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想要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先成为“别人家的父母”!父母该如何做?

本文字数约:3567 字       

阅读时间5 分钟

本文章节:

01、想成为“别人家的父母”,先自我反省这6点

02、对于这3件事,父母最好能有意识地做到

03、教育孩子是很难,但幸福感和成就感是巨大的

以上为本文的音频,如有需要可点击聆听

文 | 何日辉

发布 | 晴日心理(SUN-MEDICAL)

想成为“别人家的父母”,先自我反省这6点

昨天,我们分析了很多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其实存在较大的精神心理隐患。他们的优秀有可能只是表面的、一时的,并不值得父母们羡慕,更不要盲目地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对比。

(回看昨天文章:这4种“别人家的孩子”并不值得羡慕,父母不要拿自己的孩子盲目对比

可是,真正心身健康、品学兼优、独立自信、逆商高的“别人家的孩子”到底有没有?当然有。

而在这些孩子的背后,往往有着至少一位“别人家的父母”。他们懂得理解、尊重和积极引导孩子,基本掌握教育孩子心身健康地成长、成人成才的真正规律。

父母的认知层次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孩子的认知层次和水平。如果父母的认知层次和水平还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那会很难要求、引导孩子成为真正优秀的人。

所以,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可以理解。但父母首要做的并不是督促孩子向“别人家的孩子”学习,而是自己主动深刻自我反省:

我是否是“别人家的父母”?

如果我想成为“别人家的父母”,该怎么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

我们拍摄过一期视频,分享了父母该如何成为孩子心目中的“理想父母”,感兴趣的可回看:像谷爱凌妈妈那样的“理想父母”,是如何炼成的?

点击可观看,欢迎点赞、关注视频号“晴日心理”

以下结合我们多年对于青少年、家长群体的深度心理干预,尤其是对于人的内隐记忆层面的突破性发现,提供一些分析和建议,希望对家长们有所启发。

如果父母想成为真正的“别人家的父母”,最好先自我反省以下这几点:

第一,作为父母,我们会不会盲目地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作对比?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我们最好引导孩子跟过去的自己对比,有意识地发现自己的进步或者松懈;还可以引导孩子与自己设定的目标对比,及时发现自己离目标还有多少距离,该如何提升,早日实现目标。

即使父母希望孩子学习别人的优点、好的做法,也应该使用良性沟通三步曲,在共情、倾听孩子的基础上,在有亲密亲子关系的基础上,再积极引导孩子思考:如果想早日达到自己的目标,别人有哪些好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可以想办法学过来。

第二,作为父母,我们会不会把自己未竟的心愿、梦想强加于孩子身上,没有意识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人生选择?

有的父母在自己成长时期没有意识、或没有机会好好读书,步入社会后非常后悔,认为自己的人生非常不如意,于是逼迫孩子一定要好好读书,不能重走自己的路。

他们甚至可能放弃了自身的上升和努力,也没有别的精神追求,而是把所有的关注和生活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事管得事无巨细,进一步加大了孩子的心理压力。

第三,作为父母,当孩子提出不同意见时,我们会不会总把“我们是为了你好”这句话挂在嘴边?

“我们是为了你好”,这是现在很多孩子非常反感、一听就烦的一句话,父母们最好尽量少讲。在绝大部分情况下,父母的出发点确实是好的,但方式方法是否妥当?是否理解和尊重了孩子在精神心理方面的需求?

而且,现在的孩子懂得的事情不一定比父母少,在某些方面,他们所获得的信息甚至可能比父母更广、更多。他们的主意和想法确实有可能会比父母更胜一筹,更加适合当下社会。

那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父母主观上是想让孩子好,父母的意见和决定不见得真的能让孩子更好。希望父母们能意识到时代的巨变,能与时俱进并保持谦卑,跟孩子进行有效、良性的沟通,共同作出决定。

第四,作为父母,我们有没有从自己利益出发的、“养儿防老”的想法?

虽然在法律上,孩子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但事实上,父母把孩子养大的目的不应该是想着孩子将来要在物质上、经济上回报自己。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养儿防老”这种想法是比较自私的。要是父母持有这种想法,那就更不能把自己置于道德的高地指责孩子,对孩子提出各种要求。

真正伟大的、纯粹的、父母的爱应该以孩子能独立成人成才为目的,让孩子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过好自己的人生,父母只是在必要时提供协助。如果父母懂得科学养育,孩子往往会发自内心地感激父母、回报,而不是迫于法律或道德的要求。

第五,父母是否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温馨的家庭环境?

有很多高学历、个人能力很强的父母一直未能磨合好夫妻关系,三观无法保持一致,在家里经常各持己见、争吵不断。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困惑:为什么我们俩这么优秀,孩子偏偏就没有遗传我们的良好基因,变得同样优秀?

这部分父母对科学家庭教育是无知的,没有与时俱进,意识到父母争吵、家庭气氛压抑会给孩子造成叠加性心理创伤。孩子很容易出现学习障碍,表现为“学渣”;又或者即使学习不错,但很容易出现情绪问题。

第六,父母希望孩子拥有的能力和品质,首先父母能不能做到,是否能成为孩子的榜样?

父母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无论是“好榜样”还是“坏榜样”。如果父母自己自身就有一些性格弱点和坏习惯难以克服,那就不要指责孩子做不到。

同样地,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养成一些好的能力、习惯,那最好自己先尝试习得,争取成为孩子的榜样,也有利于向孩子分享经验。

如果说得更深入一些,父母甚至自己要先做到三观正,对人生的意义有积极的理解,否则很难成为孩子的榜样,更难积极引导孩子。(关于人生意义的相关文章:复旦教授的儿子想自杀,心理专家没辙,为什么孩子会觉得人生没意义?

