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吗?如果盲目信从,这可能是一句心灵毒汤!

本文字数约:4455 字       

阅读时间6 分钟

本文章节:

01、你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吗?

02、这句话有3个出处,但只有一个令人信服

03、只要做到这一点,一切才是最好的安排

以上为本文的音频,如有需要可点击聆听

文 | 何日辉

发布 | 晴日心理(SUN-MEDICAL)

你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吗?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并用来安慰身边遇到挫折或变故的亲友,或者自我安慰。

甚至有一些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也会反复对来访者说这句话,希望来访者能够更积极地看待当下的遭遇,内心恢复希望和力量。

可是,从客观上讲,真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吗?

从唯物主义史观的角度来看,世间很多事情并不会以某个人的意志而改变,我们无法完全确定下一秒将发生的事,那我们怎么能够确定苦尽时一定有甘来?

如果真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那怎么还会有那么多人穷困潦倒一辈子,不断碰壁,不断遭受打击和不幸,最后郁郁而终?

可另一方面,历史长河和生活的经验也的确告诉我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很多事情是祸福相依。更何况,即使当下的生活遇到了挫折,我们又怎能轻易灰心丧气,而不是抱着一颗积极的心继续前行?

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待自身经历中的遭遇,到底该不该告诉自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们在深度心理干预中,也经常听到青少年、父母说这句话,尤其是父母群体。孩子出现了精神心理问题,他们非常焦虑、无助,但一直都找不到高效的解决方法。

他们很希望从“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句有美好寄托的话中寻求希望和安慰,但他们内心也质疑,孩子的问题真的能解决吗?这真的不是无尽的苦难,而是最好的安排吗?

我们从精准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希望读者们能先看一看这句话的出处。可能从这些出处中,读者们就已经能得到一定的答案。

这句话有3个出处,但只有一个令人信服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句广为流传的话,并没有确切的出处。当然,这可能是因为历史上很多人都说过类似意思的话。

目前,我们能查到的出处版本有以下3个。

第一个版本是出自一则经典的寓言故事。从前有一位宰相,他除了帮助国王料理国事之外,还喜欢琢磨宇宙、人生的真理。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有一次,国王外出打猎的时候,不小心被一只花豹咬断了半截小指,心里非常郁闷。这位宰相安慰道,“大王啊,少了一小块肉总比丢了一条命来得好吧!想开一点,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国王听完之后勃然大怒,将宰相关进监狱里。

后来,国王独自一人微服私访,但被一群蛮人五花大绑,带到高山上。原来,这天正是满月,这些蛮人正好下山寻找祭祀满月女神的牺牲品,而国王就成了这个倒霉蛋。

蛮人部落中的大祭司脱光了国王的衣服,准备献祭,却突然发现国王的左手小指少了小半截。在蛮人部落心目中,满月女神是“完美”的象征,“祭祀品”长得丑一点、黑一点、矮一点都没有关系,但就是不能残缺。他们只好放了国王,国王逃过了一劫。

国王跑回王宫后,立即叫人释放宰相,并向宰相敬酒说:“爱卿啊!你所言非虚,果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接着,国王又问,“我被花豹咬了一口,反而帮我逃过了一命。但你被我关进监狱里,这又怎么是最好的安排呢?”

宰相说,“大王,您将我关在监狱里,确实也是最好的安排啊!如果我不是在监狱里,那么我肯定会陪着您微服私访。当蛮人发现您不适合作为祭祀品的时候,被祭祀的人就是我呀!”

