓬勃,进入大学学府的笔者,在寒窗苦读之后终于可以放飞自我,便“一头扎进了由同样年轻的学生们自己组织的社团,北大登山队。从此,浪迹天涯。”“风竹幽幽镂窗寒风度,楼楼相接月独处。青青短竹空心舞,漫漫浪迹天涯步。”

    “在这帮生死相托的同伴的带领和裹挟下,在自身的渴望和激情中,我有幸参与了这个小小的学生团体从草创时的默默无闻,到成长为在国内高校中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生社团的全过程。回首既往,我愈发觉得,这种参与其实就是'在你进入社会,面对人生真实困境前的一场实战模拟’。筹备攀登时屡败屡战的坚持、日常训练里形形色色的咬牙切齿、登山过程中千奇百怪的磨难和胜利归来后的自豪,都像是走入社会后,生活中种种困境、顺境的提前展现和历练,或多或少地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正是这场实战模拟,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磨练和塑造了今天的我自己。在这其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一点就是:乐观、从容!我认识的登山者,可以说,无不积极乐观。因为,这种'藐视一切困难’的乐观、从容是登山活动逼出来的。”这才是笔者想借由南极这块极地之旅真正想表达的深刻内涵,“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众所周知,登山是个没有观众的小众运动,是属于小团体的自我依靠和自我抗争。这项运动具备与生俱来的孤独感。雪山里,人迹罕至,数百平方公里内,可能就你们几个人。除了风声,四周显得极其安静,人则仿佛是被笼罩在一种与世隔绝的环境里。无边的孤寂感,排山倒海般压来,当克服这些恐惧之后便是涅槃重生了。“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经历过沙场的严酷,便有了何所惧的勇气与胆魄,大概就是如此这般道理了。

    一场对于“诗和远方”的畅想为作者开启了新天地,亦为读者揭开了这段南极之旅的序幕。一位40岁的退休者突然实现了他的梦想,踏上了南极洲的探险之旅。这个故事充分诠释了“人生无常”的主题,勉励着每个人去追寻自己的梦想,无论年龄和背景如何,都可以去追求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

    南极洲的美丽和多样性在书中得以生动呈现。作者用生动的文字和数百张高清极地风景图,将南极的自然景观、野生动植物以及冰雪世界的壮美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读者似乎能够亲临南极洲,感受到它的宏伟和神秘。

    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风景画册,它还深入探讨了南极的历史,特别是南极探险史。探险家们在极端环境下的艰苦生活、对未知的探索精神以及他们不懈的努力,使我们对南极探险充满了敬佩之情。这本书揭示了南极探险的波澜壮阔历史,以及那些英雄们的坚韧不拔,激励着我们在面对未知时坚持勇往直前。

    这本书由“行”和“史”两个交叉在一起讲述的故事组成。“行”是关于笔者自己的南极半岛之行,“史”则是讲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南极大发现的历史。“1911年挪威的阿蒙森和英国的斯科特各自率领一支探险队,以相互比赛、彼此竞争的方式,先后到达南极点。返程时,阿蒙森成功了,但斯科特的探险队却遇到了极为恶劣的天气,最终为天地所弃。”这个人类南极大发现的悲壮历史故事,载入史册,亦成为后世之人唏嘘慨叹之遗憾,人类的进步总是伴随着与大自然搏斗的危险旅程。书中的交替行文方式,将当代南极之行与历史事件相互交织,使读者能够同时欣赏到南极的美景和历史故事。这种结构让整个叙事更加生动,同时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南极的发现历史和现代探险。两个时空交叉行进,两个故事互相印证,既轻松愉快大饱眼福,又能学到翔实的历史知识。由此,就有了本文D1N2D3N4的交错式文章结构,多少也寓意着'一段极昼,一段白夜,昼夜交替’”

    《南极洲行记》中不仅有壮丽的风景和历史,还有一些独特的冷知识和冷幽默,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得了更多知识。这些冷知识卡片和冷幽默版块增加了书中的趣味性,同时也增加了读者的阅读乐趣。如“南极半岛旅游的时间选择”“'航海者’恩里克王子”“早期的雪镜”“中国设在南极洲的科考站”等,“角度全面,跟随正文,行文风趣,更有'冷言冷语’自带包含广博知识的冷幽默,角度清奇,读来清爽有趣。”

    最令人感动的是,这本书传达出了一种乐观、从容的态度。探险家们在南极的极端环境下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这种态度也影响了作者的旅程。这本书通过南极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一个强烈的信息:无论面对何种困难,都要保持乐观和坚韧。百年前的'难及’,如今的'南极’,这片冰雪荒芜中,蕴藏着谁主沉浮的航海史诗。他们都是真正的探险家,无畏艰难、勇往直前”,为人类航海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书成功地将南极的美景、历史和探险精神融合在一起,为读者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南极之旅。它不仅令人陶醉于南极的壮美景色,还深深感受到了人类对未知的探索精神。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它会激发读者的探险精神,让他们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诗和远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的今天 | 极地探险家罗尔德·亚孟森诞辰
莺啼序 南极洲
南极洲常年科学考察站名称的由来
去南极之前,你一定要知道的7个故事(无法阻挡的向往)
极地黑白照片
这块地我看上了!不好意思,有本事你就来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