对于这3件事,父母最好能有意识地做到

如果想成为“别人家的父母”,教出真正心身健康而优秀的孩子,父母还要做到以下3件事。

第一件事是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父母要及时挺身而出,而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指责孩子。

这里所说的“孩子需要帮助时”涉及很多方面,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是关于校园欺凌。

很多有精神心理问题的孩子曾遭到同龄人的嘲笑、侮辱,甚至是肢体暴力。他们曾经向父母说过、求助过,但父母往往认为这都是小事,几句话就把孩子打发了,甚至会批评孩子不好好学习,把心思放在这些没用的事情上。

可想而知,孩子求助无门该有多郁闷、多绝望。如果这种情况发生过几次,孩子就对父母关闭心门了,遇到挫折、困难不愿跟父母说,因为觉得说了也没用。

他们选择报喜不报忧,拒绝父母走进自己的真实内心世界,甚至强忍压抑和痛苦作出懂事、阳光的样子。等到父母发现孩子有精神心理问题时,往往已经比较严重了,孩子甚至可能想自杀。

第二件事是,父母不要认为孩子的学习完全靠天赋、靠基因,而要掌握一些高效学习的科学知识,引导孩子培养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并建立高效学习状态。

虽然孩子的心身健康成长不能过分强调学习成绩,但如果孩子既爱学习、又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本身对他们来讲就是一件有趣的、有意义、有成就感的事。

而且,在客观上,优秀的学习成绩、相对高的学历,确实能在整体上令孩子有更大的人生自由度,有更多的选择。

很多父母深知学习成绩的重要性,但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采取了盲目“鸡娃”的方式,孩子反而出现了学习障碍,怎么学都学不好。甚至很多大学教授,他们虽然自身是学霸,但不知道怎么引导孩子也成为一名“学霸”,反而感慨自家孩子是“学渣”。

相关文章:

北大教授吐槽女儿是学渣,只能躺平认命?其实他不懂真正的科学育儿

继北大后,又有名牌大学教授也教不好女儿,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所以,父母们不要以为自己优秀,就一定能把孩子教得很优秀;也不要以为自己不优秀,孩子的就一定学习成绩平平。父母不宜把教育孩子成才的重任完全交给教师、教授、专家,因为他们也很有可能没有掌握真正的规律,尤其是对人的内隐记忆层面缺乏了解。

父母自己能不能掌握学习障碍和高效学习的知识,科学地引导孩子,这才是关键因素。

我们的“晴日知识课堂”中有关于学习障碍的知识,其中也讲到了如何帮助孩子建立高效学习状态,有兴趣的父母可以自行了解。

还有一件事,再优秀的孩子都会长大,都会步入并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萌发情感、恋爱的需求。

父母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意识到人性的复杂,尤其是人性有阴暗面,提高防范的意识。如果孩子是女性,父亲要尤其注意与女儿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引导女儿在恋爱中保持理性,不要成为“重度恋爱脑”。

否则,虽然孩子的学业和能力很强,但最后有可能过于单纯,栽在对别人缺乏提防心上,又或者栽在失去理智的情感关系中。在美国遇害的章莹颖,还有被男友PUA导致自杀身亡的北大女生包丽,就是惨痛的教训。

教育孩子是很难,但幸福感和成就感是巨大的

可能有的家长觉得,上面列的要求也太高了,如果父母能做到,那都成神了!

简单来说,父母的责任就是“生、养、教”。在现在这个时代,绝大部分父母把孩子生下来、养大,这都不难。但讲到对孩子的真正科学教育,那确实有巨大的挑战性。

尤其是有很多父母,身体和生活已经步入新时代社会了,但家庭教育的观念仍停留在以前。这样的父母的思想亟待一场脱胎换骨,才更有可能引导孩子完成良好的社会化,适应当下的社会。

所以,真正科学地教育孩子确实很难,再加上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客观困难,那就更难了。

但幸运的是,现在父母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大量的信息,有很多途径可以提高自己的认知层次、拓宽认知边界,兼听则明,学习真正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

现在的孩子是“数字星球”的原住民,他们从小就源源不断地接触新的信息,知识量和眼界逐渐逼近父母,甚至已超越父母。

如果父母仍然故步自封,自以为是,光凭自身的感觉和经验教育孩子,家庭教育事业不但难上加难,而且结果往往会与父母的期待背道而驰。

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深入反思,如果发现自己有不足,亡羊补牢尤为晚也,真正胜任父母这个角色和“岗位”,享受到把孩子教育至成人成才的巨大成就感和幸福感!




热门文章:

这4种“别人家的孩子”并不值得羡慕,父母不要拿自己的孩子盲目对比

复旦教授的儿子想自杀,心理专家没辙,为什么孩子会觉得人生没意义?

“窝里横”的人是如何形成的?如何理性地与他们相处,减少冲突?


重要提醒!
公众号又改版了
为了不错过我们的文章
请给我们
加星标“★”
第一时间接收推送信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给孩子做出榜样
孩子最不该输在哪儿
列夫·托尔斯泰说: “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要
身教大于言传,父母最好的教育就是给孩子做好榜样!
好习惯养成的六大步骤
6-11岁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内容要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