国王听完忍不住哈哈大笑:“干杯吧!果然没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如果想看这则寓言的详细版,可点击:经典寓言故事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第二个版本是出自南宋理学家朱熹。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的,即使我们看起来遭遇了挫折和不幸,但这是为了更好地锻炼我们的意志和品格,以便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朱熹还说,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道德和品德上的完美,而这种完美只有通过不断地自我修养和反思才能实现。一切遭遇的挫折和不幸,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改进和完善自己。

所以,他认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第三个版本是出自佛学家弘一法师。弘一法师说:“人最傻的行为就是急着要结果,得不到便又急又闹。殊不知老天安排的,比你自己选的更好、更周到。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这3个版本的故事中,我最认可的是第二个,也就是朱熹的解读。就连弘一法师的解读,我认为也是有失偏颇的。

以下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特别是结合我们对人的内隐记忆的突破性发现,我们对“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以及它的3个出处进行深入分析。当然,我们仅仅是抛砖引玉,欢迎读者在文章下方留言,互相探讨。

只要做到这一点,一切才是最好的安排

第一个版本的寓言故事很有趣,曲折离奇,结局令人意料,可读性非常强,也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个寓言的初衷,很可能是想告诉大家,面对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应该持有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不要总是一味生气、烦躁、灾难化思维。

这个初衷没有错,但故事是为了表达主题所编造的,所以其实并不具备太大的说服力。国王没有被当做祭祀品,但蛮人会不会一气之下把他杀害?完全有可能。而国王如果去世了,那位被关进牢里的宰相,就极有可能要在监狱里度过余下一生了。

所以,故事可以编,但现实不可以。现实中很多人在遭遇不幸后,陷入人生低谷,不幸的事一件接一件,他们一直走不出来。单凭这个寓言故事让人们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显然是不够信服力的。

在第三个版本中,弘一法师的话强调“天意”,强调“老天爷的安排”,这是一种带有宗教意味的解读,劝告人们相信命运早有主宰。

但世界上真的有一个超越自然的力量主宰这一切,为所有人安排命运,而且最终都是美好的结局吗?很显然,这令人怀疑。所以,弘一法师这种说法更像是一种自我安慰,甚至类似于阿Q的精神胜利法。

而且,如果人们相信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那就很容易放弃努力,只等着上天的安排,处于一种躺平、甚至是摆烂的状态。“不是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吗?那我啥都不用做,等着这个安排就好了!”

这样的人生会非常被动,个体一直得不到提升,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尤其当我们遇到较大的现实困难又不积极应对的话,这个困难根本就不可能会自动消失。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弘一法师的话只是一句心灵鸡汤,让人听起来好受点,但缺乏真正的营养,如果盲目随从,可能是“心灵毒汤”。

其实很多学佛的人都会接触到类似的言语。我们对一位成年女性丽华进行过深度心理干预。她总是莫名感到愧疚、压抑,经常感受不到生活的快乐。她学佛多年,她的仁波切告诉她对于这个问题不要急,也不必急,“时间会冲淡一切”、“要慢慢地悟”。

基于对佛教的信仰,这句话确实一直支撑着她,令她一直心怀希望,不至于情绪崩溃,但其实未能真正解决她的情绪问题。

后来,丽华通过丈夫的介绍遇到我们,我们利用深度催眠深入到她的内隐记忆层面,修复了其情绪问题背后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她终于走出了情绪的阴霾。(相关案例:她学佛多年,为什么还是无法解决情绪问题?信教能帮助抑郁、双相患者康复吗?

可能会有人觉得,丽华能够得到我们的帮助,那这一切不正就是最好的安排吗?

对于她来说,这确实是一种幸运的“安排”。她的丈夫是我的好友,他们非常信任和认可我们的心理干预技术,而碰巧,我们也确实具备了高效的、能深入到内隐记忆层面的心理干预技术,这几个因素的集合,最终丽华的情绪问题得以解决。

可是,试问有多少人能像丽华那样幸运?在出现精神心理问题的群体中,如果他们不主动地、积极地寻求科学的、高效干预方式,只是一味地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的话,那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最终甚至发生悲剧。

即使幸运如丽华,如果不是她主动告诉我们她的心理困惑,提出希望得到帮助,她也不会如此“幸运”地解决问题。

所以,上面3个关于出处的版本,我更认同朱熹的解读,尤其是他提到了这两句话:

“我们遭遇了挫折和不幸,是为了更好地锻炼我们的意志和品格,以便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一切遭遇的挫折和不幸,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改进和完善自己

第一句话,先告诉我们对待遭遇和挫折,我们要有积极的态度,要有意识地把事情往好的方向想,这是一次机遇。

但我们光有这样的意识和想法还不够,因为很多坏事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变成好事。所以,朱熹的第二句话告诉我们,如果想让“坏事变好事”,我们必须从事件中总结自己的不足,然后采取实际行动去改进、去提升,吃一堑长一智,失败乃成功之母。

朱熹的解读中体现了逆商(AQ)的重要性。

很多人都未意识到,在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的因素中,最核心的是逆商(AQ),其次是情商(EQ),再其次才是智商(IQ)。

我从多年的深度心理干预以及自己的人生感悟中,总结了一句话:对于真正的智者而言,每一次遇到的困难、挫折、不幸甚至失败,都是一次快速的自我提升机遇。虽然平常的生活也可能让人逐步提升,但如果懂得积极和科学地应对,挫折和困难能让人提升得更快速、更快速、更快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也许有些人会认为这也是心灵鸡汤,听着好听,但难以实现。“不开心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了,我都难过死了,我还怎么提升?还快速提升?这根本不可能。”

我们遇到不幸的时候,我们确实会产生悲伤、失落、愤怒等负性情绪。在这种情绪下,我们的思维内容也会变得负性,控制不住地把事情朝坏的方向想,甚至灾难化思维。情绪的性质和思维内容的性质相对一致,这是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是非常正常的反应。

但是,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及时地释放掉负性情绪,比如找知心好友哭诉一场,或者在运动、艺术、音乐中获得情绪的缓解,也可以尝试我自创的、可调整情绪的ASRPAS法。相关文章:仅6个步骤,有助于快速摆脱负性情绪,更容易控制情绪!

当负性情绪相对缓和后,我们的思维内容自然就会相对恢复理性,然后继续引导自己更客观、积极地看待这次遭遇,进行复盘和自我反省,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快速”提升。当后续再遇到类似事件时,我们便更有可能顺利度过,减少挫折和不幸。

打个比方,人的心理就像是操作系统,难免会出现bug。而困难与挫折正好能够将这些bug暴露出来,我们将其“快速”修复后,操作系统也能运行得更好。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断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那确实“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不仅仅是个人,其实家庭、团队、组织及国家都一样。若能具备及时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的高逆商(AQ),也更有可能走得更稳、更远,实现螺旋式上升。

曾经有人将中国共产党形容为“史上最牛创业团队”,它从最初的13人,发展到现在的9千多万名党员,并带领着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共产党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其中也遇到不少挫折与困难。但在每次困难后,领导人都能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进行快速的改变和自我提升,最终才有了如今了不起的成就。这不是上天的安排,而是用科学的努力,以及高逆商所赢取的!

而且,对比起“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更加认同另一种人生态度——宠辱不惊。

当我们获得成就及荣耀的时候,面对鲜花和掌声的时候,我们不要得意忘形、自我膨胀,而是保持谦卑,对自己的能力有客观及理性的认识,有自我肯定,并朝着下一个目标继续努力。

而当遇到困难及挫折的时候,我们也不必沉浸在悲伤与过度自责中,而是及时自我反省、改变,实现快速自我提升。

这跟“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的区别在于,我们保持谦卑、自我反省并不是为了最终的“最好的安排”,而是因为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就应如此。

最后,朱熹还提到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道德和品德上的完美”。关于“人生的意义”这个问题,虽然很哲学,但其实也蕴含着很多精神心理学的道理,后续有机会再撰写文章与大家深入探讨。




热门文章:

“白眼狼”其实是不良家庭教育的“受害者”!父母可以这样预防

学历贬值、大学生难以找到好工作,“孔乙己的长衫”该不该脱下?

为什么现在当父母那么难?很多父母都没有意识到这3个原因


重要提醒!
公众号又改版了
为了不错过我们的文章
请给我们
加星标“★”
第一时间接收推送信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好的安排(启示)
人活一世要善待自己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经典管理故事与哲理(3)
经典美文:哲理美文:残缺能让命运改道
睿智人生:如果没有智慧,就看不懂此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